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空調和冰箱

發明空調和冰箱

發布時間:2021-07-30 13:51:34

Ⅰ 急求空調,電冰箱,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空調,電冰箱,電視機,不是哪一個人一下子發明出來的,是經過多年多人集體智慧的的總結和完善,才有現在完好的空調,冰箱和電視機的。

Ⅱ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古代,為了避暑發明了哪些東西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躲避酷暑,那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是如何渡過高溫的夏日呢?難道只靠一把扇子嗎?

當然不是,據記載,我國古代的溫度可以達到40攝氏度以上,有的人甚至因為炎熱而失去生命,單憑一把扇子,當然不可能安然渡過三伏天。

《浮山縣志》中記載:「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我們聰明的古人為了避暑,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

一、居住環境和穿搭



三國時期,人們認為夏季消耗增加,所以需要補充體力,再加上正是小麥收獲的季節,吃一碗面條既抗餓,又解饞,所以吃涼面就成了三國時期的傳統。

而到了唐朝,冷飲就已經出現在店鋪中開始售賣了,商人們會將蔗糖水放入小盒子里插上木棍,然後放到冰中,不一會就做成了一個冰棍。也有人用香料水製冰,做成簡易版的「冰沙」。但當時的冰只有貴族才有,所以冰的價格昂貴,自然的冷飲也就昂貴了。

直到宋朝時期,百姓掌握了製冰的方法,冷飲就已經開始在民間普及了。各種水果口味的冰鎮水果茶以及冰鎮果汁出現在了街市上,酒店中還有冰鎮酒出售,據說這種冷飲店直到三更才打烊。

元朝的吃貨古人們在宋朝的冰鎮果汁中加入了牛奶,冷凍後就成了「冰淇凌」,將冰淇凌敲碎就成了奶昔。到了清朝就更不得了了,我們偉大的古人竟然發明出了「碳酸飲料」。

《清稗類鈔·飲食類》中對此有詳細介紹:「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其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除了碳酸飲料之外,人們也會選擇吃蓮子湯來避暑。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干用。」

北京地區的人們用中草葯煮成茶,晾涼後就是涼茶了,這種涼茶因為成本低,又具有葯用功效,特別受清朝百姓歡迎。

Ⅲ 空調和冰箱誰先問世

開利博士於190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調機
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
先有冰箱 ,簡單來說,因為人們先想到把食物冰起來保鮮,後來想想食物可以這樣,人也可以呀,所以就發明了空調

Ⅳ 請問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的發明者是誰

冰箱:1913年誕生於美國芝加哥的名叫Domelre的家用電冰箱是第一台。比較多的說法是瑞典工程師柏內拉騰 (Balzer von Platen ) 和孟德 (Carls Munters) 率先容製成首台電冰箱,並將專利權賣給美國家榮華公司,但他們發明冰箱的年份卻分別有1921、1923、1926年之說。
洗衣機:漢密爾頓·史密斯,洗衣機的發明者。1858年,漢密爾頓·史密斯在美國的匹茨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機。
空調:美國發明家威利斯·哈維蘭德·卡里爾於1902年設計並安裝了第一部空調系統。美國紐約的一個印刷商發現溫度的變化能夠造成紙的變形,從而導致有色墨水失調,該空調系統就是為他設計的。卡里爾的專利1906年得到注冊。

Ⅳ 空調和冰箱製冷是不是一樣的原理

空調和冰箱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外形不同、用途不同還有冰箱和空調里加的製冷劑的型號不同(空調的製冷劑型號為氟里昂R—22,冰箱的為R—12,「無氟」的產品除外);它們在工作時,由壓縮機將製冷劑壓縮為高壓的液體狀態此時液體由於被壓縮而產生熱量,再經過管道進入冷凝器(空調外機的排管或者冰箱的散熱器)進行散熱;由冷凝器出來的液態製冷劑已經被散掉了一些熱量後經過管道、過濾器、節流管後進入蒸發器;由於製冷劑在蒸發器內由液態變成氣態時,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量,所以就會使蒸發器的溫度急劇的下降,而蒸發器溫度的下降,就從其周圍的(被製冷的環境)空間吸收大量的熱量。這樣就達到了空調或者冰箱製冷的目的。 空調或者冰箱在沒有製冷劑泄漏的情況下,原則上在其使用壽命期內是不用添加製冷劑的,否則的話就要檢查泄漏點和添加製冷劑了。

