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闡述物流的6個功能要素及其含義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有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如果從物流活動的實際工作環節來考查,物流由上述七項具體工作構成。換句話說,物流能實現以上七項功能。
1.包裝功能要素。包括產品的出廠包裝、生產過程中在製品、半成品的包裝以及在物流過程中換裝、分裝、再包裝等活動,對包裝活動的管理,根據物流方式和銷售要求來確定。以商業包裝為主,還是以工業包裝為主,要全面考慮包裝對產品的保護作用、促進銷售作用、提高裝運率的作用、包拆裝的便利性以及廢包裝的回收及處理等因素。包裝管理還要根據全物流過程的經濟效果,具體決定包裝材料、強度、尺寸及包裝方式。
2.裝卸功能要素。包括對輸送、保管、包裝、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進行銜接活動,以及在保管等活動中為進行檢驗、維護、保養所進行的裝卸活動。伴隨裝卸活動的小搬運,一般也包括在這一活動中。在全物流活動中,裝卸活動是頻繁發生的,因而是產品損壞的重要原因。對裝卸活動的管理,主要是確定最恰當的裝卸方式,力求減少裝卸次數,合理配置及使用裝卸機具,以做到節能、省力、減少損失、加快速度,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3.運輸功能要素。包括供應及銷售物流中的車、船、飛機等方式的運輸,生產物流中的管道、傳送帶等方式的運輸。對運輸活動的管理,要求選擇技術經濟效果最好的運輸方式及聯運方式,合理確定運輸路線,以實現安全、迅速、准時、價廉的要求。
4.保管功能要素。包括堆存、保管、保養、維護等活動。對保管活動的管理,要求正確確定庫存數量,明確倉庫以流通為主還是以儲備為主,合理確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對庫存物品採取有區別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損耗,加速物資和資金的周轉。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又稱流通過程的輔助加工活動。這種加工活動不僅存在於社會流通過程,也存在於企業內部的流通過程中。所以,實際上是在物流過程中進行的輔助加工活動。企業、物資部門、商業部門為了彌補生產過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滿足用戶或本企業的需求,更好地銜接產需,往往需要進行這種加工活動。
6.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進入最終階段,以配送、送貨形式最終完成社會物流並最終實現資源配置的活動。配送活動一直被看成運輸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看成是一種運輸形式。所以,過去未將其獨立作為物流系統實現的功能,未看成是獨立的功能要素,而是將其作為運輸中的末端運輸對待。但是,配送作為一種現代流通方式,集經營、服務、社會集中庫存、分揀、裝卸搬運於一身,已不是單單一種送貨運輸能包含的,所以在本書中將其作為獨立功能要素。
7.物流情報功能要素。包括進行與上述各項活動有關的計劃、預測、動態(運量、收、發、存數)的情報及有關的費用情報、生產情報、市場情報活動。對物流情報活動的管理,要求建立情報系統和情報渠道,正確選定情報科目和情報的收集、匯總、統計、使用方式,以保證其可
靠性和及時性。上述功能要素中,運輸及保管分別解決了供給者及需要者之間場所和時間的分離,分別是物流創造「場所效用」及「時間效用」的主要功能要素,因而在物流系統中處於主要功能要素的地位。
Ⅱ 物流有哪些功能
1、物流的運輸功能:
運輸功能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運輸(Transportation)是用設備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它是 「 第三利潤源 」 的主要源泉。運輸的形式主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等。
2、物流的儲存功能:
儲存功能是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儲存(Storing )是指保護、管理、儲藏物品,具有時間調整和價格調整的功能。它的重要設施是倉庫,在商品入庫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在庫管理。
3、物流的搬運功能:
搬運(Handing/Carrying)功能是指在同一場所內,對物品進行水平方向移動為主的物流作業。
(2)物流功能是創造物資的什麼擴展閱讀
物流功能是在物流的系統功能中,包含了運輸﹑儲存﹑流通加工﹑配送﹑裝卸搬運﹑包裝和信息處理等要素。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它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海上運輸、內河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涉及內貿、外貿、供銷、物資、糧食等多個產業等領域。這些產業在我國的GDP中佔有比重超過20%。
物流功能又叫集體分配功能,包括貨物的運輸與儲存等。運輸是為了實現產品在空間位置上的轉移。儲存是為了保存產品的使用價值,並調節產品的供需矛盾。物流功能的發揮是實現交換功能的必要條件。
Ⅲ 什麼是物流什麼是商流兩者關系是什麼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商流,即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不斷轉賣的價值形態轉化過程,即由若干次買賣所組成的序列而言,這是商品所有權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轉移的過程;物流,即由商流所帶動的商品實體從生產者手中向消費者手中的轉移過程即流通領域的物質運動,也就是流通領域的物流。物流,是物資有形或無形地從供應者向需求者進行的物資物質實體的流動。具體的物流活動包括包裝、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諸項活動。通過物流活動,可以創造物資的空間效用、時間效用,流通加工活動還可能創造物資的形質效用。商流,是物資在由供應者向需求者轉移時物資社會實體的流動,主要表現為物資與其等價物的交換運動和物資所有權的轉移運動。具體的商流活動包括買賣交易活動及商情信息活動。商流活動可以創造物資的所有權效用。
