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河南古代科技發明

河南古代科技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2 15:40:54

㈠ 古代的河南在科技方面留下了哪些歷史的瑰寶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何為源?何為流?源者水之始,流者水之盛。我們提及源流,就說明了水對於文明的重要性。古埃及、古印度、米索布達米亞和中國,四大文明無一不是逐水而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試想連美女都選擇住在水邊,男人們難道要跑到戈壁荒漠,打光棍兒等著絕種么?說起中華民族的源流,我們始終離不開的兩個字——河洛。

河洛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河,即是黃河;洛,就是洛水。河洛地區,即中原腹地,主要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有「天中」之說。河洛地區,究竟包括哪些地方呢?眾家說法不一。以我個人理解,首先要從「河圖洛書」說起。龍馬負圖出於河,神龜馱書出於洛。龍馬負圖出於孟津,神龜馱書出於洛寧。這一馱一負說明了一個問題:它們沒有往別的地方去,龍馬負圖沒有往北跑,也沒往東跑,而是往南;神龜馱書也沒有往上游馱去,而是去了下游。龍馬和神龜竟然是有了默契一般地都去了有「天中」「享洛」之稱的洛陽(古稱洛、雒,無水之雒,或洛邑)。古代的洛是沒有三點水的「雒」,依照形聲字的組成,左聲右形,說明雒是個「佳」地,這也許是龍馬和神龜這兩個神獸選擇這里的原因。武王伐紂路過洛陽,認為此地風水甚佳,想定都於此,遂有「享洛」之稱。後來以為洛陽居天下之中,利於周朝統治,西周在此堪址建城曰成周、王城。連人都選擇這個地方,獸何以堪?如果狹義的理解把「河洛」專指以洛陽為中心,「河圖」「洛書」之間的一小片區域也可。

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因為這一河洛不足以容納足夠的文化。大的河洛地區或「泛河洛地區」的概念就應該出現。我們不妨用排除法來說明這一概念:首先,西方的秦地不在河洛之列,這一地區古稱「關中」,與之對應的是「關東」。六國諸侯叩關攻秦,攻打的就是函谷關,所以應該把崤函作為河洛的西方界線。其次,崇尚孔孟的齊魯之地也不在河洛之列。儒家文化對中國影響雖深,但在齊魯和其他地區是絕對有不同一般含義的。河洛之地,起初受孔孟思想的影響遠不及齊魯,所以可把齊魯作為河洛地區的東方界線。其三,南方的荊楚,東南的吳越之地,亦不在此列。楚國世受中原諸侯所鄙夷,吳王夫差也為中原諸侯所不齒,故此地也不屬於河洛。最後,「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已不屬於此列。這樣一來,剩下的全是周王室的成周,姬姓諸侯的鄭、韓、衛、魏、陳、蔡,依附於周王室的商朝後裔宋還在此列。總此來說,河洛地區是以周王室為核心,以姬姓諸侯為班底的眾諸侯們統治的區域。按照今天的劃分,河洛地區包括,西起崤山函谷關,北納殷商的政治核心安陽、衛國的領地濮陽,南至陳蔡兩國(今天的河南淮陽、上蔡、新蔡和東漢帝鄉南陽),東到鄭韓魏即今天的鄭州開封一帶(最多也包括商後裔宋國的商丘一帶)。這些地區基本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以上從河洛文化方面說明了,今天的河南省是以周天子為中心的姬姓諸侯的活動區域,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僅如此,周之前的夏、商兩代也主要都在這一區域活動,除了商朝短暫的在亳州建都以外,夏朝都城和商朝的主要都城都在洛陽、鄭州、安陽一帶。周朝以後的,東漢、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等主要朝代都在洛陽建都,宋朝在開封建都,並以洛陽為西京,這是惟一一個二京全在河南的朝代。只是後來由於外族入侵(金、元等),中國的核心才被偏移。不過這時,河南地區依據地型平坦,水利發達等因素在農業社會里依然是當時的經濟發達地區。

以下從幾個方面反映了河南在古代中國的重要地方:

