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本聰是誰
萊特幣之父談中本聰:誰是中本聰並不重要
轉載自 萊特幣之家
最近,一則關於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出現在美國加州的新聞令整個業界再次陷入對這一「神秘人」的瘋狂追隨,不過這一消息最終被證明並不真實。與比特幣的發明者不同的是,萊特幣的發明者Charles Lee身份卻一直明朗,近日他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TC China(比特幣中國)也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這一虛擬貨幣有可能成為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
中本聰「現身」
《新聞周刊》(Newsweek)上周四報道稱,中本聰生活在加州洛杉磯東部的天普市,現實中的名字叫多利安·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報道稱其今年64歲,盡管持有價值達4億美元的比特幣,但住所並不奢華。他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擁有物理學學位,並且似乎具備了開發加密貨幣的必備技能。另外,他曾在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參與過安全和通訊方面的工作。
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中本聰卻表示媒體對此有所誤解。中本聰稱,他從未聽說過比特幣。他堅決否認自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他多次強調:「我跟比特幣沒有任何關系。」
中本聰是誰沒那麼重要
比特幣愛好者們對中本聰現身的期望再次落空,不過,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卻專訪到了Charles Lee——交易量和市值都僅次於比特幣的虛擬貨幣萊特幣的創始人。對於媒體迫切渴望掀開中本聰面紗的報道,Lee則認為,中本聰是誰並不重要,人們只需要關注比特幣本身是有價值的東西就可以了。
Lee目前就職於一家致力於比特幣交易平台和錢包開發的公司。「我認為萊特幣和比特幣的成功是相輔相成的,致力於比特幣事業對萊特幣的成功也有好處。」他說。
「在知道比特幣之前,我一直都在投資黃金,我認為這是抗通脹的很好的方式。但是在3年前我接觸了比特幣,我覺得它就是數字黃金,並且相比黃金它有很多其他優點。比如比特幣可以無限分割,可以無成本地發送給其他人,但是它相比黃金也有劣勢,那就是沒有相對應的實物。」Lee說。
實際上,Lee的第一個山寨幣項目並不是萊特幣,而是Fairbrix虛擬幣。Fairbrix是虛擬貨幣Tenebrix幣的一個克隆品,Tenebrix幣創建於2011年,但Lee認為,Tenebrix的開發者自己也挖幣,為自己採集到700萬枚Tenebrix後,開發者才正式將Tenebrix發布,這顯得很不公平。「因此,社區有興趣創建一種零預採掘狀態的Tenebrix克隆幣,使之更加公平。」Lee說。
與比特幣不同的是,Lee編寫的Fairbrix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時使用的是Scrypt加密演算法,而不是比特幣採用的SHA-256加密函數。不幸的是,Fairbrix是一個失敗的項目。
但Lee的下一個山寨幣嘗試獲得了成功。2011年10月,他啟動了萊特幣,該項目融合了比特幣客戶端的代碼,排除了扼殺Fairbrix的程序故障。
萊特幣與比特幣有許多重要差異。與比特幣的2100萬枚上限不同,萊特幣的上限是8100萬枚。為了使「挖礦」這一活動更加民主,萊特幣還融合了來自Tenebrix項目的工作量證明Scrypt加密演算法。
「Scrypt設計的好處是利用CPU就可參與『挖礦』,而不需要像比特幣那樣需要使用集成電路(ASIC),就是所謂的昂貴的『挖礦機』。」Lee說,「比特幣和萊特幣之間的關系更多則是互補,而不是競爭。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虛擬貨幣。例如在購物時可以使用萊特幣支付,因為它的交易確認時間更短,而在進行大額轉賬時則可以選擇比特幣,因為安全性更高。」
