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任露泉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任露泉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發布時間:2021-08-02 22:34:59

① 2019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兩位科學家

來自國內的消息, 1 月 10 日上午,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廣東籍的科學家——94 歲的中國船舶集團所屬 719 所名譽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85 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慶存。每人獎金 800 萬元人民幣。
黃旭華,1926 年 3 月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作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黃旭華院士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先後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為我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曾慶存,1935 年 5 月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曾慶存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半隱式差分法」和構建斜壓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計算渦旋和波動的技術瓶頸,首次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隨即被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世界氣象中心用於天氣預報業務。
2019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 296 個項目和 12 名科技專家。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 46 項: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45 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 65 項: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62 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85 項:特等獎 3 項,一等獎 22 項(含創新團隊 1 項),二等獎 160 項。
10 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② 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高校獲獎

2014年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統計表序號獲獎單位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合計一等二等二等一等二等一等二等合計1清華大學12121561華中科技大學123663東南大學11121453浙江大學122555哈爾濱工業大學211446北京大學12336吉林大學12336上海交通大學12336武漢理工大學123310武漢大學1111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2210復旦大學22210湖南大學112210華東理工大學112210江南大學22210南京大學112210山東大學112210太原理工大學112210中國石油大學(北京)112210中南大學22210中山大學112222成都理工大學11122天津中醫葯大學11122北京建築大學11122北京協和醫學院11122北京交通大學11122北京科技大學11122北京理工大學11122北京體育大學11122北京郵電大學11122大連理工大學11122第二軍醫大學11122第三軍醫大學11122電子科技大學11122東北大學11122東北師范大學11122東華大學11122福建農林大學11122廣東工業大學11122廣東葯學院11122貴州大學11122哈爾濱醫科大學11122河海大學11122河南農業大學11122黑龍江中醫葯大學11122華北電力大學11122華南理工大學11122華南農業大學11122江蘇大學11122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11122昆明理工大學11122南京工業大學11122南京林業大學11122南京農業大學11122南京師范大學11122南京醫科大學11122南開大學11122寧波大學11122山東建築大學11122上海應用技術學院11122深圳大學11122首都師范大學11122首都醫科大學11122蘇州大學11122天津工業大學11122同濟大學1112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1122西安建築科技大學11122西安交通大學11122西安理工大學11122香港大學11122香港科技大學11122新疆大學11122長安大學11122浙江工業大學11122浙江海洋學院11122鄭州大學1112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1122中國礦業大學11122中國農業大學11122重慶大學111合計126384535117122注:1、此表中數據僅統計通用項目,按獲獎項目總數排序,僅供參考;2、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科技進步獎僅統計了第一完成單位。 (附件2)推薦事項
為深化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以及《關於受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規定》要求,推薦工作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採取推薦單位或專家推薦兩種方式。各推薦單位於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憑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台,按要求組織推薦。如專家推薦,請推薦專家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直接聯系獲取推薦號和密碼。
(一)單位推薦
1.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推薦指標不限,原則上每個推薦單位限推薦1人,請注重推薦一線工作的傑出科學家。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推薦指標不限,請注重推薦學術水平高、國際影響大並對我國長期友好的候選人或外國組織。
3. 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
各推薦單位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遴選機制,推薦本地區、本部門優秀項目和人選。推薦的項目應在本地區、本部門范圍內進行公示,並責成項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進行相應公示。公示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經核實處理後再次公示無異議的項目方可推薦。各推薦單位請嚴格按照下達指標數(附件1)進行推薦,各獎種指標不得挪用,超指標推薦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和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類項目的推薦指標另行下達。
(二)專家推薦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每人每年可推薦1項(名)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人選)。
2.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薦1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候選人(外國組織),或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僅限1人獨立完成的項目)。
3.1973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中青年人員牽頭完成的基礎研究項目,可由3名以上國內知名同行專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薦國家自然科學獎。
專家應推薦本人所從事的學科或專業領域的項目(人選),且每年只能推薦1次。當推薦項目(人選)出現異議時,有責任協助處理。項目公示時將公布推薦專家姓名。
(三)推薦項目和人選的基本條件
推薦項目(人選)必須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的推薦要求,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推薦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提供的主要論文論著公開發表時間應當於2010年1月31日前;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項目的整體技術應用時間應當於2010年1月31日前,並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
2.推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如曾列入國家級計劃,應當在項目整體驗收後推薦。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個推薦項目中作為前三完成人參加國家科技獎的評選。 (一)推薦材料截止時間
2013年1月31日前報送推薦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網路推薦截止時間
為了保障網路推薦工作的順利進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分類確定各推薦單位網路推薦截止時間,請積極配合。具體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特別行政區、計劃單列市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時。
2.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和專家推薦,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時。
3.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大型行業協會、學會,大型企業及其他推薦單位的科學技術主管部門,網路推薦截止時間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時。

③ 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科學家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設立,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獲獎者不超過兩名,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截至2019年,共有33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④ 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們是誰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正式設立至今,已有29位科學家獲獎。每位獲獎者獎金萬元人民幣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王澤山,侯雲德
王澤山曾於199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又於1996年和2017年兩次摘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侯雲德是中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葯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屠呦呦
趙忠賢,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國際上最早認識到柏諾茲和繆勒關於「在Ba-La-Cu-O中存在可能高達35K 超導性」(後獲諾貝爾獎)的重要意義的少數幾位學者之一,此外,他還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屠呦呦的科學貢獻是發現青蒿素,她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青蒿傳統提取工藝,創建的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青蒿素發現的關鍵性突破。
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空缺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於敏
於敏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在倡導、推動國防高科技項目尤其是我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慣性約束聚變和X光激光領域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程開甲 張存浩
程開甲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是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和國防高新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張存浩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鄭哲敏 王小謨
王小謨院士是我國著名雷達專家,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主持開展低空雷達技術攻關,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部中低空兼顧雷達,並在國際雷達裝備同台競技中為國產雷達贏得了世界聲譽。
鄭哲敏院士是國際著名力學家,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闡明了爆炸成形的機理和模型律,解決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難題,發展了一門新的力學分支學科——爆炸力學。
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吳良鏞 謝家麟
吳良鏞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同時也是新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謝家麟院士是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多次就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重要建議和指導意見,對促進我國加速器領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王振義 師昌緒