一、建都王朝數目
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建都年份之長是其他任何一個省份不能望其項背的。

二、春秋戰國諸侯國數目
春秋戰國時期主要姬姓諸侯基本都封在這一區域。主要有鄭、韓、魏、衛、陳、蔡、宋等諸侯國。其與周天子的親密程度也是分不開的。
春秋戰國形勢圖

三、城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漢朝時期著名的「七國之亂」能夠平定也是和河南的地理重要性分不開。說白了,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場內外夾攻的戰爭,竇嬰守洛陽,梁王劉武守梁國都(開封),周亞夫等在外圍與諸侯展開正面對抗。其實上這和這些城池的堅固成都是分不開的。在古代城池的大小、堅固程度與經濟實力和戰略重要性是分不開的。

這張是游戲《三國志11》里的大地圖,其中四十座城中有七座屬於今天的河南,另外四十六個關卡、港口中有七個也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內。城池數目佔了全部的六分之一左右,而且這些城池全部處於中間重要的戰略位置,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腹地。
《三國志11》全景圖

四、四大古都
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佔了四個,分別為夏商故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半數的大古都都在河南省,河南在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都洛陽——洛河

五、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河南擁有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浚縣、濮陽。「歷史」主要的就在古代的。這些城市的歷史底蘊也印證了河南在古代中國的地位。此外,悠久的歷史給河南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館藏文物佔全國的八分之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中華第一笛、第一龍、第一劍也都在河南出土。

六、河南名人知多少?
從上古的黃帝、顓頊、帝嚳說起,河南的名人真是多之又多。這和河南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分不開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乃知榮辱」所以這么多名人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典型的有上古君王黃帝、顓頊、帝嚳、禹;上古先賢伊尹、柳下惠等;春秋戰國時的思想家政治家老子、列子、墨子、韓非、范蠡、吳起、商鞅、李斯、蘇秦、呂不韋等;古代文學家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詩聖杜甫、元稹、晁錯、賈誼、大小謝、二程;名將黃忠、魏延、岳飛、戚繼光、史可法等;其他桑弘羊、荀彧、荀攸、張衡、僧一行、字聖倉頡、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畫聖吳道子等。近代的袁大頭也是。細細數來也很難悉數理清。
詩聖杜甫

七、古戰場 誰來「逐鹿中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是蒯通在和高祖對質是說的一句話。但逐鹿中原這個詞的涵義現在早已不是專指逐秦鹿了。這比喻各方英雄豪傑們的戰爭,究竟鹿死誰手?只有試過才知道。

中原自古是富庶之地,哪位諸侯不想飲馬黃河?這里也成了戰亂最頻繁的地區之一。這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的確是發生了不少——牧野之戰(武王伐紂)、城濮之戰(著名的退避三舍)、馬陵之戰(孫臏滅龐涓)、圍魏救趙、官渡之戰(曹操袁紹梟雄間的較量)、虎牢關之戰(著名的三英戰呂布)、虎牢之戰(李世民滅竇建德)、睢陽之戰(張巡抗擊安史之亂叛軍)、郾城之戰(岳飛抗金)。其他的諸侯之間的撮仗真的是家常便飯。周鄭交質、鄭伯克段於鄢、韓國滅鄭、晉楚之間的較量、宋襄之仁、孫臏減灶、曹操起兵、呂布和曹操的兗之戰、火燒新野等有趣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
三英戰呂布

說了廢話不少。總結一下,河南現在雖是全國產糧大省,糧食總產量和小麥產量都是全國第一,而且現在工業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GDP也連續好幾年列全國第五位,鄭州是地道的中國陸上交通樞紐,但是河南在整個國家的地位還是昔非今比的。

