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小班娃娃家創造性游戲價值

小班娃娃家創造性游戲價值

發布時間:2021-08-02 12:48:19

㈠ 游戲對兒童發展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游戲活動產生的作用,在於激活兒童大腦神經元,幫助兒童大腦在發育關鍵窗口期建立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構建起良好的大腦發展地圖。新的游戲理論將兒童游戲與腦發展連接起來,探討基於游戲的兒童活動與腦的發育關系,兒童游戲過程受到大腦活動影響以及游戲能否促進大腦發展的問題。

兒童積極參與的游戲活動,形成一種互為促進的大腦活動過程,出現類似於自我引導地進行大腦重塑的現象。兒童游戲、腦的發展和豐富的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益的關系,游戲是一種神奇靈活的、不可預知的,並且具有創造性反應的進化潛質的力量,通過豐富環境因素的介質,可產生促進兒童大腦可塑性及其與現實連接的作用。


(1)小班娃娃家創造性游戲價值擴展閱讀:

兒童游戲是傳統受到廣泛重視的兒童自主性游戲,如角色游戲、建構游戲和表演游戲等。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又稱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物品,如泥、沙、雪、積木、插塑、金屬片等,將現實生活與幼兒想像相結合,進行構造的一種游戲。

建構游戲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積木游戲,這是不可替代的幼兒發展與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尊崇兒童的游戲天性,給兒童豐富快樂的游戲體驗,讓兒童在游戲中充分連接生活經驗,從而獲得自然整合的學習發展,是自主性游戲關注的重點。

有目的游戲也成為游戲研究的重要內容。有目的游戲又稱「游戲工作」,在進化游戲理論的研究中,重新定義為進化的游戲工作,成為研究者高度重視的新的游戲研究重點。有目的游戲有更加清晰的教育目標,針對兒童某個領域發展的要求,採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和組織幼兒學習。

有目的游戲兼有游戲與活動雙重特徵,可以靈活地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例如,很多幼兒園在班級設有益智區、科學區等活動區域,以供幼兒自由選擇、自由尋找同伴、自由開展游戲。

