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故事文言文翻譯
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故事 華佗與麻沸散的故事
華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他最早發明了麻醉葯,當時的葯名叫麻沸散。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你爭我奪,戰爭連續不斷,經常打仗;再加天災人禍,軍隊和老百姓受傷得病的很多。這一帶當時屬譙郡(今亳縣),歸曹操管轄,打仗多在長江兩岸,這里是後方,因而傷病員大都運到這里。華佗是有名的外科醫生,當然都要請他去治療。
華佗是惜貧憐苦、有求必應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給醫治。經他治好的病傷員,有鋸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縫補的,啥樣的傷病都有。可是,那時沒有麻醉葯,每當進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術時,病傷員忍受不了手術的痛苦,有的暈厥了,有的痙攣了,呼爹喊娘的慘狀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華佗看了也很心疼,咋辦呢?為了治他們的病,為了救他們的命,只有咬著牙、含著淚為他們精心治療。傷病員看到華佗那種不怕臟、不怕累,認真為人治病的精神,無不感動地流下淚來。
華佗為了減輕傷病員的痛苦,想了許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總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敗了。但華佗並不灰心,在治療中繼續摸索和試驗,他定要悟出個減輕病者痛苦的辦法來。
有一次,華佗為一個患爛腸的病人剖腹開刀,由於病情嚴重,腸道壞死太多,前後忙了幾個時辰,才把手術做好,病人得救了。手術做好後,華倫卻累得筋疲力盡。為了解除疲勞,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兩個菜,自斟自飲地喝了起來。誰知,華倫因勞累過度又加上空腹多飲了幾杯,一下子喝了個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嚇壞了!她知道華佗是個謹慎的人,從來沒有喝醉過,今天為什麼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麼急症?!她當時很害怕,就用扎銀針的辦法進行搶救。人中穴、百會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華佗仍沒有什麼反應,好像失去了知覺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著急,隨手摸摸脈搏,按按心窩,跳動的還都正常,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過了兩個時辰,華佗醒了過來。他老婆就把剛才他醉後給他扎針的經過講了一遍,華佗聽了甚為驚奇!為什麼給我扎針我不知道呢?難道說,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覺嗎?
第二天,華佗就對他老婆說:「今天我再喝醉酒試驗一下,你再給我扎針,看看我有沒有感覺?」試驗結果,開始扎針時還是沒知覺,後來肌肉打哆嗦,最後才知道有點痛了。就這樣,又反復地試驗多次,得出結論,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華佗後來給人動手術時,就叫病人先喝些酒來減輕痛苦。可是由於手術時間長,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來麻醉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有一次,華佗到鄉下行醫,碰到一個奇怪的病症:病者牙關緊閉,瞪著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動彈。華佗上前看看神態,按按脈搏,摸摸額頭體溫,一切正常;又問問病者過去有過什麼疾病?病者家裡的人說:「他身體非常健壯,什麼疾病都沒有,就是今天他誤吃了幾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這種病症的。」
華佗從病者家人的介紹中,得到了一些線索,他說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來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連忙把一棵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送到華佗面前,華佗接過臭麻子花聞了聞,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裡嘗了嘗,頓時覺得頭暈目眩,滿嘴發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華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對症下葯,用清涼解毒的辦法把病者救了過來。華佗臨走時什麼也沒要,就要了一捆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
