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弓箭是由那個國家發明的
弓箭不是由某一個國家發明的,早在遠古時期弓箭就已經存在。
弓箭出現的時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後羿射日的神話傳說 ,而後裔所使用的工具正是弓箭。
在距今三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時候,在中國境內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和使用弓箭了,最早期的弓箭非常簡單,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個竹竿裁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另一端削成尖的,這樣就是箭。
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那時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
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最早的箭很簡單,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應是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把石片、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桿一端。
這就製成了有石鏃、骨鏃或貝鏃的矢了,比起單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進了一大步。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
(1)透甲箭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傳說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在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廣袤的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共同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由於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再加上齊地物產豐美,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
東夷人的反侵略戰爭頻繁,所以東夷很早就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東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稱。
近代,隨著火器的出現和使用,弓箭等冷兵器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但由於它的健身功能,競技性、娛樂性等特點,在上流社會,一段時期內,弓箭狩獵曾被世界各地的皇親貴族所喜好。
隨著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射箭逐漸普及化、平民化,現代社會生活中,發展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一項體育運動。
這項充滿挑戰性、競技性的古老運動在現代人追求新奇、刺激、重返自然的心理要求下,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好,久已沉寂的休閑娛樂業希冀颳起射箭風暴。
B. 世界上的第一架火箭是誰創造
最早的火箭是由美國的「火箭實驗創始者」—羅伯特·戈達德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版的火箭發動機發明權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世界第一枚火箭是以液氧和汽油作推進劑,於1926年3月16日在麻省奧邦城發射;雖然只飛了四十一英尺高,卻是人類開始二十三萬八千...
C. 透甲箭是不是岳飛創造的
傳說是的。
當時南下的金兵,有一支勁旅,身上穿著重盔甲,因為盔甲比較厚,在防禦的時候,一般的弓箭都無法殺傷對方,導致自己的防線很快被敵人接近。所以,岳飛命工匠增加弓箭箭頭的重量個弓箭的強度,達到了遠距離可以穿透敵人盔甲的功效。
D. 弓箭怎麼被發明創造出來的
弓箭,是我國古人常用的一種工具和兵器。弓箭的最早發明者在我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發明者究竟是誰,是什麼時候製造出弓箭來的,古書上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伏羲創造出的弓箭,也有的說弓箭是黃帝發明的,還有的古書說是後羿發明了弓箭等。
其實,據考古學家考證,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因為從挖掘出的文物來看,科學家們認為,弓箭問世的時間,比這些傳說中的人物還要早得多,在我國可以追溯至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
從各種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人類發明的最早的弓箭樣子很簡陋,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子,把它彎起來就是弓箭的弓體,用植物的藤或者動物的筋做弦。
這種最原始的半月形的弓箭,由於弓體已經彎曲到了很大的程度,所以發射出來的力量很小。
後來,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把弓體改為「弓」形,使弓箭的中間部分凹進去,不上弦時弓體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就可以儲備更多更大的勢能,增大弓箭的殺傷力。
科學家們從金文、甲骨文的「弓」字來源於返曲弓的形狀推測,可見它的發明和使用比它的文字出現還要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學家們在山西省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里發現了那時打制的石箭頭,可以想像我國製造弓箭的歷史有多麼久遠!
