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發明電燈;貝抄爾發明電話;襲弗萊明發明青黴素;賴特兄弟發明飛機;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自行車的發明者德萊斯;直流電源的發明者伏特;烈性炸葯發明家諾貝爾;方便麵的發明者安藤百福;發明心電圖的艾因特霍芬;電視的發明者貝爾德;氣墊船的發明者科克雷爾;靜電復印的發明家卡爾森。
『貳』 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
『叄』 發明創造的事例有哪些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專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不小心屬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望採納
『肆』 發明創造的事例有哪些
發明創造的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
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佩因特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造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
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
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1.根據海豚的定位系統發明了聲納~ 2.根據鳥巢的結構建造的北京2008奧運會主場管(名字就叫鳥巢) 3.根據變色龍遇到危險變色逃生的啟示人們發明了用與不同地理環境的特種軍服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像晴蜒一樣的直升機由法國工程師伯雷格和黎歇才研製成功。這架飛機沒有機翼,第一個機臂頭上有兩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轉的四葉螺旋槳。在試飛時發現飛機振動厲害,安全性能差。直到1932年以後,前蘇聯工程師布拉圖欣才設計製造出了一架名為「歐米加號」的高性能直升機。從此,直升機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飛行工具。
通過魚的身體發明了水下動力學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現代的雷達
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伍』 發明創造事例有哪些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是愛迪生發明的。但是貝爾比愛迪生提早了兩個小時遞交專利申請書。所以首先奪得了專利權。但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8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公元1847~公元1931 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於1847年在俄亥俄州米蘭鎮出生,他只受過三個月的正規教育,他的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智力遲鈍的學生! 愛迪生在他年僅二十三歲時就做出了他的首項發明——電子投票計錄器,這樣的儀器沒有銷路,從此愛迪生專心致志地發明他預計能夠容易打入市場的東西。在發明了記錄器以後不久,愛迪生發明了一種改進的股票行情自動收錄器,以此換取四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收入。愛迪生隨之又做出了一系列其它發明,很快就名利雙收。也許他的最有創造性的發明是留聲機,1877年他獲得該項發明的專利權。但是對世界來說更重要的是1879年他發明了一種實用的白熾燈泡。 第一個發明電照明裝置的人,並不是愛迪生。早在幾年前巴黎就使用孤光燈為街道照明。然而愛迪生的燈泡連同他所發明的輸電裝置一起使普通家庭實現了用電照明,1882年他的公司在紐約市開始生產家用電,此後電的家庭使用迅即傳遍了整個世界。 愛迪生建立了第一家輸電公司,把電力送到私人家中,為一種巨大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天使用這種電源的畢竟不僅僅是電燈,而是從電視機到洗衣機的一整套系列家用電器。由於愛迪生所建輸電網的電力便於利用,因此它極大地促進了電在工業上的應用。 愛迪生對電影、照相機和放映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對電話(他的碳精送話器顯著地提高了可聽性)、電報和打字機均做了重要的改進。在他的其它發明中有留聲機、油印機和蓄電池。總計起來,愛迪生獲得了一千多個單項發明的專利權,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目。 愛迪生的工作效率如此驚人,其原因之一是在他生涯的早期,他在新澤西曼婁公園建立了一個研究實驗室,聘用了一批有才乾的助手協助他做工作。自從那時以來許多工業公司部建立了大型的研究實驗室,它們的原型就是愛迪生的這個實驗室。愛迪生創辦的現代的、裝備精良的研究實驗室——在實驗室里許多人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工作——是他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雖然這項發明他肯定不會獲得專利權。 