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種美學思想認為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是以勞動作為存在和本體來規定思想和美的,這在哲學上與形而上學相分離,不再是傳統的古典哲學以理性來規定思想,在美學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規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規定的新感性。這使得馬克思美學思想既區分於其他時代的美學思想,也區分於同時代尼采和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由此,馬克思告別了傳統形而上學哲學而成為一個現代哲學家,並且實現了美學從古典向現代的轉向,不僅豐富了美學思想,也使美學成為了哲學的美學。勞動之美的思想正是建立在這種哲學美學基礎之上的。
理解勞動之美只有在理論上才能說明它的意義。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勞動范疇具體來說,是指人的一切感性的、對象性的實踐活動,是人的生命的外在體現。馬克思把它提到人類社會賴以產生、存在的基本前提的高度來認識,並因此奠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堅實基礎,馬克思在對勞動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研究中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奧秘、確立了他的剩餘價值理論。可見,被恩格斯稱譽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均與馬克思對」勞動」的研究有關。馬克思還曾將勞動作為一個基本的美學范疇加以考察,有許多重要的發現。,馬克思的勞動美學思想有這樣三方面的內容:從美學意義上揭示了勞動二重性和勞動產品兩因素;科學地解決了藝術起源的問題;對勞動的美學本質進行了歷史的分析。
再從語義邏輯看,「勞動創造了美」這句話,是敘述性語言,其所指與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勞動創造的」這句話,則是定義性語言,只有所指而沒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後者則是全部。二者之間,無論從語義的質與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構成因果關系。那麼,美是否可以被創造呢,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認為美是事物一種屬性,同時也承認美是可以通過勞動創造的。事實上,從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漸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觀念,產生審美的渴望起,便開始了人類創造美的歷史。半坡遺址出土的約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約十多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用礫石、蚌殼和獸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來極其簡單、粗糙的裝飾品以及骨針、石斧等工具便是證明。
Ⅱ 原始時代人類的勞動創造了什麼
原始時代人類的不同歷程,都是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專。勞動不僅創造屬了人,創造了石器工具,而且創造了人類最原始的精神文化——美的裝飾品以及原始的雕塑製作。因為人類在漫長歲月的勞動中,鍛煉了手的靈巧,發展了腦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在這個基礎上,隨著精神生活的需要,創造了各種藝術。
Ⅲ 浙教版六年級下 品德與社會 科學是把雙刃劍 教案
1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標志著生產力的進步,生產力的改變標志著社會的進步,所以科技能推動社會進步,是人類文明的階梯和標志!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科學技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第一生產力,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核心資源、戰略資源、是一種能夠產生高附加值的財富,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能夠應用於生產過程、滲透在生產力諸要素之中而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從經濟發展上講它是生產力 ,從政治上講它是影響力,從社會發展上講它是推動力,從軍事上講它是威懾力 。
而從馬克思哲學思想出發考慮,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科學技術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學是一柄雙刃劍」,善良的人們可以利用它來為人類服務,為人類造福,而邪惡的人們卻能用它來危害人類的生存。這是科學的使用方式不當造成的,也就是說是由於人類濫用科學造成的,如果恰當地使用科學,只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技術越來越多的環保技術已經運用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中,當人類變得理性時,技術之劍所開辟的將是一條通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科學技術只要人類加以合理利用必然會惠及後代!這是一把這樣的劍,它是雙刃的,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如果用它來做好事的話,那麼,它就可以產生好的結果,如果用它來做壞事的話,它就可以產生壞的結果。這就是說,同樣的一把劍,使用之後所造成的後果是好的還是壞的,取決於使用它的人的目的。
它本身是雙刃的,有它的兩面性,一面可以用來做好事,另外一面可以用來做壞事,或一面可以帶來正面作用,另外一面可以帶來負面作用。科學既可以用它來維護正義,除暴安良,也可以用它來傷害百姓。這並非只是無奈,更重要的,是把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減少、降低。列寧有一個重要觀點,他說:假象也是本質的反映。既然假象也是本質的反映(當然,是曲折的甚或扭曲的反映),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並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質呢?這頗值得深入思考和討論。我傾向於是。這是由於科學技術本身的不成熟或缺陷、科學技術的不當應用或對後果的控制不力而造成的。
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哺育出的最精緻絢麗的花果。它曾帶給人類以輝煌的過去,也必將帶給人類以燦爛的明天。我們要從容地揮動科學技術這柄長劍,開辟出一個嶄新的、繁榮的、和平的新紀元!