至東周時期,我國的弓箭製造有了很大的提高。很長的時間之內,弓箭都是兵家、獵戶手中的重要武器。
弓箭在使用時需要一手持弓箭,一手拉弦,因此影響了射箭的准確度。
為了克服這些不足,我國古代人借鑒用於殺死獵物的原始弓形夾子,產生了製造弩的最初想法,即在弓臂上安上定向裝置和機械發射體系,命中率和發射力大大提高。就這樣,比弓的性能更加優越的弩誕生了。
由此看來,弩就是裝有臂的弓。它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常規武器,顯然是由弓演化發展而來。
弓箭的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兩三萬年的歷史,弩作為我國軍隊的常規武器則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保存下來的有關弩的詳細描述看,最早的弩是一種青銅手槍式,其頂部的設計屬於周朝早期。
E. 求弓箭的發明者以及流傳
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之前,廣袤的齊地上繁衍生息著一個強大的部族——東夷,它與炎黃以及後來的苗蠻等部族一起,共同構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主幹。由於東夷人長期從事漁獵,再加上齊地物產豐美,經常受到外來部族的侵略,東夷人的反侵略戰爭頻繁,所以東夷很早就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能征慣戰的部族,東夷人也素有尚武之俗,以勇敢、智慧而著稱。具體的說,在軍事上,東夷人有三大亮點。
1, 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據專家考證,我國大約在兩萬八千年前就出現了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新石器時代的漁獵部族,在長期打獵的過程中,逐漸改進獵具。他們先是徒手與野獸搏鬥,後來學會拋擲石子、土塊打擊,再後來利用樹枝的彈性,發明了彈弓,最後發明了弓。而箭則可能起源於標槍,祖先們後來將其縮小為箭,和弓合用,成為一套。
傳說東夷人最早發明了弓箭,這從「夷」字由「大」和「弓」組成,就可窺見一般。《說文》謂:「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說文通訓定聲》雲:「夷,東方之人也。東方夷人好戰好獵,故字從大持弓會意,大人也。」 21-1古弓
至於具體的弓箭發明者,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三位:盤、張揮、後羿。毫無疑問,這三人均是東夷人。《山海經·海內經》說:「少皞生盤,盤是始為弓矢。」 少皞曾經是東夷部族的首領,其子盤當然是東夷人;《世本》記載 「揮作弓,牟夷作矢」, 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傳說揮是黃帝的孫子,少皞的第五個兒子,與顓頊是堂兄弟,和前面所說的盤可能是兄弟,甚至可能是一個人。他受天上弧星啟發,發明了弓箭,被顓頊封為弓正(監管製造弓箭),世掌其職,賜姓張(「張」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成為今天張姓的始祖。 至於牟夷,則是東夷部族的分支;後羿,更是標準的東夷人。
2,最早的戰神——兵主蚩尤
中國最早的戰神蚩尤,為炎帝後裔,姜姓,是東夷某個時期八十一個部族(九夷或九黎)的大酋長。傳說他生於羊水(有學者認為就是今天濰坊的彌河),活動於今天魯西、豫東一帶,是中國第一個製造金屬兵器的人,曾用青銅創造了五種新式兵器。《世本·作篇》載:「造冶者,蚩尤也。」 宋羅泌《路史·後紀四》注引《世本》曰:「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
據《龍魚河圖》記載: 「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駕,威震天下。」說蚩尤曾憑借東夷部族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優良的兵器,率領銅頭鐵額的子弟(銅頭鐵額可能是重型鎧甲)橫征天下,一舉兼並九個國家,再舉兼並十二個國家,強盛一時,威振天下。後來,蚩尤作兵伐黃帝,與其大戰於阪泉、涿鹿之野(有學者考證,涿鹿非在今天河北,而是「邾婁」,今濟寧鄒縣一帶),並邀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以助戰,後被黃帝擒殺,身葬異處。《路史》引《啟筮》雲:「黃帝殺蚩尤於青丘」。「青丘」在臨淄、青州以北,今桓台、高青、廣饒一帶。
另外,關於蚩尤的命運,還有一種傳說,比被殺的傳說出現要晚,遲至漢代才流行開來。據《管子·五行》、《管子·地數》載,黃帝制伏蚩尤後,沒殺他,而是根據他「明於天道」 即擅長天文觀測的特長,特將其列於六相之首,任「當時」之官,掌管時序節令,還曾派他主管兵器製造,利用齊地豐富的銅資源冶煉兵器。據《龍魚河圖》記載,黃帝曾派蚩尤主兵,以制八方。後來蚩尤死去,天下又亂起來,黃帝還將蚩尤的畫像送到各地加以威懾,於是八方又臣服於黃帝。
蚩尤的東夷部族被黃帝被打散後,一部分留在當地,逐漸與黃帝族融合,成為今天漢族鄒、屠、蚩、黎、闞等姓一部分人的祖先,更多的則西遷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荊楚地帶成為三苗,後來又從荊楚地區西遷南進,分散在西南邊疆雲南、貴州、四川的山區,成為今天苗族同胞的先祖。東南亞甚至日本、南韓等國,都有蚩尤東夷部族的後裔。最近據專家考證,舉世矚目的四川三星堆青銅文明,為南遷的蚩尤東夷部族所創造。