愛迪生不僅是一位發明家,還從事製造工作,並且組建了幾個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後來成為通用電氣公司。 雖然愛迪生沒有純理論科學家的氣質,但他做出了一項重要的科學發現。1882年他發現在接近真空狀態下,電流可以在彼此不相接觸的電線之間通過,這個現象叫做愛迪生效應,它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有重要的實際應用,終於導致了真空管和電子工業的創立。 愛迪生一生的大部分時期都患有嚴重的失聰症,但是他工作刻苦,毅力超人,因而完全補償了這一缺陷。愛迪生結過兩次婚 (他的第一個妻子年輕時去世),兩個妻子均給他生三個孩子。他於1931年在新澤西奧蘭治去逝。
電椅、電刑
備受爭議的死刑刑具之一「電椅」,其實是在兩家對立公司的明爭暗鬥中產生的。這兩家公司為了各自使用的兩種不同電力(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利益,進行了激烈的競爭。1882年,最早的發電機系統在美國紐約建成。八年後,在奧本監獄執行了第一例電椅死刑。 在留聲機的發明者托馬斯·愛迪生的電力照明公司里,第一台發電機於1882年開始運營。 發明了火車氣閘和鐵路信號系統的工程師喬治·威斯汀豪斯,在購買了一些和電有關的專利後和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於1886年建立了電力公司,開始和愛迪生爭奪電力市場。 商場失利 愛迪生用輿論反擊 兩家公司的沖突首先從技術設計上開始。托馬斯·愛迪生生產和發送直流電,而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由於在使用上適合遠距離傳輸,被認為比直流電更具有競爭優勢,而且利潤更大。 愛迪生一點點地喪失了市場份額,許多技術和銷售人員離開了他,加入了威斯汀豪斯公司。被公司股東糾纏的愛迪生決定反擊,展開一場輿論攻勢,將交流電說得極其危險,試圖讓其名譽掃地。他和他的支持者們認為,在公眾的思想中,如果將交流電與死亡連在一起,那麼直流電就會在家用市場上獲勝。 死亡「表演」激發靈感電刑呼之欲出愛迪生找到了一個最佳合作夥伴——哈羅德·布朗。他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巡迴演出。在貴族、記者、商人等面前,對狗、貓、猴子甚至馬實施電刑。為了證明愛迪生的直流電在未來的家庭和工業用途中是最好的選擇,他還用實驗顯示,受到1000伏直流電電擊的動物仍然活著,而在受到350伏交流電電擊時它們就會被電死。 演出結束後,哈羅德·布朗還在哥倫比亞舉行了全國性的新聞發布會,他不僅邀請了全國所有的記者,還邀請了許多職業電工。 在觀眾面前,他電死了一匹很重的馬,再次證明了交流電的危險性。然後,他鄭重地宣布:「交流電只適於處死待領場的狗或屠宰場的動物。」接著又開玩笑似的補充,「還有處決死囚。」之前,美國執行死刑的主要方式是絞刑。到了十九世紀後期,美國人開始覺得絞刑太殘酷。紐約州的立法機構開始成立委員會專門研究比絞刑更人道的行刑方式。哈羅德·布朗的「表演」和玩笑正好給了委員會創新的靈感,萌生了用電作為行刑方式的念頭。 將交流電與「死亡」相連 為了能在商業競爭中消滅對手,愛迪生採取斷然措施,迎合委員會的需要,從泰國進口六隻猩猩來作電刑實驗,證明電刑迅速而無痛,當然,前提條件是使用威斯汀豪斯的交流電。經過反復試驗,立法委員們和醫生均認為電刑可以引起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器官的癱瘓,導致快速死亡。美國最高法院經過慎重考慮,認定這種新的行刑方式沒有違背憲法八項修正案關於禁止「殘酷和非人道處罰」的原則。 紐約州1888年6月4日確認了電刑的合法性。如何實施電刑的研究在愛迪生的實驗室進行,哈羅德·布朗也被吸收到州法醫機構來解決技術細節問題,並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把電椅。一家報紙聲稱:「交流電無疑將使絞刑劊子手在紐約州失業。」 監獄管理部門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哈羅德·布朗將他的電椅安置在奧本州立監獄中。為了將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同電椅聯系在一起,布朗試圖從尼古拉·特斯拉公司買入三台大馬力發電機,當然,這會遭到拒絕。 於是,愛迪生再次幕後操縱,讓湯普森電器公司通過波士頓的一個舊貨電器商買到了三台發動機。哈羅德·布朗和托馬斯·愛迪生認為他們終於如願了,因為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電很快就會被認為是「行刑的電流」和「死亡的電流」。接下來他們只需要靜候第一個「有幸」坐上電椅的囚犯,觀看精彩、「文明」的電刑表演。 用斧頭殺死自己女友的肉販子威廉·凱姆勒1890年8月6日走入奧本監獄的行刑室,他對監獄長說:「別著急,好好乾!」幾分鍾後,他還要求將頭盔里的電板再收緊些。 在行刑之前,好奇的人們花了二十幾分鍾觀察行刑器具。這是一把寬大、簡單、沉重的木質椅子,椅子後面是有三把操縱桿的控制板。控制板上引出兩根長四米的粗導線,連接著被弄濕的電板。 犯人被簡單的裝置固定在椅子上,頭上戴著一個形如臉盆的頭盔,長而平的地線電極用一根繞過胸部的皮帶安放在犯人的後背上。經過最後一次檢驗,犯人被通上第一次電流,電壓為300伏,時間17秒。凱姆勒猛烈地顫抖著,椅子也開始劇烈搖晃,差點兒翻倒在地。官員們當即決定,以後椅子必須固定在地上。 凱姆勒仍然活著,於是接通了第二次電流。犯人的身體變成紅色,肌肉開始燒焦,電源再次被切斷。 犯人好像仍然活著。