華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興地對老婆子說:「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葯物了。」
他老婆一看說:「嘿,我還以為你得了什麼寶貝呢,原來是臭麻子花!有什麼稀罕,這東西我娘家莊前屋後到處都是。」
華佗說:「那好呀,你趕快到你娘家去,盡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來,讓我配製麻醉葯。」
他老婆聽了把嘴一撇說:「你今個試驗,明個配製,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葯配製好!」
華佗聽了笑笑說:「『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葯配製出來。」
從那天起,華佗開始對臭麻子花進行試驗,他先嘗葉,後嘗花,然後再把果根嚼。試驗結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華倫又到處走訪了好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泡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了!最後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麻醉效果更好。因此,華佗就給它起個名字——麻沸散。
華佗製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這話可一點也不假。華佗自從製成麻沸散以後,不論是開刀,還是剖腹,他先讓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覺後,再開刀動手術,這樣病人就減少了痛苦。手術動好後,在刀口上敷些金瘡膏,病人的傷口就癒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現在,這一帶的人們都很懷念華佗,都說他是神醫。只可惜,華佗沒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傳下來。
『貳』 華佗如何發明麻沸散
華佗復發明「麻沸散」
除了西制方,中國古人很久以前就有關於手術麻醉的傳說和記載。
公元2世紀,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並已可以使用全身麻醉進行腹腔手術。而歐美使用全身麻醉術是19世紀初的事,比我國推遲了1600多年。這是中國麻醉術最重要的一個進步。
華佗對麻醉學的貢獻已得到國際醫葯學界的承認,並不斷有人對麻沸散的成分進行研究。美國的拉瓦爾在其所著的《葯學四千年》一書中指出:「一些阿拉伯權威提及吸入性麻醉術,這可能是從中國人那裡演變出來的。因為,據說中國的希波克拉底——華佗,曾運用這一技術,把一些含有烏頭、曼陀羅及其他草葯的混合物應用於此目的。」其中所說的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醫師,西方醫學的奠基者。也有研究者認為,保留在醫書《華佗神方》中的麻沸散,是由羊躑躅、茉莉花根、當歸、菖蒲4味葯組成的。
除了華佗的「麻沸散」,公元652年,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葯方》,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都介紹了曼陀羅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趙學敏所著的《串雅內編》中也介紹了由草烏、川烏、天南星、蟾酥、番木鱉等組成的開刀葯方。
『叄』 華佗和麻沸散的故事
華佗與麻沸散
最早發明麻醉葯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華佗,不過當時的葯名不是叫麻醉葯,而是叫麻沸散。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戰爭頻繁,軍隊和老百姓受傷、生病的很多。華佗是當時最有名的醫生,傷病人員都請他治療。由於那時沒有麻醉葯,每當作手術時傷病員要忍受極大的痛苦。
有一天,華佗為一個患爛腸痧的病人破腹開刀。由於病人的病情嚴重,華佗忙了幾個時辰才把手術做完。手術做好後,華佗累得筋疲力盡。為了解除疲勞,他喝了些酒。華佗因勞累過度,加上空腹多飲了幾杯,一下子喝的酩酊大醉。他的家人被嚇壞了,用針灸針刺入中穴、百會穴、足三里,可是華佗沒有什麼反應,好像失去了知覺似的。家人摸他的脈搏,發現跳動正常,這時相信他真的醉了。過了兩個時辰,華佗醒了過來。家人把剛才他喝醉後給他扎針的經過說了一遍。華佗聽了大為驚奇:為什麼給我扎針我不知道呢?難道說,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覺嗎?
幾天以後,華佗作了幾次試驗,得出結論是: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後來動手術時,華佗就叫人喝酒來減輕痛苦。可是有的手術時間長,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來麻醉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後來華佗行醫時又碰到一個奇怪的病人:病者牙關緊閉,口吐白沫,手攥拳,躺在地上不動彈。華佗上前看他神態,按他的脈搏,摸他的額頭,一切都正常。他問患者過去患過什麼疾病,患者的家人說:「他身體非常健壯,什麼疾病都沒有,就是今天誤吃了幾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這種病症的。」
