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奇幻的發明

奇幻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3 06:33:09

❶ 奇幻與科幻的區別是什麼

科幻主要是被構建在已經被現代科學所理解的體系裡,物理,化學,生物,包括哲學。科幻所描繪的大部分東西,哪怕你以前完全沒有看過科幻,只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就可以看明白
奇幻則是完全拋棄了現代科學,主要是冷兵器,劍與魔法,力量與精神,以及在此之上一個完全架空的體系。精靈,矮人,獸人,龍,這些東西至少目前的科學無法證明其存在,但是奇幻專門為這些想像中的生物設定了詳細的框架,一天吃幾頓飯,喜歡吃什麼東西,矮人熱愛啤酒,精靈守禮而保守、固執,這些都是奇幻給它們加的屬性。甚至魔戒的體系專門參考古代語言發明了精靈語。而且嚴格來說,奇幻需要遵從西方的體系,平時網上看到的大多數網路作品,其實是屬於一種中國獨有的類別——玄幻的

❷ 人們根據哪些動物的奇特本領而發明的新事物

蒼蠅-----小型氣體分析儀。。
2。螢火蟲-----人工冷光;
3。電魚------伏特電池;
4。水母------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5。蛙眼------電子蛙眼
6。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探路儀」。
7。藍藻-----光解水的裝置,
8。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步行機。
9。動物的爪子------現代起重機的掛鉤
10。動物的鱗甲------屋頂瓦楞
11。魚的鰭------槳
12。螳螂臂,或鋸齒草------鋸子
13。蒼耳屬植物-------尼龍搭扣。
14。龍蝦-------氣味探測儀。
15。壁虎腳趾------粘性錄音帶
16。貝-----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
17。鯊魚-----泳衣,
18。-鳥----飛機 \
大便放明了小便
19。魚------潛水艇

❸ 誰知道最近有什麼奇特的發明

呵呵,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 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 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❹ 閱讀《奇妙發明》的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奇妙發明》。書中的主人公們都是有學識淵博的科學家:像電視機的發明家貝爾德,地球儀的發明家埃拉托色尼,冰箱的發明家法拉第,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等等,還有普通的勞動者發明家拉茲羅.比羅,威廉.艾迪斯等等。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經歷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付出了無比的艱辛。像電視機的發明者貝爾德,他為了發明電視機,曾被XX伏的電壓擊倒,昏迷在地上,醒來後還繼續沒日沒夜的工作,終於取得了成功。正是有了他們的發明,使我們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這本書還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創造無處不在,大到飛機.輪船,小到細細的拉鏈,無不包含著發明家們的奇思妙想和辛勤的汗水。而科學發現是發明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它使人類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宇宙和大自然並從中產生了靈感,發明創造正是由此而生。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前人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創造精神。
我被他們的故事所打動,被他們的精神深深震撼。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長大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❺ 動物仿生學的些發明(至少10個,越多越好)

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塊干膠炮彈。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
根據響尾蛇的頰窩能感覺到0.001℃的溫度變化的原理,人類發明了跟蹤追擊的響尾蛇導彈。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1、球型宮殿:非洲文鳥用喙和腳巧妙編織而成的圓巢,它從一個圓支架做起,形成一個圓球最後再將其懸掛在樹枝上。
2、穩定的輕質結構:田蜂築造的紙盒型巢十分精緻,它雖然是一種輕質結構,但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穩定性。
3、完美的膠合:織網蟻的巢是用樹葉粘合而成。它們的幼蟲能夠吐出粘合劑,是理想的"膠水瓶"。
4、樹上圓塔住宅:樓群居雀的居所看起來就像架在樹上的一個搖搖欲墜的柴草堆,但其結構十分牢固,能夠維持幾十年,經常是到樹不堪重負被壓斷為止。
5、樹杈上的"灶"灶:鳥的巢是用粘土砌成的,一般選在較為安穩的樹杈上。一個巢大約需要2500粒粘土,都是灶鳥用喙銜來的。
6、平台建築群:熱帶無刺蜂用蜂蠟建築蜂巢,層層疊疊結合在一起,通常有40層,外表看起來就像是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航天飛船,能夠安置10萬戶"居民"。
7、帶空調的古堡:白蟻能夠通過一種匪夷所思的管道系統改善巢內的溫度狀況,白天製冷,夜裡供暖。
水母幾乎全部由水構成,它身體中的水分實際上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組成它身體的分子之間,有著大量的液體,經過提煉就能從中獲得日常用的聚合膠
我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上山伐樹時,被絲矛草割破了手。他覺得奇怪,一棵小草怎麼會這樣厲害?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絲茅草葉子的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於是魯班發明了木工用的鋸子。
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
建築上模仿貝殼修造的大跨度薄殼建築,模仿股骨結構建造的立柱,既消除應力特別集中的區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載荷。軍事上模仿海豚皮膚的溝槽結構,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艦外殼上,可減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在搞清森林害蟲舞毒蛾性引誘激素的化學結構後,合成了一種類似有機化合物,在田間捕蟲籠中用千萬分之一微克,便可誘殺雄蟲;