Ⅵ 空調和冰箱 的 原理 是否有相似之處

目前常見的家用空調和電冰箱的製冷原理是完全一樣的,屬於蒸氣壓縮式製冷.
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蒸發器組成,用管道將它們連接成一個密封系統.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以低溫與被冷卻對象發生熱交換,吸收被冷卻對象的熱量並氣化,產生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經壓縮後以高壓排出.壓縮機排出的高壓氣態製冷劑進冷凝器,被常溫的冷卻水或空氣冷卻,凝結成高壓液體.高壓液體流經膨脹閥時節流,變成低壓低溫的氣液兩相混合物,進入蒸發器,其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蒸發器中蒸發製冷,產生的低壓蒸汽再次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冰箱的蒸發器安裝在冷凍或冷藏室中,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安裝箱殼的外面,空調的蒸發器安裝在室內機中,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安裝在室外機中.

Ⅶ 世界上先有空調還是先有冰箱呢

從有據可查的相關歷史資料來看是先有冰箱,後有空調。
歷史記載,空調是由美國的「開利博士」在1902年發明的,而冰箱比這個時間早很多,是一位德國的工程師,叫卡爾.馮.林德的在1879年左右發明並製造出來的。當然這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空調、冰箱。
從日常生活習慣上也可以作出大致的判斷,因為人首先要解決食物的儲存問題來滿足生活第一需要,發現低溫情況下可以延長食物儲存周期,所以就首先在解決儲存食物上下功夫。然後才想到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給人日常生活提供更加舒適的活動空間條件,也就有了空調。
所以,從根本上說,空調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溫度,而不是除濕或者凈化,除濕和凈化只是後來人們給空調附加的更多功能而已。

Ⅷ 空調和冰箱的區別是

空調和冰箱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節流裝置組成。工作原理是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而冰箱沒有風扇靠自然對流來進行熱量交換。 而冰箱沒有風扇靠自然對流來進行熱量交換。 作為冰箱它僅是將密封櫃體內的的溫度降至一定的設定值,而對於空調來講,要使室內溫度降低,必須將室內多餘的熱量排出室外,所以壓縮機和散熱器必須在室外.夏天我們從空調旁邊走過時,感覺到有熱風吹出,就是這個道理.

Ⅸ 空調、冰箱、廚電發展歷程

空調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地區發生罕見的乾旱天氣,為解決乾旱缺水地區的空調冷熱源問題,美國率先研製出風冷式冷水機,用空氣散熱代替冷卻塔,其英文名稱是:Air cool Chiller,簡稱為Chiller!
在空調歷史中,美國已經發展和改進了有風管的中央單元式系統,並得到了正在現場安裝和修理有風管的單元式空調系統的空調設備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強力支持。WRAC是最簡單和最便宜的系統,能夠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購得,並在持續高溫來的時候自己安裝。同時,無風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別於美國市場的動力下在日本得到發展和改進。之後,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在90年代被轉讓到中國,這是通過與當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壓縮機、熱交換器、電勸機、精細閥和電子控制器的本地製造商)組成的合資公司進行的。在90年代中國也從其它先進國家吸收了較大型空調設備的先進高新技術,並與多數是美國的大公司組成合資企業。現今,中國已是一個頂級國家,她的當地主要工廠和合資企業製造了大量SRAC和SPAC以滿足增長的國內市場和出口需要。日本過去幾年在把SRAC和SPAC機組出口到中國、歐洲和中東以建立新的市場。但是中國現今已是最大的空調出口國,在2001年出口的WRAC,SRAC和SPAC機組總數達500萬台,2002年預計有750或800萬台機組出口,而日本正在失去出口的地位。
空調的發明