㈡ 古代發明


郵政
紙幣


風選機,用以去掉谷殼
傳送帶
地震儀(張衡發明)
渾天儀(起源於希臘。中國天文學家張衡製造首台水利推動自動運轉的渾天儀)
水車,吊水機


鼓風爐
棘輪裝置
河堤鎖
鏈傳動
生煤,用於冶金
風箱,用以送風助火
暗箱
船塢
明輪,蹼輪
水鍾,滴漏
風車
水閘
里程計
擺錘(張衡發明)
杵錘


票號
算盤:算盤一類的計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國都出現過,例如羅馬人發明並使用算盤的歷史較中國人早。但古羅馬算盤沒有位值概念,被淘汰。現在很多國家流行的是中國式的算盤。
紙(蔡倫發明)
印刷術:雕版印刷 及 活字版印刷:中國發明了活字印刷的論點主要根據兩本中國古代著作,《夢溪筆談》及《天工開物》。另外,國際上現在公認韓國清州興德寺最早使用金屬活字(銅活字)。其銅活字印本《佛祖直指心體要節》(1377)比德國古登堡鉛印版的《聖經》還早7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本。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紀錄遺產。

軍事
弩,十字弓
投石機
火之箭
火器
霹靂炮
浮橋
魚洗


絲綢
漢服

器具
筷子
瓷器

食品
豆腐
拉麵
刀削麵(來自山西)
河粉(來自廣東)
米線(來自雲南)
水煮魚
鹵蛋
茶葉蛋
咸鴨蛋
北京烤鴨
皮蛋
臘肉
豆奶
壽司
點心
餃子
糭子
饅頭
包子
茶藝
月餅

] 住
扇子
火柴:火柴的前身,用硫磺浸透的細木棒由古埃及人於約公元前3500年發明。南北朝時期,有人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可視為最原始的火柴。現代火柴,即無需引火助燃的火柴於公元1805年由Lois Jacques Thénard教授的助手,法國人K.Chancel發明。
鹽井


馬軛
艙壁,隔板
指南車(馬鈞發明)
指南針

明輪艇
航海用條板
手推車

馬蹬
降落傘
吊橋

醫學
針灸
中葯

藝術
古琴

笛子

三弦
柳琴

水墨畫
字畫
戲曲

博弈
彩票
圍棋
中國象棋
五子棋
麻將

娛樂
風箏
煙花

體育
毽子
武術
蹴鞠

㈢ 我國古代科技發明大事年表(詳細)

中國古代發明家

姓名 領域 年代 發明作品 簡介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參考資料:http://211.95.73.80:8080/fmczy-more-zhongwai3.htm

㈣ 河南古代科技名人及其貢獻

河南居天下之中,也在中國早期發展過程中一直處於歷史舞台的核心地位,但也是戰亂頻繁,承受中華民族災難最深重的一個地方。中華民族的姓氏起源和形成都實在河南完成的。很多中國人的祖先歷史上是從河南走出,散落到世界各地。
在現在的中國占漢族人口90.11%的120個大姓中多數是在河南形成的。在這120個大姓中全部起源於河南的有52個,部分起源於河南的有45個。也就是說起源與河南的姓氏共有97個,佔120個大姓的80.8%,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9%。追根溯源,中華民族的根就在河南。只是因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由於戰亂和災害等原因,先民們不得不離開這里,遠播四方。我們都自稱是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中華第一龍」在河南出土,所以龍的形成地就是在河南。出生在河南的太昊伏羲氏開啟了三皇時代以及也出生在河南的黃帝,炎帝為主的五帝是我們公認的中華民族的祖先。中國的一些民俗文化也是從河南傳揚出去的,比如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龍的習俗就是在河南產生的。以及後來的夏.商.周都建都在河南。這都說明了河南是中華民族是中國的發源地和故鄉。
同時我們使用的文字生在河南並在河南發展。類似文字的符號和甲骨文都在河南發現,他們的發現使人們知道了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河南。秦朝李斯作的《倉頡篇》用河南文字統一了中國文字;漢朝許慎著的《說文解字》不僅填補了漢朝以前沒有文字學作品,還給漢字建立了部首,直到今天的字典詞典都沿襲了這種方法。王永民發明的五筆輸入法使漢字輸入電腦更快捷更准確使漢字又一次獲得重生。李斯.許慎.王永民都是河南人。漢字在河南發現,由河南人發展起來,最後又由河南人把它重生。這也是河南人對我們中國人做出的貢獻。
河南正成為中國的廚房。在中國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河南;10個湯圓有6個出自河南;10個餃子有4個出自河南,就是中國人每頓不可缺少的米飯也是10碗中有一碗是河南農民辛勤種出來的。就連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原料90%是河南生產的。到2007年河南省的糧食4年創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位。是第一個實現千億斤產量的省份。同時方便麵,餅干,速凍食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糧食加工規模全國第一。河南作為中國的糧倉是當之無愧的。河南人不僅養活了自己一億人還向其他省份輸送糧食和食品半成品。我國的廚師之祖也是出生在河南。雙匯,三全,思念,南街村,白象,王守義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河南食品名牌。
就連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鳥巢"也可以說是河南人建造起來的:參加建設的人中有80%是河南民工;鳥巢建設用的特殊部位的鋼也是河南"舞鋼"經過不懈努力給研製出來,之前就連"鞍鋼"老總都說這些鋼需要進口,國內根本沒人能夠生產這種鋼.其他一些奧運建築河南民工也出了不少力.比如水立方,中央電視台新台址,國家大劇院等等.

