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

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7-30 17:02:30

❶ 微信是怎樣煉成的

——微信產品的發展歷程

迄今為止,微信月活躍用戶接近6億,稱得是每個智能手機用戶最常用的應用,人人都說,微信是個偉大的產品。現在微信作為一個平台型的產品,集成了眾多豐富的,能給用戶帶來不同功能和體驗的模塊和工具,已經成為了騰訊公司最為重要的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同時微信作為一款產品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並逐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那麼,這樣一款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其背後隱含著其產品人員怎樣的產品理念呢?看了幾篇網上介紹微信產品的發展歷程的文章,在這我也試著梳理一下。
一、1.0時代,以移動IM為起點

根據參與微信研發的產品和開發人員介紹,微信最初只不過是騰訊廣州研發中心(主要負責騰訊的QQ郵箱產品)大概不超過十個人的團隊抱著「嘗試」的態度試驗出來的。那是2010年下半年,正處於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前夜,當時ios和android平台作為新平台開發者也相當少。10月份,一款叫做kik messenger的應用發布,直接導致2011年成千上萬的類kik應用被研發出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大紅大紫的whatapp、米聊、line、kacao等。
kik messenger的火爆源於它的極致簡單跨平台,它是為移動而生的應用,幾乎不花任何力氣就在很短的時間基於手機通訊錄建立起自己的關系鏈,這對於很多web2.0時代的SNS應用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很短時間內,它就以席捲一切的氣勢開始革命,首當其沖的是各國的運營商們,這個跨平台跨國界的手機通訊工具,它可以在不同的手機終端實現文本圖片的消息溝通,秒殺簡訊和彩信體驗,它的體驗之極致,甚至讓當時的手機巨頭——黑莓——在自己的手機平台封殺它。

在kik剛出來的時候,廣州研發中心、QQ郵箱研發團隊的老大張小龍就預見它的火爆之勢。小龍當時給馬化騰發了一封郵件談這個事情,並申請廣研團隊做一個類似的應用出來。而馬化騰也已經意識到有10年歷史的QQ 並不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手機IM,一款更適合手機使用場景的IM 是需要的,不僅僅是用戶需要,騰訊也需要。他對此表示贊許,並仿照「微博」為這個應用起了一個名字——微信。
最初微信被定義為一款通知工具,主要有3個功能:
1.聯系人給你發信息時,它通知你;
2.QQ郵箱、QQ離線消息有新條目時,它通知你;
3.你在騰訊微博上收到私信時,它通知你。
僅此而已。
廣研的小團隊只用了不到四個月,完成了完成了微信ios1.0版本的開發,於2011年1月21日正式發布。1.0版界面非常簡潔,功能也非常簡單,主要包括文字文字即時通訊、照片分享、更換用戶頭像三個方面,但是,跨平台交流、極速輕快的樓層式對話和便捷的圖片分享功能給用戶帶來了非常良好的體驗。馬化騰第一次使用給出了「體驗很贊」的評價,然而騰訊內部的其他眾多同事卻並不看好這個體驗簡單甚至有些簡陋的手機應用。
二、2.0和3.0開始,移動社交的發展

「微信的成功,除了團隊的努力,時機的把我也很重要。」
在3月份,接連發了兩個版本,但是用戶數據依然不見起色。

很快,我們在4月初又發了第四個版本,這個版本微信的四個tab位置被確定下來,最初的四個tab分別是:微信、通訊錄、找朋友和設置。其中,找朋友這個tab可以看出當時微信的急迫,在這里,系統通過通訊錄聯系人、qq好友、qq郵箱聯系人甚至企業域名郵箱聯系人等多種關系鏈給你推薦好友,以期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積聚到用戶。
但,用戶數據依然不見起色。
這時候,另外一款應用的火爆引起了微信產品團隊的注意:talkbox。這個發語音短消息的應用有著與kik類似的邏輯,但語音無疑是最大的亮點。類似的功能騰訊的QQ其實很早就做過,但一直不溫不火,但是當它被放到手機上之後,瞬間捕獲了大量的用戶。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在這個時候開始告訴普及,尤其是iphone4的發布,以革命之勢席捲了整個手機市場。張小龍此時判斷:智能手機和pc是完全不同的,基於智能手機平台的功能和個人電腦上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此時,微信研發團隊開始意識到,要試著挖掘智能手機平台的各種可能,不斷嘗試利用手機天然的能力做出機制簡單且自然的應用。也就是說,直到這個時候,微信研發團隊開始摸准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脈搏,率先把握了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於是,在微信團隊研發人員一個多月的努力之下,微信2.0語音版終於在11年5月初發布了(這是正式第一版本,之前的版本都加了beta)。微信在2.5版本中還發布了一個重要增加用戶的方式——附近的人。通過查找附近的人,使用戶輕松找到身邊其他正在使用微信的人。也正是這個功能,讓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微信功能的強大。
當時用戶對微信、米聊甚至talkbox,感覺是差不多的,大家都在談論著這三個應用誰抄襲誰,後來米聊做了塗鴉功能,他們的同事在知乎發表文章,說靜等微信抄襲。

