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飛機發明對人類的意義,要詳細點的,謝謝!!!
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幻想翱翔藍天。從中國戰國時期起就有木鳶的記載,後來相繼發明的風箏、竹蜻蜓、走馬燈、火箭等,都是我們的祖先對航空的探索。18、19世紀熱氣球、飛艇相繼升空,人類飛翔的夢想初步實現。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製造的裝有內燃發動機和螺旋槳的飛機,首次進行了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載人飛行,開辟了人類航空史上的新紀元,從此人類真正插上了翅膀,得償飛翔天空的夙願。飛機的發明及其發展,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100年來,航空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活塞發動機到渦噴發動機,再到渦扇發動機;從木質結構飛機到全金屬飛機,再到主結構應用復合材料的飛機;從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再到超音速飛機,人們在征服空氣空間的探索道路上,樹立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基於航空科技的航空工業,已成長為人類工業文明及信息文明時代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飛機製造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機械製造、冶金、化工、紡織等基礎工業和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微電子等新興科學技術的前進。各領域的先進技術不斷地造就裡程碑式的新機型。復合材料的應用,先進可靠發動機的產生,各類先進電子設備諸如靜音爬升系統、平視導引系統、一體化進場導航系統等的問世,都將使飛機更加可靠、經濟、安全。今天大型客機的耗油比30年前節省了一半,比50年前節省了70%。如果按每人每英里消耗的燃油來計算,乘飛機比乘汽車還要省油。
100年來,航空運輸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飛機的發明,為人類交通運輸開辟了一個新坐標,催生了航空運輸業,是人類交通運輸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從1909年德國開辟第一個定期旅客航班開始,隨著航空科技的不斷突破和航空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商業航空已發展成為一個宏大的全球經濟社會基礎性產業。2002年,全球定期航班運送旅客超過16億人次,運載貨物達2950萬噸。如今,全球平均每天每分鍾就有40架以上的定期航班飛機在飛行,平均每天每分鍾有3000多人在空中旅行,平均每天每分鍾有60噸以上的貨物在空中運輸。航空運輸業的興起,在經濟價值上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投入———產出關系,將空氣空間納入了社會資源體系,向社會經濟提供了新的富源,人類物化和活化的勞動因流通的加速而實現增值,它擴大了勞動力和資本的使用范圍,促進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率;在社會與文化功能上,建立了一種新的高效率的文明傳播通道,大大拓展了人們的視野,使得相距遙遠的人群和不同的民族能夠比較容易地交流知識、思想、情感、藝術、宗教、風俗等等,加深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共享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
100年來,通用航空業也實現了長足的發展。飛機已廣泛地應用於工業、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應用於地質勘探、起重吊裝、醫療救護、空中測繪和攝影等眾多行業。作為這些行業的先進生產工具,改變了作業方式,提高了作業效率,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許多情況下飛機成了無可替代的作業工具。飛機還廣泛應用於治安監控、邊海防巡查、消防、救治和救援等應急性強的社會管理和保障領域,大大提高了社會管理和保障的效率。
100年來,航空包括航空工業、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的發展,還是世界各國國防事業和外交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軍事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演進。在百年航空史上,航空的發展還向全人類傳播和倡導自由精神、科學精神、挑戰精神、勇敢精神、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推動了人類精神的完善、完美和升華。
② 飛機的發明改變了我們甚麼+百度文庫
蒼蠅-----蠅眼照相機
蝙蝠-----雷達
海豚-----聲納
鳥-------飛機
昆蟲-----液壓裝置
蛇-------紅外線
魚-------潛水艇
蜘蛛----人造纖維
...
③ 人們通過什麼發明了飛機
確切的說,大多數鳥類抄並不是人類仿造的對象.由於鳥是利用震動翅膀來獲得升力的.最初人類模仿鳥類的震翅來製造飛機均以失敗告終.而那些靠滑翔飛行的鳥類如老鷹等與後來的飛機獲得升力的方式相同.但是老鷹在開始起飛的階段也是通過震翅來獲得升力的.
後來人類是從風箏的原理獲得的啟發.發明了飛機.要是從仿生學角度看,魚類在水裡面的升降高度的方式是通過改變魚鰭的角度來實現的.所以現代飛機的造型跟魚有很大的相似方面.魚擁有魚鰭部位飛機也都有.