華佗聽了患者家人的介紹,連忙說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來給我看看。」
患者的家人把一棵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送到華佗面前,華佗接過臭麻子花聞了聞,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裡嘗了嘗,頓時覺得頭暈目眩,滿嘴發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華佗用清涼解毒的辦法治癒了這名患者,臨走時,什麼也沒要,只要了一捆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
從那天起,華佗開始對臭麻子花進行試驗,他先嘗葉,後嘗花,然後再嘗果根。實驗結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麻醉效果更好。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
『肆』 華佗發明麻佛散的故事
麻沸散 [má fèi sàn]
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是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葯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傳說中的中醫麻醉劑。中醫中有「麻沸湯」的概念,但與麻醉劑無關。另一說麻沸散可能是麻黃散之誤。但無論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傳說中麻沸散一樣僅口服達到全麻狀態,無需氣管插管等護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劑。
中文名
麻沸散
用途
麻醉
發明人
華佗
發明時間
東漢
記載
書中還記載著此方專治腹中病結或患圓形或長形腫塊,各葯不效,必須割破小腹取出,或腦內有病,必須劈開頭腦,取出病邪之物則頭風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癢。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戰國時期神醫扁鵲使用「毒酒」麻醉,給兩個心臟病患者做了心臟對換手術。只可惜「毒酒」由什麼成分組成沒有文字記載。
傳說
華佗是東漢末年三位傑出的醫學家之一。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青囊經》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可惜,這部珍貴的葯書,現已失傳了!據說:
有一次,華佗給曹操治頭風,經過扎針服葯,病治好了。曹操很高興,想留醫道高明的華佗給他當私人侍醫。華佗不願當終日住在深宮大院里的侍醫,於是拒絕了曹操。不答應,就不讓走。一而再,再而三,一下子住了兩個多月。一天,他見了曹操,謊稱夫人久病在床,沒人照顧,願等夫人病好後,再來侍奉丞相。曹操信以為真,就派人送他回家。派去的人回來後對曹操說:華佗夫人生病是假,不願意當侍醫是真。曹操聽了很生氣。
過了不久,曹操的頭風又犯了。沒辦法,只好派人又把華佗請來。華佗看了曹操的病情,沉思了一下,然後對曹操說:「丞相的病要想徹底根除,必須先飲『麻沸散』,再剖開頭蓋骨,取出大腦里邊的風涎,才能徹底治好。不然,以後還會再犯的。」
曹操猶豫不決,再加上小人暗中說了華佗壞話,曹操便懷疑華佗居心不良,也就不敢叫華佗及時給他治療了。華佗見狀當眾把曹操奚落了一頓。曹操一怒之下,把華佗關進了監獄。
華佗被關進監獄以後生了病,自覺沒有出獄的指望了,就下定決心,要把一生為人治病的經驗總結出來,流傳後世,廣濟眾人。華佗整整寫了一年零三個月,才把書寫成了。書寫成後,他的病也越發沉重了。
有一天,獄卒張明三來看他,華佗眼含著熱淚,從枕頭下拿出那部剛寫好的醫書對張明三說:「你對我很好,我沒有什麼可以報答,這有我寫的一部醫書,名叫《青囊經》。它是我一生從醫的經驗積累,留給你學了濟世救人吧!」獄卒張明三聽了激動地流下淚,叩拜了師父,收下了葯書。張明三收藏了葯書,害怕曹操知道了怪罪,就連夜把書送到家裡,交給老婆細心收藏起來。
獄卒張明三回家送書還沒回來,華佗就死了!曹操得到消息,非常惋惜,傳令厚葬了他。
華佗死後,獄卒張明三很難過!發誓要刻苦學習,為民治病,以慰師父在天之靈。不久,張明三就辭職還家了。當他背著行李,念著葯歌,高興地走進家門時,抬頭一看,大吃一驚!只見老婆正在焚燒那部《青囊經》嘞!張明三不顧一切,跑上去搶救,可惜晚了,燒得僅剩半本。張明三氣壞了,手指著老婆的鼻子質問說:「你為什麼燒我的葯書?」
他老婆含著淚說:「我是為了想叫你多活幾天。你沒看見嗎?華佗師父不就是因為這些本事,才被監禁致死的嗎?」
張明三悲憤地對老婆說:「一個人來到世上,上不能報效國家,下不能為百姓做點好事,活一百歲又有什麼用?」他老婆聽了很受感動。可是,書已經燒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由於張明三刻苦鑽研那半部《青囊經》,後來也成了一位有名的醫生。據說,騸雞騸狗的辦法,還是從那半部《青囊經》中傳下來的呢!