❻ 有哪些動物的奇特本領而發明的事物

聲納——蝙蝠、海豚
多鏡頭——蒼蠅的復眼
偏光鏡——鷹
防毒面具——豬

❼ 閱讀《奇妙發明》讀後感

是一套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於一體的海洋科普繪本高端讀物,開啟了一段暢游海洋的奇幻之旅。書中向孩子們展現的是一個被海水覆蓋著的神秘的藍色世界,那裡生活著千奇百怪的生物。孩子從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奇跡,感受到海洋的神奇和力量,激發孩子對海洋的興趣和熱愛。
"普及海洋知識,迎接藍色世紀",保護海洋、合理開發海洋,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❽ 你有沒有發明過某些奇妙的東西讓生活更便捷把你奇思妙想記下來吧

沒有發明過某些奇妙的東西讓生活更便捷的。
我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的,在生活中有事也會想要有些奇思妙想之類的東西,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過。

❾ 《奇幻世界》的發展歷程

一九七九年,四川省科協創辦了一個名叫《科學文藝》的科普雜志,就是今天《科幻世界》雜志社的前身。

大家一定要注意「四川省科協」這五個字,否則你無法理解《科幻世界》的真實地位。近幾年來,這家雜志社在廣大科幻愛好者心目中已經隱約有了「國家級科幻雜志」的權威性。一次,《科幻大王》雜志社邀請太原當地的科幻迷座談,那些被邀的科幻迷們就私下裡嘀咕:「總部」知道後會不會生氣?河南劉相輝掏自己的錢辦了《科幻小品》,就有讀者寫信質問:你辦這個雜志,有沒有得到《科幻世界》的批准?甚至一些比較有見識,知道中國新聞出版管理體制的人也不清楚真相。前年,筆者參加中國科普研究所的科幻課題研討會,會上一位來自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編輯就問:為什麼中國科協把這樣一份「國家級」的科幻雜志放到了四川?

另外大家還要知道,在中國的計劃體制下,每個省都要辦一家科普刊物,象上海的《科學畫報》、海南的《大科技》等。如果你沒有找到你那個省的科普刊物,基本上是由於它的發行量太小的原因。《科學文藝》當初就是作為四川省下屬的省級科普刊物出台的。

那個時代里,科幻和科普是不分家的。甚至中國科幻作家的全國性組織都被稱作「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並延續至今。當時的《科學文藝》上充滿了科普文章、科學家傳記等內容,當然也有大量科幻小說。而那時許多科普刊物甚至純文學刊物也都在發科幻小說。《科學文藝》只是更為集中一些。當時與它風格一樣的刊物有北京的《科幻海洋》、天津的《智慧樹》、黑龍江的《科學時代》和《科幻小說報》,被稱為中國科幻的「四刊一報」。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里,《科學文藝》輕而易舉就達到了二十萬冊發行量。其它幾家科幻報刊也是一樣。但是很快,政治和市場的壓力雙管齊下,其它幾家無法抵擋,敗下陣來。最後一個倒閉的是天津的《智慧樹》,時間是一九八六年。

壓力之下,四川省科協讓《科學文藝》自負盈虧,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從那以後,這家雜志社慢慢變成了「紅帽子企業」:頭頂著國家刊物的名義,實際上是股份制的民營企業,它的老闆就是雜志社裡的幾個大股東。這也是中國的科幻愛好者應該知道的,否則你無從了解它的許多作法的基礎是什麼。它擁有國營出版單位無法擁有的靈活,同時對於市場壟斷也擁有一般國營出版單位無法擁有的渴望。