④ 飛機的發明與應用對人類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⑤ 關於飛機的發明歷程。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太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本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
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的歷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vml" />
萊特兄弟
初期的飛機都使用的是單台發動機,在飛行中,常常會出現發動機突然關車的故障。這對飛行安全始終是個威脅。1911年,英國的肖特兄弟申請了多台發動機設計的專利。他們的雙發動機系統,能使每一個飛行員都不用擔心因發動機停車而使飛機下降。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個重大的進展。人們把按照肖特專利製造的第一架飛機稱為「3·2」型飛機。這個名字告訴人們,這種飛機裝有3副螺旋槳,2台發動機。這種飛機還裝有兩套飛行操縱機構,因此,兩名駕駛員都能操縱飛機而不必換座位。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他們製造的飛行器員進行首次持續的、
有動力的、可操縱的飛行。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艙儀表和領航設備的研製取得進展,陀螺技術應用到飛行儀表上。這個裝在萬向支架上的旋轉飛輪能夠在空間保持定向,於是成為引導駕駛員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飛行的各種導航儀表的基礎。這時飛機中就出現了人工地平儀,它能向飛行員指示飛機所處的飛行高度;陀螺磁羅盤指示器,在羅盤上刻有度數,可隨時顯示出航向的變化;地磁感應羅盤,它不受飛機上常常帶有的大量鐵質東西的影響,也不受振動和地球磁場的影響。這些儀表以靈敏度高、能測出離地30多米的高度表和顯示飛機轉彎角速度的轉彎側滑儀,此外還有指示空中航線的無線電波束,都是用來引導駕駛員通過模糊不清的大氣層時的手段。
飛行模擬器又稱飛行模擬器,它是一種可以在地面模仿飛機的飛行狀態。1930年,美國人埃德溫·林克發明了第一個飛行模擬器,並且以自己名字命名為「林克練習器」,盡管它存在著技術上的缺陷,但它已經體現了不使用真實飛機就能安全、經濟地反復進行緊急狀態動作訓練的優點。如今現在的飛機模擬器已經由計算機、模擬駕駛艙、運動系統、操縱負載系統和視景系統等組成。是現代航空科研、教學、試驗等不能缺少的技術設備。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展覽會上,有一架飛機在表演時墜毀。駕駛員被拋出燃燒的機艙。但是,這架飛機卻引起人們很大關注。因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發動機。設計者就是飛機駕駛員本人,他是羅馬尼亞人,名叫亨利·科安達,畢業於法國高等技術學校。他設計的發動機是用一台50馬力的發動機使風扇向後推動空氣,同時增設一個加力燃燒室,使燃氣在尾噴管中充分膨脹,以此來增大反推力。這就是最早的噴氣發動機。
本世紀30年代後期,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平飛時速已達到700公里,俯沖時已接近音速。音障的問題日益突出。前蘇、英、美、德、意等國大力開展了噴氣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德國設計師,奧安在新型發動機研製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奧安獲得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專利。1939年8月27日奧安使用他的發動機製成He-178噴氣式飛機。
噴氣發動機研製出之後,科學家們就進一步讓飛機進行突破音障的飛行,經過10多年之後這項工作終於被美國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桑格菲爾地區,貝爾公司試飛能沖破音障的飛機。上午10時一架巨大的B-29轟炸機,在機艙下懸掛著一駕造型奇特的小飛機起飛了。這架小飛機命名為X-1火箭飛機。X-1飛機裝有4台火箭發動機,總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險的液氫和酒精。當B-29轟炸機把它從空中放下的時候,它的4台火箭發動機相繼點火,聲如雷鳴。當飛機發動機啟動1分28秒後,馬赫數達到10,飛機達到了音速。這時X-1飛機的燃料幾乎用盡,速度變得更快,達到馬赫數106,這時的高度是13000米。盡管試飛成功,但由於X-1飛機不是靠自身的動力起飛升空,這個紀錄沒有被承認。
飛機的發明,使人們在普遍受益的情況下又產生了新的不滿足。飛機起飛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應的跑道和機場。這就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有人開始探索可以進行垂直起落的飛行器,通稱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它是美國工程師西科斯基研製成功的VS-300直升機。西科斯基原籍俄國,1930年移居美國,他製造的VS-300直升機,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槳,後來經過多次試飛,將3副尾槳變成1副,這架實用型直升機從而成為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世界上第一架使用型直升機
VS-300直升機誕生之後,影響巨大,尤其是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直升機的製造技術發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機的動力裝置處在活塞式發動機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噴氣渦輪軸時期。旋翼材料結構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階段;40年代至50年代為金屬木翼混合結構,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為金屬結構,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玻璃纖維結構,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成為新型復合材料結構。
本世紀20年代飛機開始載運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開始把大量的運輸機改裝成為客機。6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大型運輸機和超音速運輸機,逐漸推廣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著名的有前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美國生產的C-141、C-5A、波音-747;法國的空中客車等。超音速運輸機有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式和原蘇聯的圖-144。然而,超音速客機的發展並不樂觀。「協和」式飛機售價過高,影響效益,因而已於80年代停止生產。前蘇聯的圖-144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第一架民航機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 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 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一個人間奇跡嗎?
