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感官發明

感官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1 19:58:21

① 人們用感覺器官去感知和判斷外界事物往往不準於是人們發明了什麼和什麼

人們用感覺器官去感知和判斷外界事物,往往不準的,這屬於感性認識,所以人們發明了一些認識的工具,去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② 有哪些發明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 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 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諾貝爾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③ 人類發明了哪些工具有助於增強我們的感官系統請舉例說明

眼鏡;助聽器;一些葯物可以讓人更敏感。呵呵

④ 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發明前,人們只能什麼五種感官探知時節

視、聽、嗅、味、觸五覺

⑤ 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製造出來的

1、潛水艇外形:潛水艇外形模仿了鯨魚,可以減少在水中行進的阻力,又可減小噪音,同時增加隱蔽能力;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魚鰾的來工作的。

2、電子蛙眼: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3、雷達:蝙蝠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蝙蝠的喉頭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蝙蝠用耳朵接收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其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引導蝙蝠飛行。而雷達正是運用了這一特性,科學家藉助仿生原理,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

4、「復眼」數碼相機: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復眼結構的啟發,發明了一種「復眼」數碼相機。這種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人類眼睛和所有相機都是使用單個透鏡聚焦光線至一個光敏組織或者材料物質上,這種排列能夠製造高解析度圖像,但是復眼卻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

5、飛機: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⑥ 在放大鏡發明之前,人們只能依靠感覺器官來觀察世界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是對的!感官有:眼,鼻,舌,手!不信你可以翻科學書

⑦ 近幾十年來,人類發明了什麼

修復手套
澳大利亞悉尼:普亞·阿伯爾法特希在北海岸皇家醫院機械手研究實驗室工作,28歲的米克正在這里接受治療。2個月前,米克不幸遇到車禍,雙手和胸部以下完全喪失知覺。他可以移 動手臂,但無法握緊手中的物體。如今,米克戴上了阿伯爾法特發明的「修復手套」。「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這也是米克第一次試用這種手套,實驗室所有人全都盯著他的手。
阿伯爾法特緊張地按下與米克身體連接在一起的電腦界面的控制桿,忽然間,米克的手自車禍以來第一次合攏了一下。他將在未來滿懷希望利用自己的身體,因為他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機械手研究實驗室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從事人體功能研究的機構,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狗在人工心臟開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南美洲烏拉圭:1957年,科學家首次用外部半退化心臟替換了狗的心臟,而那時,現為蒙得維的亞著名心臟病專家的胡安·吉亞姆布盧諾博士還是個小孩。
心臟在被替換後,那條狗存活了90分鍾,此事也被看作是人工心臟開發工作的第一個里程碑事件。大約20年前,當第一顆全人工心臟(TAH)被移植到病人身上時,吉亞姆布盧諾博士還只是一位心臟病專家。在看到這些粗糙的移植裝置不斷遭受失敗後,吉亞姆布盧諾博士當時發誓將來一定要設計出真正可靠的人工心臟,移植者不僅能存活,而且還能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
經過多年不知疲倦的工作後,吉亞姆布盧諾的發明差不多完成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發明與此前科學家的發明完全不同,看上去與真正的心臟無異。吉亞姆布盧諾說:「這是個秘密!」同位移植人工心臟(CATO)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心室)、閥(瓣膜)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吉亞姆布盧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吉亞姆布盧諾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吉亞姆布盧諾將成功歸結為"醫學發明"的人工心臟裝置,而他並不認同自己的發明是「工程發明」。

神經轉化
神經轉換技術將可以幫助像斯蒂芬·霍金這樣的殘疾人用神經信號同別人交流。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21歲時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從那以後,除了幾根手指外,霍金全身大部分活動功能都喪失了。霍金寫有大量著作,並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多年來,他一直通過操作手中與電腦聯網的擬聲器鍵盤來發出聲音。而現在他連這種能力都喪失了。盡管如此,他並沒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
一位叫彼得·沙恩·福特的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福特目前居住在美國的華盛頓。根據這套系統,像霍金這樣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在聽說霍金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事情後,福特花多年時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
2002年,福特開始與霍金合作改善這套系統。經過改善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2004年初,美國華盛頓特區一個四肢癱瘓、不能說話的男子利用神經信號旋轉電視,這也一舉創造了歷史。最近,福特還利用神經信號控制的聲音合成電腦程序邀請客人參加他的21世紀生日派對。

耳朵看世界
大多數人都能想像看不見東西是什麼樣子。然而,只有少數人能想像出像蝙蝠一樣通過聲音感知方向。上世紀50年代,萊斯利·凱博士為英國海軍開發探測潛水艇、魚雷和地雷等水下物體的水下聲納技術時,就開始想像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概念。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凱的想法簡直就像天方夜譚。
1993年,他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它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可以想像,這有可能導致出現令人難以理解的噪音。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將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如果要更好理解什麼是空間想像,請按以下提示做練習:仔細看看你周圍的物體,然後閉上眼睛,想像各種物體(比如身體一側的桌子,背後的牆和地板上的球)出現在你身邊的情況。這種感覺是空間想像或者意識的一部分。這項技術為凱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在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在安裝上這種設備後,一些盲人甚至還能騎自行車,擊打像棒球一樣的拋射物。這種值得關注的「本領」正是大腦適應新感官信息的復雜能力的明證。

人造肌肉
2005年3月7日,世界將會首次看到人與「人造肌肉」驅動的仿生胳膊進行的摔跤比賽。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
明年的比賽將有三家研究中心參加,它們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州的「SRI International」、新墨西哥州「環境遙控設備公司」和瑞士的「瑞士材料試驗與研究聯合實驗」公司,代表人類參賽的是帕納·費爾森。費爾森是聖迭戈學區成績最優秀的高中學生。
確定在2005年3月進行的的這場比賽不論是帕納獲勝還是仿生胳膊獲勝,加上人造肌肉研究的繼續發展,未來我們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其實,讓殘疾人恢復原來的能力只是仿生科技的開始,現在誰也無法預測未來50年科技將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我們能夠用意識控制互聯網嗎?我們能否用我們的眼光操縱錄像機?我們能夠花錢買個好夢嗎?這些設想聽起來象天方夜譚,但誰敢說將來他們不會變成現實呢。

⑧ 發現與發明有什麼區別

發現-原來就存在的如:新物種、山川、河流、星系等
發明-原來沒有的,經過人實踐、試驗後才有的:新技術(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現代的:電視機、電腦、電影、原子彈等)

閱讀全文

與感官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