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有什麼記事法
在牆上用木炭畫線或是畫圖.
從商周開始通常用竹片連接起來記錄成文,到北宋沈括發明麻紙以後用麻紙,再到宣紙等紙。
⑵ 古人的記事方法
1、物件記事
物件記事是用實物表達思想,傳遞信息。如用一根砍斷了的牛肋骨表示斷交或者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葉表示永不分離等。
2、刻畫符號
出自唐蘭先生《中國文學學》,他指出:「文字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其中他所指的圖畫其實就是由刻畫符號演變而來的。我國曾在四十多個地方先後發現了五百餘個刻畫在陶器、甲骨上的符號,它們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時代距今最遠的有近八千年歷史。
3、結繩記事
結繩是原始民族普遍採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出自《易·系辭下》,說:「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在文字產生之前,古人用結繩記事,以幫助記憶。結繩記事不能演變為文字,但它的表現方法對文字產生了影響。
(2)記事法發明者擴展閱讀:
其他方法:
刻木
刻木為另一種符號語言。出自《後漢書》,說「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以為信」。《嶺外代答》載:「瑤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執其一,守之甚信。」
刻木為記的習俗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則演變為官工的銘刻或名人商品的標記,即在所售商品上打上官工的名字或名人的名字。如果往前追溯,刻木甚至可以視為商品商標和標記廣告的源頭。
狼煙
我國春秋時期,就有用火光烽煙傳遞軍事警報的記載。秦始皇以後,在萬里長城上每隔十里即築一烽火台,用乾燥的狼糞做燃料,點燃之後,火光煙霧騰空,可把緊急警報傳到很遠的地方。這種傳播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們的經商活動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時期,都有夜行的商隊、馬幫「舉火為號」的記載。
參考資料: 網路_結繩記事
⑶ 最早結繩記事的是什麼人
原答案:應該是印加!
注:3樓,印加和瑪雅當然有區別,就象朝鮮和蒙古的區別,他們是美洲黃種人,怎麼變成"歐洲那塊"!?!?!?
回小師妹:那我只能說很遺憾了,中國版的四大文明古國算有文明的時候都有文字了,至於你的歐洲,最早有文明的是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它是海島文明,不是農耕文明,所以受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影響很深,一開始就應該有文字!
而印加文明開始於7000年前,不是你說的幾百年!影視紀實作品中印加人記事的繩很獨特,所以我的印象很深!!
至於瑪雅,<<全球通史>>說的很明確,"....有文字..."
8月12日:大家互相學習,這是我的博客:
http://hi..com/d8day
有問題可以互相交流!!
8月16日:從文明的角度說,HAYMA網友的論斷:"我們只能推測,千百萬年,在亞洲、非洲或者南美洲的某地,有一個人利用藤條或樹枝或野草之類物品,結了第一個繩結。在後來的幾百萬年時間里我們的祖先就用這種繩結來聯接和捆綁東西。 "
是不正確的,因為這種零散的,偶然的,小范圍的,可能性並不能納入考慮范圍!
這又從側面證明,印加是最早的!
比如,假設中國比印加早很多年,就出現了結繩記事現象,但中國很快就有了文字,並憑借其巨大的優越性,迅速取代小規模(某幾個族群或部落)的結繩記事法,
所以,不能因此,而論斷:中華文明是最早有結繩記事法的文明!
⑷ 紙發明以前古人們有哪些記事方法
竹簡,羊皮,龜甲,還有銘文和獸骨。
⑸ 結繩紀事法是古代歐洲人發明的嗎
起源於原始社會 不是那個朝代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
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⑹ 結繩記事是誰發明的
氏還早,准確說某一人發明結繩記事那是不科學的,但傳說中如女媧煉石補天、燧人氏發明鑽木取
⑺ 古代結繩記事方法昰歐州人發明的嗎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上古時期的中國及秘魯印地安人皆有此習慣,即到近代,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仍然採用結繩記事來傳播信息。
古人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記三件事,他就打三個結,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繩子上打了很多結,恐怕他想記的事情也就記不住了,所以這個辦法雖簡單但不可靠。據說波斯王大流士給他的指揮官們一根打了60個結的繩子,並對他們說:「愛奧尼亞的男子漢們,從你們看見我出征塞西亞人那天起,每天解開繩子上的一個結,到解完最後一個結那天,要是我不回來,就收拾你們的東西,自己開船回去。」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以形容失戀後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麼豐富多彩,「結」就有多麼千變萬化。「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托結寓意,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體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等。並且對於男女之間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結」表達,如:結親、結發、結婚、結合、結姻等等。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於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如此像「同心結」自古以來便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又如「綉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等,結飾已被民間公認為是達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結發夫妻」也源於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相結以誓愛情永恆。
⑻ 古人的兩種記事法
1 是結繩記事說。結繩是原始民族普遍採用的一種記事方法。《易·系辭下》說:「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在文字產生之前,古人用結繩記事,以幫助記憶。今天我們雖然看不到結繩記事的遺跡,但可以在現在的一些民族中找到實例。如過去的雲南省的怒族、佤族用大小不同的繩結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數目。結繩記事不能演變為文字,但它的表現方法對文字產生了影響。
2是物件記事說。物件記事是用實物表達思想,傳遞信息。如用一塊牛排表示友好和希望聯合,用一根砍斷了的牛肋骨表示斷交,苦果表示同甘共苦,藤葉表示永不分離等。這種借實物音、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後來成為「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
3是刻畫符號說。因為可以創造出許多符號,刻畫在不同的物件上,所以這種記事方法有廣闊的發展餘地。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學學》中指出:「文字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其中他所指的圖畫其實就是由刻畫符號演變而來的。我國曾在四十多個地方先後發現了五百餘個刻畫在陶器、甲骨上的符號,它們跟商代的甲金文有的同形,有的近形,時代距今最遠的有近八千年歷史。因此,有人認為刻畫符號是漢字的起源。
⑼ 結繩記事是誰發明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結繩記事出現在母系的氏族社會,具體發明人和准確的發明時間無從可考。傳說公元3000年前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此可見結繩記事比伏羲氏還早,准確說某一人發明結繩記事那是不科學的,但傳說中如女媧煉石補天、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神農氏發明種植、倉吉造字等等,這都是美好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