蚩尤雖然被黃帝打敗,但其勇猛果敢的戰神風范,受到齊地人世代尊崇。齊地有八神主之祀,第三神主就是「兵主」,祀蚩尤,祭祀地點「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汶上、陽谷、巨野、鄆城都有蚩尤冢。據魏人王象等撰寫的《皇覽》記載:「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蚩尤旗」,即一種彗星,軍事有關,是大戰的預兆。《史記·天官書》中記載:「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後來劉邦起兵,既祠黃帝,又祭蚩尤。漢代都城長安、洛陽都立有蚩尤祠,東漢名將馬嚴拜將軍長史時,皇帝曾命令他「過武庫,祭蚩尤」,可見當時出兵要祭兵主蚩尤。這種作法,一直沿襲到唐代。
3,弓、箭、弩的發明者、最著名的神箭手——後羿
後羿,又稱夷羿,妘姓。在輝煌的東夷史前時代,曾出現過兩個後羿。一個是堯帝時期箭射九日、傳說中嫦娥之夫的後羿;一個是夏朝初年反抗暴政,一度奪取中央政權的東夷部族首領後羿。兩者均是天下第一神箭手,前者似為後者先祖。
堯帝時期的神箭手後羿,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發明弓、箭、弩;《韓非子·說林》中有「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的記載,其中的「桿」和「關機」都是弩上構件的名稱,桿是弩臂,關機是發矢的弩機,這足以說明東夷人不但是世界上弓箭的首創者,而且在堯帝時期已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弩。公元10世紀,古俄羅斯才出現弩,西歐則在11世紀末才出現弩。二是除害、射日;《山海經•海內經》、《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後羿先是為民除害,射死了害人妖孽鑿齒、九嬰、大風、猰貐、修蛇、封豨等,後來又曾射落九個太陽,緩解了當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的旱災。據考證,鑿齒、九嬰等動物以及太陽都是一些東夷部族的圖騰,後羿除害、射日的傳說,可能隱喻了堯帝時,後羿以善射威服東夷各部落,成為部落聯盟總首領的兼並戰爭。三是妻子嫦娥奔月。據《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後羿曾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西王母念其救眾多生靈,賜給了他很多靈丹妙葯,少服可長生不老,多服能升天成仙。這天,後羿外出打獵,他的妻子嫦娥(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偷吃了靈葯,結果升天而去,飛向了月宮。筆者認為,此傳說似乎隱喻了堯帝時期東夷部族在與西方部族融合過程中,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停留原地,一部分向西遷移的史實。
夏朝初年的神箭手後羿,是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啟建立夏朝後,為政暴虐,荒淫無度,殘酷的掠奪、壓榨東夷人,引起了東夷各部落的強烈不滿。東夷有扈氏揭竿而起,率先反抗夏啟的統治,因敵強我弱,有扈氏被打敗、滅族,俘虜被罰做牧奴。其他東夷部族對此十分憤恨,夏朝與東夷的關系由此也極度惡化,結下了血海深仇。夏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後,也跟其父一樣,耽於田獵,荒廢朝政,十分昏庸。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一百天還沒有回都。後羿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帶領東夷各部族向夏王朝復仇,揮師西進,奇襲洛水,一舉控制了夏朝的王都。等太康打獵回歸至洛水邊,看到北岸皆是東夷人的軍隊,只好落荒而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事件。後羿奪取了太康的權力後,因為夏的勢力還很強大,所以沒有貿然稱王,而是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裡。後來仲康一死,他乾脆把仲康的兒子相趕走,奪了夏朝的王位。由於自己箭術高超,富有韜略,後羿不免有些驕傲自負。他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東夷伯明氏後寒之子寒浞(音zhuó)(寒國在濰坊市寒亭區),也和太康一樣四齣打獵。寒浞瞞著後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後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奪了王位,還霸佔了他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澆、豷。寒浞殺了後羿後,又把被後羿攆走的相殺死。相的妻子後緡正懷著孕,逃到了娘家——東夷有仍氏部落(今濟寧),生下了兒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先是在有仍氏擔任牧正,管理牲畜;寒浞父子攻打有任時,又逃到了東夷有虞氏那裡做了庖正(廚師長)。後來,與夏朝遺臣靡聯合東夷有鬲氏(今德州)、斟灌國(今濰坊市濰城區西南)、斟尋國(壽光市)遺族,反攻寒浞,終於把王位奪了回來,史稱 「少康中興」。少康中興之後,東夷部族和夏朝之間的斗爭遠沒有結束。後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為了與東夷弓箭手作戰,發明了避箭的護身衣——「甲」,才在軍事上勝了東夷人一籌,使夏的勢力擴展到今濰坊以東的東夷地區。