A330-200空中客車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而在20世紀以前則是不可思議的。從此,險峻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大洋再不會讓人望而生畏。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特別是超音速飛機誕生以後,空中運輸更加興旺。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現在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美國F/A攻擊機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維,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⑥ 誰發明了飛機,帶來了什麼好處
20世紀初,美國的萊特兄弟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回依靠自身動力進行答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的歷史。
⑦ 飛機的發明使人類交通運輸領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美國的工業革命晚於英國半個世紀,它幾乎是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開展起來的。工業化開始之前,美國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英國及歐洲需要的糧食和其他農業原料。絕大部分工業處於手工業生產階段,大多數製造品依賴從英國進口。
政治前提: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工業化問題很快提上議事日程。
國際環境:美國遠離動亂的歐洲,南北有弱國為鄰,東西有兩大洋保護,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使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較少遭受戰爭破壞,有助於工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有條件打著中立國的旗號,利用歐洲戰爭,坐收漁翁之利。
資本積累:美國工業革命所需資金有以下幾個來源:第一是奴隸貿易;第二是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第三是西部土地投機;第四是聯邦政府償還國債的政策。
美國還有一個潛在的廣闊的國內市場,西部處女地不斷地吸引著移民前往開墾,而西部的開發就意味著國內市場的擴大。
勞動力:美國是一個移民組成的國家,外國移民源源不斷地涌進美國,為美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據統計,1790—1860年間,進入美國的移民達500萬人。其中不少人是熟練的手工業者,美國第一架水力紡紗機就是英國人斯萊特製造的。
契機:1807年的禁運法案和1812—1814年的英美戰爭,是美國工業革命開始的契機。在此期間,海外貿易受到限制,工藝品必須自己製造,於是早期棉紡織業、製造棉毛紡織品、鐵器、五金器具及其他日用品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1859年,美國造船、機車、農機三項產值達3600萬美元。鐵路的發展推動了管理的進步。由於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美國的工業革命進展得特別迅速,很快超過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
再有就是是美國早期的科學管理思想。
補充:
英國首先進行工業革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其次,英國通過圈地運動,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多年的還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原始資本和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更有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這是後來的法國,德國等,都無法比的。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需求,於是,一場機器生產革命必然爆發。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表現在英國即圈地運動)(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炭、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工業革命都是以輕工業開始,向其他部門發展。在瓦特改進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另外,在各國轟轟烈烈革命時,中國清王朝正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這也是鴉片戰爭得一個原因。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的科學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工業革命的影響,①使世界由手工製作解放,標志著機器時代的來臨。②拉近世界各國的距離。③沖擊舊制度、舊思想。④西方殖民掠奪加強,殖民地人民更加貧困,艱難,使東方從屬於西方。⑤鞏固了資產階級在世界各國的統治基礎。⑥世界出現兩大對立階級,矛盾升級。⑦掀起 自由主義 思潮。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工業革命是生產技術的變革,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從社會關系說,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⑧ 飛機的發明歷史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家有不同說法: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一般普遍認為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有部分人認為是由克雷芒·阿德爾或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發明。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性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如果該報道是真實的,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
