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名人在憂愁中創造出好的作品
這些人都是: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貳』 名人傳中,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偉人,都是——造就的偉人
勇於戰勝困難
『叄』 有關創新的名人故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肆』 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偉人事例
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偉人事例:
一、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二、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三、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四、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
蘇聯衛國戰爭期間,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爬行了18個晝夜,最後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後,他經過鍛煉,重又駕駛殲擊機作戰。
他很重視人的體育積極性,這種積極性對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歡運動,喜歡劃船,踢過足球,當過守門員。他停飛後每天早晨拚命鍛煉,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預防感冒。
五、戴摩西尼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遛達遛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剃去了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
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一連數月足不出室,演講水平突飛猛進。經過一番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伍』 在苦難中獲得成功名人的事例
1、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造紙術,也沒有印刷術,流傳的著作全靠傳抄,自己想要保留別人的著作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簡按順序保存好。
2、化學家格林尼亞,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盪。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
3、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4、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5、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陸』 找找平常生活中的偉人的例子。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3013-d5606534.html
這個是世界頂極的富婆啊。 有著很好的背景,卻做的都是平常事。
白先勇簡介
出生年月:1937年7月11日 籍貫:廣西桂林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外文系
代表作:《玉卿嫂》、《奼紫嫣紅牡丹亭》、《游園驚夢》、《永遠的尹雪艷》、《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孤戀花》、《花橋榮記》、《夜曲》、《骨灰》《台北人》《驀然回首》、《上海童年》、《樹猶如此——紀念亡友王國祥君》、《我的崑曲之旅》等
主要經歷
白先勇:我現在六十多歲了,有人說六十幾歲是中年的晚期,這個好聽一點,我想說,這是一個心境的問題,我作《牡丹亭》,人家都說這是白先勇的青春夢,一個漸漸老去的人,如果心中經常在做青春夢的話,可能老化得會緩慢一點。回應剛剛這位網友的話,是的,我在寫作的時候是另外一種心境……
《台北人》 白先勇
在白先勇開始自己的小說寫作之前,人們知道得更多的是「高乾子弟」、白崇禧的
兒子白先勇。在近半個世紀的辛勤筆耕之後,更多的人知道了小說家、《金大班的最後
一夜》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
作為一名作家,白先勇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那種直面人生的勇氣。雖然由於他自己
的生活經歷,白先勇應該更加了解與熟悉那種「夜夜笙歌」、「醇酒美人」的生活,也
描寫了不少(如《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但他更加關注的是人性深處與生活表象後面
的實質。這種深沉的反思使得白先勇的許多作品中都帶有一種悲愴與沉鬱的情懷。
也正是這種深度造就了白先勇在當代漢語文學中旁人難以取代的位置。
『柒』 有關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的名人的事例
1、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2、米勒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3、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4、海倫·凱勒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
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5、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捌』 為了創造傑作而付出畢生心血的偉人
《名人傳》基礎知識試題 一、問答題 1.《名人傳》是一本怎樣的書?作者是誰? 答:《名人傳》是羅曼·羅蘭最早享譽文壇的人物傳記,它真實的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藝術大師坎坷的生活和艱辛的創造,展現了藝術大師們偉大的心靈。 2.《名人傳》主要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答:偉大的天才必須向庸俗而且布滿敵意的社會進行不屈的斗爭,就能獲得勝利,完成天才的創造事業。 3.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麼? 答: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為音樂家、作曲家卻耳朵失聰;最大的幸福是他戰勝痛苦,創造出擁抱歡樂的《第九交響樂》。 4.在《貝多芬》傳後,作者附了「海利根遺囑」的目的是什麼? 答:增加傳記「引文」的真實性,同時也是貝多芬痛苦生活和讀者心靈的一次撞擊。 5.《貝多芬》在立意和構思上扣住什麼主題選材? 答:作者緊扣「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氣味。」 6.在《米開朗琪羅傳》中,作者為什麼把人物的痛苦作為重要情節?這痛苦是作者憑空虛構的嗎? 答:不是憑空虛構,而是從歷史事實中吸收來的,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義精神的全部偉大之處得以顯示出來,其感染力在於克服痛苦,戰勝痛苦,這是以痛苦為情節的目的所在。 7.《米開朗琪羅傳》中,作者寫到雕塑家完成的很多雕塑,可看出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有怎樣的與眾不同的特徵? 答: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表現了與眾不同的男性的宏偉和戲劇性的結構,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時代的新鮮感,因而備受眾人的尊崇。 8.