綜上所述,東夷人的軍事謀略、軍事技能、軍事裝備是上古時期最為著名的。這種尚武之風,在姜太公封齊建國以後,因「因俗簡禮」而保留繼承下來,成為齊國爭霸稱雄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東夷尚武傳統為齊國兵學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齊地也是中華武術(特別是山東武術)、中國射箭運動的源頭地之一。
F. 蝶舞箭是古代誰所創
唐代公孫大娘所創。
1、《明皇雜錄》載:唐玄宗素曉音律。時有公孫大娘者,不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劍器舞,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將軍滿堂勢」,表演時身形晃動快速,滿場飛舞,驚心動魄,是種猛厲無比的劍舞。
2、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的唐宮第一舞人。善舞劍器,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她在民間獻藝,觀者如山。應邀到宮廷表演,無人能比。
3、她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世事浮雲,以公孫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藝,最終結局卻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終。
(6)透甲箭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1、大詩人杜甫把公孫大娘的舞蹈描寫得繪聲繪色:「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2、意思是說:以前有佳人公孫氏,她跳的《劍器》舞轟動四方。圍觀的人山人海,個個神色惶惶,天地也為之變色。耀眼的劍光好像是後羿把九個太陽射落下來,身形矯健如天神駕著游龍在天上翱翔。開始時如同收束起震動的雷霆,結束時就象平靜的江海凝住了波光……」
G. 我國第一位發明火箭的人是誰
我國明朝抄人:萬戶
火箭的發明最襲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歷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志》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
H. 中國的弩弓是誰發明的,源於什麼朝代
中國的弩弓復相傳是黃帝制發明的,起源於3千年以前。
春秋時期出現弩,控制射擊的弩機已是比較靈巧的機械裝置。弩弓的發射原理是相同的,比弓箭射得遠,殺傷力強,並克服了拉弓時體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得弱點。到漢代,弩機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漢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種規格,這些規格的形成表明機械製造標准在漢代已初步確立。弩機上留下了作工、鍛工、磨工等的名字。
(8)透甲箭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弩弓的射程區別在於弓是人力發射,人能把弓拉開多大,是人力決定的,射程取決於弓的好壞和人力道大小。弩是機械力發射,人只負責瞄準,力量相對固定。一般來說,弩射程是弓2倍左右。
弩最初出現於春秋時期,傳說由楚琴氏發明。楚琴氏在戰爭中感到弓箭的威力還不夠,便在弓上裝臂,創造了第一把弩。公元前342年,齊國和魏國在馬陵交戰,齊國軍師孫臏在馬陵道兩側埋伏了一萬多名弩手,當魏軍經過時,萬弩齊發,大敗魏軍。
秦朝時期弩在軍事上的應用極為普遍,依照對秦始皇兵馬俑的考古發掘,不僅是步兵,當時的騎兵也將弩作為首要作戰兵器。由於弩需要上弦,故在戰術上多以弓箭作其掩護武器。
I. 火箭是誰發明的
現代火箭是羅伯特·戈達德 發明的。
羅伯特·戈達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國最早的內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容代火箭技術之父。美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世界第一枚火箭是以液氧和汽油作推進劑,於1926年3月16日在麻省奧邦城發射;雖然只飛了四十一英尺高,卻是人類開始二十三萬八千里月球飛行之首步。
現代的火箭是以熱氣流高速向後噴出,利用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運動的噴氣推進裝置。它自身攜帶燃燒劑與氧化劑,不依賴空氣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氣中,又可在外層空間飛行。現代火箭可作為快速遠距離運輸工具,可以用來發射衛星和投送武器戰斗部(彈頭)。
現代火箭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裝置。用以發射人造衛星、人造行星、宇宙飛船等,也可裝上彈頭製成導彈。在一般用語中,火箭也作為火箭發動機的簡稱。
J. 中國的弩弓是誰發明的,源於什麼朝代
中國的弩弓相傳是黃帝發明的,起源於3千年以前。 春秋時期出現弩,控制射擊的弩機已是比較靈巧的機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