㈡ 自主游戲對幼兒創造力有哪些影響

幼兒的生活需要游戲,游戲也是幼兒最熱衷、最主要、出現頻率最高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模仿各類人物、動物及各種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滿足,興趣得到發展,身心愉快,游戲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情緒情感、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方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它不僅構成了兒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在《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通過游戲和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接觸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操作、探索、發現,並與人交往,從中獲取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可見,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然而,由於受自身認識能力,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局限,幼兒自發的游戲往往是簡單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師及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一、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觀察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知覺的高級形態,兒童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品質和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觀察力。同時,觀察力也是構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成分。許多科學家、研究學者之所以能夠在他們的研究領域內有所成就,很多時候並不因為他們比他人更聰明,而在於他們更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在於他們非同尋常的觀察力,在於他們對身邊看似尋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銳洞悉。良好的觀察力對孩子的成長與求知是很重要的。科學角「磁鐵的游戲」我將磁鐵塊、曲別針、鐵釘、紙片、塑料片、布片等東西混合在一起,讓幼兒經常自己玩耍,看看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經過孩子的實踐、觀察、爭論,得出磁鐵吸鐵的特性,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再如我在組織幼兒玩「會變的顏色」區角游戲時,取紅黃藍三色水或顏料少許,空玻璃瓶若干,礦泉水。讓幼兒豐富的想像,自由的配色製成各種果汁,如鮮桃汁、橘子汁、咖啡汁……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觀察顏色的變化,逐步掌握配色的方法。孩子們特別喜歡此游戲,雖然開始他們不能如己所願的配出自己想要的果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孩子們還是掌握了配色的方法。此游戲引起幼兒對顏色的強烈興趣,使兒童知道紅黃藍三種顏色任意調配,就可以變成另一種顏色,並逐步總結出所配顏色深淺與三原色量的關系,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兩色、三色甚至顏色調配的嘗試。這樣的游戲使孩子逐漸養成做事動腦筋的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從而使求知慾也更加旺盛。二、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想像力是文明進步的泉源,有了想像才能創作,有創作才能有發明,有新的發明社會才能進步。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因此,我們在指導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想像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從而把孩子培養成富有想像,富有創造的人。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常把自己想像成「假裝」的人物,模仿想像的角色來行動,並盡最大的努力裝的更像,甚至還要把自己想像的東西補充進來,使之更完美,並根據游戲的需要,改變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當作「馬路」,把椅子當作「汽車」等等。針對具體情況,老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在美術活動「蛋殼貼畫」中,教師以這樣一段話引入活動:「我們今天要到熊媽媽家做客,但熊媽媽家的路特別不好走,坑坑窪窪的,我們怎麼呢?」進而引出「幫熊媽媽鋪一條路」;還有一種是對情境進行假想。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根據活動的需要,帶領幼兒把身邊的環境一會兒假想為大海,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一會兒又假想為草地,小雞在草地上游戲。這種假想的方式對年齡越小的幼兒運用得越多。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戲的因素,因而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集體活動的教育效果。在我的班上總有一些孩子不愛喝豆漿,針對此現象我設計了「給汽車加油「的游戲,喝豆漿前我請小朋友齊讀兒歌:「小汽車,准備好,加滿油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誰最有力量!」,然後比賽喝豆漿,看誰把豆漿都喝光。此游戲幼兒將自己想像成小汽車,喝豆漿就是給小汽車加油,孩子的好勝心理催促他們把「油」加滿,最有力量,游戲激勵著幼兒變「要我喝豆漿」為「我要喝豆漿」,不但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還有助於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養成。三、利用游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創造素質是現代人才最寶貴的素質。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國民創造力的競爭,是創造性人才的創造速度和創造效率的競爭。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動力。一個民族缺乏獨創能力,就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發展和希望就在於民族創造力的開發,它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呼籲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認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造的能力」,「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自選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情感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和內容,當他們在游戲中產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的想法時,老師千萬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盲目否定,而應積極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為孩子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使他們能夠大膽想像,自由思索,並以極大的熱情去嘗試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這種創造力得以升華。教師應積極創設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開展好各種游戲,並在游戲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還應注意開展一些訓練幼兒創新思維能力的游戲,如:拼擺圖形;拼圖編故事;一物多玩;玩水、玩沙;設置問題,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等。讓幼兒充分的揮出自己的創新潛能。在進行角色游戲「拔蘿卜」時,我讓小朋友按自己的意願分組,協商分配小兔子、老婆婆、小姑娘、小花貓、小老鼠等角色,教師做旁白並啟發幼兒表演,想想角色的語言、動作。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張揚,他們語言各具特色,動作、表情也別具一格,有一組幼兒竟然演出了這樣的劇情:大家齊心協力將蘿卜拔出,小老鼠忍不住偷偷啃了幾口,恰巧被小花貓看見,小花貓向老鼠撲了過去,老婆婆說:「不要欺負別人,知錯能改就行了!」小花貓不聽,大家急著去勸阻,追逐著下場……孩子們的創造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戶外活動的時間到了,我領孩子走向活動場地,路上,我對孩子說:「今天我們玩車軲轆,用手軲轆著輪子跑……」話未說完,一個平常愛發表意見的孩子說:「老師,總是軲轆多沒勁,我能跳圈圈玩嗎?」然後他對我說了跳圈的的方法。我頓悟,是呀,每一種玩具的玩法都不止一種,可以讓孩子自主探究嘛,於是我便放手讓孩子探索車軲轆的玩法,孩子們興奮極了,他們的玩法還真不少,跳圈、用車軲轆當袋袋學袋鼠蹦、玩車軲轆戰、還有一些孩子把車軲轆當成家玩起了串門游戲……孩子們樂在其中,自由地發揮和想像著,以最大的限度開發著自己的潛能。戶外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主選擇,愉快地自我表現的一種活動形式,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誠然,我們的孩子還缺少真正的自主,教師就應為孩子的身心健康著想,設計自由、開放的游戲,並提供各種材料,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究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創造和表達,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探索者。」讓孩子想像的翅膀,盡情地玩,自由自在地探索才能讓他們真正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玩得其所、樂在其中。四、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不止是成人才需要,在寶寶的世界裡同樣也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社交能力,指的是寶寶和他人結交和相處的能力。寶寶的社交能力,不但對他的智力發育影響極大,而且將深深影響到寶寶成年後的社交生活乃至職業成長。如果父母們希望寶寶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響應,關注寶寶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經觀察發現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里性格比較內向,性情比較孤僻,見到陌生面孔的人就顯得很靦腆,很難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這種情況尤其在剛入園的小班幼兒更為嚴重,游戲是幼兒通向真實世界的橋梁,老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來改變幼兒的這種狀態。例如:讓小班的幼兒表演《小動物上幼兒園》,剛開始表演時,可邀請全班幼兒一起上台來表演,只要求他們大膽地表現出小動物走路的動作及之間的對話,然後趁機對那些靦腆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兒通過玩「醫院」、「餐廳」、「小熊請客」等游戲,讓幼兒共同商定主題,制定規則,互相影響,互相監督,這樣,不但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還有利於克服不良傾向,培養合作精神。對個別幼兒、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從而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我們發現,游戲中,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的表現創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時,教師不應靜坐、等待幼兒正確行為發生,應通過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動等,主動地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僅如此,教師應當增加幼兒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機會,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個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刺激幼兒討論、協商,在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如合作、分享等。還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並通過這些具體的交往情景,幫助幼兒逐漸習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合作。五、通過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操作材料是指為幼兒提供操作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操作,操作中學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的效果。與其他游戲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題地位,它通過調動幼兒所有的感官,運用肌體動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創造性地改變游戲材料,從而使幼兒獲得新的發現,滿足自己的願望。在這種動態中,幼兒能夠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動經驗。但是,老師要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分配游戲材料,尤其是對大班的孩子,應側重於游戲的操作難度及復雜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像餘地,力圖讓幼兒通過積極思考,想像,反復嘗試或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成功,訓練幼兒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意識,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和品質,培養進取精神。如「貼樹葉」游戲,塗鴉牆上畫有隻有樹干而無樹葉的柳樹,准備有漿糊、春夏秋季的柳樹葉和彩筆,請兒童按春夏秋季的順序把葉子貼到柳枝上去或畫相應顏色的葉子,中小班的幼兒對四季樹葉的變化了解很少,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貼樹葉或畫樹葉,大班幼兒對於四季樹葉的變化有一定的感知,動手能力相對較好,他們多是自己貼或畫樹葉,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塗鴉牆上的樹葉很多,許多小朋友都參與了此活動,有的小朋友還在秋天的柳樹下貼、畫了落葉,此游戲通過教師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兒達到手腦並用,全面發展。游戲既讓幼兒在幼兒園心情高興和愉快,又讓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獲得自信、滿足,能為幼兒奠定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幼兒是快樂的,才有可能主動學習,從而獲得發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發展,是對幼兒的尊重,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在教師指導下的游戲,更能促進游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特點來組織和指導他們的游戲,以便更好的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定了基礎。

