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偉大發明自動倒酒

偉大發明自動倒酒

發布時間:2021-08-02 14:10:49

① 誰發明的酒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飲酒的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於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願。問題在於,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後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准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後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於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並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並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於杜康,不過是後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傑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雲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製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
江陰黑酒的誕生,傳說是杜康因釀酒的時間過於匆忙,把糯米炒焦後偶然作成。事實果如此乎?我想未必。著名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積勞成疾,卧床不起,久治無功,後經榆林一張姓老中醫治療,短時期便恢復精神,重新工作。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文中說到:老中醫的葯方共有兩味葯,其中一味便是炒焦的糯米。路遙說服葯後數月,肺腑中的****都化為黑痰吐出。由此我想,江陰黑酒以炒焦的糯米作原料,絕對不是偶然,而應該是江陰這個古老的酒鄉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精華——「精心釀制而成」。無怪乎徐霞客雲游四方時不但對黑酒念念不忘,而且常常以自豪的心情向遠方的朋友推薦家鄉的黑色佳釀。
如今,倍受江陰人珍視的「霞客牌」黑酒已在日本。韓國和香港博得一片贊賞

② 中國發明了哪些食物

第一種,拉麵
說到拉麵,很多人一定馬上想到日本各種有名的拉麵,但是這種食物卻是正宗的「國貨」,也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拉麵是中國北方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是山西省的名產,為山西四大麵食之一。1912年的時候才傳到日本。那是的日本拉麵館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面館的服務員都是要穿著中式服裝的,據說是為了要凸顯中國特色。至於日本拉麵溫和的口味,也是由於最早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多都是從南方過去的,飲食比較清淡。
第二種,生魚片
這同樣是一種中國人的發明,在唐代吃生魚片已經非常流行,是很多王公貴族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而那個時候也是日本向中國派遣使者前來學習最頻繁的時候,來自日本的遣唐使知道了這種吃魚的方式,而且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就把這種飲食方式連同其他文化一同帶回了日本並發揚光大。反而現在在中國吃還保留著吃生魚片這種飲食方式的地方越來越少,目前比較有名的就是順德和潮汕地區了。只不過這兩個地方吃法和日本不太一樣,用的是淡水魚,把河魚切成薄片,然後加入各種配菜,混合在一起吃。
第三種,抹茶
中國人喝茶的歷史相當悠久,而抹茶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不過當時喝的人並不多,只有貴族才能夠享用。而唐朝時開始大規模發展,普通老百姓也能喝到這種抹茶,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到了明代,抹茶逐漸在中國衰落,並不是人們不喜歡喝了,而是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喝到更好的茶葉泡成的茶。

③ 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3-18 19:52:01選出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於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願。問題在於,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後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准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後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於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並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並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於杜康,不過是後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傑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雲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民大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製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 江陰黑酒的誕生,傳說是杜康因釀酒的時間過於匆忙,把糯米炒焦後偶然作成。事實果如此乎?我想未必。著名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積勞成疾,卧床不起,久治無功,後經榆林一張姓老中醫治療,短時期便恢復精神,重新工作。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文中說到:老中醫的葯方共有兩味葯,其中一味便是炒焦的糯米。路遙說服葯後數月,肺腑中的臟毒都化為黑痰吐出。由此我想,江陰黑酒以炒焦的糯米作原料,絕對不是偶然,而應該是江陰這個古老的酒鄉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精華——「精心釀制而成」。無怪乎徐霞客雲游四方時不但對黑酒念念不忘,而且常常以自豪的心情向遠方的朋友推薦家鄉的黑色佳釀。 如今,倍受江陰人珍視的「霞客牌」黑酒已在日本。韓國和香港博得一片贊賞,我這個滴酒不沾的人有時也喝上一杯,果然清洌可口,醇香戀人。我在台灣的一位朋友,曾多次托我幫他購買黑酒,每次一買就是10箱。看到朋友如此喜愛霞客黑酒,我這個親手發掘過古代花山酒器的考古工作者,心中真是高興。

④ 誰對酒有研究

苦艾酒

當年,尚沒有苦艾酒,有的是一種叫苦艾(Wormwood)的植物。古希臘的醫葯大師希波克拉底認為它是治療肝炎的良葯,順便也能對付煩人的風濕,要知道,地中海氣候讓很多希臘貴族每到潮濕的季節便痛苦不堪。