2
科學是把雙刃劍 :
科學和技術自從17世紀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來,不但充分顯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漸暴露出對自然和社會的危害.
科學是人類探求客觀規律的活動.這個定義除蘊涵了規律的客觀性之外,同時說明,科學是人的活動,人的活動尤其是像科學這樣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一旦不再是自發的行為,就和技術一樣,也體現著人的目的,帶有強烈的主觀傾向.客觀規律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電,它既可以優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殘人的生命.當科學活動具有了實用目的之後,就既有利用和發揚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觀規律造福人類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發揚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觀規律危害人類之功能的那一面.這兩個方面的目標在一個具體科學活動中往往是一致的.因為造福自己與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個過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條件.即使只是為了造福人類,有時也難免帶有副作用.比如,科學發明出了肥料,農葯,目的是造福人類,但肥料,農葯使糧食,菜,果,甚至料,肉類蛋類都會浸染上 某些毒素,危害人類健康.由於科學和技術的雙刃劍功能從客觀意義上說是必然的,科學技術活動就只能盡量規避和抑制其負作用,而不可能徹底消除它.真正的問題在於人類分為不同的利益群體,比如不同的階級,階層,集團,國家,民族,每一個利益群體從根本上說都在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奪對方利益,所以,人類歷史上就充滿了這樣的現象,即有些利益集團有時候會故意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危害人類的功能去對付對方,指示或組織科學家製造出槍炮殺害人,製造出葯物毒害人.原子彈的發明成功,便是這一目的促成的結果.
科學界關於科學倫理的呼聲很高,呼籲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對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負責,在發展科學和技術的時候,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人類,充分發揮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功能,堅決克服和制止危害人類的科學技術成果.
我以為要發展科學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從主觀上不斷加強科學尤其是技術倫理的教育之外,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第一,實現科學主題的轉換.以往的科學,無論是出於對自然的好奇,還是出於有目的的自覺認識,其主題都是朝著啟發技術和引導.
技術的方向,幫助技術確定"可以干什麼".由於技術先天地具有雙刃劍功能,科學越是對技術具有啟發和引導意義,就越會成為技術的幫凶和開路先鋒.因此,往後科學的發展,我以為應當從指導技術"可以干什麼"這個主題轉變為規范技術"不可以干什麼"這個主題上來,即從對技術的指導功能轉變到規范功能上來.第二,聯合國作為國際協調組織應當順應全球化趨勢,制定出有權威的國際性公約,嚴格審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成果.只有這樣,科學技術對社會的負面效應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變成造福人類的利器.
當然,那些從科學知識轉化出來的技術成果中,純粹只能作惡的太少。絕大部分既可以為社會造福,也可以危害社會,傷人害命。所以,「雙刃劍」才是它們最准確的比喻。
Ⅳ 有關勞動的教案(班會)要40分鍾長
勞動最光榮
——爭「勞動星」主題班會
一、 總結回顧上月頒星情況,宣布本次班會主題
同學們,前面我們頒發了安全星,由於同學們的積極努力,大部分同學獲得了這顆星。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再次向這些同學表示祝賀。當然,個別同學由於存在不足,沒有獲得星,我希望這些同學不要灰心,我相信通過你們的不斷努力,也會取得進步的!