王振義院士,血液學專家,在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闡明了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了我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應用研究體系。

師昌緒院士一直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高溫合金及新型合金鋼等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他的成果使我國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由鍛造到鑄造、由實心到空心邁上兩個新台階,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自主開發該關鍵材料技術的國家,迄今為止已大量應用於我國戰機發動機。
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孫家棟 谷超豪

孫家棟院士,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創建和發展我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衛星航天工程管理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谷超豪,著名數學家,在當今核心數學前沿最活躍的三個分支: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及其交匯點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徐光憲 王忠誠

徐光憲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他基於對稀土化學鍵、配位化學和物質結構等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恆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該理論已廣泛應用於我國稀土分離工業。

王忠誠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神經外科專家,也是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在半個世紀的醫學生涯中,他為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創新性貢獻。
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吳征鎰 閔恩澤

吳征鎰院士是著名植物學家,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七十年,是我國植物分類學、植物系統學、植物區系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著名學者。

閔恩澤院士主要從事石油煉制催化劑製造技術領域研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在國內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李振聲

李振聲院士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學成就,同時開展了農業發展戰略研究。
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吳孟超 葉篤正

吳孟超,肝臟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創立了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開辟了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領域,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⑤ 國家科技進步獎與發明獎哪個級別更高

國家現在抄沒有明確的說明哪個級別高!
但是從獲獎難度上來,國家自然科學獎最難!含金量最高,只獎給個人!其次是國家技術發明獎,也是只獎給個人;最後是國家科技進步獎,同時獎給 個人和組織!
舉一個例子,2018年北京大學申報18個項目的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結果全軍覆沒,這些項目都是近幾年比較重視的項目,投了大量人力物力材力在其中,項目不乏院士及與院士同級別的學術大牛參與在其中,竟然也沒有中,可見其難度!
放一個軟科在給高校學科排名上賦值作為參考:「軟科的賦值為: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4分,一等獎9分,二等獎3分;自然科學一等獎18分,二等獎6分;技術發明一等獎15分,二等獎5分」。
當然,軟科這個賦值參考還有是有點問題的,把科技進步特等獎賦值太高了,不能高於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賦值比較合理。總體調整一下為:「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8分,一等獎8分,二等獎3分;自然科學一等獎22分,二等獎12分;技術發明一等獎16分,二等獎10分」,這個就比較合理了。能體現國家三大獎的不同含金量!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發明獎的獎勵等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國家技術發明獎的評審,對候選人所做出的技術發明,從難易復雜程度、技術思路新穎程度、技術創新程度、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對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推廣應用程度、已獲經濟或者社會效益及發展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據此決定授獎等級。
基本評定標准如下:
(1)屬國內外首創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獨特,技術上有重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已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一等獎。
(2)屬國內外首創,或者國內外雖已有、但尚未公開的重大技術發明,技術思路新穎,技術上有較大的創新,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了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對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有推動作用,並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可以評為二等獎。

⑦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頒發給了誰

在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有「一克重就是一克金」的說法,材料越輕結構工作效能越高。目前國際通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以顯著提高裝備性能,但加工過程極易產生損傷,制約其廣泛應用。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授予大連理工大學賈振元團隊,表彰其發明的「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解決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難題,將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加工技術水平推進到國際前沿。

經過10多年攻關,團隊研發出13台套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數控加工工藝裝備,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多個重點型號關鍵復合材料構件加工的唯一裝備,實現了從無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損傷數字化加工的跨越。成果已在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業、中國商飛等企業應用,突破了某新型航天裝備艙段、某飛行器筒段、某系列直升機旋翼、某重型飛機調節板、大型客機機身筒段試驗件、高鐵車身試驗件等關鍵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難題,打破國外封鎖。

⑧ 20181月8日兩位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們是誰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結果公布,王澤山和侯雲德共同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望採納,謝謝~

⑨ 中國工程院院士 要求必須有兩項國家二等獎嗎

一、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規定: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院士。 「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領域有重大發明創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並有顯著應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設計、研製、建造、運行、管理及工程技術應用中,創造性地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做出重大貢獻;或為重要工程科技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以上各項中包括其在培養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貢獻。 「重大工程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設(包括規劃、論證、勘設、施工、運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復雜的新型產品、設備、裝備在開發、製造、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術革新、改造、轉型、轉軌、與國際接軌方面的管理;或產業、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戰略發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領域做出「重大貢獻」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領域具體組織、參加工程項目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以先進的管理理論為指導,創造性地發揮管理科學的作用,促使工程項目優質、高效實施,取得眾所公認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論上有重大建樹,並通過實踐取得具體業績。 「學風正派」主要是指院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科學態度和獻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應具備優良的科學道德與學風,良好的行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風。

二、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科院院士的標准和條件為: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增選採取院士直接推薦和部門按照組織系統推薦的方式,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增選過程包括推薦候選人、通訊評審、公示、會議評審、選舉等環節,有效候選人和初步候選人名單要向全社會公布,有效候選人的相關材料都要進行公示,全部過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閱讀全文

與任露泉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