① 立體快巴的優勢介紹
「路上最多的車是私家車,但最矮的車也是私家車,城市立交橋底的高度大約是4.5至5.5米,『立體快巴』就是利用了2米以上、4.5米以下的空間。」發明「立體快巴」的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負責人宋有洲說,一般巴士和快速公交系統(BRT)污染大、噪音多,且佔用路面資源,而地鐵投資成本高、建設時間長,「立體快巴」剛好能避免以上缺點,並能令塞車情減少20%至30%。 這種巴士以城市公用電力和太陽能為動力,亦可用超能電容充電,「碳排放」為零。四節車廂共寬6米,約相當於2條行車線的寬度,行駛在兩邊各0.6米寬的輕型軌道上,高度在4.5米左右。宋有洲說,若立交橋底剛好是4.5米,可以掘低路面遷就。巴士最多可載約1400人,如遇緊急情況,可由緊急通道逃生,原理與飛機的逃生氣墊類似。
「立體快巴」行駛速度約60至80公里,較一般巴士快。它可與設在路邊的「巴士站」對接,無論是直行、停站,都不會影響底下汽車的通過。巴士底部和後方還設有感應警報,提醒超高車輛不要駛入,或提醒「車底」的車不要太貼近兩側,在其轉彎之前亦會發出警報,提醒底下司機停車等候。此外,夜間不使用時,「立體快巴」可停泊車站,不需另占停車場,亦不影響下方車輛繼續通過。 「立體快巴」在5月份的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首次亮相,上海世博會亦有介紹。北京門頭溝區准備鋪設187公里的「立體快巴」軌道,預料今年底動工,每公里造價約5000萬人民幣,較地鐵每公里造價5億至8億低得多,一年可建40公里,而建40公里地鐵則需3年。宋有洲說,「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幾個國家,也要跟我們買這一技術。」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道路堵塞嚴重,北京更被稱為「首堵(諧音「首都」)」,當局雖以低票價吸引市民多搭地鐵、減少駕車,但塞車情況有增無減。
② 北京立體快巴明年試運行,何謂立體快巴
立體快巴,這種車輛採取有人看管的自動駕駛方式,有緊急情況時,踩剎車即可,既解決了地鐵的造價高,又解決了快速公交佔道擁堵的問題,立體快巴上層用來運送人群,共有四節,車廂寬6米,高度在4.5米左右,按照設計其一趟運送人數可達1200人至1400人。2010年8月24日,上層載客下層通車的「立體快巴」項目進入製造環節——快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交給南車集團,由該集團進行首輛車的設計和製造。此前,快巴已通過專業機構的安全性評審。明年年底,立體快巴將在北京門頭溝載客運營。
③ 立體快巴的主要意義
「立體快巴」的發明是全世界軌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及所有公共交通領域的一次革命, 開創了城市交通道路上空空間再利用的新模式。「立體快巴」的創新點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交通幹道立體的空間,達到減少公共交通道路資源的佔用量。
「立體快巴」,採用完全的電力驅動,利用超級電容實現快速充電,徹底實現零排放。另外建設中在站台頂面以及天橋頂蓋都設有太陽能光伏板,為車輛及站台提供有效的清潔能源電力補充來減少碳排放及減少空氣污染。
低碳經濟要低廉投入,節能減排,低碳交通更需要創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參與。「立體快巴」的問世充分體現了低碳交通解決方案社會化、實施模式多元化、資金投入市場化、利用空間集節化、實施建設現代化、設施使用人性化。
④ 立體快巴的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引腳少的小圖可以自己畫,引腳多的器件生產廠都提供原理圖,orcad的原理圖庫並不多,基本都要自己找或者畫。
⑤ 中國巴鐵六年前失敗 六年後為什麼能圈錢成功
從「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輛空中巴士」,到「小學畢業發明家和P2P金融企業合謀涉嫌非法集資圈錢的把戲」,劇情反轉只隔一天時間。
