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迫擊炮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公元1342年。當來時西班牙自軍隊圍攻阿拉伯人所盤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翹起朝向城外。從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葯,再放進一個鐵球,點燃葯捻後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這種被稱為 「摩得發」的原始火炮可以說是現代迫擊炮的雛形。
世界第一門真正的迫擊炮則誕生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發明者是俄國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維奇·戈比亞托。當時沙皇俄國與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旅順口而展開激戰。俄軍占據著旅順口要塞,日本挖築塹壕逼近到距俄軍陣地只有幾十米的地方,俄軍難以用一般火炮和機槍殺傷日軍。於是尼古拉耶維奇便試著將一種老式的47mm海軍臼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結果竟然有效殺傷了塹壕內的日軍,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
2. 火炮在中國最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是火炮的故鄉。現代火炮是從中國古代發明的拋石機發展而來。拋石機也叫發石車。
拋石版機最權早用於戰爭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戰國時代。據《
三國志
·魏書》記載,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時,曹操曾使用拋石機攻破了袁紹的營壘,從而大獲全勝。
公元8世紀,火葯的發明使拋石機的發展發生了質的飛躍。公元10世紀,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後,拋石機便由拋石變為拋火球。火球又稱火葯彈。這便是最早的火炮。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中國的火葯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
3. 鞭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葯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為「爆竿」。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於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引《壺天錄》說:
「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 清朝謝文翹《教門新年詞》中的:「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昇平。」反映了當時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4. 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元朝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這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回炮。
小說答中的一聲炮響,指的不是作戰用的炮,你問的是大炮還是? 唐朝晚期才正式發明的火 葯,而在漢末,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評書中,常會出現「某某方向突然一聲炮響,殺出一隊人馬來」,這里的炮其實不是爆竹,更不是大炮而是一種瓦製作的鼓。
5. 速射炮什麼時候發明的
速射炮就是有自動復進裝置的後膛炮,在1890-1900年代指那些使用管退方式縮短了火炮射擊後復進時間的火炮,與架退炮和老式前裝炮相對(還有說法是架退炮也算速射炮)
19世紀中葉以前,一般火炮的炮身系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即所謂剛性炮架。剛性炮架火炮發射時炮架受力大,炮管連同炮架整體後坐。因此,不得不把火炮設計得很笨重,造成在戰場上的機動困難。又因發射時整個火炮產生較大位移,重新復位和瞄準都很浪費時間,使發射速度受到很大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火炮設計者嘗試著在炮管與底座之間安裝一個緩沖器,以減少火炮射擊時對炮架的作用力。經過長期摸索,到了19世紀90年代,火炮的制退復進機終於被創制出來。當時的制退復進機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水壓彈簧式,二是水壓氣體式,二者的制退原理相同,但復進原理不相同。從後來實際使用的效果和影響看,水壓氣體式是更重要的。
管退炮水壓氣體式制退復進機最早是由法國人莫阿於1897年首創的,先裝在75毫米野炮上。制退復進機分制退和復進兩部分。制退機由制退管、活塞及液體組成,制退管與炮身後端之連臂相連,火炮發射時,炮身帶動制退管後退,活塞一端之液體因受壓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時液體即發生一種抵抗力,以徐徐制