在普林尼的著作里,記錄著當年羅馬的一種風尚,戰車比賽的冠軍們通常都要飲上一杯浸著苦艾的酒,目的是提醒勝利者:光榮也有苦澀的一面。這種飲料,就是苦艾酒(Absinthe)的前身。至於這種苦澀的滋味,於斯曼在小說里有更細致的描繪,他說:「雖然加過糖,多少將令人反感的味道沖淡了一些,但苦艾酒還是有一股黃銅的味兒,它在口腔里的那種回味就像你慢慢地吮吸一枚金屬鈕扣似的。」

假如喝苦艾酒真的就僅僅像是吮吸「金屬鈕扣」,那它肯定不會讓頹廢詩人和先鋒畫家們趨之若鶩。這里還有一個秘密,苦艾酒的微妙之處在於它有一點點致幻作用。對此瞭然於胸的多是些法國人,但英國人王爾德是個異數,他對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頗有心得。他描述著這種幻覺:酒後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1882年,王爾德游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麼分別呢?」即便到了後來,王爾德孑然一身、貧病交加,但他的聰明勁兒卻未嘗稍減:「我正跟我的牆紙進行一場殊死搏鬥,要麼是它走,要麼是我亡。」

苦艾酒的風行,讓那些像王爾德般的街頭醉漢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苦艾酒遭到「衛道士」們的敵視與詛咒也就不足為奇了。順帶遭殃的,還有那些畫家們。早在1859年,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龍評選委員會的斷然拒絕。原因據說是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為苦艾酒當時雖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樁丑聞。他的同行德加,闖的禍則更大,後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倫敦參展時,竟引發了英國人的「反法」浪潮,不苟的英國人將苦艾酒看作是「法國毒葯」;當然,這就跟將梅毒說成「法國痼疾」一樣的不公平。

大約就在同時期,從荷蘭來到法國的、落落難合的畫家梵谷也愛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爾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裡一頭扎入了「綠色繆斯」的懷抱。梵谷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里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

至於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個跟「綠色繆斯」發生了關系,現在已難以考證。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繆塞的時代。他是法國公認的天才,十幾歲就出版詩集,31歲就晉身法蘭西學院。可自打那以後,他幾乎沒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因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國政府也開始禁絕苦艾酒的時候,那些為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酒徒們還在近乎絕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還激發過繆塞的靈感!」———可在我看來,繆塞的靈感哪裡來自苦艾酒,它分明是來自喬治·桑。

法國的苦艾酒

關於法國的美酒,二戰時丘吉爾那句口號:「先生們請記住,我們不是為了法國而戰,而是為了香檳!」讓男人們印象深刻。
在法國南部的酒館里幾乎都有被詩人稱作「綠色仙子」的苦艾酒

苦艾酒是一種帶有苦澀的茴香味道或甘草味道的高濃度綠色酒,酒料從苦艾和其它植物中提取。該酒因有毒性並能使人上癮而在很多國家遭到禁止。但是,這種酒卻被狂熱愛好者們昵稱為「綠色精靈」。此前,瑞士的瓦爾德特拉韋爾地區被稱為是苦艾酒的誕生地。

