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琴的歷史和種類
一、口琴的歷史: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 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象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然而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二、口琴的分類:
按用途,口琴大體可以分為獨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兩大類。前者主要包括復音類口琴(包括重音、回聲口琴)、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等;後者則有貝司口琴、和弦口琴、銅角口琴等。
按發音方式,又可分為單簧片發音和多簧片發音兩種。半音階、布魯斯口琴等屬於單簧片發音,兒童玩具口琴以及項鏈、鑰匙鏈口琴也屬於這類;而復音類、和弦、貝司口琴則屬於後者。
2. 布魯斯口琴 重音口琴 復音口琴有什麼區別
一、簧片數不同
1、布魯斯口琴:演奏者呼氣時發一音,吸氣時發另一音,由按鍵與呼吸配合發出4個不同的音。
2、24孔復音口琴:復音口琴相鄰的上下兩格音高相同,通過換孔吹吸來吹奏不同的音。
3、重音口琴同一孔中的上下兩格簧片厚薄不同,上格要比下格的薄一些,所以上下兩格簧片音高相差一個八度(上格比下格高一個八度)。
二、用途不同
1、布魯斯口琴:多用於藍調音樂及鄉村民謠中,也在搖滾樂中使用。
2、24孔復音口琴:表演力非常強,幾乎所有風格的音樂,都可以演奏。
3、重音口琴:適合用於樂隊演奏。
(2)復音口琴發明擴展閱讀:
布魯斯口琴每孔裝有一對簧片,演奏者呼氣時發一音,吸氣時發另一音;半音階口琴每孔裝有兩對簧片,有按鍵與呼吸配合發出4個不同的音。
而復音口琴相鄰的上下兩格音高相同,通過換孔吹吸來吹奏不同的音。口琴19世紀在德國發明,它是以從亞洲帶入歐洲的某些口風琴為基礎改進的。
口琴的演奏可以有很高的藝術性,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可以通過改變簧片的發音和氣流的壓力來製造多種效果。口琴多用於藍調音樂及鄉村民謠中,也在搖滾樂中使用,隨著半音階口琴和10孔口琴的超吹技術的出現,口琴也可以吹奏古典音樂以及一些爵士音樂。
此外,嚴肅音樂作曲家也對口琴產生興趣,並為之創作音樂,其中有D.米約的《口琴與樂隊組曲》和沃恩·威廉斯的《口琴與樂隊浪漫曲》等等。
3. 口琴是誰發明的口琴是什麼樂器
布希曼 1821年早春的一個上午,德國鄉村一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門口玩耍,玩著玩著,玩出一個新花樣:她找來兩張紙片,一張上一張下地貼在木梳上,然後把它放到嘴上吹起來,想不到木梳發出了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從這兒經過,被奇妙的聲音吸引。他走上前去,讓女孩把木梳給他看。布希曼仔細端詳了這一「傑作」後,萌發出研製一種新樂器的想法。回到家中,他參照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奏原理,用象牙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口琴是一種簧片發音的樂器,聲音悅耳動聽,同時又具有較好的親和性。口琴常見的演奏形式有獨奏、重奏、合奏等。有時口琴還擔任歌唱中的伴奏,這時它能與人聲中的任何種類與聲部取得很完美的協和性。當口琴與西洋管弦樂隊相互組合時,也能收到和諧的合奏效果(但要注意音量的平衡)。因此,口琴在世界各地均受到人們的喜愛。 口琴不但成年人能吹奏,同時也受到少年兒童的喜愛。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器樂教學,這在發達國家中是司空見慣的。有些國家的中小學開設了各種樂器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並有成套教材和教學方法。在我國,器樂教學也開始引起重視,作為一項教學手段,口琴教學也被部分編人音樂教材。值得高興的是,全國各地不少學校的音樂教師,在口琴教學中積極地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4. 口琴是正式的樂器嗎它是怎麼產生的
是正式樂器,在很多流行音樂樂隊中都有口琴的存在。
德國有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硬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布希曼心裡一亮,回去後,根據中國古代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葯丸筒」似的口琴,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1857年,布希曼和托斯恩創立專制口琴的公司,製造出第一批口琴,並很快銷售到歐美各地。到了1885年經過不斷的改進,口琴才具備了現代的特點。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實是調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十孔口琴。此外還有半音階口琴、復音口琴、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 口琴源於中國,早期稱為笙,由竹片發聲的樂器,當時風靡亞洲;十八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流行於整個音樂界,並形成了當代口琴的構架。
5. 口琴是如何被發明的
口琴,外國人稱之為「哈蒙尼卡」,是一種以口吹奏的小型樂器。它起源於4500多年前的中國黃帝時代發明的笙。
18世紀時,一位歐洲旅行家將我國的一隻笙帶回西歐。在那裡,人們根據笙的原理,發明了手風琴和薩克斯管,最後發展為口琴。1821年,德國著名風琴師布希曼,將15支音管放在一起,製成了一種獨特的小樂器,這便是現代口琴的雛形。1875年,24歲的德國鍾表匠和萊根據布希曼發明的小樂器,設計出了口琴。口琴一經投放市場,很快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萊成立了和萊口琴公司。和萊本人對吹奏口琴毫無興趣,但對口琴的質量卻精益求精。
多年來,和萊公司生產的口琴共有1500多種類型,最昂貴的口琴是為教皇庇隆十一世特製的,僅生產一隻。全部零件中,除簧片外,其餘零件均由黃金製造。1934年,有位叫艾德勒的口琴演奏家在英國的倫敦演出時,其輕快的旋律博得了滿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從此,口琴被列入正式樂器。