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中探索了這位藝術大師哪兩方面的內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難――時代與社會給他帶來的種種苦痛;二是他的藝術創作帶給他的短暫的狂歡。 9.請結合《托爾斯泰傳》談一談托爾泰的藝術觀。 答:托爾斯泰以為藝術不是一個階級的所有物;不是一種技藝,它是真實情操的表白;藝術應當鏟除強暴,它的使命是要用愛來統治一切;只有為了團結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10.請結合《托爾斯泰傳》談一談托爾斯泰的婦女觀。 答:他反對現代的女權主義,稱贊賢妻良母,以為勇敢的妻子應該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礙。 11.《托爾斯泰傳》的立意是什麼?作者的著眼點在哪兒? 答:立意是歌頌英雄主義;著眼於評論托爾斯泰的思想和創作,是一部文學創作評傳。 12.結合《托爾斯泰傳》談談你對托爾斯泰的偉大之處的看法。 答:托爾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誠的、博大的愛,厭惡痛苦的民眾生活,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愛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現,托爾斯泰的偉大在於他有一顆真誠、善良、博愛的心。 二、填空 1.《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羅曼·羅蘭,他是20世紀享譽國際文壇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是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有「歐洲的良心」之稱,他們另外一部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獲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2.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陳筱卿翻譯的《名人傳》的封面上寫著作者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 3.《名人傳》包括不同時期的三個傳記――《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這三部傳記匯集成《名人傳》。 4.《貝多芬》是一部人物傳記,牢牢圍繞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樂成就,記敘了貝多芬的一生,表現了他戰勝不幸、戰勝痛苦的頑強意志,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是德國人。貝多芬的音樂天賦是他的父親發現的,當年貝多芬只有4歲。1796年開始,貝多芬得了一種永遠治不好的病是失聰,他極度傷心,1802年開始,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弟弟,世稱《海利根遺囑》。 5.在《貝多芬傳》里,作者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是:「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盡不背叛真理。」 6.「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是貝多芬的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 7.「幸福的靈魂,時間在其中不再流逝!」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米開朗琪羅傳》是米開朗琪羅的一句潸然淚下的名言 8.「不能忍受考驗的人是無法教點什麼給能忍受考驗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托爾斯泰傳》,是托爾斯泰的一句富有啟迪的名言。 9.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樂曲《第三交響樂》(《英雄交響樂》),他藉此度過了生命的危機。 10.貝多芬終生未娶,他的第一個戀愛對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爾。當時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極有失往聽覺的可能。他內心布滿矛盾和痛苦。於是1801年貝多芬寫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獻給她。 11.貝多芬失聰的原因的猜測有四種:腸炎、冷水浴、傷冷、仰面跌倒。 12.羅曼·羅蘭總結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13.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人,被人們稱為「在藝術上最有毅力和宏偉氣勢的人」。 14.青春時期的米開朗琪羅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贏得洛朗·特梅迭西斯親王的友誼和欣賞。 15.使米開朗其羅25歲一舉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穌死像》),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現了他愛國主義精神。 16.1501年,米開朗琪羅接手了一向沒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衛像》。 17.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開赴羅馬。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 18.在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築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烏斯二世的迷信戰勝了米開朗琪羅。 19.1508-1512年,米開朗琪羅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頂畫和牆壁畫,作品中布滿了生殺一切的精神。 20.使米開朗琪羅感到幻滅、絕望、意志破裂的情緒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烏斯二世紀念物的新雕像中。 21.米開朗琪羅一生中惟一的一張別人的畫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開朗琪羅決定完成聖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22.佛羅倫薩教堂沒有建成,連木型也遺失了是米開朗琪羅在藝術上最後的失望。 23.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大師,《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4.發刊於1863年的中篇小說《哥薩克》是高加索的頌詩,也是托爾泰第一創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5.被稱為近代的《伊里亞特》的作品是《戰爭與和平》。 26.《安娜·卡列尼娜》寫於1873年3月。 27.1879~1882年,托爾斯泰寫成的《懺悔錄》是他宗教狂亂的表白。 28.《復活》是他藝術上的一種遺囑,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最後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9.托爾斯泰在1900-1910年間發表了關於社會論戰的含有攻擊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戰爭與和平》、《大罪惡》和《世紀末》。 30.《名人傳》包括哪三個人的傳記?他們分別是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的藝術家? 