2016年8月2日,在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戴河鎮車站村附近的測試路段上,「巴鐵」駛出了和六年前類似的輿論軌跡。
六年前,它的名字叫「立體快巴」,輿論的焦點是民間發明家宋有洲這項技術的可行性。這一次,冠以「巴鐵之父」之名的資本方白志明,成了焦點。
宋有洲的「新大陸(19.750, 0.12, 0.61%)」
宋有洲的微信名叫做「新大陸」,朋友圈封面是藍天白雲、青山草地之間的一輛金色雙層大巴車。今年58歲的他,2010年以來一直在為他的立體快巴尋找新大陸而不得。
出身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宋有洲,被稱作「民間發明家」,只有小學文化學歷,2010年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介紹自己曾經當過兵團戰士,采過礦,做過木工,後來一直做生意,涉足過煙酒批發、水暖建材、石粉和飯店等多個領域。1999年被授予了平生第一項專利——禮賓花,一種以壓縮氣體為動力噴射出精美彩紙的慶典用品。在立體快巴之前,他與人合夥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
2010年5月,宋有洲帶著它的立體快巴模型和視頻在第13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亮相。這個以電力驅動、通過鋪設軌道能在小汽車頭上跑,以期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公共交通工具,因為被《紐約時報》報道而引起國內關注,宋有洲隨之啟動了立體快巴商業化推廣。
⑥ 全球年度50大發明有哪些
美國《時代》周刊年度50大「最佳發明」2010年11月12日發布。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蘋果iPad和美國的無人駕駛車等廣受關注的產品均上榜。今年的榜單被分為「科技產品」、「交通工具」、「健康醫葯用品」、「綠色能源」等十個類別。在今年的「最佳發明」中,最搶眼的就要數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了。
具體如下——
1.蘋果平板電腦iPad
2.移動定製雜志Flipboard
3.耳機式微型攝像機
4.幫助實現創意夢想Kickstarter
5.自助刷卡系統Square
6.革命性的相機Sony Alpha A55
7.美國用牛脂驅動的火車
8.谷歌無人駕駛汽車
9.私人飛行背包
10.史上最輕巧的汽車設計
11.廉價家庭新概念汽車
12.電動車充電站
13.立體快巴
14.埋地式巴士充電器
15.飛行汽車
16.塑料瓶船
17.無瘧疾蚊子和滅蚊激光器
18.舊車變身育嬰室
19.人工外骨骼
20.用眼睛書寫
21.首次實現人工合成細胞
22.首次實驗室體外模擬肺功能
23.3-D人體「器官列印機」
24.速長型鮭魚
25.水下滑翔機
26.人體驅動設備
27.透明電線
28.天然氣發電機
29.(幾乎)不用水的洗衣機
30.細菌布料
31.油漆布料
32.標價牌服裝
33.羊毛衫補丁
34.會欺詐的機器人
35.會教授英語的機器人
36.救生機器人
37.挖苦語句探測軟體
38.超級「水槍」
39.更安全的炸葯
40. X-51 「騎波者」
41.超級防爆牆紙
42.鐵人盔甲
43.種子教堂
44. 尼龍飛機STS-111
45.超3-D眼鏡
46.負責任家庭獎勵計劃
47.萬能橡皮泥
48.音樂:iRealBook應用
49.政治:微博
50.廚房:iSi CO2碳酸化器
⑦ 立體快巴的簡介
在北京西郊的門頭溝區,不久之後有望見到一種「立體快巴」(straddling bus),它沿軌道行駛,上方可載客1400人,懸空的下方可讓高2米以下的汽車照常通過,令塞車情況減少20%至30%,造價僅是地鐵的一成。
