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不經意間的發明
任何一個善於言辭的老手都知道,需求才是發明之母。但也可以這么說,盡管好的發明通常都是需求的產物,可偉大的發明都是偶然的。讓我們舉證說明意外發現的重要性,這張單子上的十項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發明都是純屬偶然的。排列並無特別順序。
1,青黴素
每個人都知道——或至少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才華橫溢卻又出了名的健忘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當時正在研究一種名為葡萄球菌,1928年的一次度假回來時,他發現一隻被他遺忘了的玻璃培養皿被一種黴菌污染了,於是就把它扔掉了。就在那之後他才注意到,在這種黴菌的周圍,葡萄球菌看來無法存活。
弗萊明對他的發現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第二年他所發表的論文也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這種黴菌不易培養,反應遲緩。直到1945年,其他幾個科學家對青黴素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得以對青黴素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從此永遠地改變了細菌感染的治療方法。
2,微波
1945年,美國工程師與發明家斯賓塞(Percy Lebaron Spencer)正忙著製造磁控管,這種裝置能發出早期使用雷達所必需的雷達微波信號。雷達在戰爭年代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發明,但是微波烹飪純屬偶然發現。
當時斯賓塞正在運行磁控管,發現口袋裡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思維敏捷,立刻猜測是磁控管發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之後用爆米花粒,最後用雞蛋做了實驗,結果就像是孩子淘氣的「鬼把戲」,雞蛋當然炸開了。
這樣,第一台微波爐就這么誕生了,重約750磅,形同一台冰箱。
3,冰激凌蛋筒
本故事絕對是意外收獲的經典範例,一個小小的機遇引發了全世界的反響,感覺實在是太甜美了!
1904年以前,冰激淋都是用碟子裝盤的。直到同年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舉行的世博會上,蛋卷和冰激淋這兩樣看起來毫無關聯的食物才密切地聯系在了一起。
1904年的世博會,酷暑難耐,一個冰激凌小攤生意非常跑火,碟子很快就用完了。而旁邊賣薄脆餅(Zalabia )--一種來自波斯的帶點威化的薄餅--的小攤生意卻十分冷清。於是攤主便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薄脆餅搖身一變捲成錐狀,然後把冰激凌灌上去。因此,冰激凌蛋筒就這么誕生了--而且看來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4,香檳酒
盡管很多人都把香檳酒的出現歸功於唐培里儂(Dom Pierre Pérignon),而事實上,這位17世紀的本篤教的僧侶並非意在釀制充滿泡沫的酒,恰恰相反,他花費數年的時間想要阻止泡沫的產生,因為酒里有泡沫是釀酒手藝糟糕的表現。
培里儂最初是想要迎合法國國會對白葡萄酒的鍾愛。在香檳地區,黑葡萄更容易種植,他自創了一種方法用黑葡萄壓榨白色果汁。但是因為香檳地區的氣候相對寒冷,葡萄酒需要兩個季節的時間發酵,之後還要在瓶中存放一年,這導致葡萄酒充滿二氧化碳氣泡。培里儂絞盡腦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慶幸的是,這種新酒成了法國和英國國會的貴族們的新寵。
5,便條紙
身份卑微的便條紙是二流科學和受了點打擊的宗教教徒的偶然合作。1970年,美國3M大公司的研究員斯賓塞·席爾瓦(Spencer Silver)一心一意想發明一種可以粘住任何東西的超強力粘劑,但他研製出的粘劑粘性很差,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他在公司宣傳他的發明,可無人理會。
4年之後,3M公司的另一個研究元亞瑟·佛萊(Arthur Fry),同時還是教會唱詩班的成員,他在贊美詩里夾了幾張紙片來做記號,可是書一翻開紙片就會掉,他為此十分氣惱。一次,佛萊猛地想起席爾瓦的不粘粘劑。於是在緊接下來的顯靈節上,他便在書簽上塗了席爾瓦的粘性弱卻又不帶任何破壞性的黏膠。 結果,這種帶粘性的書簽太好用了。於是,弗萊把這個創意推銷給了3M公司。1977年,便條紙在市場上開始試銷,而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沒有便條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6,薯片
