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特曼找快樂星球 要 發明家要發明武器
奧特曼找快了星球要發你家要發明武器的,估計是某些兒童劇吧。
2.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發明家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發明家,發明許許多多的東西, 讓人們在生活中更方便、快樂!
我想發明一種環保、輕型汽車。這種車子靠太陽能的,表面塗了一層吸收陽光的粉。這種粉吸收能力特別強,只要在太陽底下一曬,就可以確保一個月不用充電!這樣環保問題就解決了!還有這種車身和輪胎用的材料是高韌性的充氣帶,不怕熱,不怕刺,不怕水,也不怕冷,只要往裡面充氣,它就會鼓到一定的厚度,和鋼板一樣。其它的小零件也就是用無污染鋼質塑料做成的,玻璃也是透明的充氣帶做成的。人們坐上這種汽車,既舒適,又安全,而且很輕,因此也跑得非常快!充氣後想還原,只要打開氣閥,它就收縮到一個箱子那麼大,小孩都能舉起它,人們想在那兒開車就放下啟動,它自己充氣,多麼簡單!
3. 快樂星球的發明家有誰
老頑童爺爺
多面體,蓮蓉包,冰檸檬,艾克,艾雪,笨笨,聰聰,棒棒,防火牆
4. 大發明家伏特的故事
亞歷山德羅·朱塞佩·安東尼奧·安納塔西歐·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因在1800年發明伏打電堆而著名。後來他受封為伯爵。
伏特是義大利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於義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的父親和一位高貴的婦女結婚之前,一直是耶穌會的一位新教徒,已有十一年之久,這位婦女也是一位宗教信仰很深的人。
伏特的父親有三位擔任聖職的兄弟,有九個兒女,其中五個加入教會。伏特非常崇拜他擔任副主教的兄弟和他最好的朋友、大教堂牧師加托尼。但伏特在接受耶穌會教育後,寧願過一種世俗生活,而且他周圍的宗教社會整個說來還是快樂的,熱愛生活的,而且是相當開明的。
伏特和一位歌女同居了多年,但在大約五十歲時卻和另一女人結了婚。他的妻子被描述為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高貴、富有和聰慧。
伏特所受的教育主要是拉丁文、語言學和文學。他有時寫作法文和義大利文的十四行詩,以及拉丁文頌詩。他對科學的愛好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十九歲時他寫作了一首關於化學發現的六音步的拉丁文小詩。他居住的科莫周圍地區甚為繁華,與瑞士的交通也非常便捷。奧地利政府當時信奉自由主義,因此這地區的富豪們都過著一種悠閑舒適的生活。
伏特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他能夠找到的許多書,對這工作深感興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給他一些儀器,並在家裡讓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歲時就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諾萊和都靈的貝卡里亞。
貝卡里亞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提出理論,多做實驗。但事實上,伏特年青時期的理論思想遠不如他的實驗重要。隨著歲月的流逝,伏特對靜電的了解至少可以和當時最好的電學家媲美。不久他就開始應用他的理論製造各種有獨創性的儀器,用現代的話來講,要點在於他對電量、電量或張力、電容以及關系式Q=CV都有了明確的了解。1769年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
伏特製造的儀器的一個傑出例子是起電盤。一塊導電板放在一個由摩擦起電的充電樹脂「餅」上端,然後用一個絕緣柄與金屬板接觸,使它接地,再把它舉起來,於是金屬板就被充電到高電勢,這個方法可以用來使萊頓瓶充電。這種操作可以不斷地重復。這一發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後發展成為一系列靜電起電機。
伏特強烈地感到,他必須定量地測定電量,於是他設計了一種靜電計,這就是各種絕對電計的鼻祖,它能夠以可重復的方式測量電勢差。他還為他的靜電計建立了一種刻度,根據電盤的發明,根據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確定他的單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於起電盤的發明,1774年伏特擔任了科莫皇家學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他的名聲開始擴展到義大利以外,蘇黎世物理學會選舉他為會員。
伏特的興趣並不只限於電學。他通過觀察馬焦雷湖附近沼澤地冒出的氣泡,發現了沼氣。他把對化學和電學的興趣結合起來,製成了一種稱為氣體燃化的儀器,可以用電火花點燃一個封閉容器內的氣體。
5. 誰發明的快樂
也許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快樂之神,將快樂散布人間,但是還是要我們來發現,SMILE微微笑、快樂無處不在、觸手可及。得到快樂的人很幸福,快樂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快樂地生活。
6. 我是發明家的作文怎麼寫
我是小小發明家
如果我是一個發明家,我要發明一個書櫃。
不要小看這個書櫃,這可不是什麼普版通的書櫃,表面看似十分
普通,卻蘊含無窮的書籍。你只要說出你想看的書的類型,書櫃上
就會出現你所需要的書籍,比如你想看兒童小說,你就對著書櫃說
:「兒童小說」。書櫃上就會立刻擺滿"兒童小說"這種類型的書
。但是,你要是說出「武俠小說」這種不健康的書籍,書櫃上面的
紅燈就會亮起來,提醒你不要看得太多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該看
什麼權書,就按書櫃旁邊的「推薦」鍵,他會幫你推薦一些適合你的
書籍,這樣,你就可以「鑽」進書中去拾趣,但一定要認真讀書哦
,千萬不要囫圇吞棗!