琴酒(GIN),又稱「金酒」或「杜松子酒」,是人類第一種為特殊目的所造的烈酒,琴酒的故鄉在荷蘭,它起源於1660年,最先是由一位荷蘭的大學教授席爾畢斯(Sylvius)所發明,其目的是為了讓荷蘭人預防感染熱帶性疾病,最初是作為利尿、清熱的葯劑使用。不久人們發現這種利尿劑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很快就被人們作為正式的酒精飲料飲用。琴酒的怡人香氣主要來自具有利尿作用的杜松子。杜松子的加法有許多種,一般是將其包於紗布中,掛在蒸餾器出口部位。蒸酒時,其味便串於酒中,或者將杜松子浸於絕對中性的酒精中,一周後再迴流復蒸,將其味蒸於酒中。有時還可以將杜松子壓碎成小片狀,加入釀酒原料中,進行糖化、發酵、蒸餾,以得其味。有的國家和酒廠配合其它香料來釀制琴酒,如荽子、豆寇、甘草、橙皮等。而准確的配方,廠家一向是非常保密的。 後來,傳入美國,則被大量的使用在雞尾酒的調制上。現在的琴酒,主要是以穀物為原料,經過糖化、發酵、蒸餾成高度酒精後,加入杜松子、檸檬皮、肉桂等原料,再進行第二次的蒸餾,即形成琴酒。 在雞尾酒的酒譜里,琴酒的使用量非常的大,一些有名的雞尾酒,成份大都離不開琴酒,例如:世界知名的〔馬丁尼〕便是。而琴酒中因為含有高成份的杜松子,所以,近年來台灣亦十分流行以琴酒泡白葡萄乾來預防關節炎,據說效果非常好。 在英國造琴酒的配方,是用百分之七十五的玉米,百分之十五的大麥芽、百分之十的其他穀物,然後攪碎、加熱、發酵,與造威士忌差不多,完全發酵後的穀物汁再用連續蒸餾器來蒸餾,蒸餾出的酒含一百八十到一百八十八個酒精純度(PROOF)在加上蒸餾水,降低到一百二十。然後於琴酒蒸餾器中加上香料再蒸。由蒸餾得到酒味的方法,是造琴酒的一種藝術,各種味道不同的琴酒,也是由於其材料種類與成分的關系。 琴酒的特質: 琴酒是近百年來調制雞尾酒時最常使用的基酒,其配方多達千種以上,故有「琴酒是雞尾酒 心臟」之說。 琴酒的釀制: 琴酒〔Gin〕系以添加杜松子與其它香料的酒液蒸餾或再蒸餾的無色烈酒。琴酒若以釀造方法來區分,計有兩種,一為「蒸餾琴酒」, 一為「綜合琴酒」。 琴酒主要有以下幾個品種: ·淡體琴酒 淡體琴酒,最早用的是倫敦附近的製造商,他們在瓶簽上印有LONDON DRY GIN,但現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的造酒商,也用後面兩個英文字。市面上所有的琴酒,都用了這個DRY字,瓶簽上有寫DRY CIN、EXTRA DRY GIN、VERY DRY GIN、LONDON DRY GIN等事實上都是一個性質,說明此種酒不甜,不帶原體味。 ·朴利茅斯琴酒 除倫敦琴酒外,英國朴利斯也出琴酒,它比倫敦琴酒,質更濃,香味更重。 ·老湯姆琴酒 老湯姆是倫敦制的甜琴酒,有好幾項關於此酒的傳說。其中以金魯斯爵士(LORDKINROSS)在他書中記載的比較合乎邏輯。他相信老湯姆原是英政府的間諜,他在倫敦租了間房子,釘了個貓形的招牌來賣酒,有兩條管子連接著他的房子。行人想買酒時,可把錢由上邊貓嘴裡的粗管內丟進去,口中並念念有詞,然後他就由下面的細管倒酒出來,買的人就對著管子喝,這也可能是自動販買機的祖先。 ·美國琴酒 美國琴酒(AMERICAN GIN)與倫敦琴酒稍微不同,但這兩種酒,都可作成很好的混合飲料。 ·荷蘭琴酒 荷蘭琴酒(HOLLAND)或(DUTCH GIN)的味道是竦中帶甜,無論是喝純的或加冰塊,都很爽口。它基本上是用大麥芽作的,其味道是來自杜松莓。荷蘭是唯一有專賣占酒酒店的國家,它冰過或加上冰塊,再加一片檸檬,是辣馬丁尼(DRY MARTINI)酒最好的代用品。 琴酒不用陳年,他的美味是由多種香料蒸餾來的,不過在美國有些琴酒會陳年一段時間,陳年後會成為淡金黃色,稱為GOLDEN GIN,雖然已陳年過,但在商標上都不註明。如果是荷蘭造的淡黃色的琴酒,都是用焦糖染的色。最受人歡迎的琴酒雞尾酒,就是馬丁尼雞尾酒,不過它只是上百種琴酒雞尾酒配方里的一種。 琴酒的種類 琴酒的獨特香吷各酒廠所用的配方而異。琴酒品牌、種類甚多,以生產地可分為: 〔一〕荷蘭琴酒:主要的產區集中在斯希丹(Schiedam)一帶,是荷蘭人的國酒。 荷式金酒是以大麥芽與裸麥等為主要原料,配以杜松子酶為調香材料,經發酵後蒸餾三次獲得的穀物原酒,然後加入杜松子香料再蒸餾,最後將精餾而得的酒,貯存於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裝時再稀釋裝瓶。荷式金酒色澤透明清亮,酒香味突出,香料味濃重,辣中帶甜,風格獨特。無論是純飲或加冰都很爽口,酒度為52度左右。因香味過重,荷式金酒只適於純飲,不宜作混合酒的基酒,否則會破壞配料的平衡香味。 荷式金酒在裝瓶前不可貯存過久,以免杜松子氧化而使味道變苦。而裝瓶後則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不降低質量。荷式金酒常裝在長形陶瓷瓶中出售。新酒叫Jonge,陳酒叫Oulde,老陳酒叫Zeet oulde。比較著名的酒牌有:亨克斯(Henkes)、波爾斯(Bols)、波克馬(Bokma)、邦斯馬。(Bomsma),哈瑟坎坡(Hasekamp)。 荷式金酒的飲法也比較多,在東印度群島流行在飲用前用苦精(Bitter)洗杯,然後注入荷蘭金酒,大口快飲,痛快淋漓,具有開胃之功效,飲後再飲一杯冰水,更是美不勝言。荷式金酒加冰塊、再配以一片檸檬,就是世界名飲干馬天尼(Dry Martini)的最好代用品。 〔二〕倫敦琴酒: 以麥芽及五穀為原料,主要產品有不甜琴酒與老湯姆酒〔Old Tom Gin〕,後者有甜味。 〔三〕普里茅斯琴酒: 與倫敦琴酒類似,惟其香味不同。 〔四〕美國琴酒: 其產品分成二級,瓶底有突出的 D 字者,表示蒸餾而成,有 R 字者表示精餾〔Rectifier〕 而成。 〔五〕英國琴酒: 英國與美國琴酒的不同在於兩個重要因素,一為英國琴酒蒸餾後的酒精度較低,故保有較多 穀物特性雖然蒸餾酒精度低,但是裝瓶的酒精度卻較高〕;二為水質,當然,英國與美國的水質不同,自然影響到酒釀以及蒸餾的烈酒特性。 琴酒+白葡萄乾 預防關節炎: 1.將一斤半的白葡萄乾放入乾燥容器中。 2.將格林諾倫敦琴酒或金普森倫敦琴酒倒入,直到覆蓋所有的白葡萄乾為止。 3.約放置七天的時間,讓白葡萄乾將琴酒完全吸收。 (容器不需加蓋,過程中可以攪拌,以加速琴酒的吸收) 4.將浸泡好的「琴酒白葡萄乾」放進有蓋的器皿保存。 ※食用方法:每天吃九粒「琴酒白葡萄乾」,也可以拌入色拉一起食用。