可以說河南從古至今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也是永不休止的。

當然河南人的貢獻還不止這些
也希望通過上面的數據和例子使大家對河南有更深的了解,不要再謾罵,羞辱和看不起河南人了

㈤ 中國古代都有什麼發明

1、喻皓建築:北宋初年 《木經》 喻皓--亦稱預浩,是中國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築師。出生於杭州,他設計的最傑出的建築是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安遠門內開寶寺中的靈感塔。他還寫了一部木工手藝的書--《木經》,共 3 卷。他有造塔魯班之稱。

5、火葯: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葯》:「凡火葯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

㈥ 四大發明與河南的關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葯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國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2位。它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河南已經發現的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遺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均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或遷都。中國已確定的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即殷商古都安陽、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著名的黃河等自然風光構成了河南豐富的旅遊資源。

(6)河南古代科技發明擴展閱讀:

河南省氣候比較溫和,他是屬於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但是河南的天氣不是很好,冬天比較長,比較寒冷,夏天比較短,並且風沙非常多,但是秋天會比較溫暖一些,日照比較足,所以說4月到6月和9月到11月,是河南省旅遊的黃金季節,所以最好要避開五一和11這樣的黃金周,因為那時候人會非常多,盡管說河南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一些,但是這個時候來太行山還是可以看到,少見的冰瀑布和冰掛等自然景觀。

㈦ 河南古代的科技文化名人

河南古代的科技文化名人:

老 子 庄 子 李 誡 吳道子 李商隱
玄 奘 岳 飛 杜 詩 劉禹錫 桑弘羊
王 鐸 賈 誼 晁 錯 沈佺期 司馬炎
韓 愈 陳 勝 崔 顥 謝靈運 張仲景
張 衡 范 蠡 范 縝 端木賜 陳與義
李 賀 許 慎 阮 籍 蔡文姬 朱載堉
干 寶 岑 參 謝 安 上官儀 侯方域

㈧ 十項河南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實例

李冰都江堰蒙括長城隋煬帝大運河李春趙州橋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蔡倫造紙術畢生活字印刷術麗道遠水經注賈思賢齊民要術

㈨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古代的科技有多發達

河南發現五千多年前疑似用水泥混凝土。這個發現是在河南的仰韶村歷史遺跡當中發現的。如果將該土壤確定為混凝土,那麼也意味著發現了人類使用最早的混凝土。混凝土對於建築的穩固性有著極大的作用,這是因為通過對各種材料的配比能夠使得配比後的效果最為堅硬化。因此古代人進行建築的時候,如果能夠選用這樣的材質,說明古代的建築技術是非常發達的。當然古代出的建築業以外,許多的科學技術,醫葯技術以及各種行業的技術都是十分發達的。在唐朝時期,我國達到了世界的政治中心,經濟的頂峰,各種技術也是領先於世界的。

科學技術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提高科學技術,才能夠使得國家朝著更高的層面發展。

閱讀全文

與河南古代科技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