㈢ 小班區域活動建構區對小班幼兒有哪些好處

淺談對小班幼兒的建構區活動的指導 【摘要】建構區得自由氣氛和充足的材料對幼兒的各方面發展有特殊的意義。由於小班幼兒認知依靠行動,而想像力也在這個階段迅速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建構區的教育功能,教師需要活動中和活動前後根據小班幼兒具體的身心特點、認知發展水平等,做出各種相應有效的指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活動,在游戲種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區域活動;建構區;指導 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區域活動是一個讓幼兒獲得知識的教育場所,更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多方面自我能力提高的契機。所謂區域活動,是在指定范圍,由教師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活動場地、材料、玩具和學具等,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並在其中鞏固以往所學知識,感知新知識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幼兒極大的愛好。 其中建構區是以動手操作為主的區域活動,幼兒可在該區進行自主的創造性游戲,對該區域的指導首先要考慮到建構區中游戲的特點,以及對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作用。 一、 建構區的特點及教育作用 在建構區中幼兒利用各種建築結構材料,如積木、插塑玩具、沙土、金屬部件、廢舊材料等進行建築、構造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將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意願進行構思、構造來表現一定的事物的形態,如建樓房、架橋、鋪路、拼搭動物園等。也就是說建構區中的游戲是通過幼兒的想像,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的生活,通過建構和構造各種建築物或物體來反映他們對周圍生活的印象的。 (一) 建構區活動的基本特點 1. 建構區中有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緊密相關 幼兒不同智力發展水平會在建構區中表現出不同的游戲水平。小班幼兒一開始往往是對單一結構材料的擺弄,對材料進行各方面的認識,然後是對多個結構材料的堆放、擺列,最後才能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在建構區游戲中能較好的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水平,增強對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功能的認識水平、空間認知水平。

