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和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T.Amabile)所提出的五階段論。華萊士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四個階段.而艾曼貝爾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准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循環運轉。這里,以華萊士的四階段論來看創造性思維的活動過程。
准備階段
准備階段是創造性思維活動過程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資料,作前期准備的階段。由於對要解決的問題,存在許多未知數,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識經驗,來對問題形成新的認識。從而為創造活動的下一個階段做准備。如: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據說,光收集資料整理成的筆記就200多本,總計達四萬多頁。可見,任何發明創造都不是憑空杜撰,都是在日積月累,大量觀察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
醞釀階段
醞釀階段主要對前一階段所搜集的信息、資料進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礎上,找出問題的關鍵點,以便考慮解決這個問題的各種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問題由於一時難以找到有效的答案,通常會把它們暫時擱置。但思維活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這些問題會無時無刻縈繞在頭腦中,甚至轉化為一種潛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容易讓人產生狂熱的狀態,如「牛頓把手錶當成雞蛋煮」就是典型的鑽研問題狂熱者。所以,在這個階段,要注意有機結合思維的緊張與鬆弛,使其向更有利於問題解決的方向發展。
豁朗階段
豁朗階段,也即頓悟階段。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准備和醞釀,思維已達到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會進入一種豁然開朗的狀態,這就是前面所講的靈感。如:耐克公司的創始人比爾·鮑爾曼,一天正在吃妻子做的威化餅,感覺特別舒服。於是,他被觸動了,如果把跑鞋製成威化餅的樣式,會有怎樣的效果呢?於是,他就拿著妻子做威化餅的特製鐵鍋到辦公室研究起來,之後,製成了第一雙鞋樣。這就是有名的耐克鞋的發明。
驗證階段
驗證階段又叫實施階段,主要是把通過前面三個階段形成的方法、策略,進行檢驗,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這是一個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環過程。通過不斷的實踐檢驗,從而得出最恰當的創造性思維過程。
B. 什麼是我國古代歷史的獨特創造把一周年分為24個的分
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漢至明末使用「平氣法」劃分出來的節氣,每節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氣法」節氣以黃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為起點,二十四個節氣始於冬至、終於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穀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C. 什麼是我國古代歷法的獨特創造把一年分成24等分每等份為一個節氣
1、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獨特創造把一年分成24等分每等份為一個節氣。
2、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周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物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經歷史發展,農歷吸納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D.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關於對創造性思維過程的研究,國內外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或理論:
一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1926年出版了《思想的藝術》,他在該書中通過對許多創造發明家的自述經驗的研究,提出了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准備、醞釀、啟發和檢驗的有名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材料、進行思考的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要想從事創造活動,首先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而且,這些問題決定著思維的方向。因此,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一環。
接著,思維者有意識地收集資料、挑選信息,或同時進行一些初步的反復試驗,認識課題的特點,通過反復思考和嘗試來努力解決問題。
2. 醞釀階段
假如直接的解決不能立即得到,醞釀階段隨即來臨。醞釀在其性質和持續時間上變化很大,它可能只需要幾分鍾,也可能要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時期里,思維者不再蓄意解決問題,或者說已經暫時「放棄」了,在現象上看是有意識的努力一度中斷的時期。但在這個時期,據華萊士講「無意識的大腦活動」仍在繼續,即大腦的潛在意識仍在不知不覺地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著篩選和重組。
日本創造心理學家高橋浩曾在談到這一階段的特點時說:「創造性思維也和造酒一樣,需要有個醞釀期。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到了下一步的醞釀期,和釀造名酒一樣,新的思想方案才逐漸成熟起來。普通一般的人不能忍耐這個醞釀期,也沒想到有經歷這一個時期的必要,因而老是在第一階段里徘徊。」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這種所謂「頓悟」,主要並不是由語言表達出來,而是通過視覺上的幻象表達出來的。這種頓悟一出現,就十分不同於別的許多經驗,它是突然的、完整的、強烈的,以致會脫口喊出:「是這樣的」,「哈!沒錯兒!」華萊士把這種經驗稱為「尤瑞卡經驗」。如阿基米德終於尋到了希臘王向他提出的檢驗王冠含金量問題的解答時,從浴盆里跳出來,狂喜地在大街上邊跑邊喊,向世界大聲宣告:「我已經找到它了!我已經找到它了!」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這是對整個創造過程的反思,以使創造成果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並物化為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這一階段,又是在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
二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
劉奎林是目前我國系統研究靈感思維的一位學者,他在華萊士,「四階段」,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就創造性思維中的靈感思維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誘發靈感的機制序列鏈」理論。他認為這個序列鏈由五道程序組成,即「境域——啟迪——躍遷——頓悟——驗證」。
境域,即指那種足可誘發靈感迸發的充分且必要的境界。以文學創作為例,這種境域如托爾斯泰所認為的,創造者入境後表現出來的那種潛思維與顯思維隨意交融,思意馳騁,神與物游的「忘我」境域,正是「創作的最高境界」 。啟迪,就是指機遇誘發靈感的偶然性信息。創造者的靈感蘊育一經達到了飽和程度,只要有某一相關信息偶然啟迪,傾刻間就可豁然開朗。躍遷,即指靈感發生時的那種非邏輯質變方式,經過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互作用,潛意識即進入一種跨躍推理程序的、非連續的質變過程。潛意識的信息加工過程,一般說, 人們無法意識到在形態上或在能量上的中間循序過渡環