資料
《華佗神方》,裡面就有人們所渴望而急欲一觀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組成是:羊躑躅9克、茉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伍』 華陀發明麻沸散這片文章的讀後感是什麼
提煉讀物主線與框架。這是個不容易做到的事兒,但如果你在通讀的時候做了工夫,也並非難事。文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主要有什麼人物,整個故事是怎樣發展開來的,整個故事的過程可以分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概括,最後把這些問題串聯起來就是文中的主線與框架。
『陸』 華佗發明麻沸散三年級讀後感300字
華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名醫,他最早發明了麻醉葯,當時的葯名叫麻沸散。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你爭我奪,戰爭連續不斷,經常打仗;再加天災人禍,軍隊和老百姓受傷得病的很多。這一帶當時屬譙郡(今亳縣),歸曹操管轄,打仗多在長江兩岸,這里是後方,因而傷病員大都運到這里。華佗是有名的外科醫生,當然都要請他去治療。
華佗是惜貧憐苦、有求必應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給醫治。經他治好的病傷員,有鋸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縫補的,啥樣的傷病都有。可是,那時沒有麻醉葯,每當進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術時,病傷員忍受不了手術的痛苦,有的暈厥了,有的痙攣了,呼爹喊娘的慘狀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華佗看了也很心疼,咋辦呢?為了治他們的病,為了救他們的命,只有咬著牙、含著淚為他們精心治療。傷病員看到華佗那種不怕臟、不怕累,認真為人治病的精神,無不感動地流下淚來。
華佗為了減輕傷病員的痛苦,想了許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總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敗了。但華佗並不灰心,在治療中繼續摸索和試驗,他定要悟出個減輕病者痛苦的辦法來。
有一次,華佗為一個患爛腸的病人剖腹開刀,由於病情嚴重,腸道壞死太多,前後忙了幾個時辰,才把手術做好,病人得救了。手術做好後,華倫卻累得筋疲力盡。為了解除疲勞,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兩個菜,自斟自飲地喝了起來。誰知,華倫因勞累過度又加上空腹多飲了幾杯,一下子喝了個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嚇壞了!她知道華佗是個謹慎的人,從來沒有喝醉過,今天為什麼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麼急症?!她當時很害怕,就用扎銀針的辦法進行搶救。人中穴、百會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華佗仍沒有什麼反應,好像失去了知覺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著急,隨手摸摸脈搏,按按心窩,跳動的還都正常,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過了兩個時辰,華佗醒了過來。他老婆就把剛才他醉後給他扎針的經過講了一遍,華佗聽了甚為驚奇!為什麼給我扎針我不知道呢?難道說,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覺嗎?
第二天,華佗就對他老婆說:「今天我再喝醉酒試驗一下,你再給我扎針,看看我有沒有感覺?」試驗結果,開始扎針時還是沒知覺,後來肌肉打哆嗦,最後才知道有點痛了。就這樣,又反復地試驗多次,得出結論,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華佗後來給人動手術時,就叫病人先喝些酒來減輕痛苦。可是由於手術時間長,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來麻醉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有一次,華佗到鄉下行醫,碰到一個奇怪的病症:病者牙關緊閉,瞪著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動彈。華佗上前看看神態,按按脈搏,摸摸額頭體溫,一切正常;又問問病者過去有過什麼疾病?病者家裡的人說:「他身體非常健壯,什麼疾病都沒有,就是今天他誤吃了幾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這種病症的。」
華佗從病者家人的介紹中,得到了一些線索,他說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來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連忙把一棵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送到華佗面前,華佗接過臭麻子花聞了聞,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裡嘗了嘗,頓時覺得頭暈目眩,滿嘴發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華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對症下葯,用清涼解毒的辦法把病者救了過來。華佗臨走時什麼也沒要,就要了一捆連花帶果的臭麻子花。
華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興地對老婆子說:「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葯物了。」
他老婆一看說:「嘿,我還以為你得了什麼寶貝呢,原來是臭麻子花!有什麼稀罕,這東西我娘家莊前屋後到處都是。」
華佗說:「那好呀,你趕快到你娘家去,盡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來,讓我配製麻醉葯。」
他老婆聽了把嘴一撇說:「你今個試驗,明個配製,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葯配製好!」
華佗聽了笑笑說:「『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葯配製出來。」
從那天起,華佗開始對臭麻子花進行試驗,他先嘗葉,後嘗花,然後再把果根嚼。試驗結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華倫又到處走訪了好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泡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了!最後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麻醉效果更好。因此,華佗就給它起個名字——麻沸散。
華佗製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這話可一點也不假。華佗自從製成麻沸散以後,不論是開刀,還是剖腹,他先讓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覺後,再開刀動手術,這樣病人就減少了痛苦。手術動好後,在刀口上敷些金瘡膏,病人的傷口就癒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現在,這一帶的人們都很懷念華佗,都說他是神醫。只可惜,華佗沒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