微信給的答復是8月初的2.5版本,除了那個我通宵兩夜的視頻功能外,那個版本最大的驚喜莫過於附近的人。可以這么說,語音版奠定了微信的基礎,但真正讓外界感受到微信強大的,是附近這個功能。
就這樣,微信開始很快甩開了所有競爭對手。到了10月份,微信發布了包含搖一搖和漂流瓶兩個功能的3.0版本,自此,微信的地位似乎已經是無法撼動了。
搖一搖和漂流瓶兩個功能,相當於給微信這個基於熟人關系的通訊工具增加了陌生人社交的功能,添加了一種新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交友方式,使產品具備了有趣好玩的特性,增加了用戶互動,保持了用戶粘性。
三、4.0開始的平台化

2012年5月份,微信發布了4.0版本,該版本的主要更新包括兩個方面:新增加了朋友圈和開發API介面。首先是朋友圈,其實是一個基於圖片分享的社會化網路(SNS)。試圖讓每個用戶都參與到自己和他人的「圖片塑造生活」的設計初衷上去,朋友圈是吸引熟悉朋友之間互動的賣點,通過朋友之間的UGC與頻繁互動來增用戶的活躍度,保持產品的粘性。我們也可以從下面的故事看到微信團隊在研發朋友圈時的情景:
朋友圈的整個研發過程耗時4個月,投入的人力不超過十個,但卻在這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團隊完成了完整的30多個版本的開發迭代,我們形象的把這個開發過程叫做回轉開發流程,每天上午,開發團隊通過郵件接收產品經理整理出的下一個版本功能點啟動開發,傍晚的時候把功能交付給小龍和產品經理,他們在晚上就當前版本討論分析,然後在下半夜給出新的想法甚至方向,產品經理在天剛亮的時候把想法細化為一個個功能點發郵件給開發。周而復始。
當團隊決定要發布朋友圈的時候,我想大家已經到了極限了,因為那時候還有bug沒有解決,小龍說:bug也是一種文化,就發了。
另外,朋友圈可以說是張小龍帶領的微信研發團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發明,其體驗有很多體現其產品情懷的細節。與臉書、微博、博客(空間)等的社交網站不同,微信朋友圈的設計延續了微信的雙向好友關系。我們使用過後都知道,只有互相是好友關系才能查看對方的評論。這種設計使得互相的人際沒有向二度關系擴散,既有效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有突顯了微信這款產品的於其他社交產品特性。
還有一點就是,在第一個朋友圈的版本里是不支持發純文字的,我在一開始使用朋友圈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發送純文字的動態,後來利用搜索引擎搜過之後才知道是要長按相機鍵可以發純文字。這一功能設計得堪稱隱晦,是因為微信產品團隊對於朋友圈的定位就是基於圖片分享的熟人社交平台。
張小龍說到,「回過頭來說,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不允許發文字,或者說不鼓勵發文字的。不光是怕泛濫,這里有個基本的假設,要一個人寫一段字的難度遠遠大於他發一張圖片,對於一個普通用戶來說,你讓他一天寫一段話出來,而且這段話還得讓別人看到,他還要寫得好,其實很難。我希望我們的產品是每個人都能用的,那麼,圖片是最好的介質,圖片每個人都會發。」
後來產品團隊有人提出,不能否認用戶在朋友圈發純文字的可能性,於是便在後來增加了長按相機鍵發純文字的功能作為內部測試,雖然設計得很隱晦,但這個功能還是被用戶發現了。但是直到現在的最新版本,初次打開微信發純文字的朋友圈動態,仍會得到讓你慎重使用,以後可能會取消發送純文字功能的提醒。
4.0版本的微信的新增的第二個主要功能是開放API介面。API介面開放後,微信支持從第三方應用向微信通訊錄里的朋友分享音樂、新聞、美食、攝影等消息內容,從而進一步增加用戶之間的互動,同時API介面的開放有可能使得微信在將來成為一個強大的移動應用平台。
在2012年7月,微信公眾平台開始內測,使得微信從一個成功的產品真正演變成為了一個平台,就此也開啟了微信的商業化進程。微信公眾號採用的是訂閱——推送的模式,作為產品的一項功能,其設計初衷是這樣的:
那麼,在微信內看到的都是好友的信息,怎樣看到更多豐富的內容呢?這就回到了閱讀這個命題。這次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微信公眾號。