1853年,在紐約薩拉托加的一家餐館里,一位特別講究的用餐者(鐵路巨頭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一再地拒絕食用炸薯條,抱怨炸薯條太厚又不夠脆。薯條被越切越細,可還是無濟於事。廚師喬治.克拉姆決定放手一搏,油炸薄土豆片。
范德比爾特最初抱怨說土豆片太薄了,沒法用叉子食用,但是幾經嘗試,薯片立刻成了搶手貨,來餐館的每一個客人都要點一份。之後,菜單上就出現了一道新菜「薩拉托加薯片」,不久,薯片就名揚四海了。
7,「機靈鬼」(彈簧玩具)
什麼東西下樓梯,獨自或是成對,還發出slinkity(?)的聲音?嗯,起初它不過只是個彈簧從桌下掉下來了。更准確地說,是1940年的某一天海事科學家理查德.詹姆士(Richard James)注意到,一個彈簧從他的桌上掉下來,在地板上蹦蹦跳跳了好一會才停下來。在經過了數次樣品的測試後,「機靈鬼」於1948年在玩具廠投入生產,成為了最受歡迎也是偶像級的玩具之一。
詹姆士的妻子貝蒂,同時也是公司自1960年以來的CEO,想出了「Slinky」這個名字。超過250萬個「Slinky」被銷往世界各地。越戰期間,「Slinky」甚至還被當作是移動的廣播天線。
8,起搏器
起搏器就像青黴素,又是一個迄今為止都在為拯救生命做貢獻的意外發明。美國工程師威爾遜(Wilson Greatbatch)正通過一個機械裝置記錄不規則的心跳,他突然不小心在他的發明裡輸入錯誤電阻類型。結果,電路時而電流增強,時而停止,而這給了威爾遜啟發,讓他聯想到人類心臟,並致力於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個移植心臟起搏器。
從1960年開始威爾遜的移植心臟起搏器投入使用,而在那之前起搏器都是依賴於鮑爾(Paul Zoll )於1952年發明的外用模型,體積如同電視機,對病人的身體發出相當強的電流,常常造成皮膚燒傷。威爾遜還致力於發明碘化鋰電池,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能量。
9,萬能膠
又是一種粘劑,不過這種粘劑和席爾瓦用在便條紙上的不一樣,這種粘劑因粘性極強而聞名於世。1942年,哈里博士(Dr Harry Coover )想方設法要隔離一種透明塑料,使便攜武器的瞄準器精密度更高。他有一段時間都在使用氰基丙烯酸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聚合物接觸水汽,導致所有的實驗物質都粘合在一起。很明顯,這不起作用,研究繼續進行。
六年之後,哈里在田納西州的一家化工廠工作,當他們測試氰基丙烯酸酯的耐熱性時,意識到這種物質的潛能,認識到這種粘劑既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壓就能產生很強的粘性。因此,在經過了一定量的商業提煉之後,萬能膠(全名為Alcohol-Catalyze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Composition)問世了。
10,幻覺劑
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tartrate-LSD-25的意外發明導致了一場文化革命——當今世界無人能否認瑞士科學家艾伯特.霍夫曼於1938年發現的幻覺劑在形成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行動,擦起全球興趣之火花上功不可沒,對神經學研究和治療影響之大不容忽視。
LSD作為幻覺劑實際上是霍夫曼在瑞士的巴塞爾參與葯物研究時發現的,他希望能找到葯物來減輕分娩時的痛苦。在合成之後就是LSD的物質後,霍夫曼在最初的一些分析中沒有發現什麼特別有價值的東西後,他便把沒有測試的物質編入目錄並儲存起來。直到1943年4月的一個周五下午,霍夫曼在處理化學物時沒有帶手套,不留神吸收了一劑,於是他發現了這種合成物的真正屬性。在他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他眼前出現了「連續不斷的幻覺,形狀各異,色彩濃艷」。
1966年LSD的研究在全美國都是違法的(不久之後很多國家都紛紛效仿),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地因其非法的地位而受阻。早期研究者Dr Richard Alpert宣稱他在1961年對200名實驗對象進行了LSD測試,85%的實驗對象說這次經歷是他們有生以來最有教育意義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意外發明至少值得一提的:糖精(人造甜味劑),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劑,塑料,邦迪,飛盤,三明治,冰棍,橡皮泥,X射線,橡皮,維可牢尼龍搭扣,安全玻璃。
2. 人類為什麼要發明和創造
創造是人復的生存活動。(創造制不是發明)
人類從原始人向現代人邁進的時侯,只有不到一千多人從非洲叢林中走出來。絕大多數人都被惡劣的自然環境奪走了生命。走出來的這一千多人最後輻射全球成為人類共同的祖先。
他們之所以能夠活著全靠群體互助的交流__創造。
人類發展至今不管你自身身體條件如何,你之所以存在實則是不經意的細微處創造著你能存在的任何條件.