答:《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十八世紀托爾斯泰19世紀米開朗琪羅文藝復興時期 31.貝多芬出生於波恩,是18世紀後半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其代表作品為英雄、命運。 33.《命運》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為深刻和宏偉的,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 34.米開朗琪羅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其代表作為《大衛》。 35.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圖很早就畫出來,但一直無人敢接手,米開朗琪羅成功的完成了這偉大的作品,它是《摩西》。 36.米開朗琪羅至死還留在佛羅倫薩畫室里的唯一作品是《勝利者》。 37.托爾斯泰是俄國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獲得不朽聲譽的兩部小說是《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復活》。 38.托爾斯泰最喜歡的中國古代哲人是孔子。 39.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這三人的共同點是? 答:堅強,熱愛生命、祖國、人民。 40.貝多芬在致艾爾多迪夫人的信中有兩句話成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它們是? 答:用苦痛換來歡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41.《名人傳》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答: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42、《名人傳》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國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崇高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43、《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的自得之作,在文學領域內一直被奉為經典,從首次出版到現在,其具有的獨特價值讓「人們似乎從中找到了新的支撐點」,因此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最佳書」之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貝多芬為原型的小說。 44、《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作品中最為深刻和宏偉的,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 45、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46、我國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在《名人傳》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體現,請以其中一個人為例,說說他是如何在行動中體現孟子這句話的。(要求寫出人名和具體事例,不少於30字) 答: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他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奮斗精神,從事音樂的創作,寫出《第九交響曲》等傳世之作。 4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傳記作家,人們首先舉出的是古代希臘史學家布呂達克,著有《名人傳》,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偶然翻閱此書,從中找到了可以幫助他忍受疾病痛苦並戰勝痛苦的精神安慰。羅曼·羅蘭由此得到啟發,他計劃編寫一組大人物傳記,以安慰和鼓勵那些不幸的人們,使他們振作起來,和命運作斗爭,從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會。 48、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包括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部傳記。其中,貝多芬(人名)飽受耳聾折磨。 49、請你根據《教學大綱》推薦的課外閱讀名著,在下面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內容。讀《 》(名著名稱),我了解到(內容): 示例:讀《名人傳》,我了解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布滿了苦難,但他卻把苦難鑄成了一支支歡快的樂曲,奉獻給了眾人。 50、請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個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舉行《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當高度耳聾的貝多芬出場時,他受到觀眾五次熱烈地鼓掌歡迎。貝多芬在終場後感動得暈了過往。 51、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是為音樂家貝多芬傳、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文學家托爾斯泰寫的三部傳記。這三人共同的特點是:三人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 52、貝多芬在致艾爾多迪夫人的心中有兩句話成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它們是「唯其痛苦,才有快樂」。
『玖』 有哪些關於名人在安靜的環境中取得成功的示例
1、司馬遷——宮刑之後牢獄里著作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
2、陶淵明——田園生活養成田園的詩風 生活在東晉將亡、故國南北分裂時期的陶淵明,被譽為中國「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人的鼻祖。 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毅然決然辭官而回家種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得其樂,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
3、貝多芬——安靜的彈奏鋼琴曲 貝多芬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但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4、董仲舒——罷官教書、稱病辭官 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9)在生活中創造出好作品的偉人擴展閱讀:
《史記》鑒賞:
1、司馬遷為文疏盪多變,忽起忽落,其來無端,其去無跡,起滅轉接,令人莫測端倪。《伯夷列傳》是為伯夷、叔齊作傳,但卻以議論開篇,又引許由、卞隨、務光等人為伯夷、叔齊作陪襯,幾乎使人不辨賓主。敘伯夷、叔齊事跡後,在議論中引出顏淵、盜跖,從正反兩方面寫實。
2、《史記》富有傳奇色彩。秦始皇晚年行跡,穿插許多怪異反常的事情,以及神靈的出沒,用以預示秦帝國末日的到來。寫漢高祖發跡,則用劉媼感蛟龍而生子,劉邦醉斬巨蛇等傳說顯示其靈異。
3、《史記》所寫的許多真人真事也帶有傳奇色彩。魯仲連為人排患解難而無所取,超然遠引,終身不復見,是一位奇士。《留侯世家》中的張良是位傳奇人物,文中出現的商山四皓同樣來得突兀,恍若神仙。
《史記》對後世的影響:
1、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榜樣,仿效這種體裁修史相繼而起。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