在科博會現場,正在展示立體快巴交通系統立體快巴,這種車輛可以按照地鐵的運營模式,採取有人看管的自動駕駛方式,有緊急情況時,踩剎車即可,既解決了地鐵的造價高,又解決了BRT(快速公交)佔道擁堵的問題,立體快巴在北京科博會上全球首亮相。研發設計這種新型交通工具的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表示,門頭溝區科委已經在和他們接洽這個項目,「立體快巴」有望在門頭溝內使用。
另據報道,門頭溝區科委主任張文波表示,「立體快巴」只是「中芬生態谷」綠色交通體系中的一部分,僅是備選方案之一,可能用,也可能不用。張文波強調,「立體快巴」只是一個規劃設想,離立項還遠著呢,因為它連產品都沒有,各種產品的技術說明也沒有,這是不可能立項的。
「立體快巴」要走進門頭溝,首先要把車生產出來,然後進行各種測試,涉及如車輛設計、性能、道路設置等可行性、安全性問題。張文波表示,「只要有一項測試指標不合格,立體快巴就不可能出現在門頭溝。如果連車都生產不出來,那就啥都不是了。」 張文波稱,如果車能生產出來,而且達標,那麼,今年年底,門頭溝區的軌道就有望開建,預計明年7月份,首輛車將上線試運行。
深圳華世未來泊車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海在2010年6月接受采訪時介紹:「立體快巴要走上馬路,真正成為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預計還需3年左右的時間。」
⑧ 立體快巴的介紹
立體快巴,這種車輛採取有人看管的自動駕駛方式,有緊急情況時,踩剎車即可,既解決了地鐵的造價高,又解決了快速公交佔道擁堵的問題,立體快巴上層用來運送人群,共有四節,車廂寬6米,高度在4.5米左右,按照設計其一趟運送人數可達1200人至1400人。2010年8月24日,上層載客下層通車的「立體快巴」項目進入製造環節——快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交給南車集團,由該集團進行首輛車的設計和製造。此前,快巴已通過專業機構的安全性評審。明年年底,立體快巴將在北京門頭溝載客運營。
⑨ 「巴鐵」在6年前就被否了,之後它是怎麼重新包裝上線的
曾被叫做「立體快巴」的巴鐵,六年前就被否了
巴鐵,在六年前叫「立體快巴」,由宋有洲發明,不過在中國專利信息查詢網上並沒有這個專利名稱。根據巴鐵科技項目總監宋友江(據說是宋有洲的弟弟)的說法,它的專利名字叫作「寬體高架電車」。然後,查到了:
根據巴鐵科技的介紹,這輛試驗車主要調試的是「走」、「停」、「空調」和「LED燈」幾個項目。
觀眾:額,一定是在試驗鋼軌系統在地面上的運行狀況,雖然和地鐵一樣,但是應該會有新技術吧。
現實是:16隻實心膠輪。(納尼?這不就是車輪么?)
還有水泥槽道,100多噸的車體,以及緩慢的車速。
妮瑪,辣眼睛。走和停是用輪胎,控制台外接筆記本電腦,用超慢的速度走了不到300米,這試驗要說明個啥?
還有空調和LED燈。據說那天並沒有開空調,而LED燈,我就呵呵了。
接下來就是那一系列關於華贏凱來5月份發行的「巴鐵基金」了。如果發行了(華贏凱來是否認的),就是白志明的華贏凱來作為P2P平台融資,給白志明的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資金,由白志明的中國建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注冊)作為擔保。
自融自保,換個名字,金蟬脫殼。是不是非法集資?估計又能說5000字的,所以,over。
⑩ 立體快巴的外形特點
1、立體快巴上層用來運送人群,共有四節,車廂寬6米,高度在4.5米左右。按照設計,其一趟運送人數可達1200人至1400人。按40輛40公里線路往返計算,日可載客約40萬人次,規模與地鐵相差無幾。2、立體快巴下面是空的,真正所佔的空間只是兩條車道兩邊的車道線的寬度。只要高度不超過2米的車輛均可以在其下方行駛,如同穿梭在移動隧道里一樣。
3、立體快巴最高時速60到80公里,平均時速40至50公里,而包括北京在內的大城市普通公交大巴平均時速約15至20公里左右。「立體快巴」承載的人數是普通大巴的幾十倍,而其造價更只有地鐵的10%。
4、外形與地鐵或城鐵列車有些相似,橫跨道路兩邊,上層用來運送乘客,下層則是空的,可以通行2米以下的小汽車。以此避免公交車和小汽車爭路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