四、5.0開始,微信平台的升級
2013年8月9日微信發布了它的5.0版本。這一版本中,微信團隊對微信的公眾平台進行了升級,分為了訂閱號和服務號。其中訂閱號主要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咨詢,為媒體和個人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傳播的方式,同時也解決了用戶在微信上進行長文閱讀的需求。服務號其設計旨在為用戶提供服務,企業利用可以自定義菜單,並獲得如支付等高級介面的使用權限,從而給企業和組織提供更強大的業務服務能力與用戶管理能力。為了避免過多的訂閱號信息對用戶產生干擾,微信產品團隊還分別對兩類公眾號做了特殊規定和設計,如分別規定了每天的消息發送條數,並特別對訂閱號的消息做了折疊的設計。
5.0版的微信還增加了表情商店,掃一掃,游戲中心,微信支付等功能(還有很實用的收藏功能)。首先是表情商店,在這里有各式各樣的表情供用戶選擇,能夠滿足用戶的視覺化的溝通需求。其次是掃一掃功能,你可以掃條碼、圖書和CD封面、街景,還可以翻譯英文單詞。掃條碼、掃圖書和CD封面成為用戶查看購買商品的入口,掃街景,增加了產品的趣味性。第三是游戲中心,在這里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們一起玩游戲。打飛機,再普通不過的一款游戲,由於朋友排行榜的存在,使這款游戲在上線第一天就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著。
游戲是第一個商業化項目,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商業化項目。2013年的飛機大戰打響了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

最初小龍只打算做一個坦克大戰的動畫作為5.0的啟動頁,不過那會我開小差在玩游戲引擎,順便就做了一個飛機大戰的demo。小龍看了之後覺得不錯,讓我們嘗試把它做的更完整更有意思一些,於是我拉了一個小團隊開始做這個事情,我們奮戰了一個多星期,幾乎每天都通宵的節奏做了四個不同的版本,美術、音效、玩法經過激烈的pk迅速換了一遍又一遍。我們甚至做了商業化的策劃。
飛機大戰的穩定性是很關鍵的,因為每一個用戶啟動微信都會先玩這個小游戲,如果出問題,所有用戶就進不了微信了,當時我的領導甚至對我說,如果穩定性有問題,你可以卷鋪蓋走人了。
經過小夥伴們一個月的努力,最終飛機大戰獲得了不錯的效果。那年回家,一路上聽著不斷的「啾啾啾」的槍聲,還是挺過癮的。
如果說飛機大戰的游戲打響了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那麼這一版本中首次出現的「微信支付」功能更是正式開啟了微信商業化的大門。通過綁定銀行卡可以在公眾號、掃二維碼、App中實現一鍵支付,如此就滿足了用戶快速便捷安全的移動支付需求。這一支付方式的出現使得微信游戲平台的游戲付費下載、移動購物分成、購買收費表情等盈利方式變得清晰可見。
2014年春節前夕,微信5.2版本發布,微信群中搶「新年紅包」就呈現刷屏之勢,並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愈演愈烈。用戶在微信群中瘋狂搶紅包,不僅僅是一個社交產品的成功,背後是微信支付的爆發。很多用戶為搶紅包發紅包而在微信支付中綁定了儲蓄卡,使微信支付的用戶增長形成了一個高潮。一個春節過去,微信支付可能在很短時間內贏得幾何級數增長的新用戶。