在談到其他山寨幣時,Lee表示,它們中的很多都只是一個騙局,是開發者賺錢的工具,他暫時還未發現其他能跟比特幣「匹敵」的山寨幣。「普通投資者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一個山寨幣是否值得投資,首先是看其預先被挖出來的幣數,如果開發者預先擁有很多這種山寨幣,那麼很可能他們是在利用其牟利;其次則是開發者對程序的態度是否認真。」Lee補充道。此外,他表示了對一種還未發布的虛擬貨幣Ethereum的興趣,或許Ethereum將會在未來的虛擬貨幣世界擁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BTC China(比特幣中國)在3月4日正式上線了萊特幣交易。比特幣中國提供的數據顯示,上線萊特幣當天,網站的訪問量激增,三天累計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Lee認為,比特幣中國上線萊特幣,進一步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萊特幣是繼比特幣之後最受歡迎的加密貨幣。
B. 聲稱擁有98萬枚比特幣,這位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中本聰究竟是誰
中本聰是誰?為什麼人們對他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呢?這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說他把自己的比特幣丟了,不是一兩個哦,是很多。98萬個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
所以對於比特幣,我們要持冷靜的態度來對待。
至今為止這位中本聰君,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就連他所持有的,所謂98萬個比特幣,還持有懷疑態度。
因為,一般真正富有的人是不屑於炫耀自己的財富。
C. 中本聰的人物相關
找到本人
2014年3月6日晚間消息,美國自由撰稿人莉亞·麥格拉斯·古德曼(Leah McGrath Goodman) 周四在《新聞周刊》(Newsweek) 網站發表文章稱,她已經找到了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並與他進行了面談。據稱,該人隱居在洛杉磯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 山腳下的一座房子里。
古德曼表示中本聰2014年64歲,是一名日裔美國人,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而且,中本聰並非化名,他的真實姓名就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據麥格拉斯描述稱,「我來到這里,試圖深入了解中本聰及其低調的生活狀態。滑稽的是,這個被認為發明了比特幣的人居然退隱到了洛杉磯聖貝納迪諾,宅在家裡,全然不理會其估值4 億美元的比特幣財富。」
在加州的坦普爾市,記者見到了中本聰。他看起來又恐懼又生氣。他報了警,警察詢問記者找這個人干什麼。記者告訴警察,這個形容潦倒的人就是中本聰——比特幣的創造者。
這個估計擁有價值4億美元比特幣財富的人居然會蝸居在聖貝納迪諾的山麓,看起來相當荒唐。同樣不合情理的是當記者敲起中本聰的家門時,中本聰的第一反應是報警。
與比特幣無關
當著警察的面子,中本聰對記者說,「我已經跟比特幣沒關系了,我也不能再討論比特幣的事情。其他人在掌管比特幣的事物,跟我沒關系了。」
莉亞·麥格拉斯·古德曼在她報道中的詳細描述了見到中本聰的情形:
中本聰站在陽光炙烤的行車道的那一端,看起來很緊張,也很惱火。
他穿著一件皺巴巴的T恤,藍色舊牛仔褲,白色運動襪,沒穿鞋,就像是匆忙離家的一樣。他的頭發沒梳,眼睛無神地凝視遠方——就像是連著幾個星期都沒睡過覺一樣。
他的神情並不頑強,相反卻透露著疲憊——像是長年征戰之後面臨慘痛的失敗。
兩位來自加州坦普爾市( Temple City)的警察夾著他,一臉疑惑的看著我。一個說,「你到底想問他什麼?他認為如果他和你對話會惹上麻煩。」
「我不認為他遇到了什麼麻煩,」我說。「我想問他關於比特幣的事情。這個人是中本聰。」
「啥?」警察不太相信。「這就是創造比特幣的傢伙?看起來他過得相當儉朴啊。」
北美地區有好幾個中本聰, 有一個人甚至在Linkedin上宣稱自己就是比特幣之父,但這些人的檔案和已知的信息都對不上。當然,中本聰也可能是假名,但問題是,為什麼有人一邊刻意想隱瞞身份,一邊又用了一個這么有辨識度的名字?在一個包括了美國公民身份信息的資料庫中搜尋時,找到了這個中本聰。但直到我從美國國家檔案署中調出了他的檔案記錄,並訪問了很多人,這所有的線索才被串了起來。
我來到這里試圖了解更多有關中本聰的事,還原他那「簡陋」的生活。這似乎很可笑:這個創造了比特幣的人——比特幣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最成功的數字貨幣,這些貨幣峰值時交易額可達每天近5億美元——居然住在洛杉磯的聖貝納迪諾山腳下,龜縮在家中,守著價值4億美元的比特幣不動。同樣難以置信的是當我敲開他門的時候,中本聰第一反應是叫警察。我們旁邊是兩個警察作為證人,中本聰和我面對面的在交談,他回答問題時非常謹慎——但卻流露出很多事情。