⑤ 古代發明了一些奇技淫巧的東西,哪些現在仍存在

一、古代“計程車”

話說計程車這種東西是現代的東西,首先這種車必須是“汽車”,別說在我國古代了,就算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還沒有計程車呢,古代的計程車”又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五、九曲鴛鴦壺

九曲鴛鴦壺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酒壺,之所以稱它為鴛鴦壺,是因為從一個酒壺里可以倒出兩種不同的液體來,而從外表上看跟普通的酒壺是沒有區別的。

九曲鴛鴦壺完全可以被稱之為“殺人壺”,倒酒的人通過按動酒壺上的機關,來控制流出哪一種液體,往往被用在暗殺的過程中,九曲鴛鴦壺一邊放普通的酒,而另一邊就放帶有劇毒的酒了,不同的人雖然喝了同一個酒壺中的酒,但最後的結果會完全不同。

⑥ 人為什麼要喝酒,酒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於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願。問題在於,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後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准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後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於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並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並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於杜康,不過是後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傑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雲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民大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製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 江陰黑酒的誕生,傳說是杜康因釀酒的時間過於匆忙,把糯米炒焦後偶然作成。事實果如此乎?我想未必。著名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積勞成疾,卧床不起,久治無功,後經榆林一張姓老中醫治療,短時期便恢復精神,重新工作。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文中說到:老中醫的葯方共有兩味葯,其中一味便是炒焦的糯米。路遙說服葯後數月,肺腑中的臟毒都化為黑痰吐出。由此我想,江陰黑酒以炒焦的糯米作原料,絕對不是偶然,而應該是江陰這個古老的酒鄉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精華——「精心釀制而成」。無怪乎徐霞客雲游四方時不但對黑酒念念不忘,而且常常以自豪的心情向遠方的朋友推薦家鄉的黑色佳釀。