沒有婆婆,一方面沒有靠山,一方面也沒有了束縛。當時不足十人的小雜志社民主選舉了自己的社長,就是現在的楊瀟。楊瀟當選除了本身確有能力外,前四川省委書記女兒的身份也是重要因素。客觀地說,如果不是這個擋箭牌,中國科幻惟一的一脈香火也將不復存在。那麼九十年代中國科幻的復興將因為缺乏核心,會比現在更困難一些。在楊瀟的帶領下,雜志社舉辦了世界科幻大會,改變了辦刊風格等等。這些<科幻世界>本身有大量文字宣傳,我就不多說了。有一個事實我可以告訴嚮往英雄主義的朋友:《科幻世界》發行量最少的一期僅七百份。而今天是數十萬。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確是一個商業英雄。

當時,科幻世界的決策層主要由四人組成:楊瀟、譚楷、向際純、莫樹清。向際純時任美編負責人,也是一個策劃人。老讀者們一定還知道,九四、九五年那時,《科幻世界》象今天的《科幻大王》一樣,一半文字一半卡通。沒有這個轉軌,《科幻世界》就無法切入中學生市場並獲得生機。而整個工作基本是向策劃並組織的。當時還有一套暢銷的科幻美術卡片也是向的手筆。

人的功勞大了,自然不滿足原來的地位。於是決策層中發生了一場1:3的斗爭。結果以向際純離開成都到北京一家出版社任職告終。從那以後,再沒有人向楊瀟的地位挑戰。今天,她是雜志社的絕對權威,整個雜志的行事風格很大程度上是她個性的延伸。只是她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公眾並不熟悉她。

《科幻世界》艱苦多年,到九四年才扭虧為盈,後來經歷了一個暴漲期,錢大把的進來,又不知如何管理。當我九八年到《科幻世界》時,雜志社正處在這個時期內。成都的科幻迷組織只要報個活動計劃,就能成百上千地從雜志社拿出錢來。裝修個辦公室也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無預算無計劃。他們在上海搞的大型宣傳活動花費了兩萬塊錢。九七年那場完全由《科幻世界》一家出資,投入巨大的世界科幻大會更不用說了。公正地說,《科幻世界》那些年搞的活動是中國大陸僅有的科幻活動。沒有這些活動,世人更不知科幻為何物了。

筆者於九八年初進入科幻世界,除本人申請外,還因為一個非常荒誕的原因。當時,他們開始想在科幻愛好者圈子裡找編輯人員,先考查了江蘇一位姓侯的科幻迷。結論是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對雜志社的形象有影響。正好我提出申請,於是我這個身材不矮小的北方人就佔了便宜。雖然我作了充分准備,但沒有任何考試、測試,我就進了《科幻世界》,直到我自己不想呆下去為止。

後來我才知道,之所以沒有這種任職考試,是因為社裡根本就沒有人能考我。我到雜志社最初一個多月里,竟然沒找到能夠談科幻的人。當時雜志社的編輯部由來自成都一些文學刊物、劇團的編輯組成,本身對科幻全無理解。我與一位五十齣頭的老編輯住對門,他家裡有許多古典文學著作。他對我說,下了班以後他就看這些,對科幻全沒有興趣。至於年輕員工更不用說了,他們基本上是科協老員工的子弟,來《科幻世界》單純是為了一個飯碗。那時社某領導愛提的一件事就是,他把年輕員工召到一起,讓他們每人說出三個科幻作家的名字,無論中外均可,結果成績最好的說出了兩個!當然,這些職工的為人都很不錯。同事期間,他們也很關心我這個外地人。但是這種興趣和志向上的錯位不能不說是個問題。

自我以後,雜志社陸續引進了姚海君、文瑾、唐風、劉維佳等人,這才使《科幻世界》里有了懂科幻的人。在雜志社與作者和讀者交流時,這些年輕朋友作了主要的工作。但是你千萬別有誤解或者多大的期望,因為他們只是打工仔,在大政方針上是完全沒有發言權的。

阿來進入雜志社又是另外的問題。九七年我參加北京世界科幻大會時,阿來就隨譚楷來到的北京。我清楚地記得,當時一位北京「消息靈通人士」遠遠地指著他說,這個人將是茅盾文學獎的得主。那時我連茅盾文學獎幾年一屆都不知道,所以根本沒想到,這位老兄竟然在「預言」三年以後的事情!當然,《科幻世界》的領導想必更有「預見性」,所以早早地把未來的茅盾文學獎得主聘於賬下,等待新聞爆起的那一天。