㈣ 幼幾園自主游戲與規則性游戲對兒童的發展各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自主游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培養興趣,開發潛能。
規則性游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協同性,讓他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和分工協作的重要性。

㈤ 怎樣寫學前兒童游戲意義與價值教案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前蘇聯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服務同樣的意義,兒童在游戲中怎樣,當兒童長大時,他在許多方面的工作也會怎樣。」所以,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游戲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中的作用說明游戲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和比擬的。

學前教育游戲智力個性情感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最基本、最喜愛的活動。游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水平,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游戲在學前兒童身體發展中的作用
1.游戲活動發展了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鑽、攀登等動作,鍛煉了兒童肌肉活動能力,促進了肌肉運動的控制和協調。如插塑、搭積木、穿珠子等游戲中的操作,練習了幼兒手部小肌肉活動的能力,促進了眼手協調的技能發展,為以後的學習書寫等動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戶外游戲活動促進了幼兒的身體健康。在戶外進行游戲可以使兒童接觸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增強了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了兒童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有益於兒童身體的健康。
3.游戲給兒童帶來愉快和滿足,以及輕松、愉悅的心情。情緒與人的身體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又有利於兒童身體的健康。健康游戲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引人入勝,兒童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心曠神怡,有著積極的情緒情感。如許多幼兒中午無法入睡,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過剩的精力沒有充分的發泄的緣故。如果讓幼兒上午多做些「動」的游戲,幼兒的午睡一定會睡得很香。
二、游戲在幼兒智力發展中的作用
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感知力、觀察力的發展。游戲使幼兒直接接觸玩具和各種材料,如各種建築游戲,玩水、玩泥沙以及製作一些玩具等,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促進了幼兒感覺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的發展。
2.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記憶能力、注意力的發展。由於在游戲中往往重復的反映兒童經歷過的事件,因此游戲可以起到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記憶的作用;在游戲中由於角色扮演的需要,幼兒必須自覺的、積極的、有目的的去記憶某些游戲規則或追憶事件的情節,記著動作、台詞等。這就在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和鞏固中,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有意記憶和有意注意。

3.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游戲的普遍特徵是虛擬性和象徵性,並以「假裝」或「好像是」為標志或條件,給幼兒提供了想像的充分自由和空間。游戲的情節、行為方式都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特別是在創造性游戲中要求幼兒有豐富而有目的的想像,如「騎馬」「開火車」等,使他們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發展。
4.游戲還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共同確定游戲主題、構思情節、分配角色、製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動中,總是在積極思考,不斷解決問題,從而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在特別強調需要兒童動腦筋的智力游戲活動中,兒童思維的積極性更是突出,設計游戲、猜謎語、下棋等游戲明顯地有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
三、游戲在學前兒童個性發展中的作用
1.游戲增強了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游戲提供了兒童社會交往的機會,發展了兒童社會交往能力。通過游戲活動,特別是社會性游戲活動,兒童實現與同伴的交往,並形成他們的社會性行為;兒童之間的交往活動,構成兒童實際的社會關系網路,使兒童逐漸熟悉、認識周圍的人物,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行為、願望和要求,逐漸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規則,學習各種人際交往技能。
2.游戲有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由於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的心理壓力最小,對自己行動的掩飾性也少,因此在游戲中幼兒很容易表現出他的能力、興趣和態度,以及他的特長和缺點。
3.健康的游戲能完善幼兒良好的個性。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游戲中蘊含著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在內容健康的社會性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角色,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文明的語言、行為,體驗著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實踐著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則。通過多次重復和練習,幼兒會逐漸把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則變為自己主動的行動,並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
四、游戲在幼兒情感發展中的作用
1.游戲有利於幼兒積極情感的發展。游戲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游戲中幼兒享有充分的自由,因此孩子的情緒是放鬆的,所反映的是幼兒最感興趣、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可發展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美感。游戲就是幼兒感知美、創造美的一種特殊的審美活動。在游戲中,幼兒主動的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結合游戲學習文學、音樂、美術、體育等活動的內容,裝飾美化自己的學習環境,表演有吸引力的歌舞節目等,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培養幼兒對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美感。
3.游戲還有利於幼兒消極情感的疏導。幼兒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束縛,這難免使幼兒的心理產生緊張和壓抑,而游戲則是鬆弛幼兒緊張情緒的良好途徑,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由地抒發情感,把一些不愉快的、消極的情感及時得到發泄。
綜上所述,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是兒童一切力量和才能得以發展的重要活動。它不僅滿足了兒童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需要,而且對兒童身體、智力、個性、情感等的全面發展有積極而全面的促進作用。