6. 口琴是如何發展的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Friedrich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它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Hohner開始拜訪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上,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Adler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Lee「SonnyBoy」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Miller和Little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像KymWilson和Jerry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它像HowardLevy和Brendan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口琴與其它樂器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口琴體形小巧,價格低廉,聲音宏亮,而且十分方便攜帶。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便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心所欲的拿出口琴來盡情吹奏。對於那些想學一種樂器而又沒有機會或者時間去專門學習的朋友來說,口琴將是實現你願望的理想樂器。
在西方音樂里口琴被廣泛使用。很久以前由數名口琴樂手組成樂隊就很普遍了。在這些樂隊中,口琴通常是和其它樂器協同演奏的,例如吉他、鋼琴、鼓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藍調音樂中,口琴吹奏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傳統音樂中口琴通常和聲響樂器(不包括鼓)協同演奏。同所有的樂器一樣,口琴也有很多世界級的一流演奏家,吹奏出動聽的音樂。
在亞洲國家,復音口琴和重音口琴最為流行,通常用來演奏傳統民謠和鄉村音樂。而歐美國家流行的口琴為布魯斯口琴又稱為全音階口琴/10孔口琴,適合演奏藍調音樂、搖滾音樂、鄉村音樂和民謠音樂等。
7. 口琴是誰發明的
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布希曼)的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8. 第一個24孔口琴是哪國人發明的
德國 口琴(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於自由簧的吹奏樂器。由於演奏中途無法調整同一把口琴上簧片的相對位置,單一把口琴演奏合聲的能力是受限制的。由於發聲源是長度介於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氣柱,獨奏用口琴體積多在20cm×6cm×4cm(長;寬;高)內,其音域依種類、調性不同而略有差異。
9. 史上第一個24孔口琴是哪國發明的
口琴是誰發明的
布希曼
1821年早春的一個上午,德國鄉村一農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門口玩耍,玩著玩著,玩出一個新花樣:她找來兩張紙片,一張上一張下地貼在木梳上,然後把它放到嘴上吹起來,想不到木梳發出了悅耳動聽的聲音。就在此時,一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從這兒經過,被奇妙的聲音吸引。他走上前去,讓女孩把木梳給他看。布希曼仔細端詳了這一「傑作」後,萌發出研製一種新樂器的想法。回到家中,他參照小女孩的木梳、中國古代的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奏原理,用象牙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口琴。
有一位法國的鍾表匠叫弗里德利克?布希曼(Christian fricdrich Ludwig Buschmann),他拿笙作樣本,將15根音笛(Pitch-Pipe)排列在一起,依其長短而發出高低不一的聲音,他稱這種簡單小巧的新發明為口琴(另一種說法是命名為「aura」),那是公元1821年。布希曼形容他的發明是「一件其實獨一無二的樂器……,口琴僅祗有四英寸長的直徑和長度,使用21音階,演奏時可能程度同鋼琴的音階一樣,漸次升高,可是沒有鋼琴的琴鍵,用六個協和音,祗要演奏者能控制呼吸即可。」
布希曼獨特的樂器,一時曾流行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他們那時很奇怪的並不是用來吹奏;當時貴族婦女將它做為飾物帶著,而紳士們則將它按裝在手杖的頂端以示美觀。布希曼被後人稱為「口琴之父」,實不為過。在十八世紀初期,樂器的演奏尚未受人重視,而口琴之能被廣大人們所接受,可見其優點是其他樂器所無法比擬的。
10. 口琴起源於哪國
口琴起源於德國。
音樂家布希曼的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硬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布希曼心裡一亮,回去後,根據中國古代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和吹奏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葯丸筒」似的口琴,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
(10)復音口琴發明擴展閱讀:
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
最常見的類型具有十個孔的緣故,十孔口琴「10-Holes Harp」又叫布魯斯口琴/藍調口琴。此類口琴一孔兩個音,多使用Ritcher調音方式——低音沒有4和6,卻又有兩個5。這樣的設計原本是考慮到民族音樂的需要同時可以演奏一些和弦而產生。
但是壓音(Bending)技術的出現,使得原本缺失的音能夠演奏,同時也給布魯斯口琴增添了獨有的魅力,甚至可以說,這是布魯斯口琴之所以成為布魯斯口琴的原因。此類口琴的特色在於它的小巧和獨特的音色,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樂器。
在布魯斯音樂中,此類口琴具有和吉他比肩的地位。除此之外,布魯斯口琴還很適合演奏一些具有民族風味的曲子。此類口琴學習的難度比復音也要大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音技術的靈活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同時布魯斯口琴獨特的樂理也需要花一些精力來學習。
全音階口琴有十個吹孔,每孔吹吸產生兩個音,故稱十孔口琴,又可以稱為民謠/藍調口琴。十孔口琴體積很小,攜帶容易,其音色具有相當的模仿能力,優美中帶點憂郁,因此適合藍調(blues)、搖滾(rock)、鄉村(country)、民謠(folk)、爵士(jazz)等風格,也是影視娛樂配樂最常用的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