1903年萊特兄弟研製世界第一架飛機成功試飛,因此聞名於世,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萊特兄弟並非發明飛機第一人,早在萊特兄弟公開其發明兩年前,一位德國發明家就研製一種飛行器,距離地面15米飛行2.5公里距離 。
《簡氏世界飛機》報道稱,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Gustav Weisskopf)於1901年成功建造並試飛「禿鷲飛機」。據稱,古斯塔夫移居至美國,並改名為萊特海德,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建造飛機的發明家。
在航空專家約翰·布朗(John Brown)的幫助下,成功研製了一款叫做「禿鷲」的飛行器,他於19世紀90年代從德國巴伐利亞州移居到美國,他設計一款「路面行駛飛行器」,體積很小完全可以停放在車庫中。古斯塔夫設想這款飛行機能夠驅動汽車在原野上行駛,或者折疊側翼,將汽車變成一架飛機。
之後他建造的「禿鷹飛行器」(也被稱為「21號」),其設計基於之前的飛行汽車模型。這款飛行器可裝配兩個發動器,一個20馬力發動機可用於汽車飛行,另一個10馬力發動機用於驅動汽車路面行駛。
之後飛行員可以在發動機之間進行選擇,當飛行發動機開啟時,將為飛行器兩個螺旋槳提供動力。據《布里奇波特先驅報》報道,古斯塔夫於1901年8月駕駛「禿鷲」飛行器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郊外進行了測試,能夠展開翅膀,實現兩次演示飛行。在第二次飛行中,「禿鷲」距離地面15米,持續飛行了2.5公里。之後古斯塔夫再次更新了飛行器設計,並命名為「22號」,於1902年1月22日進行了一次演示飛行,當時有17位目擊者。如果報道是真實的,那麼古斯塔夫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第一位飛機製造者」,比萊特兄弟製造飛機早兩年時間。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天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20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艙儀表和領航設備的研製取得進展,陀螺技術應用到飛行儀表上。這個裝在萬向支架上的旋轉飛輪能夠在空間保持定向,於是成為引導駕駛員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飛行的各種導航儀表的基礎。這時飛機中就出現了人工地平儀,它能向飛行員指示飛機所處的飛行高度;陀螺磁羅盤指示器,在羅盤上刻有度數;地磁感應羅盤,它不受飛機上常常帶有的大量鐵質東西的影響,也不受振動和地球磁場的影響。這些儀表以靈敏度高、能測出離地30多米的高度表和顯示飛機轉彎角速度的轉彎側滑儀,此外還有指示空中航線的無線電波束,都是用來引導駕駛員通過模糊不清的大氣層時的手段。
飛行模擬器又稱飛行模擬器,它是一種可以在地面模仿飛機的飛行狀態。1930年,美國人埃德溫·林克發明了第一個飛行模擬器,並且以自己名字命名為「林克練習器」,盡管它存在著技術上的缺陷,但是,它已經體現了不使用真實飛機就能安全、經濟地反復進行緊急狀態動作訓練的優點。如今飛機模擬器已經由計算機、模擬駕駛艙、運動系統、操縱負載系統和視景系統等組成。是現代航空科研、教學、試驗等不能缺少的技術設備。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展覽會上,有一架飛機在表演時墜毀。駕駛員被拋出燃燒的機艙。但這架飛機卻引起人們很大關注。因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發動機。設計者就是飛機駕駛員本人,他是羅馬尼亞人,名叫亨利·科達,畢業於法國高等技術學校。他設計的發動機是用一台50馬力的發動機使風扇向後推動空氣,同時增設一個加力燃燒室,以此來增大反推力。這就是最早的噴氣發動機。
20世紀30年代後期,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平飛時速已達到700公里,俯沖時已接近音速。音障的問題日益突出。前蘇、英、美、德、意等國大力開展了噴氣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德國設計師,奧安在新型發動機研製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奧安獲得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專利。1939年8月27日奧安使用他的發動機製成He-178噴氣式飛機。
1942年7月,德國23歲的奧海因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製造出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Me-262,同年7月18日試飛。因噴氣式飛機比螺旋槳式飛機要快160km/h,得到德國政府的同意開始投入空戰,1944年8月德軍用37架噴氣式飛機擊落了18架美國的螺旋槳飛機,在同盟軍中引起了震驚。