㈥ 如何理解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價值及其組織實施策略

讓我們把目光投放在當前幼兒園,不難發現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過於隨意、教師控制過於頻繁、沒有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劃分不夠科學,等等,使得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興趣不濃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從科學規劃場地、投放適齡材料、教師有效指導三方面闡述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

一、科學規劃場地是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前提條件

科學規劃場地不僅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因此,科學規劃場地確實是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無論戶外場地的空間有多大、無論把場地分割成幾個區,都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具體規劃。

多樣性的戶外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的小山坡、沙池、小樹林、草地等,都能在統一規劃下物盡其用。我園戶外場地狹小,只有三個戶外可利用的空間:大操場、小曬台、樓頂大曬台,怎麼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專門組織老師分組討論:可以開設哪些活動區?在什麼地方設置?需要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如何更好互動?等等。對本園游戲區域的設置進行統一布局,充分挖掘現有空間與材料,合理規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境充滿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大操場草地上設置成集平衡區、鑽爬區、攀爬區為一體的綜合游戲區,擺上長木凳、長梯凳、樓梯,供幼兒走平衡或在下面鑽爬;三棵大樹分別繫上麻繩編成的爬網、軟梯、竹竿,供幼兒攀爬;小曬台屋頂裝上鋼塑雨棚,設置成角游區,布置成「客家小劇院」、「客家小吃一條街」等;四樓大曬台設置成建構區,投放紙箱、可樂罐、木製、竹製等建構材料,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

戶外游戲區域的劃分和建置,極大地開發了幼兒園的環境資源,根據各區的特點,我們每天分時段、分年段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由於科學地劃分場地,讓幼兒能打破班級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輪流交換活動場地,為幼兒到游戲區域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有所不同,教師應熟練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投放適宜的適齡游戲材料,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所謂適齡的材料,是指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水平相適宜,能引發幼兒高效的活動、積極的發展。我們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慮適齡、有趣、有挑戰性、成功感的材料,它們能激發幼兒參加的熱情,調動積極性,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我們為小班幼兒投放游戲性、情境性、趣味性較強的材料,把戶外活動場地和游戲設置得猶如游樂場,投放「打怪獸」、「給小動物餵食」、「荷葉下躲雨」等游戲材料,幼兒玩得愉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且喜歡探索、喜歡挑戰,於是我們為他們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運動材料,如:玩玩板凳,投放一人一條板凳,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一個人玩的玩法:鑽、爬、抬、拖等,他們很快發現幾個人玩會更好玩,可以合作、競賽,如:疊疊高、挑擔子、過彎路、下斜坡等;中班幼兒合作、協調等方面不如大班幼兒,但他們也喜歡挑戰,於是我們投放「賽馬」、「闖關」等游戲材料,讓他們盡情其中,玩有所獲。

因此,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選擇和投放游戲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引發幼兒的自主游戲興趣,強化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有效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如今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同樣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所以,盡管我們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但並不意味著戶外游戲活動就等於自由活動,教師只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維持秩序,或為幼兒添加一些游戲材料就可以了,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只是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隱性指導,更要注意指導的有效性、藝術性。

戶外游戲活動指導的核心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共處與分享,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僅僅管理紀律,控制紛爭與噪音。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是戶外游戲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如何讓教師的有效指導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 探索挖掘教材,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2. 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挖掘和利用各種適宜幼兒的游戲內容和資源,綜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3. (1)「舉一反三」的創意空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地運用游戲材料,使活動持續有效、創意無限。如:在認識竹子後,讓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擲、平衡,等等,孩子們是天生的發明家,他們在探索出各種玩法的過程中,提高了運動能力;認識紙後,了解了民間造紙,角游中開辟了一個民間「造紙」作坊,還引出另一個「紙漿造型工藝廠」的誕生。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使活動生動、持久。