與外界揣測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名,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
他的兄弟這樣評價中本聰:「他是個偉大的工程師,我只是平凡的工程師。 他很聰明,沉迷在自己的思維世界。數學、工程、電腦……你能說出來的,他都能做到。但我哥哥也是個混蛋。他做的是機密工作,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的人生是一片空白。你不可能找到他的,他會否認一切。他從未承認過是他發起了比特幣。」
後來這個記者一直通過郵件和中本聰溝通,聊些有的沒的,直到有一天記者提到了比特幣,中本聰就不回復了。
中本聰的家人將他描述為一個極端聰明、情緒化、很看重個人隱私的男人。他沉默寡言,習慣於打電話時擋住屏幕,發郵件時匿去名字,一輩子痴迷於兩件事:錢和秘密——這恰好也是最能描述比特幣的兩個詞語。
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 S. Nakamoto)作為簽名。
作為武士的後裔,中本聰出生於1949年7月的日本別府,母親詮子是個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過得很貧窮。1959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並帶著三個兒子移民到加州。已經93歲的她和中本聰一起住在坦普爾市。
中本聰和繼父處的不好,但根據他弟弟Arthur的說法,中本聰很小就展現出了在數學和科學上的天分,但也展現出了「薄情且興趣怪異」的一面。
一畢業,中本聰就進入了休斯飛機公司(Hughes Aircraft),從事防禦和電子通訊方面的工作。「那隻是個開始,」同樣也在休斯飛機工作的Arthur說,「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在面試時說面試官是個白痴,並成功證明了這一點的人。」
真中本現身
報道被公開後受到了包括比特幣社區在內輿論的質疑和批評,但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巨大興趣。記者們蜂擁而至多利安的住宅外蹲守,甚至追逐他的汽車。然而在後來的正式訪談中,多利安否認了自己與比特幣的全部聯系,稱自己從未聽說過,只是誤解了Goodman的提問,以為她問的是自己之前從軍方承接的保密性工作。
當天晚些時候,中本聰本人也站出來否認。他在P2P基金會的賬戶在塵封五年之後發了第一條消息,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D. 中本聰和比特幣的關系是什麼呢
中本聰和比特幣的關系是什麼呢?
一、中本聰用比特幣幹掉任性的「中心化」
比特幣從剛開始到今天,已經上漲了數萬倍,以至於無論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難免感嘆一句:我當年怎麼沒早點買比特幣呢!
事實上,比特幣剛開始可不是為了給大家炒幣致富的,而是定義為一套電子現金系統。
為什麼這么說呢,2008年,有個叫「中本聰」的人寫了一篇名字叫作:《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這是一篇非常嚴謹的論文,裡面並沒有涉及到投資、致富這樣的話題。
為什麼要發明這樣一套系統?是銀行卡、信用卡支付不好用?還是銀行服務不便捷?都不是。
現如今,盡管紙幣還是主要的貨幣形態,但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代彷彿已經過去,現如今就算路邊的小商販也大多都是微信支付寶付款,微信轉賬、支付寶轉賬已經成為新時代的主要生活方式。在 2008 年的時候即使沒有微信、支付寶,但仍有銀行卡、信用卡,那麼比特幣這樣的概念為什麼會誕生呢?
比特幣誕生的時代背景:2008年全球正處於嚴重的金融危機,美聯儲不斷增發貨幣加劇了通貨膨脹,中本聰認為處於完全中心化的中央銀行並不靠譜,對於現金的增發任意為之,針對這一點著實過分!
基於這種大環境,他開始思考:怎麼樣遏制這個「任性」的中央權威,不讓它時不時就增發或者減少發行現金......
經過幾個月的思考和研究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幹掉美聯儲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可以重新做一套貨幣系統,用全新的金融系統體系去制衡或者幹掉美聯儲這種權力機構!換句話說:既然美聯儲是「中心化權威」,遏制它的方式當然就是「去中心化」!