二者區別有三:
(1)流動的實體不同:物流是物資的物質實體的流動,商流是物資的社會實體的流動。
(2)功能不同:物流創造物資的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形質效用,而商流創造物資的所有權效用。
(3)物流和商流又是相互獨立的,發生的先後和路徑都可能互不相同。在特殊情況下,沒有物流的商流和沒有商流的物流都是可能存在的。
Ⅳ 請問物流的作用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貨物從生產的到需求的的過程
解釋一: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解釋二:
在我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解釋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范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范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系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解釋四:
物流的7R:現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標可以概括為」7R」:將適當數量(right quantity)的適當產品(right proct),在適當的時間(right time)和適當的地點(right place),以適當的條件(right condition)適當的質量(right quality)和適當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給客戶。具體來講,通過加強物流系統管理可以實現」7S」。
(1) 服務(service)目標
(2) 快捷(speed)目標
(3) 節約(space saving)目標
(4) 規模優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標
(5) 庫存(stock control)目標
(6) 安全性(safe)目標
(7) 總成本(sum cost minimum)目標
解釋五:
物流是指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運動,主要是創造時間價值和和場所價值有時也創造一定加工價值的活動。
看了這些。你明白了,嗎?
Ⅳ 物流系統通過什麼來創造物品的時間價值
物流系統中包括運輸、儲存、裝卸、搬運等等您說的在物流系統通過運輸來創造物品的時間價值。
Ⅵ 什麼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有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 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如果從物流活動的實際工作環節來考查,物流由上述七項具體工作構成。換句話說,物流能實現 以上七項功能。
1、包裝功能要素。
包括產品的出廠包裝、生產過程中在製品、半成品的包裝以及在物流過程中換裝、分裝、再包裝等活動。材包裝活動的管理,根據物流方式和銷售要求來確定。以商業包裝為主,還是以工業包裝為主,要全面考慮包裝對產品的保護作用、促進銷售作用、提高裝運率的作用、包拆裝的便利性以及廢包裝的回收及處理等因素。包裝管理還要根據全物流過程的經濟效果,具體決定包裝材料、強度、尺寸及包裝方式。
2、裝卸功能要素。
包括對輸送、保管、包裝、流通加工等物流 活動進行銜接活動,以及在保管等活動中為進行檢驗、維護、保養 所進行的裝卸活動。伴隨裝卸活動的小搬運,一般也包括在這一活動中。在全物流活動中,裝卸活動是頻繁發生的,因而是產品損壞的重要原因。對裝卸活動的管理,主要是確定最恰當的裝卸方式。力求減少裝卸次數,合理配置及使用裝卸機具,以做到節能、省力、 減少損失、加快速度,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3、運輸功能要素。
包括供應及銷售物流中的車、船、飛機等方式的運輸,生產物流中的管道、傳送帶等方式的運輸。對運運輸活動的管理.要求選擇技術經濟效果最好的運輸方式及聯運方式。合理確定運輸路線,以實現安命、迅速、准時、價廉的要求。
4、保管功能要素。
包括堆存、保管、保養、維護等活動。對保管 活動的管理,要求正確確定庫存數量,明確倉庫以流通為主還是以儲備為主,合理確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對庫存物品採取有區別的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損耗,加速物資和資金的周轉。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
又稱流通過程的輔助加工活動。這種加工活動不僅在於社會流通過程。也存在於企業內部的流通過 程中。所以,實際上是在物流過程中進行的輔助加工活動。企業、物資鄰門、商業部門為了彌補生產過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滿足用戶或本企業的需求,更好地銜接產需,往往需要進行這種加工活動。
6、配送功能要素。
是物流進入最終階段,以配貨、送貨形式最終完成社會物流並最終實現資源配置的活動。配送活動一直被看顧運輸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看成是一種運輸形式。所以,過去未將其獨立做為物流系統實現的功能。未看成是獨立的功能要素,而是將其做為運輸中的未端運輸對待。但是,配送做為一種現代流通方式,集經營、服務、社會集中庫存、分揀、裝卸搬運於一身,已不是單單一種送貨運輸能包含的,所以在本書中將其做為獨立功能要素。
7、 物流情報功能要素。
包括進行與上述各項活動有關的計劃、預測、動態(運量、收、發、存數)的情報及有關的費用情報、生產悄報、市場情報活動。財物流情報活動的管理,要求建立情報系統和情報渠道,正確選定情報科目和情報的收集、匯總、統計、使用方式,以保證其可靠性和及時性。
上述功能要素中,運輸及保管分別解決了供給者及需要者之間場所和時間的分離。分別是物流創造"場所效用"及"時間效用的主要功能要素,因而在物流系統中處於主要功能要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