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產品運營活動,微信支付的火爆使得微信迅速搶從支付寶口中搶佔了「移動互聯網支付」的一大塊市場份額。另外,微信支付還為用戶和商家各種不同的移動支付場景,如實現了刷卡支付、掃碼支付、公眾號支付、APP支付,並提供企業紅包、代金券、立減優惠等營銷新工具等。
五、微信生態,連接一切
截至目前,微信的最新版本已經到了6.2.5。微信自2014年10月14發布的6.0的版本以來,逐漸放緩了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今年5月份推出的微信6.2的版本,除了推出了微信小視頻的功能外,其新推出的內容包括微信運動以及表情開放平台。微信運動是微信硬體平台的一次正式試水,而表情開放平台則是微信作為微信開放平台的一個組成部分。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強調說,「我們希望基於微信能夠搭建一個生態系統,但不是我們自己把生態系統裡面的每一塊都給做了,簡單地說,我們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宮殿,我們希望培育一個環境,讓所有的動植物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我們去建造出來。」
微信官方開放生態已經涉及微信支付、硬體開放平台、公眾平台和企業號等業務,微信正在從一個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逐漸進化成一個連接人、硬體和服務的生態系統,通過「連接一切」帶來人體的延伸、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日常生活的便捷。

從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至今,微信像一張大網,將每個人同其他人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微信客戶端通過語音通話、搖一搖、附近的人、小視頻、朋友圈分享等基礎服務功能,讓地理上的距離不再成為人與人交流的障礙。
同時,公眾訂閱號的推出,讓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大量自媒體的涌現,使得普通資訊的生產、發行和消費擺脫了傳統印刷技術和PC互聯網的桎梏,效率顯著提升。
微信硬體平台是微信繼連接人與人,連接企業/服務與人之後,推出連接物與人,物與物的IOT解決方案。通過微信硬體平台,微信進一步嘗試將人、設備和服務連接在一起,讓用戶的體驗不再拘泥於當時當下。與手環、電視、空調等智能硬體的互聯,以及滴滴打車、大眾點評等線下服務的接入,使得微信像水和電一樣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連接一切」正在成為現實。
2013年11月18日,騰訊微信在廣州舉行首次「微信·公眾」合作夥伴溝通會。微信在會上提出「平台化,公開化,自助化「的理念,表明微信的開放體系初步形成了框架。迄今為止,微信開放平台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游戲平台、微信硬體開放平台、微信表情開放平台等。另外,微信集成的大量線下服務的介面,使得微信以微信支付這個為支點,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的流量入口。現在進入微信錢包,我們可以刷卡轉賬、手機充值,通過理財通購買理財服務,還可以給信用卡還款,通過微信公益方便參與公益事業;可以購買電影票,可以通過京東和美麗說的入口購物,也可以通過滴滴出行的入口打車,通過攜程旅遊的入口購買飛機和火車票,也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的入口獲得各類生活服務;另外,還能通過生活繳費的服務繳納水電煤寬頻和固話的費用,通過城市服務的模塊獲得醫療、交管、工商、司法等公共服務……微信一個應用連接了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各種服務,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何為「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❷ 微信的發明者到底是誰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過網路快速發送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體。它是一個團隊開發的,而不是某個 個人發明的

❸ 微信的創始人是誰

微信的創始抄人是張小龍襲。張小龍,1969年12月生於湖南,Foxmail創始人,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

(3)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擴展閱讀

微信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台,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18年4月1日起,微信靜態條碼支付,每天限額500元。

2013年10月19日,微信LBS圖文回復是由商家設置店鋪位置,用戶提交當前所在位置後,可以找到最近的商家店鋪,並進行一鍵導航、一鍵撥號,如果店鋪當前有進行的活動(如:優惠券、刮刮卡),也可把活動顯示出來。

2013年10月13日,全城搜索志在幫助那些不懂技術的個人或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介面程序,讓完全不懂技術的個人或企業通過簡單的配置,即可擁有強大的功能。企業使用全城搜索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實現智能客服機器人功能,店家可以輕松實現店鋪商品和粉絲的關聯與互動,也即將為微信地方號運維人員提供強大的地方運維的管理功能模塊。

參考資料網路--微信

❹ 微信誰發明的

微信的創始人是張小龍。

對於不少人來說,主要社交工具都變成了微信。不過在運用微信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惱人的問題,比如換個手機聊天記錄就全沒了,比如給好友點個贊,一堆人點贊或評論好友的朋友圈都會提示。

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4)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擴展閱讀:

2011年1月17日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申請注冊微信商標,騰訊的微信商標於2011年1月24日申請注冊,僅僅遲了一星期。

微信推薦使用手機號注冊,並支持100餘個國家的手機號。微信不可以通過QQ號直接登錄注冊或者通過郵箱帳號注冊。第一次使用QQ號登陸時,是登陸不了的,只能用手機注冊綁定QQ號才能登陸,微信會要求設置微信號和昵稱。