作為生意人,雜志社高層在扭虧為盈之後,一直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他們看來,中國科幻的市場就這么大,也沒什麼搞頭了。於是把大量資金抽到其它項目上去。頗為諷刺地是,這些項目都賠了錢,個別小公司甚至走到倒閉的邊緣。幾年來,仍然只有他們從內心深處並不喜歡的科幻給他們帶來了利潤。並且利潤十分巨大,足以把那些虧損沖得無影無蹤。後來他們變「扎實」了,只是把從科幻上賺到的錢置換成房地產:住宅房以獎勵為名送給「老職工」,另外還有其它一些房地產,置業范圍甚至遠達成都以外的某郊縣。當一個科幻愛好者走進他們那些擁擠的辦公室時,很難想像這個雜志社真正的家底。

這種「見好就收」的舉動從九八年就開始了,這也是促使我離開雜志社的原因。雜志社的領導都臨近了退休年紀,這么作無可非議。而我還是個三十不到的年輕人,坐在一輛日見保守的車上是沒有前程的。只不過那時,我沒有對任何人講這個心裡話。

人們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評價《科幻世界》的性質。我個人認為,《科幻世界》總得來說,只是一家介入科幻市場的普通文化企業。它在以自身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中,大大開拓了中國科幻的市場,在九十年代以後,提高了中國科幻本以衰弱的影響力。但它從來不是,也從不準備成為中國科幻事業的某種核心。

在科幻方面,筆者只看到過楊瀟的兩篇文字,一篇是八十年代初期發表在《科學文藝》上的科幻小說《蘭》,一篇是九七世界科幻大會上的論文。譚楷發表過科幻小說《太空修道院》,以及《林聰點評科幻》。除此之外,在私下場合里,他們對科幻是很淡漠的,甚至頗有自卑感。因為他們的社會關系並不在科幻作者和廣大的科幻迷中間,而在他們真正生活的那個環境里,說自己是搞科幻的,一直會受到周圍人的白眼。這幾年情況之所以好轉,也完全是因為《科幻世界》是整個四川省最賺錢的雜志,看在錢的份上,沒有人再笑話他們是「搞科幻的」。筆者半年中參加了十幾次社內會議,沒有一次談科幻文藝的創作問題,甚至也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因為那時《科幻世界》在全國科幻愛好者中間已經有了堅實的影響,雜志社可以把它當鈔票來印刷。最近兩年裡,《科幻世界》的大批年輕編輯寫下了不少有關中國科幻事業的文字,但他們從來沒有決策權。

作為一家商業企業,進行任何以贏利為目的的行為,都是不應受指責的。但是,如果這家企業試圖打破游戲規則,變自由競爭為壟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於中國科幻,該雜志社主要領導私下裡下過斷語。客氣些會說:沒有《科幻世界》就沒有中國科幻的今天。不客氣時也說過:沒有我某某某,就沒有中國科幻的今天!(對包括筆者在內僅有的兩個聽眾講的。)所以,任何染指這個市場的力量,必然被他們視作當然的敵人。

當《科幻大王》於一九九四年准備創刊時,主編曾經到成都去向老大哥請教。受到冷遇自不必說。可笑的是,後來,在《科幻大王》已經生存了數年的情況下,《科幻世界》卻在任何公開場合都稱,自己是中國惟一的一家科幻雜志。直到九九年天津《科幻時空》創刊時,才改稱自己是「中國最大的科幻雜志」。之所以給《科幻時空》這個面子,是因為《科幻時空》的前身《智慧樹》乃元老級刊物,中國科幻圈裡的元老們都與它有過合作關系,再不能視而不見。

壟斷作者是《科幻世界》領導一慣的作法。在九七年以前的一段時間里,他們曾給每個作者一份合同,要求全面壟斷作品的使用權,但只付給一次性的稿費。這個《版權法》並不保護的無效合同在作者圈子裡被戲稱為「賣身契」。就是後來不再有這個合同時,他們也一慣視在該刊上發過作品的作者為「我們自己的人」,對他們到其它地方發作品非常反感。其實,現代出版業有「簽約作者」制度存在,如果雜志社真的與某位作者簽約,出錢買斷他一定時間內所有作品的首發權,是可以將他稱為「我們自己的人」的。但《科幻世界》從來不準備運用這種商業手段,而一直想靠「感情投資」來達到目的。