本次班會我們的主題是:勞動最光榮。下面有請兩位主持人隆重登場。
主持人齊: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五一中隊「勞動最光榮」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 講故事揭示愛勞動的重要性
張:首先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一戶人家有兄弟倆,父母去世後,哥哥只給了弟弟一把鋤頭,就
把弟弟趕出了家門。弟弟拿著鋤頭,來到一座山上,搭了間草棚,開始了辛勤的勞動。哥哥霸佔了全部家產,整日游手好閑、大吃大喝,沒過幾年,就敗光家產成了乞丐。一天,哥哥到一個富裕人家要飯,誰知開門的竟是弟弟。哥哥見弟弟生活相當幸福,便問:「你離家時只拿了把鋤頭,怎麼現在有這么多家產?是不是爸媽生前給了你很多錢?」弟弟笑著說:「是啊,爸媽給了我兩棵搖錢樹。」哥哥忙問:「搖錢樹?在哪兒?」弟弟伸出手說:「這就是——每棵樹上五個杈,不長葉子不長芽,只要不怕勞累苦,衣食住行都不差。」原來弟弟的幸福生活來自於辛勤的勞動。
聽了我的故事,聰明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幸福生活來自於辛勤的勞動。我知道了什麼叫坐吃山空;)
呂:的確,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現在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勞動那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1、那就既不會有機器的轟鳴聲,也不會看見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大樓,2、夜晚沒有明亮的燈光,街道上也不會有川流如梭汽車,海洋上也不會聽見海輪嘹亮的汽笛聲,3、田野里也不會長出茂盛的莊稼,煤碳也只好永遠沉睡在大地的深處,4、沒有書籍沒有報紙„„這樣的世界是多麼的可怕呀!)
張:是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事事處處都在與勞動打交道,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勞動的認識。
(同學甲:《勞動最光榮》,大自然是不會憑白無顧地恩賜給我們什麼的,我們吃的糧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車子,哪一樣都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種瓜才能得瓜,種豆才能得豆,不勞動就想得到什麼是萬萬不可能的。同學乙:人類要想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必須具備高超的勞動技能。我們今天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勞動、更會勞動。同學丙: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我們要熱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出示關於勞動的名言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准備好了嗎?幼教開學准備小學教師教案小學教師工作計劃初中教師教案初中教師工作計劃
呂:你們說的真好,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關於勞動,名人是怎麼說的(電腦出示名言) 張:現在同學們都認識到了勞動的重要性,也都熱愛勞動,本月我們要爭獲的就是勞動星。請看獲得勞動星的標准。(出示獲得勞動星的標准「勞動星」獲得標准 1、能進行一次熱愛勞動的演講。 2、在家、在學校為父母、同學能做一至兩件力所能及的事。 3、結合「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五卅」運動紀念日,開展訪問、社會調查等一次實踐活動。
三、 談談自己打算如何獲得勞動星。
呂:大家都明白了獲得勞動星的標准,現在請同學們小組里討論一下,你打算如何獲得這顆寶貴的勞動星? 1、小組討論
2、 交流(郭方剛:在家裡我要幫助媽媽掃地、擦玻璃。在學校我要值好日,還要幫助同學打掃衛生;劉玉玲:集體勞
動時,我會搶著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滕幸桂:我除了要做到剛才郭方剛說的,我還准備做好實踐活動,訪問社會上那些各行各業的勞動模範,了解他們的事跡,向他們學習。滕瀟愉:我會按照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熱愛勞動,做父母的好幫手,做老師的好助手,做同學們的勤務員。)
張: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讓我很振奮,看來,這顆勞動星大家是志在必得了。 四、 欣賞詩朗誦《勞動之歌》
呂:同學們,勞動是艱苦的,也是快樂的,更是光榮的。只有勤勞的人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下面請欣賞詩朗誦《勞動之歌》
勞動如多彩的光是那麼明媚, 勞動創造出千般快活, 勞動使機器在飛速地轉動, 勞動使萬物承載世界, 我要為勞動者唱贊歌。 無論堅守在什麼崗位, 無論崗位是多麼平凡, 都是勞動創造新的生活。 勞動是事業的根本, 勞動才能獲取新的生活。 勞動是人類永遠的旋律, 勞動是勤勞者心靈之歌。
勞動者平凡而偉大, 平凡偉大才更顯廣博。 只有愉快地投入學習和勞動, 人生才會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六、輔導員激勵講話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熱愛勞動的民族,勞動創造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秉承這種美德,用熱情澆灌勞動之花,以信心採摘勞動之果,永遠做一個熱愛勞動的人。