這個書櫃不僅能看書,而且還能放鬆人的心情。如果你感到煩
悶,它就會變出一本有趣的書,你只要打開書認真閱讀,就會聽見
一陣美妙的音樂,這樣,你就不會煩悶了。
它還是你的好夥伴:你快樂時,它會變出好聽的音樂和你一起
happy;你傷心時,他可以變出有趣的書逗你開心,這時,你
就會忘記煩惱,鑽進書的海洋,在書的海洋里盡情而又快樂的遨遊
著……
這,就是我想發明的多功能書櫃——我一生的好伴侶。
7. 我是小小發明家作文怎麼寫
我是小小發明家來
如果我是源一個發明家,我要發明一個書櫃。
不要小看這個書櫃,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書櫃,表面看似十分
普通,卻蘊含無窮的書籍。你只要說出你想看的書的類型,書櫃上
就會出現你所需要的書籍,比如你想看兒童小說,你就對著書櫃說
:「兒童小說」。書櫃上就會立刻擺滿"兒童小說"這種類型的書
。但是,你要是說出「武俠小說」這種不健康的書籍,書櫃上面的
紅燈就會亮起來,提醒你不要看得太多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該看
什麼書,就按書櫃旁邊的「推薦」鍵,他會幫你推薦一些適合你的
書籍,這樣,你就可以「鑽」進書中去拾趣,但一定要認真讀書哦
,千萬不要囫圇吞棗!
這個書櫃不僅能看書,而且還能放鬆人的心情。如果你感到煩
悶,它就會變出一本有趣的書,你只要打開書認真閱讀,就會聽見
一陣美妙的音樂,這樣,你就不會煩悶了。
它還是你的好夥伴:你快樂時,它會變出好聽的音樂和你一起
happy;你傷心時,他可以變出有趣的書逗你開心,這時,你
就會忘記煩惱,鑽進書的海洋,在書的海洋里盡情而又快樂的遨遊
著……
這,就是我想發明的多功能書櫃——我一生的好伴侶。
8. 發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氣的啟示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為「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里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著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著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著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為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么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著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著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裡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
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台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機器。
他模仿著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試著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群里的駱駝,雞群里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里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
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為了多掙些錢養家糊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鍾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復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為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台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為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為機械師。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裡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丑,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
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里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
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床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干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裡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啟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著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著,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9. 發明家的故事 100字
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葯。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葯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葯,所以硝化甘油炸葯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葯的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葯本身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葯,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
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葯,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葯的安全炸葯,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葯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葯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展。
在安全炸葯研製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又開始了對舊炸葯的改良和新炸葯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後,一種以火葯棉和硝化 甘油混合的新型膠質炸葯研製成功。這種新型炸葯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繩狀。膠質炸葯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葯的優越性後,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葯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里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葯。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10. 科學是快樂的,好奇心是快樂的……是哪位科學家講的名言
愛因斯坦曾經說①有志於科學事業的青少年,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從科學學習、科學探索中得到了快樂?快樂,給許多科學家帶來了成功。科學的快樂,也會給你帶來成功。
②科學的快樂在探秘。
③最令科學家好奇的,是大自然有數不清的奧秘,是大自然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地方。大自然隱藏自己的秘密規律,不願意輕易讓人發現。莊子可能老早就有這種感受,他對深藏奧秘的大自然流露出贊賞之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探索大自然就好像在跟大自然做捉迷藏的游戲。這就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你越是藏而不露,你越是秘而不宣,我越要找到你!
④好奇、愛美、樂善是人的天性,與這些天性相伴,便是求知慾望、臻美情結與向善心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科學和哲學始於驚異。我們也可以說,科學始於人的好奇心。兒童的好奇心是最強的,所以,人們能夠贊同許多科學家、藝術家的判斷:兒童生來就是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
⑤在科學探索中,好奇與愛美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在好奇心驅動下潛心於科學探究,科學家是快樂的。在這種狀態下,不僅有活躍的創造力,而且有持久的原動力。科學的奇異也給並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以快樂。科學能夠使每一個人更深刻地體味到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多麼奇妙、多麼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