止炮身後坐。復進機系利用氣體吸收後坐力之一部分,待後坐結束時,被壓縮之氣體,因其伸張將後坐體推至原位。這樣,通過制退復進機這個中介,炮管和炮架實現了彈性連接,既有利於減輕火炮的重量,又為提高發射速度創造了條件。這是火炮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突破,它標志著火炮從架退時代進入了管退時代。
6. 高射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870年7月,普魯士(也就是後來德國的主體)與法國之間的普法戰爭爆發。9月普軍包圍了巴黎,切斷了它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法國政府為突破包圍,在10月初派內政部長乘氣球成功地越過普軍防線,到達距巴黎200多千米的都爾城,組織新的作戰部隊,並通過氣球與巴黎政府保持聯系。普軍當然不能任法國人坐著氣球在自己頭上飛來飛去,立即下令製造專門打氣球的火炮。很快,這種炮就造出來了,它的口徑為37毫米,裝在可以靈活移動的四輪車上,由幾個士兵操作火炮改變射擊方向和位置,可以追蹤射擊飄行的氣球。一時間,法國的氣球紛紛落地,普魯士發明的這種炮因此得名「氣球炮」。它可以說是專為對付飛機的高射炮的初始原型。
7. 火炮是何時發明的
據目前史料記載,早在1163年,中國南宋軍隊就發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霹靂炮),但仍有爭議。黑龍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則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代是我國古炮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公元12世紀30年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北宋仁宗時期編纂而成的《武經總要》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古炮大全」。該書遍收歷代上好的攻城兵器,其中輯錄了10多種古代樣炮,並附有火炮圖形。
據考證,我國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個世紀。13世紀中葉,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軍隊揮師征戰,能夠打敗交戰國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發展使用。
(7)波擊炮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火炮的發明過程:
東漢時期,魏國曾發明過一種拋石的機械,它可以把石塊拋出很遠以殺傷敵人。這種炮也稱之為「石炮」,它是火炮的前身。
火炮的最初形式是火葯箭,火葯箭始於唐末宋初年間。即在箭頭上附上火葯,點燃後發射出去。我國歷史上試制火炮的先驅者是公元1000 年的唐福和1002 年的石普,他們所製造的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十分成功的。
金屬炮的發明和製造,中間經過了100 多年的時間。由於火槍和突火槍的射程有限,人們想通過提高槍膛里的爆炸力,來延長其射程。但由於突火槍的槍管是由竹管做成的,爆炸力太小,裝多了又會炸傷自己人。遲至元朝,終於出現用銅或鐵鑄成的筒式火炮,這類炮統稱「火銑」,又因為它威力大,被人尊稱為「鐵將軍」。
8. 熗炮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宋軍發明管狀火器。以巨竹筒為槍身,內部裝填火葯與子窠--子彈。點燃引線後,火葯噴發,將「子窠」射出,射程遠達150步(約230米)。這是世界第一種發射子彈的步槍。
中國發明和使用火炮不遲於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產和裝備部隊。元末明初使用火炮作戰的記載在《元史》、《明史》及其他歷史文獻中已經屢見。
9. 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元朝至順來三年(公元1332年)的銅炮自,這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
小說中的一聲炮響,指的不是作戰用的炮,你問的是大炮還是? 唐朝晚期才正式發明的火 葯,而在漢末,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評書中,常會出現「某某方向突然一聲炮響,殺出一隊人馬來」,這里的炮其實不是爆竹,更不是大炮而是一種瓦製作的鼓。
10. 炮什麼時候發明並使用的
火槍最早出現在中國,中國的早期火槍,在10世紀的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經元、明兩代發展,至明末本應有所大成,怎奈…………在中國廣泛使用火銃後,阿拉伯人在14世紀初,製成了木質管形射擊火器「馬達發」。而歐洲14世紀中葉,義大利製成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門槍」,以後又發明了火繩槍。要說明的是,歐洲的火槍是自己獨立發展起來的,在17世紀的時候,反而對中國的火槍技術有所影響。
元末戰爭時期,火炮在戰爭中被大量的使用,據《明史》記載,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張士誠被明軍圍困在平江城(今江蘇蘇州),大將徐達「領四十八衛將士圍城,每一衛置襄陽炮架五座,七梢炮架五十餘座,大小將軍筒五十餘座,四十八營寨列於城之周遭,張士誠欲遁不得飛渡,銑炮之聲晝夜不絕……」。由此看來,當時的戰斗景象是何等的壯觀,火銃和火炮的數量亦已經達到相當的數量。金屬火器的出現,開創了古代武器的先河,它以使用壽命長,發射威力大,運用范圍廣等多種優點,成為以後歷代的重要兵器,並在世界范圍內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