微信號是用戶在微信中的唯一識別號,必須大於或等於六位,注冊成功後允許修改一次。昵稱是微信號的別名,允許多次更改。

❺ 微信是誰發明的

1.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2.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 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 8.06億,用戶覆蓋 200 多個國家、超過 20 種語言。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 4 億左右。

3.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同日起,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8月,微信與支付寶同獲香港首批支付牌照。 2018年4月18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服務直達開放新類目內測。

❻ 微信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微信是中國發明的。

微信由深圳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於2010年10月籌劃啟動,由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該團隊經理張小龍所帶領的團隊曾成功開發過Foxmail、QQ郵箱等互聯網項目。騰訊公司總裁馬化騰在產品策劃的郵件中確定了這款產品的名稱叫做「微信」。

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路流量)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

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6)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擴展閱讀:

微信的基本功能

1、聊天:支持發送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是一種聊天軟體,支持多人群聊(最高40人,100人和200人的群聊正在內測)。

2、添加好友:微信支持查找微信號(具體步驟:點擊微信界面下方的朋友們—>添加朋友—>搜號碼,然後輸入想搜索的微信號碼,然後點擊查找即可)、查看QQ好友添加好友、查看手機通訊錄和分享微信號添加好友、搖一搖添加好友、二維碼查找添加好友和漂流瓶接受好友等7種方式。

3、實時對講機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語音對講,但與在群里發語音不同的是,這個聊天室的消息幾乎是實時的,並且不會留下任何記錄,在手機屏幕關閉的情況下也仍可進行實時聊天。

4、微信小程序:2017年4月17日,小程序開放「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小程序」的能力。經過騰訊科技測試,該功能在iOS以及Android均可使用,如果你無法正常打開,請將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

❼ 微信是哪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發明的。微信是騰訊公司於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 ,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2005年3月16日,騰訊收購Foxmail軟體,張小龍加盟騰訊公司。2010年11月20日,騰訊微信正式立項,由張小龍負責,微信取得巨大成功後,張小龍也被譽為「微信之父」。

「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委會評語:

「17年前,Foxmail在他手中誕生,造福了400萬郵箱用戶;

6年前,他帶領團隊銳意創新,以七星級的產品追求重塑了QQ郵箱,使這一產品起死回生;

3年前,他成功開發微信這一劃時代的產品,開創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

2013年,他繼續完善微信,微信支付風生水起,億級用戶遍布世界。崇尚技術的他是天生的完美主義,產品不斷更新迭代,用戶體驗一次次接近極致。他把一款互聯網產品打造得老少皆宜。他信奉簡單就是美,他崇尚顛覆性思維。

他,就是微信開發者、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

(7)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擴展閱讀

張小龍個人信息——

中文名:張小龍

外文名:Allen Zhang

別名:微信之父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3日

職業: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主要成就:Foxmail創始人 ;微信創始人

代表作品:Foxmail; 微信

張小龍個人榮譽——

2012年底,被《華爾街日報》中文版評選為「2012 中國創新人物獎」科技類得主。

「微信由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經理張小龍 (Allen Zhang) 領導的一支團隊打造,它甚至不是中國發布最早的同類產品,比中國手機公司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的 「米聊」(Miliao) 晚了幾個月。然而據騰訊的數據,微信首次發布以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積累了 2 億用戶,這些用戶主要在中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2 中國創新人物:微信之父張小龍》

「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中張小龍為10位獲獎者之一。

2015年02月11日,張小龍入圍「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活動年度人物獎。

2017年05月11日,「微信之父」張小龍被授予「華中科技大學傑出校友」。

❽ 微信的發明者是誰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過網路快速發送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體。它是一個團隊開發的,而不是某個
個人發明的

❾ 微信是誰發明的

微信最早的提出者是騰訊公司的一個總裁,叫做張小龍,他是一個孤獨者,從小回的夢想就是一答個孤獨者站在地球上,所以這個是微信軟體的開始圖標。
微信是由QQ騰訊公司在2011年所推出的一款集語音、簡訊、適配、文章、圖片於一體的網路溝通交流工具。微信的版本從最早的1.0演變為現今的6.1;微信從之前的簡單聊天工具已經開始演變成為了營銷人員嚴重的營銷工具。
微信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台,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閱讀全文

與微信基礎技術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