  4. (2)「有機整合」的組合運用。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造精彩。幼兒園有寬闊的戶外場地,有多樣化的游戲區域,將它們進行有機整合,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游戲「炸碉堡」,先創設情境,然後提出要求,過小河(平衡區)―翻高山(攀爬區)―炸碉堡(投擲區),最後完成炸碉堡的任務。該游戲開展巧妙結合各游戲場,使活動體現綜合性、創造性、挑戰性。

  5. 2.善於有效觀察,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6. 在戶外寬敞、自由的空間里,要求教師具備善於觀察、適時指導的能力。因為只有認真、完整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對於其能力的發展,游戲中的表現我們才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指導時做出適宜的調整策略。如:建構游戲「楊成武紀念碑」,用積木疊紀念碑快壘好又倒塌,急得幼兒滿頭大汗,求助老師,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紀念碑,下面的底座和上部的碑身有什麼不同?怎麼拼搭才不會倒塌?幼兒認真觀後說出答案,可找不到搭底座較大的木塊,看到周圍的鞋盒,想到辦法了:鞋盒裡面多放幾塊小木塊,蓋上鞋蓋就可當底座,幾個鞋盒疊成紀念碑底座,上半部分再用較小積木往上搭,就牢固了。由此可見,教師要善於觀察、敢於放手,引導幼兒挖掘材料更多的價值,在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回應,巧妙介入,有效指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7. 3.解讀幼兒行為,滿足幼兒不同需要。

  8. 先賢有言「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單純從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兒差異性的認識,真正在活動中做到「尊重個性,區別對等差異性」。如何解決教育個體的不均衡性問題,就必須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層次性,可滿足不同個體、不同能力幼兒的選擇。如:跳躍區中為幼兒提供用自然物製作的跨欄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紙盒、磚塊、沙袋,幼兒可以直接使用跨欄架,也可以根據自己跨欄的水平,疊放、組合進行跨欄、跨寬、跳高等。其次,創設戶外游戲具有遞進性,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如:過小橋,從較寬的到窄的小橋練習再到負重過小橋、花樣過小橋,難度逐漸遞增,能力弱的可就練習單純的過小橋,而能力強的幼兒則挑物過小橋、兩人對面過小橋,等等,既實現鍛煉目標,又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獲得成功的快樂。

