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新概念作文它和寫作的個體性和創造性有何關系
作文大賽」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七所全國重點大學聯合《萌芽》雜志聯合發起共同主辦,大賽聘請國內一流的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委。除初賽作品要求字數控制在5000字以內,參賽者30歲以下之外,不收取報名費,無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 「新思維」——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提倡無拘無束。 「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比賽分初賽、復賽。初賽沿用一般文學刊物徵文地形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初賽優勝者參加復賽;復賽設立考場舉行。考題由發起主辦單位各出多套方案,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並由公證處現場監督和公正。 初賽決出入圍獎,入圍者來滬參加復賽,由兩項分數綜合得出最後一二等獎及入圍獎名單。 大賽發展 7年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參賽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遞增至7萬人次。隨著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高校合作力量陸續擴大為13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先後加入了聯合主辦單位隊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行的考試制度,高校沒有命題權和考察權,只能被動接受「高考」結果。對於中學語文教育的誤區,《萌芽》在她近50年的辦刊過程中,在與廣大青年學生的接觸中,在與國內許多一流大學的專家學者接觸交流中,也越來越深地感受到這一誤區的負面作用:即文學與人文學科後備人才的匱乏。「新概念作文大賽」充分運用了《萌芽》與全國作家學者的天然聯系,它的權威性也得到了各高校負責人的首肯,使得大賽獲獎者與高校之間通過競賽建立關聯,為日後的人文學科後備人才輸送起了重要作用,成為高考選拔人才有利的補充形式,被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第一屆大賽,陳佳勇、宋靜茹、王越、楊倩、吳迪、李佳、劉嘉駿分別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免試錄取;第二屆懷沙、張懿璇、許人傑、陳凱、李一粟、周嘉寧、祁又一、李晶、張堯臣、藺瑤、劉莉娜、應尤佳、周霓欽、陳安棟、孫佳妮等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提前錄取;中山大學為第五屆獲獎者王皓舒加20分,第七屆又錄取了黃銳傑,甚至有一名二等獎獲得者也進入了中大。北京大學甚至通過自主招生,為新概念的獲獎者預留名額,先後錄取了張思靜、錢好等文科可造之才。清華大學錄取了???南開大學破格錄取了第五屆獲獎者王一波、第七屆的一等獎獲得者山西大學附中的張馨月。武漢大學錄取了李遙岑、戴漓力、胡堅。 「新概念」的參賽稿件給文壇吹來了清新之風。許多作品使評委鐵凝、葉兆言等成名作家無法相信這樣才華橫溢的文章出自中學生之手。評委會主席王蒙甚至欣喜地說:「我們可以擱筆了。」作家趙麗宏也發出了「青春的光彩誰也無法扼殺」的感嘆。許多潛在寫作的年輕作者被發掘出來,文學的基礎人口獲得了拓展。今天在文壇上日漸活躍的「80後」作家中就以新概念作家群居多。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有「以藝術代宗教」的提法。提出文學要具備人文性、審美性的功能,要能塑造人的靈魂、培養人的精神,孕育人文情操。這與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勾連的,也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始終要求自己承擔的責任。許多當年的獲獎者,將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同文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更多的獲獎者並沒有把文學當成終身的事業或者生存的方式,他們沒有當作家、進文科,文學是他們滋養靈魂與情操的方式,他們始終是文學的愛好者、閱讀者。第二屆一等獎獲得者艾路讀的是清華大學水利系;李一粟讀的是法律系,現在在北大攻讀法律研究生;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任良,同時也是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一等獎,最後選擇了南京大學化學系;第四屆的郭允,既獲得省級數學競賽的一等獎,又連續兩年獲得新概念一等獎,他的所愛是哲學;第五屆的杜書妍以及同年畢業的劉楓,選擇的則是生命科學;第七屆的黃銳傑在中大錄取他時,允許他自由選擇專業,他選擇了物理……這和教育界強調的綜合素質、和萌芽「讓文學成為青年人的精神家園」的辦刊宗旨似乎不謀而合。能夠成為作家的畢竟是少數,文學更重要的功能可能是讓它成為一個人的靈魂支柱。 答案補充 社會影響 1999年以來,全國的多家報刊雜志報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對傳統語文教育的發難,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連年都能在大賽中拔得頭籌的山東省實驗中學的語文教學方法,也將隨著人們對大賽的關注度,引發教育界的新思考新熱點。 韓寒這名當年由大賽發掘出的一等獎獲得者、媒體眼中的「高才留級生」所引發的話題,至今是對中國教育界的影響深遠的沖擊。
2. 公文寫作是不是創造性勞動
簡單的說,你的文采再好,如果不能體現機關領導意圖也是白搭。換而言之,公文寫作就是把領導想要說的話寫出來。文秘員寫作公文前,有的領導會交代主要意思,你是不可能有創造與創作的空間。
3. 什麼是創作,創作和創造性、獨創性之間是什麼關系
創作就是一種行動,創造性和獨立性是對行動的總結或者說描述升華
4. 中國人民大學創造性寫作專業
從中國來人民大學文學源院官網的本科生 · 課程大綱 頁面,查到全校選修課—— 《創造性寫作及翻譯》:
引導學生從事創造性的寫作和文學翻譯,培養學生文學創作和翻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準。
介紹創造性寫作的要素,優秀文學作品鑒賞及其創作過程分析,創作實踐;文學翻譯的標准、技藝,優秀譯作分析,翻譯實踐。創作及翻譯作業討論及修改。
要求掌握從事創造性寫作和翻譯的基本能力和技藝,全面提高寫作和文學翻譯的水準。
再沒有其他信息。估計停留在試驗階段,辦本科班的可能不很大,在應用型碩士這個層次的可能有一些,像國外有創造性寫作藝術碩士,主要攻小說、詩歌、戲劇創作。
無論國內國外,對辦成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前景,不敢抱多大希望。
5. 創造性的作文怎麼寫
創造性的作文的話,我覺得你如果寫的話你就寫一些,嗯,比如說比較那種分段的或者是詩歌類型的,這種感覺非常的有創造性
6.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專理解他寫這篇文屬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
7. 閱讀與寫作 舉例說明 寫作實踐中哪些方面屬於創造性思維
寫作技巧就是寫作中進行表現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採取的有效藝術手段。寫作技巧受限於作者的世界觀、藝術觀,同時又作用於他的寫作實踐,為寫作活動服務。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白描細描、鋪墊、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六大特點
1、穩定性。是指技巧的成熟和穩固。
2、互滲性。文章寫作中的技巧和方法,雖因文章門類和品種的不同有所差異,但在文章寫作發展的過程中,各種技法又往往是相互參照、相互影響的,於是就形成了寫作技巧的互滲性特點。
3、創新性。寫作技巧如果僅有代代相承、墨守成規(解 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矩、制度。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而無創作發展,那麼文章就會僵化、萎縮,乃至消亡。
4、審美性。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寫作技巧,將不同時空、不同角度的材料組合成絢麗多姿的文章大廈 ,因而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