在這里我預祝同學們人人都能獲得這顆寶貴勞動之星,你們有決心嗎? 七、全體同學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結束班會。
張:下面讓我們一起高唱《勞動最光榮》來結束今天的班會。(播放歌曲) 今天的班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Ⅳ 勞動創造了什麼
勞動創造幸復福。
幸福,是制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狀態;追求幸福,是每個人天經地義的權利。勞動創造幸福,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還是靠勞動。
勞動創造幸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懷揣「中國夢」的中國公民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中華民族是勤勞純朴的民族。經過五千多年的奮斗與磨練,我們的民族鑄成了許多優秀品質,其中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莫過於熱愛勞動、勤奮勞動,以勤勞儉朴為榮、以不勞而獲為恥。
(5)思品勞動創造人類教案擴展閱讀:
在現代社會,無論對個人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幸福生活只能通過勞動來創造。社會必要勞動有著各種形式。首先是不同形式的物質勞動——直接生產過程的各種勞動,流通過程的各種勞動、各種服務等;還有同生產力發展和現實基礎相適應的精神勞動;有些勞動形式並不直接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但卻是實現這些價值所不可缺少的。
Ⅵ 求七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粵教版本)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504.html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全冊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496.html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五單元教學預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497.html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六單元 自強不息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499.html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 第七單元 法律護我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502.html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 第八單元 法不可違教案
Ⅶ 人民版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案
http://www.pep.com.cn/sxpd/jszx/8s/xjcxxa/
Ⅷ 恩格斯名言」勞動創造了人類「是什麼意思
勞動創造人,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決定力量。
恩格斯在1876年所寫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明確提出並全面論證了勞動創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在勞動的直接推動下,早期人類大體經歷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或稱古人、晚期智人或稱新人、等4個發展階段。
在從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腦量不斷增大,體態特徵愈來愈區別於猿而近似於現代人。勞動工具日益改進和多樣化,經濟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並開始出現原始精神文明。從晚期智人開始,人類逐漸發展成現代世界的各色人種。
(8)思品勞動創造人類教案擴展閱讀
人類勞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自覺活動,活動的結果事先已在人的觀念中存在;動物受本能所驅使的活動是無意識的,它們不能事先「觀念地」製造出活動的結果來。
人類勞動是人對自然界的積極改造,通過勞動來支配自然界,並在自然界打下自己意志的印記;動物的本能活動則僅僅是適應和利用自然界,單純以自己的存在使自然界發生改變。
人類勞動從製造工具開始,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是人類勞動必然的、普遍的要素;而動物的「工具」一般說來只是它們的軀體(爪、牙等),某些動物偶爾也使用自然界現成的工具,但它們永遠製造不出那怕是極粗笨的石斧來。
勞動是人類區別於包括猿群在內的其他動物的特徵,而製造工具則是人類不同於動物本能活動的根本標志。
Ⅸ 如何理解勞動創造人類
c 因為勞動創造中為了交流跟記事的需要產生了語言,文字和發達的人腦。而回所有生物中,有答思維跟意識的只有人腦,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的精神文明。而勞動創造物質文明,那是不用說的,很清楚,除了自然界的東西外,世界上有什麼東西不是人創造的?希望以上解答能令你滿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