  9. 教師要擴大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根據環境特點、幼兒年齡和水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輔助材料,追隨孩子的腳步提供適宜的支撐力量,讓孩子大膽地、自由地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去挖掘,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㈦ 如何在自主性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中,自主性游戲有著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自主性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創造性想像的發展空間,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最好的途徑。美國創造學研究專家羅傑在《當頭棒喝》一書中指出,游戲是打開阻礙創新能力發展心智枷鎖的重要方法。在游戲中,幼兒懷著好奇心去探索,不斷積累經驗,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這些理論知識的支持下,萌生了我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探索和研究。創造力是運用已知信息,創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自主性游戲增加了幼兒在相似的情景中做出多樣性反應的可能性,可以促進幼兒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我認為,培養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教師在了解各個幼兒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豐富角色情景,按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游戲材料,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適時適度進行自主性游戲指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因此,教師使用的方式和手段極其重要,不光是一味地空談空想,而是依據實際經驗,准確地、完善地為幼兒提供一切機會,發展、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根據文獻及個人補充,總結出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創造力。
一、通過創設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加強對自主性游戲的環境創設,有利於為幼兒釋放更大的游戲空間,體現環境對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啟發價值,體現教師、幼兒與環境三者之間的聯系,體現「孩子是環境的主人」,通過環境激發幼兒的潛能,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認為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就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其次,平等開放的環境也非常重要。每個幼兒都有參與和選擇游戲的權利,教師與幼兒之間也應該沒有界限,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處處限制他。這樣才更有利於幼兒進行探索和發現。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自由、平等開放的游戲環境。
二、通過投放自主性游戲的材料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參與自主性游戲。讓他們投入角色扮演,操作游戲材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並且合理有效的材料,才能將自主性游戲和創造力間建立起良好的橋梁。
1.提供豐富多樣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游戲構思,引起幼兒的聯想和行動。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包括材料的種類、數量以及游戲材料之間的搭配。
2.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自主性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存在交叉關系,例如小班的幼兒游戲時需要同類的材料要多一些,中大班的幼兒需要不同類的游戲材料要多一些。因此,我們在投放游戲材料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不同的材料途徑,來滿足不同幼兒的實際需求。隨著游戲情景過程的發展,再繼而添加游戲材料,這樣可以繼續保持幼兒的興趣。
三、通過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性游戲時間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充足的游戲時間是幼兒游戲的保障,游戲時間的多少也直接影響游戲的數量和質量。幼兒開展自主性游戲的時間一般不能低於30分鍾,時間充分會導致高社會性水平和高認知水平游戲的出現,使幼兒可以從事更有創造性的游戲,也會使幼兒保持積極的游戲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自由參與各區域的游戲。
四、通過適時適度的游戲指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教師適時適度地指導幼兒游戲,即是教師適時適度地介入幼兒游戲,根據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幫助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是自主性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對幼兒的游戲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當幼兒對游戲材料不會玩、不喜歡玩時,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身份平行介入,給予幼兒語言暗示或動作暗示,根據幼兒游戲的情節發展,提出相關問題,促使幼兒去思考。當幼兒豁然開朗時,教師就該退場了,時間不能待得太久。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和客人們正在品嘗著「媽媽」准備的「美味佳餚」,可是孩子在一旁沒人搭理,見狀,我忙扮演客人進入游戲:「請問家裡有人嗎?」「爸爸」和「媽媽」很高興地請我進去了,並請我吃飯,我又說:「咦,我們在吃飯,那寶寶呢?」爸爸媽媽這才想起寶寶,連忙一個抱一個喂,我匆匆「吃完」就悄悄地退出了游戲。
五、通過評價幼兒的游戲過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後的評講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這是給孩子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教師在觀察了解幼兒游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游戲進行講述、討論和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零散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游戲過程和發現,鼓勵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為下一次游戲的開展做好更好的准備。
總之,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可以有很多種途徑,也可以是滲透在幼兒園的各個活動中,而通過自主性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不過是其中之一,這就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大膽創新,積極為幼兒創設各種能對其發展潛能提出挑戰的機會和環境,支持和豐富他們的各項活動,促進他們的學習、游戲和生活全方面進步。

㈧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供參考!!! 淺談角色游戲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角色游戲 創造力 創新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瑞士心理學家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吉爾富特也說:「沒有哪一種現象或一門學科,象創造問題那樣,被如此長久地忽視,又如此突然地復甦。」在當代,也只有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今社會,創新和創造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言以蔽,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我們的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幼兒園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有研究表明,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游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孩子往往通過游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游戲的虛構性、象徵性、愉悅性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角色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角色游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典型的游戲形式。為此我們進行了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嘗試。 二、實施過程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在平時的游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她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游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學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裡的煤氣灶拆掉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予批評教育,重者禁止游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之後,將拋雪花片替代為「放鞭炮」,用擲雪花片替代為「種花」並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游戲主題,為再創造准備。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馨馨喜歡做醫生的游戲,她打針的模仿動作很逼真,因為她經常看到當醫生的媽媽給別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對醫療小器械及各種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其次,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致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游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游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提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游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理發店」缺少各式發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發型」。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先討論製作的材料,幼兒想出了製作發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龍袋、編織袋、泳帽等,最後通過大家一致討論用浴帽來做發型既簡便又容易裝飾。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發型就被製作出來了。另外,在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紙、牙膏盒、棒冰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區里,讓幼兒找找、想想、動動製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通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材料,既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還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開展角色游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景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當教師觀察到某個游戲主題情節單調、重復、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情節單調的「醫院」游戲中,我以探病者為由給「病人送花」,從而產生「花店」主題;以貨車司機的身份給氣氛平淡的「動物園」送去兩只「來自非洲的大象」,並告訴孩子「大象」會表演。幼兒就是這樣不停地將角色游戲的主題處在動態的擴展、深化和轉換之中,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拓寬了幼兒游戲的創造空間。另外,我還通過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如我故意以顧客身份到「理發店」去「燙發」,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頭發;又如我還扮演乘客,要求「公交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體會角色游戲是幼兒最自發、最普遍、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維果斯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游戲就好象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育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它可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同時,角色游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應用。我深感在游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游戲計劃,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也是我此次嘗試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小班娃娃家創造性游戲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