於是人們再接上電源,這時犯人的後背燃起了藍色的火苗,他終於死了。在屍體解剖中,人們發現他的腦子像「燒焦了的水果蛋糕」,腦袋裡的血凝結成一塊黑炭,整個背部也燒成了炭。從此,電椅開始被囚犯們稱為「閃電」、「烤肉器」、「老火星」。 對凱姆勒不順利的行刑,使法醫學會和州議員們很是難堪,但兩個官方醫生還是對外宣布,犯人沒有經受痛苦。他們認為在第一次電擊後,犯人就失去了知覺,即使心臟繼續跳動,也感受不到其他的電擊了。然而,這一論斷被後來失敗的行刑推翻了。 路易斯安那州在1946年給17歲的黑人罪犯威利·弗朗西斯執行電椅死刑時發生了意外。目擊者稱,行刑者合上電源開關,那個受刑人的嘴唇向前突出並變大,身體綳緊並向前凸起。可是這時候罪犯並沒有死,行刑者嚇得大叫,他讓隔壁的操作員加大電流,可被告知,電流已經最大了。這時,電椅上的受難者突然大叫道:「關上電源,我喘不上氣!」 慌亂的看守們終止了死刑。這個黑人罪犯講述了自己經歷電椅死刑的感覺:「我感到腦袋裡和左腿上燒得厲害,我撲到皮帶上,我的眼前藍色、玫瑰色、綠色的電流跑來跑去。」事後,他的律師向美國最高法院爭辯,弗朗西斯雖然沒死,但他已經被處死過了。最高法院駁回了他的上訴,弗朗西斯於第二年被處死。 由於以電椅處決犯人常遺下燒焦的屍體及一陣惡臭,容易令主事者不安,後來,美國便以瓦斯毒氣室、毒針注射等方式逐步取代了電椅。 愛迪生在繼續堅持不使用交流電技術之後不長的日子裡,終於陷入困境。最終由摩根將愛迪生公司變成了通用電氣。愛迪生自己則將全部財產投入在一個磁化鐵礦場,而該場不久後也倒閉了
『陸』 發明創造的故事有哪些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宣告成立,錢學森任研究院院長。從此,在周總理、聶榮臻元帥的直接領導下,錢學森開始了作為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技術領導人的生涯。這一天,秋日明麗,秋風怡人。精神抖擻的錢學森面對156名大學畢業生首次主講《導彈概論》課。能夠親自培養我國搞導彈的專門技術人才,這是錢學森多年的夢想。今天,夢想成真,他怎麼能不激動、不自豪呢?若干年後,這批受訓的大學生,將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骨幹。
1960年11月5日,我國第一枚國產近程導彈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科學研究的道路並不平坦。1962年3月,我國自行設計的一種中近程導彈起飛不久就掉在發射陣地前300米處,把地面炸了一個大坑。
錢學森深入到控制系統第一錢,與同志們一起尋找失敗原因,改進方案。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顆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進行飛行試驗獲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遵照周恩來總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錢學森協助聶帥,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的「兩彈結合」飛行試驗,導彈飛行正常,原子彈在預定的距離和高度實現核爆炸。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研製成功,美國用了13年,我國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一成功震驚了世界。
1965年1月8日,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1965年4月29日,國防科委在邀請錢學森等專家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向中央專門委員會提出了在1970年或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規劃設想。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准了這個規劃方案。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長征一號」試車無法進行。錢學森協助周總理,為領導人造衛星研製計劃的正常進行,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長征一號」在1969年8月22日試車成功。1970年,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錢學森等一批專家在衛星發射基地組織實施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工作。1970年4月24日,重量為173千克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全球。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
『柒』 關於發明創造的事例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准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於是沒有採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准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准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