節,它是靈感思維的一種高級質變方式。頓悟,即指靈感在潛意識蘊育成熟後,同顯意識溝通時的瞬間表現。驗證,即指對靈感思維結果的真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鑒定。以上五個程序,彼此間緊密聯系,互相制約,從而形成一個以顯意識去調動潛意識,誘發靈感發生的有機系統。
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為我們說明了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所需經歷的五個階段。靈感思維雖然與創造性思維不是同一概念,但靈感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重要地位。我們從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中可以看到,其「醞釀」「啟發」的過程,著重指的也是靈感思維的過程。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則著重說明的是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我們將二者結合起來理解,就會對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三吉爾福特的「發散一輻合」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中,提出了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和輻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的區分。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換作用。」 吉爾福特提出的發散能力測驗要求不止一個正確的答案,其評分的主要依據是反應的新穎和多樣。例如,要求受試者提出一塊磚的多種用途或給一個短篇故事想標題。輻合思維是依據給定的零散信息得出一個有效的或合理的答案或結論。具體說,輻合思維是在發散思維所提供的大量事實基礎上,經過分析和比較從中提出一個可能正確的答案或結論,然後經過檢驗、修改、再檢驗,甚至被推翻,再在此基礎上集中,提出一個最佳的、有效的答案或結論。例如,就一篇短故事給受試者提供好幾個題目,要求受試者從中選擇出一個最佳的標題來。
在一個完整的思gWt*動中,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是互為前提、交互進行的。一般而論,面對一個課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思維者總是先千方百計調集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每一個知識經驗者是以往輻合思維的產物。我們說解決問題須以知識經驗為前提,也就是須以輻合思維為前提。調集有關知識經驗的過程,就是發散思維的過程,即通過聯想和回憶,盡可能多地從不同角度尋求可能解決問題的假設、途徑和方案。這是一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盡量爭取一題多解的過程。經過這樣多角度地、靈活地、細致地思考,便最大可能地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假設或途徑,而這各種各樣的假設或途徑中即包含著在相對意義上最佳的、富有創造性的結果。當思維達到一定的發散程度後,便需要及時改變思維策略,由發散思維過渡到輻合思維。這是一個由多到一或眾中挑一的聚合過程,它需要對所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反復地分析、比較、加工、整理,最終求得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或途徑。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完整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既離不開發散思維,也離不開輻合思維,而且呈現出一種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交互推進的思維程序,即「輻合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的程序。無論科學創造或文藝創作,都是在經歷這樣一個思維行程之後才獲得創造性成果的。
E. 按照創造的內容將創造分為那幾種
創造的內容將創造分為生產式的創造、戰爭式的創造、工作式的創造、言語式的創造。他們的意思分別如下。
1、生產式創造是指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如:中華民族不僅早在八千年之前就創造了輝煌的水運歷史,而且遠在八千年頻繁而漫長的航運中,把最早的人類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學技術帶到美洲和世界各地。
2、戰爭式的創造:例如巴比倫的神話描述在高處神與神戰爭,馬爾杜在將女神帝哈瑪打死後,把她的屍體分成兩半,撐起一半來變成天,另一半則是地,以後方是星辰和人類的創造。
3、工作式的創造是指製造或建造。例如:中國人在船舶設計上,創造了『世界最多的船舶圖樣。
4、言語式的創造是指通過文學創作,口口相傳下來的創作。例如:在中東各民族的神話里,很早就有以言語創造的傳說。
(5)福克把創造分為擴展閱讀
創造的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創造
F.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華萊士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版材料、進行思考的權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2。 醞釀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
G. 盧俊卿將財富創造分為三個時代,具體內容指的是什麼
盧俊卿將中國的財富創造分為三個時代,詳細內容如下:
1.0時代:膽大的取締膽小的。
2.0時代:有文化的取締沒文化的。
3.0時代:新思維的取締舊思維。
H. triz理論認為創造發明可以分幾個等級
RIZ理論將發明創造分為以下5個等級:
第1級:多數為參數優化類的小型發明,一般為通常的設計或對已有系統的簡單改進。
第2級:通過解決一個技術矛盾對已有系統進行少量改進。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採用行業內已有的理論、知識和經驗。
第3級:對已有系統的根本性進行改進。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採用本行業以外的已有方法和知識,設計過程中要解決矛盾。
第4級:採用全新的原理完成對已有系統基本功能的創新。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是從科學的角度而不是從工程的角度出發,充分控制和利用科學知識、科學原理實現新的發明創造。
第5級:罕見的科學原理導致一種新系統的發明、發現。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主要是依據自然規律的新發現或科學的新發現。
(8)福克把創造分為擴展閱讀
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
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至於規律,則是客觀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
因此,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可分為有用發明和無用發明。
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I.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和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T.Amabile)所提出的五階段論.華萊士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四個階段.而艾曼貝爾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准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循環運轉.
J.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醞釀、明朗和驗證內四個階段。容
艾曼貝爾(T.Amabile)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准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循環運轉。
劉奎林是目前我國系統研究靈感思維的學者,他進一步就創造性思維中的靈感思維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誘發靈感的機制序列鏈」理論。他認為這個序列鏈由五道程序「境域——啟迪——躍遷——頓悟——驗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