⑦ 歷史:武則天發明的骨醉之刑有多殘忍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我們在追求團結、奮進、和諧、平等,我們同樣應該獨守那份恬然與空明,用每一句話沒一種表情向人們昭示諒解,協同人們用諒解交往。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歷史上,著名女皇「武則天」,在歷史上,武則天發明的「骨醉之刑」,到底有多殘忍?

這是呂後發明用來對付戚夫人的一種非常殘忍酷刑之一。蕭淑妃和王皇後被廢後,皇帝曾去看過她們,武則天知曉後令人杖王皇後、蕭淑妃各一百,直打得兩人血肉模糊。吩咐將兩人的手腳剁去,將她們裝在酒瓮中,做成人彘。

⑧ 酒桌上倒酒或倒水的順序

第一次上酒時,主人可以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倒酒順序依逆時針方向進行,從坐在左側的客人開始,最後才輪到主人自己。

等客人喝完一杯後,主人可以請坐在對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代替他為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主人同時准備了紅酒和白酒,需把兩種酒瓶分放在桌子兩端。

許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愛的某種酒,所以一個用心的主人會同時准備紅酒和白酒。雖然隔熱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來保持白酒冰度卻相當實用。

需要留意的是,絕對不要讓客人用同一個杯子喝兩種酒,這是基本禮貌。還有,除非技巧爐火純青,否則倒酒時請在瓶頸墊上一條毛巾防滑,而且瓶口盡量朝上,免得酒灑出來。需要一個裝酒瓶的籃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這樣瓶中沉澱物就不會和酒混在一起。



倒酒禮儀

1、倒酒的多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酒滿茶淺」,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都是到半杯,當然啤酒除外。

2、如果喝的是比較貴重的酒,就直接把酒瓶子拿出來就可以了,這樣賓客也感覺有格局。

3、如果喝的是普通的酒,事先把酒倒在准備好的玻璃酒瓶內,不會顯得格調低。

4、如果坐在身份比自己高的人的旁邊,需要在喝完酒之後及時的補充滿。

5、要記得酒不能留下最後一點瓶底,如果正好是最後一個倒,就直接倒完,漫出來也沒事。

6、要記得如果有女士在場,盡量要等女士先敬酒,不要主動敬酒,這樣會顯得很不禮貌。

⑨ 古代歷史有哪些令人震驚的奇技淫巧發明

「奇技淫巧」逐漸被人用作形容一些巧奪天工的發明,那麼古代有哪些發明能稱為「奇技淫巧」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一、木甲藝伶—古代的機器人


發現水晶杯的這個墓穴,被專家證實是戰國晚期人們的墓穴。而後來對水晶杯的檢測也證實了,這確實是戰國時期的東西。

總結:在我們中國幾千年來涌現了很多能人志士,我國古代的文化科技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才能這么輝煌。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能從老祖宗那裡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們應該將傳統文化重視起來。

⑩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距今6000年前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於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願。問題在於,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庄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後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准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後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於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並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並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於杜康,不過是後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傑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雲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民大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製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 江陰黑酒的誕生,傳說是杜康因釀酒的時間過於匆忙,把糯米炒焦後偶然作成。事實果如此乎?我想未必。著名作家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積勞成疾,卧床不起,久治無功,後經榆林一張姓老中醫治療,短時期便恢復精神,重新工作。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文中說到:老中醫的葯方共有兩味葯,其中一味便是炒焦的糯米。路遙說服葯後數月,肺腑中的臟毒都化為黑痰吐出。由此我想,江陰黑酒以炒焦的糯米作原料,絕對不是偶然,而應該是江陰這個古老的酒鄉吸收了傳統中醫的精華——「精心釀制而成」。無怪乎徐霞客雲游四方時不但對黑酒念念不忘,而且常常以自豪的心情向遠方的朋友推薦家鄉的黑色佳釀。

閱讀全文

與偉大發明自動倒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