於是,他通過對之前已經發放的數字貨幣 B-money和HashCash等的深入研究,創建了一個點對點的、完全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也就是現在的比特幣。
點對點、去中心化意味著什麼?我們舉個例子:
假使你給小明轉2000塊錢,如果用現在的支付方式,這個2000塊錢的流轉過程是這樣的:你——銀行|微信|支付寶——小明,也就是說,這2000塊錢要經過「銀行|微信|支付寶」這樣一個中轉站才能到達小明手裡。
如果是比特幣呢,2000個比特幣的流程是這樣的:你——小明,直接支付收款,完全除去了中心化的監管,自己的資金自己完全掌握控制權,一個絕對自由的金融體系系統自此誕生。
所以,比特幣最早的建立初衷並不是讓人實現「一夜暴富」的造富神器,也不是一種簡簡單單的加密數字貨幣,而是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他要改變的不是貨幣和支付形式,他是要創造對於金融領域的一種完全自由自控的超時代產物。
比特幣這套電子現金系統,融合了P2P、密碼學、經濟學等多重現有的學科,在比特幣的誕生中,中本聰更像是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他善於把原有的技術手段整合利用,做成一套讓人耳目一新的「新」產物。
二、中本聰到底是誰?
中本聰這么厲害,他到底是誰?答案是:不知道。
「中本聰身世之謎」可以說是當代區塊鏈行業最大的未解之謎了。不止有人的地方有江湖,其實,有「謎」的地方也有江湖。「中本聰」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了,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就是中本聰」;或者,「他就是中本聰」。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一:多利安·中本
多利安·中本是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日裔美國人,「哲史」是他出生時的名字
(「中本哲史」這個名字,是「中本聰」的日本媒體翻譯版本)。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多利安在接受采訪時親口說:「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系。」
但隨後,多利安澄清,自己所說的事情是之前從事的軍方保密工作,並不是比特幣。P2P基金會的中本聰賬戶也在塵封五年之後發了第一條消息,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二:望月新一
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的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演算法。而且,望月新一一般不使用常規學術發表機制,而是習慣獨自工作。不過,有人提出質疑,認為設計比特幣所需的密碼學並不是望月新一的研究領域,望月本人也否定了自己是中本聰的說法。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三:尼克·薩博
尼克·薩博之前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教授,熱衷於研究去中心化貨幣,也喜歡使用化名發表學術作品,他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比特黃金」的論文,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先驅。不過,他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本聰是繼他之後少數對比特幣演算法感興趣的人,暗示自己並不是中本聰本人。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四:哈爾·芬尼
哈爾·芬尼是一位著名的密碼朋克和密碼學家。他是2009年第一個從中本聰那裡接收比特幣的人,還是第一個下載比特幣客戶端的人。然而,哈爾·芬尼在2014年去世之前否認了他是中本聰的說法。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五:克雷格·史蒂芬·懷特
克雷格·史蒂芬·懷特是一位澳大利亞的企業家,也是首位公開承認自己是中本聰,聲稱自己擁有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和早期的比特幣地址私鑰,但這一言論飽受質疑,人們認為這兩個證據其實很容易獲取到,並不足以能夠證明中本聰的身份。因為時常在公開場合叫囂自己是「中本聰」,他獲得了一個外號「澳本聰」(澳洲的中本聰),當然,這是一個戲稱。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六:「中本聰」是一個團隊,而非個人
中本聰在發言和程序中,切換使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並且隨機在全天不同的時間上線發言,似乎賬號有多人操縱。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工作人員認為,其演算法設計過於精良,不像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
中本聰真實身份猜測之七:「中本聰」只是一個虛構身份
這種猜測的依據在於,中本聰極少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在P2P基金會網站的個人資料中,他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7歲男性。然而,他在公開場合從來沒有使用過日語,而是使用非常純正熟練的英文。用他的姓名在網上搜索,也無法找到任何與這個人相關的信息。