噴氣發動機研製出之後,科學家們就進一步讓飛機進行突破音障的飛行,經過10多年之後這項工作終於被美國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桑格菲爾地區,貝爾公司試飛能沖破音障的飛機。上午10時一架巨大的B-29轟炸機,在機艙下懸掛著一駕造型奇特的小飛機起飛了。這架小飛機命名為X-1火箭飛機。X-1飛機裝有4台火箭發動機,總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險的液氫和酒精。當B-29轟炸機把它從空中放下的時候,它的4台火箭發動機相繼點火。當飛機發動機啟動1分28秒後,馬赫數達到1,飛機達到了音速。這時X-1飛機的燃料幾乎用盡,速度變得更快,達到馬赫數1?06,這時的高度是13000米。盡管試飛成功,但由於X-1飛機不是靠自身的動力起飛升空,這個紀錄沒有被承認。 飛機的發明,使人們在普遍受益的情況下又產生了新的不滿足。飛機起飛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應的跑道和機場。這就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有人開始探索可以進行垂直起落的飛行器,通稱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它是美國工程師西科斯基研製成功的VS-300直升機。西科斯基原籍俄國,1930年移居美國,他製造的VS-300直升機,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槳,後來經過多次試飛,將3副尾槳變成1副,這架實用型直升機從而成為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VS-300直升機誕生之後,影響巨大,尤其是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直升機的製造技術發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機的動力裝置處在活塞式發動機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噴氣渦輪軸時期。旋翼材料結構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階段;40年代至50年代為金屬木翼混合結構,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為金屬結構,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玻璃纖維結構,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成為新型復合材料結構。
本世紀20年代飛機開始載運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開始把大量的運輸機改裝成為客機。6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大型運輸機和超音速運輸機,逐漸推廣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著名的有前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美國生產的C-141、C-5A、波音-747;法國的空中客車等。超音速運輸機有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式和原蘇聯的圖-144。然而,超音速客機的發展並不樂觀。「協和」式飛機售價過高,且噪音污染大,影響效益,因而已於80年代停止生產。前蘇聯的圖-144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一個人間奇跡嗎?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難,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⑨ 飛機的誕生對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汽車從上世紀發明以來已經過了110年,而飛機從本世紀初發明以來剛剛過去90周年,一個在陸地上賓士,一個在天空里翱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汽車、飛機在各自的領域花樣翻新地競賽著,令人眼花鐐亂。新型飛機、新型汽車在航空和陸地運輸中大顯身手。
有沒有一種既在陸地上賓士,又能在天空上飛翔的轎車?或者說一種既能在天空飛又能在地面跑的飛機呢?人們一直在探索著。並製成了很多樣車。應該說,實現空中和地面「兩棲」並不困難,困難在於怎麼使「兩棲」用起來十分簡便易行。比方說,地面轎車的外形很難適應空中飛行的空氣動力要求,而空中飛行的兩條伸展的機翼在地面非但派不上用場,而且還妨礙交通。因此,怎麼設計一種兩全其美的會飛的轎車就成了人們攻關的目標。
美國一家航空器公司已經造出了一種「空中」轎車。這種轎車的「翅膀」即飛機機翼很短。這樣它在地面當汽車用時,「翅膀」不必拆除或折疊起來,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十分方便。如果想升空的話,只需要把汽車發動機開到全功率,「空中轎車」在公路上疾馳375米便可騰空而起,像飛機一樣飛行。
美國研製的這種「空中轎車」有兩個型號:雙座型和四座型。雙座型的重量為600多千克,四座型的約為1.3噸重。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00~500千米,航程為1200~1600千米,續航時間為3~4小時。
該轎車裝備了陸地空中兩套駕駛與控制系統。如果在陸地上跑,就用「陸地擋」,車前的螺旋槳靜止在水平位置,發動機驅動車輪旋轉在陸地上賓士。如果在天上飛,就打開「飛行擋」,螺旋槳就旋轉,拉著「空中轎車」在空中飛翔。
「空中轎車」的車輪像飛機的起落架一樣,是可以收放的,在天上收上去,在地面又放下來。
空中轎車的儀表是兩用的,而對駕駛員來說,則必須具有陸地駕車執照和飛行執照才行。
另外據報道,美國還出現了另一種「空中轎車」。這種被稱為武勒400型的車,飛行時速可達600千米,乘載4人,航程為1500千米。該車的設計很有特點:它使用可旋轉的類似百葉窗的葉片,能把發動機的推力引向天空,汽車便會升起;汽車升空之後,如果把葉片放橫,汽車還可平飛。該車裝備4台發動機,只有2台是活動的,所以維修比較方便。即使發動機全部失靈,憑借車上裝備的降落傘也可以安全降落。
這種轎車的發明人武勒說,他已發明了一套自動駕駛自動導航系統。駕駛員只需按按鈕,轎車就被自動駕駛,而人可以悠哉游哉地睡大覺或看電視!
為了解決空中轎車的空中交通問題,武勒還設計了一系列看不見的天空公路。用電腦來計算,空中轎車再多也不會相撞。當然這種天空公路是沒有交通警察,也沒有紅綠燈的。
有人樂觀地估計,到21世紀,空中轎車會像計程車一樣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