這些年來,不知有多少雜志社、出版社找到《科幻世界》門下,想與他們合作出書。被一概拒絕。想打聽作者的通訊地址,那更是沒門。尤其是後者,實際上已經嚴重損害了作者的利益和中國科幻事業的整體利益。因為《科幻世界》版面有限,再好的作者一年也只能發表幾篇作品。而作者無法與其它出版單位溝通,手邊大量積壓稿件不能發表。想搞科幻的出版社又找不到作者。最後「出面」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是日益發達的互聯網。現在絕大多數主力作者都已經上網,《科幻世界》已經根本無法再搞這釧封鎖。

就是對一般科幻愛好者,「效忠」兩個字也是必不可少的。九九年九月份,長春的科幻愛好者計劃舉辦大型科幻活動,邀請了《科幻世界》。同時也邀請了《科幻大王》、《科幻時空》,以及當時准備復刊的哈爾濱的《科幻小說報》。結果,《科幻世界》發現竟然有競爭對手也要到場,就揚言收回准備提供的兩千元贊助。活動組織者都只是高校學生,沒有這兩千元,已經准備了近半年的活動就只有泡湯,只好在壓力之下向其它三家說了拜拜。由於事發突然,《科幻時空》的主辦單位,天津新蕾出版的副社長和該刊主編沒得到通知,已經到了長春。於是幾個高校科幻協會的負責人們只能用搞地下活動般的方式,偷偷地和他們見了面。長春那些可愛的科幻迷我都見過,也打過交道。但這件事發生後我一直沒敢問他們,他們對中國科幻事業所抱有的理想主義是否有所衰退?但願結果不是這樣。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前幾年的《科幻世界》上印有「特邀副主編吳岩」的字樣,現在已經沒有了。吳岩雖然今年尚不滿四十歲,但卻是中國科幻的前輩級人物。七十年代末,初中生吳岩就開始創作科幻小說,產量頗豐,並且是世界科幻小說協會七名中國會員之一。經歷了中國科幻二十年的興衰史。又因為主持北京師范大學的科幻講座,在作者群中擁有大量人望。當年《科幻世界》還非常弱小的時候,也頗能禮賢下士,於是有了這么一個「特邀副主編」的安排。吳岩為《科幻世界》作了兩件事:首先是幫他們建立了與世界科幻協會的關系。今天《科幻世界》能夠年年出席世界科幻大會,能夠通過這個組織方便地購買海外科幻作家版權,吳岩作了重要貢獻。另外,就是幫他們協調與年輕作者的關系。沒有他的安撫,那些二十齣頭,血氣方剛的作者與《科幻世界》的關系可能會更糟。但是,由於《科幻世界》一慣不變的霸氣最終損害許多作者的利益,吳岩也不得不出來為作者們說話。所以他再不可能是《科幻世界》的「特邀副主編」了。

閱讀面更廣,關注中國科幻時間更長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七、八十年代一些科幻前輩(不方便具名,大家能理解)現在仍然活躍在舞台上。他們編從書,搞翻譯。到書店裡能從各地出版的科幻圖書中發現他們活動的身影。但卻沒有人與《科幻世界》合作。除了應酬性的活動和文字,雙方就象是兩個派別。這里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作為「晚輩」的《科幻世界》現任領導希望一點點在年輕的科幻愛好者心目中抹去那些前輩的影響。另一方面,那些老作家、翻譯家和編輯們也不買《科幻世界》的賬。這種關系雙方心照不宣已經有若干年了。九七年世界科幻大會召開前兩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在北京郊外某風景區召開了一次全國科幻研討會
。包括「中國科幻之父」鄭文光在內,老中青三代作者濟濟一堂,探討中國科幻事業發展的前景。而近在咫尺的《科幻世界》雜志社的人卻誰都不去。某記者就此詢問當時《科幻世界》來的一個高層領導,那個會與這個會(北京世界科幻大會)之間是什麼關系,這位領導很簡明地說,兩邊不是一派!這段對話就發生在筆者面前。

當然,還有許多事實可以說明,在今天這個越來越開放的時代,《科幻世界》的高層領導一直在徒勞地試圖使中國科幻成為自己一家的天下。只是那些事情涉及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一時無法核實,筆者就不寫在這里了。

筆者曾經親耳聽到一位資深科幻迷說過,《科幻世界》就是中國科幻的「延安」。當然,在事實的教育下,今天他已經不再抱這個幻想了。筆者寫出上面這段文字,就是希望更多的科幻迷不要對那些自己樹起來的偶象抱有幻想。科幻是需要想像力的,但科幻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存在。如果你能這樣考慮問題

閱讀全文

與奇幻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