被稱為製冷之父的英國發明家威利斯·哈維蘭德·卡里爾(有的地方譯作開利)於1902年設計並安裝了第一部空調系統。美國紐約的一個印刷商發現溫度的變化能夠造成紙的變形,從而導致有色墨水失調,該空調系統就是為他設計的。卡里爾的專利1906年得到注冊。
1902 年7月17日,這名才從康奈爾大學畢業一年的年輕人,在「水牛公司」(Buffalo Forge Co.)工作時,發明了冷氣機。但最初發明冷氣機的目的, 並不是為人們帶來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是為一些死物服務。
話說當年水牛公司的其中一個客戶——紐約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廠,它的 印刷機由於空氣的溫度及濕度變化,使紙張擴張及收縮不定,油墨對位不準, 無法生產清晰的彩色印刷品。於是求助於水牛公司。開利心想既然可以利用空 氣通過充滿蒸氣的線圈來保暖,何不利用空氣經過充滿冷水的線圈來降溫?空氣中的水會凝結於線圈上,如此一來,工廠里的空氣將會既涼爽又乾燥。
1902年7月17日,空調的時代就由這印刷廠首次使用冷氣機而開始。很快,其它的行業如紡織業、化工業、制葯業、食品甚至軍火業等,亦因空調的引進 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1907年,第一台出口的空調,買家是日本的一家絲綢廠。
1915年,開利成立了一家公司,至今它仍是世界最大的空調公司之一。但空調發明後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機器,而不是人。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 家商場,常因天氣悶熱而有不少人暈倒,而首先安裝了三台中央空調,此舉大 大成功,涼快的環境使得人們的消費意欲大增,自此,空調成為商家吸引顧客 的有力工具,空調為人們服務的時代,正式來臨了。
但說到空調可以普及,主要是通過電影院可成事的。大多數美國人是在電影 院第一次接觸到空調的。20世紀20年代的電影院利用空調技術,承諾能為觀眾 提供涼爽的空氣,使空調變得和電影本身一樣吸引人,而夏季也取代了冬季成 為看電影的高峰季節。隨後出現了大量全年開放的室內娛樂場所,如賭場、室內運動場和商場,這些都得歸功於空調的出現。
冰箱
起源
冰箱,又稱冰桶,由古時的「冰鑒」發展而來,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它是古代人的發明創造,向我們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個側面。冰鑒,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周禮·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鑒。」可見周代當時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並不是一年裡時時都有,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可謂彌足珍貴。
傳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紅木、花梨、柏木等較為細膩的木料製成,此件為紅木製品,仿竹編式樣,製作精緻。形制為大口小底,外觀如斗形,鉛葉鑲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結構類似木桶。冰箱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為使冰
箱處於一定高度便於取放冰塊和食物,配有箱座。
這對冰箱結構標准,箱桶和底座均裝飾華美。成對製作,當為大戶人家所用之物。
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在當時價值高的器物,傳至如今其價值一定比同樣傳至今天的過去價值較低的器物要高。今天如此,將來也一定如此。這是選擇收藏品的要招。這一點,對於想收藏冰箱的人來說,特別管用。因為在古時候,即便是清代末年了,由於沒有製冰設備,在炎炎夏日要想求得一方清涼的冰,何其困難。雖然古時有鑿地儲冰的方法,但冰的奢侈,一定不是那些一般人家所能享用的。能用得上冰箱的人家,必定衣食無憂。而在當時的社會里,富裕的人家絕對是少數,用得起紅木傢具的,並不一定能用得上紅木製作的冰箱,這也就是為什麼冰箱的收藏價值高的原因,不僅如此,它將來的意義將會更加重要。
[編輯本段]歷史
17世紀中期,「冰箱」這個詞才進入了美國語言,在那之前,冰只是剛剛開始影響美國普通市民的飲食。隨著城市的發展冰的買賣也逐漸發展起來。它漸漸地被旅館、酒館、醫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於肉、魚和黃油的保鮮。內戰(1861-1865)之後,冰被用於冷藏貨車,同時也進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 已經有半數在紐約、費城和巴爾的摩銷售的冰, 三分之一在波士頓和芝加哥銷售的冰箱開始進入家庭使用,因為一種新的家庭設備——冰箱——即現代冰箱的前身,被發明了。現在同類產品還有冰櫃。
製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19世紀早期,發明家們關於對冷藏科學至關重要的熱物理知識的了解是很淺陋的。人們認為最好的冰箱應該防止冰的融化,而這樣一個在當時非常普遍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正是冰的融化起到了製冷作用。早期人們為保存冰而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用毯子把冰包起來,使得冰不能發揮它的作用。直到近19世紀末,發明家們才成功地找到有效率的冰箱所需要的隔熱和循環的精確平衡。
但早在1803年,一位有發明天才的馬里蘭農場主——托馬斯·莫爾就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他擁有一個農場,離華盛頓約20英里,那裡的喬治鎮村莊是集市中心。當他用自己設計的冰箱運送黃油去市場時,他發現顧客們會走過裝在競爭者桶里那些迅速融化的黃油而給他比市價更高的價格買他仍然新鮮堅硬,整齊地切成一磅一塊的黃油。莫爾說他的冰箱的一個好處是使得農民們不必為了保持他們產品的低溫而在夜裡去市場交易。

閱讀全文

與發明空調和冰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