中本聰為什麼不現身呢?早在2015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金融學教授巴格·喬杜里便提名中本聰為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盡管獲此殊榮,中本聰也一直沒有出現。中本聰為何把自己包裹在層層加密的代碼下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隱匿身份是為了規避外在風險。
發行貨幣本是一種國家行為,而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是建立在無政府主義,或者說對政府以及中心化金融機構缺失信任的基礎上。加之比特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不僅如此,還帶動了其他數字貨幣的出現和滋長,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的市值是非常巨大的。
打擊一種現象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抓典型」,比特幣是一眾加密貨幣的鼻祖,盡管它是一種虛擬貨幣,一旦被一些國家界定為非法發幣、縱容經濟犯罪等非法行為,中本聰本人或將面臨刑事責任。
第二,避免自己的個人言論影響去中心化發展進程。
我們都知道,幣圈大佬的號召力有多強,盡管現在的共識在於,幣圈大佬全部是自帶流量的網紅,但事實的確是,他們振臂一呼,後面的韭菜就蜂擁跟隨。
中本聰可以說是幣圈大佬中的王者級別,他的任何言論和行為都將影響到許多人,因為在大家眼裡,他就是權威,這與他所倡導的「去中心化」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保護個人隱私與人身安全。
平日里,大佬風光無線,可是每當遇到幣價跳水、主網漏洞等問題,大佬就會被揪出來問責。看看曾經在上海被圍追堵截的V神、以及此前飽受爭議的EOS創始人BM就知道了。中本聰的身份一旦被公開,將要面臨的也許是負面纏繞甚至人身攻擊。這樣看來,還是被代碼包裹的世界更安全。
中本聰到底是誰我們暫且不管,盡管他本人身份虛幻成謎,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比特幣系統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E. 為什麼要抓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
沒有人要抓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他沒有違法,只是他的身份一直都是個謎,沒有人見過他,所以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人能發明比特幣。
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是全球最大的虛擬加密貨幣。比特幣發明者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其真實身份一直都是個謎。
F.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為何會神秘消失
中本聰到哪裡去了?在我看來,中本聰可能一直都不存在。或許他只是一個代號,又或許他只是一個比特幣團隊捏造出來的名字,這么多年過去,外界一直在推測中本聰的身份,但是沒有人見過他真人。
從一開始推出到現在,比特幣經歷了高峰也經歷過低谷,現在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趨於穩定,普通人想要依靠挖礦獲得比特幣,基本上很難做到,在成本上也很難控制。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普通人想要依靠努力靠比特幣發財,基本已經沒有可能了。而現在加要加入炒幣圈,我個人也認為不太理智。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比特幣的價值,沒有便宜可以隨便撿。二是比特幣是否會在未來大有作用,目前還沒有人可以給出百分百的保證。所以,炒幣需謹慎,如果你一定要炒,那就看看自己的錢包是否有足夠的錢吧。
G. 「中本聰」是誰
2009和2010年,中本聰用流利的英語寫了幾百篇帖子,雖然他邀請了其他軟體開發者幫助他完善代碼,同時與他們之間也有通信,但中本聰從未透露過個人相關的事情。到2011年4月,他給開發者們發了條消息說他已經轉向其他方向,從此斷了消息。
有人指認中本聰是都柏林三一學院23歲的大學畢業生Michael Clear,但Michael Clear馬上對此進行了否認。Leah McGrath Goodman隨後發表了一篇周刊宣稱中本聰是一名叫Dorian Nakamoto的數學天才,他住在加州的坦普爾市,而且居然不太確定bitcoin這個詞應該怎麼發音。當Goodman的文章登上雜志封面,世界各地的記者蜂擁而至Dorian的家門口。他說他會接受第一個帶他共進午餐的記者的采訪。事實上,他的愛好不是替換貨幣,而是交易模式。有人自稱是中本聰,使用中本聰最初的電子郵箱,登錄中本聰常逛的論壇之一,發布消息「我不是Dorian Nakamoto。」 [2]其他評論員,包括紐約時報的Nathaniel Popper,曝光了Nick Szabo,一名很酷的加密數字貨幣迷,同時還是比特金的發明人。但他一再做出否認。福布斯則認為是Hal Finney,以區塊鏈無可反駁的記錄顯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接收了中本聰發送的比特幣的人。
摘自連載閱讀《中本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