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公攤面積的幾個「騙局」 一定要知道
開發商對於公攤面積這個問題上似乎很少對消費者坦誠布公過,而更多的消費者也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忽視會給開發商留下多少操作空間。小編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公攤面積的注意事項,也提醒大家不要被開發商忽悠了。
1.別盲目追求低公攤
目前消費者對低公攤的認識有些盲目。其實,公攤與居住舒適度息息相關,不能一味求低。至於怎麼降低公攤,無非是要求降低樓梯的寬度,甚至窄到一次無法並排走兩個成年人。再一個就是降低走道寬度。
同樣建築面積的一棟樓,設計成一層兩戶的板式樓,南北通透、舒適度最高,但肯定比一層四戶的公攤高。消費者更應該注意的是,購房前要看開發商是否按規定公示了項目公攤比例,並實地查看住房公共區域是否設置合理,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也要注意是否註明了公攤面積。
設計單位在開發商的要求下,犧牲住宅品質一味追求低公攤。比如說,為了降低公攤,設計單位減少公共用房配建規模,甚至不做配建,或者讓七八戶業主共用一部電梯。但是同時,開發商為提高住宅檔次,習慣於在住宅樓入口設計入戶大堂,也會提高公攤比例。我們也希望開發商真正把公攤用到實處。
2.「零公攤」的銷售噱頭不可信
一些開發商打出「零公攤」的銷售噱頭,即通過送入戶露台等方式,將送的面積「對沖」公攤面積。但國家對哪些面積要計入公攤已經有明文規定,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零公攤」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3.實際公攤面積高於開發商提供的數據
一般開發商告訴客戶的公攤面積都是最低的,但實際交房時公攤面積都會有差,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的低一些。但一般來說都要更高一些。
例如有的面積為130平的房子,開發商不會跟購房者說精確的百分比數字,例如百分之幾點幾,而是直接告訴他們24%。而實際在交房時,住宅的公攤可能會高於這個數值。
4.開發商故意引導消費者忽略公攤面積
一般來說開發商都會在開盤當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攤比,但都會放在較不顯眼的位置。而購房者多數也會忽略去看這些公示,最後收房了想再找開發商也是沒用的。因為按照相關規定,是允許一定的公攤差存在的。」
最後,小編為您奉上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希望您在簽訂合同之前具體的測算一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公攤面積計算方法: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另外在公攤上購房者應該注意:外牆隔牆量中線,套內牆體全計算;陽台區分封閉否,封閉全算未封半。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❷ 除了中國,哪個國家還有「公攤面積」的謬論
只要是套房,都有公攤面積,這是計量方法,不是謬論。開發商給你按套內面積算價錢,你是不是就爽了?總價不會變
❸ 公攤面積是哪個孫子發明的
公攤面積是香港商人李嘉誠率先提出來的,提出之後就得到了香港政府、房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的大力支持,隨後被中國學習借鑒,在房屋買賣時開始執行「公攤面積」。不過在2013年之後,香港就取消了「公攤面積」,從而「公攤面積」就成為了內地特色。
房屋的公攤面積多少合適:
一、7層以下的住宅的公攤率是7%—12%:7層以下的混型建築,其公攤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1/2的樓梯、樓梯間及服務用房。一般情況下,它們會佔住房面積的7%—12%。
二、7層—11層的住宅的公攤率是10%—16%:一般情況下,7—11層的小高層建築,其公攤率主要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來決定,若地下沒有設備用房,底層也沒有設商鋪和架空層的,小高層的公攤系數是在10%—15%之間。若有帶電梯的小高層,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三、12層—33層的住宅公攤率為14%—24%:12層—33層的高層建築,公攤面積是最大,一般在14%—24%之間。因為根據建築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築除了有電梯和電梯前室之外,安全通道、管道井、強電井以及弱電井等等也會佔用很大的空間,所以高樓層的建築,樓層越高,公攤面積就越大。
四、別墅類型的住房的公攤率是1%—8%:別墅類住房的公攤率是最小的,大約在1%—8%左右,其中獨立的別墅是沒有公攤面積的,聯體的別墅公攤也比較小。
❹ 關於公攤面積的幾個「騙局」 您被騙了嗎
開發商對於公攤面積這個問題上似乎很少對消費者坦誠布公過,而更多的消費者也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忽視會給開發商留下多少操作空間。小編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公攤面積的注意事項,也提醒大家不要被開發商忽悠了。
1.別盲目追求低公攤
目前消費者對低公攤的認識有些盲目。其實,公攤與居住舒適度息息相關,不能一味求低。至於怎麼降低公攤,無非是要求降低樓梯的寬度,甚至窄到一次無法並排走兩個成年人。再一個就是降低走道寬度。
同樣建築面積的一棟樓,設計成一層兩戶的板式樓,南北通透、舒適度最高,但肯定比一層四戶的公攤高。消費者更應該注意的是,購房前要看開發商是否按規定公示了項目公攤比例,並實地查看住房公共區域是否設置合理,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也要注意是否註明了公攤面積。
設計單位在開發商的要求下,犧牲住宅品質一味追求低公攤。比如說,為了降低公攤,設計單位減少公共用房配建規模,甚至不做配建,或者讓七八戶業主共用一部電梯。但是同時,開發商為提高住宅檔次,習慣於在住宅樓入口設計入戶大堂,也會提高公攤比例。我們也希望開發商真正把公攤用到實處。
2.「零公攤」的銷售噱頭不可信
一些開發商打出「零公攤」的銷售噱頭,即通過送入戶露台等方式,將送的面積「對沖」公攤面積。但國家對哪些面積要計入公攤已經有明文規定,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零公攤」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3.實際公攤面積高於開發商提供的數據
一般開發商告訴客戶的公攤面積都是最低的,但實際交房時公攤面積都會有差,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的低一些。但一般來說都要更高一些。
例如有的面積為130平的房子,開發商不會跟購房者說精確的百分比數字,例如百分之幾點幾,而是直接告訴他們24%。而實際在交房時,住宅的公攤可能會高於這個數值。
4.開發商故意引導消費者忽略公攤面積
一般來說開發商都會在開盤當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攤比,但都會放在較不顯眼的位置。而購房者多數也會忽略去看這些公示,最後收房了想再找開發商也是沒用的。因為按照相關規定,是允許一定的公攤差存在的。」
最後,小編為您奉上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希望您在簽訂合同之前具體的測算一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公攤面積計算方法: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檯面積
另外在公攤上購房者應該注意:外牆隔牆量中線,套內牆體全計算;陽台區分封閉否,封閉全算未封半。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9-1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