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魯班是如何發明鋸的
一次草葉將手割破了,細心觀察,仿照草葉的鋸齒形狀,發明了鋸。
② 魯班發明了什麼
【兵器方面】
兵器製造方面,魯班曾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戰爭發揮過巨大作用。後來在墨子的影響下,不再製作這類戰爭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以造福於勞動人民。如他曾創制雲梯,准備攻宋國,但被墨子制止。
【木工工具】
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
【機械發明】
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
《墨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
③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百年來就一直流傳在民間。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④ 魯班發明據的故事
因為那傢伙被草葉劃破手指了根據這個靈感發明的
⑤ 魯班發明劇是從什麼中獲得了啟示
魯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一位技藝高超的工匠。根據傳說,他曾經承擔建造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材。那時,沒有鋸子,用斧頭一天砍不了多少樹,也沒有足夠的木材。山很陡,當他爬上去的時候,他一隻手拉著稻草割破了手指。魯班非常驚訝。為什麼一根草這么結實?我一時想不出任何理由。在回家的路上,他會摘一棵茅草,帶回家學習。當他左右看時,他發現茅草的兩邊有許多小牙齒。這時魯班想起了這件事,他想:如果我們把這些樹砍成茅草那樣的鐵齒,難道我們看不見這些樹嗎?於是他和鐵匠一起試了一塊有牙齒的鐵。他帶著它去看一棵樹,它成功了。
⑥ 魯班發明了什麼要4個
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准。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准。傳說中魯班能以染色線繩夜中切石, 一夜即能完成工程所需大部分石料。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雲梯
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相關記載:《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註:「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石磨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⑦ 魯班是怎麼發明據的
魯班是春秋時魯國的巧匠。據傳說,他有一次承造一座大宮殿,需用很多木材,他叫徒弟上山去砍伐大樹。當時還沒有鋸子,用斧子砍,一天砍不了多少棵樹,木料供應不上,他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看。山非常陡,他在爬山的時候,一隻手拉著絲茅草,一下子就把手指頭拉破了,流出血來。魯班非常驚奇,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厲害?一時也想不出道理來。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摘下一棵絲茅草,帶回家去研究。他左看右看,發現絲茅草的兩邊有許多小細齒,這些小細齒很鋒利,用手指去扯,就劃破一個口子。這一下把魯班提醒了,他想,如果象絲茅草那樣,打成有齒的鐵片,不就可以鋸樹了嗎?於是,他就和鐵匠一起試制了一條帶齒的鐵片,拿去鋸樹,果然成功了。有了鋸子,木料供應問題就解決了。 從魯班發明鋸子的傳說來看,魯班在發明鋸子的過程中,主要是運用了類比推理這種推理形式。 從傳說中可以看出,魯班所以會想到製造鋸子來鋸大樹,主要是因為他從絲茅草劃破他的手指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發。既然象絲茅草這樣較薄脆弱的小草,由於兩邊有許多小細齒,就那樣鋒利,能輕易地把人的手指劃開一條口子,那末,如果將鐵片的邊上也刻成許多小細齒,自然會更加鋒利,可以用來更快地伐倒大樹了。很顯然,從思維的推論過程來說,魯班就是根據絲茅草與鐵片的共同點的類比,再由絲茅草因有小細齒而更加鋒利的事實推出結論:如果鐵片邊上刻上細齒,也將會更加鋒利。根據這樣的推理,魯班發明了鋸子。
滿意請採納
⑧ 魯班發明了什麼
魯班的很多發明事跡都是傳說
相傳他當年發明雲梯攻城,但未派往戰場採用,而被墨子於模擬戰打敗。傳說他發明了滑翔機,使人可以在空中掠過城牆。據說中國鋸子、墨斗、鉤強、曲尺(彎尺)、古代大門扇上用來裝飾及敲門鋪首也是魯班發明的。
雲梯的發明者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公輸般,公輸般曾為楚王造雲梯,由3部分構成:車輪、梯身和梯頂,底部的車輪可令雲梯自由移動,梯頂端裝有鉤,可保護雲梯免遭破壞。
⑨ 魯班為什麼發明劇子
他是木匠 一直感覺割樹很費勁。又一次被一種草劃傷便有靈感發明了鋸子
⑩ 根據魯班發明的劇等,你有什麼小發明
從發明很多小玩意人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