5、賦比性。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6、獨立性。獨立自主地創作,不追求華麗的詞彙,而講究真正自我的表現手法。
二十大寫作手法
1、第一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由於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採用第一人稱,由於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2、第三人稱敘事法
【特點】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麼親切自然。
3、順敘法
【特點】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於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否則,容易出現羅列現象,犯平鋪直敘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帳,使人讀了索然無味。
4、倒敘法
【特點】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採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敘法
【特點】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6、補敘法
【特點】
補敘主要用於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7、分敘法
【特點】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採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8、詳敘法
【特點】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徵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9.略敘法
【特點】
略敘的作用是在於交代事件發生發展中不可缺少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略敘一般用於故事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以及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點】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的朴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於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間接抒情法
【特點】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採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敘後議法
【特點】
先敘後議是先敘事後議論,因此議論要起總結上文,點膽中心的作用。議論時,要對事件的主要內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進行議論。這樣才能做到敘事和議論的統一。議論的方法,可以通過文章的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進行議論,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議論。
13、先議後敘法
【特點】
採用先議後敘的方法,首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記敘的要點和中心,並以此統全文,使全文所記事件的意義,通過議論之後,顯得清楚明白。在敘事的時候,要根據議論的中心,抓住重點進行寫作。
14、夾敘夾議法
【特點】
夾敘夾議的特點是敘事和議論穿插進行,寫法上靈活多變,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達意。採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作要注意敘事的連貫性,議論插入要自然。
15、以物為線索
【特點】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徵和點明中心思想。
16、以人為線索
【特點】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徵、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17、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特點】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特點】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19、寫生法
【特點】
學習畫畫,要從寫生、素描學起;學習書法要從描紅臨帖練起;學習狀物也需從寫生素描練起。我們作文時,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繪出來,讀者看了文章,如見其物,我們的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用寫生法描寫物品要注意描寫的順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先中間後兩邊,或先兩邊後中間,或先整體後部分,或先部分後整體。其次要注意細部的描繪,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轉動法
【特點】
採用轉動法描寫物品要有一定的順序,不能顛來倒去。其次要准確地運用方位詞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轉換物品的方向時,要用方位詞標明。此外要有詳有略,能反映物品特點的一面要詳細描述,其他作簡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8. 寫作的好處
以下是摘抄網路上的文字,或許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寫作活動具有如下一些顯著特徵:1、目的性;2、創新性;3、綜合性;4、實踐性。寫作活動的主要作用和意義在於:1、表達感情、交流思想、傳遞信息;2、現代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才能從容應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諸多問題;3、寫作關繫到全民族文化素質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一個民族文化水平低,讀、寫水平不高,是難以進入經濟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的,也難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寫作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過程。從現代資訊理論、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寫作是一個收集、加工、輸出信息的整體系統。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寫作活動是有階段性的。大致可分為採集——構思——表述三個階段。具體又可分為採集、立意、謀篇、用語、修改等五個環節。每個階段和環節都有自身的特點、規律和要求。如果人們的寫作活動符合這些規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筆生花」,寫出文質兼備的好文章、好作品。
寫作作為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過程,不僅僅存在於文學創作領域,還廣泛出現於應用寫作領域(包括公文寫作、經濟寫作、廣告寫作、軍事寫作、法律寫作、科技寫作等)。就當下而言,學科意義上的「寫作」概念已越來越多地指向應用寫作這一遍及社會生活各個角落的實踐活動。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趨勢》中曾斷言:「在這個文字愈來愈密集的社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讀寫技巧。」這里的「寫」主要是指應用寫作而非文學創作。
另外,文字對每個人都會有影響,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進一步講,是對全人類文明和思想的貢獻。
可以說,寫作也是一種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