3. 隨便什麼發明、創造的過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
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
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
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
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
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
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
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
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
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
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
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
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
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
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
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
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
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
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
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
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
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
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
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
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
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
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
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
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
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
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
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
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
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
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
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
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
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
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
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
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
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
明電燈一百周年。
4. 生活中的缺陷為什麼會隱藏著創造的機會
生活中的缺陷對正常人來說是盲區,也往往是人最容易忽略和不經意的,這樣就會使缺陷的人有了創造的機會。也就是說盲人的記憶力比正常人記憶力要好。
5. 想要讓女生對自己蒙生愛意,那該創造哪些不經意的瞬間
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但永無止境,愛不是不回報,而是愛回報的是對方要永遠幸福快樂,而對方的幸福是自己的幸福,對方的幸福是自己的幸福。如果你愛的人放棄了你,請放開自己,這樣你才有機會去愛別人。有些東西你喜歡就不屬於你,有些東西是懷舊的,也註定要放棄。不要讓愛變成一種傷害,有些緣分是註定要失去的,而拖欠,永遠不會有好的結果,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有,但有一個人要愛她。
3、說話的語氣語調與眾不同
女人對於有魅力和長得帥又有地位財富的男人總是情有獨鍾,在和這樣的社會精英打交道時,她們很可能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接近甚至用與眾不同的語言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並想讓你對她留下好感。特別是強勢女人一旦用溫柔語氣說話時,立即可以傳遞出她的別有用意。
6.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年少不經事的我」出自哪首歌曲
兒時
歌曲原唱:劉昊霖
填 詞:唐映楓
譜 曲:劉昊霖
鐵道旁赤腳追晚霞,玻璃珠鐵盒英雄卡
玩皮筋迷藏石橋下,姥姥又納鞋坐院壩
鐵門前籃框銀杏花,茅草屋可有住人家
放學路打鬧嘻嘻哈,田埂間流水嘩啦啦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甜夢中大白兔黏牙
也幻想神仙科學家,白牆上泥漬簡筆畫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四季過老梧桐發芽
沙堆里有寶藏和塔,長板凳搭起一個家
日子總慢得不像話,葉落滿池塘搬新家
二十寸彩電皮沙發,五點半大風車動畫
晚飯後納涼星夜下,螢火蟲微風彎月牙
大人聊聽不懂的話,鬼怪都躲在床底下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記憶里有雨不停下
蟬鳴中悶完了暑假,新學年又該剪頭發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也開始憧憬和變化
曾以為自己多偉大,寫了詩不敢遞給她
我們就一天天長大,聽磁帶偶遇榕樹下
白襯衫黃昏木吉他,年少不經事的臉頰
還以為自己多偉大,寫了詩不敢遞給她
小小詩不敢遞給她
《兒時》是一首由劉昊霖創作的歌曲,唐映楓作詞,由劉昊霖演唱。《兒時》這首歌的歌曲在14年內完成。在魷魚成立之初,旋律起源於劉昊霖即興演唱的四節節日。
創作背景:
簡單有趣的吉他和弦。寫入圖像著陸的圖像。老樹和白牆是如此美麗。這是創造性技術沉澱後的回歸。給音樂建立一個聽覺場景,讓情緒進出。偶爾有一兩個主觀的不滿視角。
唐英峰作為詞的作者說,與《濃煙下》的表達不同,《兒時》是一種典型的校園民歌,具有相同的寫作氣質。這首歌已經晚了兩年,但出來的時候才恰到好處。
7. 形容不經意偶然做成的事情的詞語有哪些
1、歪打正著
【讀音】:wāi dǎ zhèng zháo
【解釋】: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葯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好的時節,吃了葯就安穩睡了一覺。」
【例句】:他有種非智慧的智慧,最善於歪打正著。 老舍《牛天賜傳》
2、誤打誤撞
【讀音】:wù dǎ wù zhuàng
【解釋】:指事先未經周密考慮做成功了。
【出處】: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二折:「[牧羊關]板築的商傅說,釣魚兒姜呂望,這兩個夢善感動歷代君王,這夢先應先知,臣則是誤打誤撞。」
【例句】:襲人笑道:「不過是誤打誤撞的遇見了,說約下了可是沒有的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8. 形容不經意的詞語
歪打正著, 成語,比喻方法本來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卻湊巧和別人的想法符合。 無心插柳柳成蔭,常用成語,成事與否,
9. 形容「不經意」的詞語有哪些
漫不經心[ màn bù jīng xīn ]
漫:隨便。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以為意[bù yǐ wéi yì]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熟視無睹[shú shì wú dǔ]
熟視:經常看到,看慣;無睹:沒有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視而不見[shì ér bù jiàn]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
漠不關心[mò bù guān xīn]
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魂不守舍[hún bù shǒu shè]
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視若無睹[shì ruò wú dǔ]
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滿不在乎[mǎn bù zài hu]
滿:全;在乎:在意。絲毫不在意。形容對事情一點也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