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紀年法的發明

紀年法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30 13:27:04

❶ 干支紀年法是誰的發明是從那一朝代開始實行的

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❷ 公元紀年法的來歷是什麼

公元紀年法源於基督教。公元,即公歷紀元,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基督教規定耶穌誕生之年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前的時間成為「公元前多少年」,類似於正負數,公元元年後的是正數,公元元年前的為負數。比如今年是2018年,意味著從公元元年到現在已經是第2018個年份了!

公元紀年法是目前世界通用的紀年方法,也有部分國家採用自己的紀年法。如日本就採用年號紀年法,以色列則採用猶太歷紀年法。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採用公元紀年法作為新中國的紀年制度。

(2)紀年法的發明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六種:

一、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

二、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三、干支紀年法

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四、年號干支兼用法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順治二年乙酉「,「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五、星歲紀年

1、歲星紀年

戰國時期用歲星紀年。歲星就是木星,由西向東運行,繞太陽一周用11.86年古人發現大約12年後木星又出現在星空同一位置,於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並給他們起上名字叫。

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個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紀年。像歲在星紀,歲在析木、歲在大梁。

2、太歲紀年

木星運行軌道由西向東,這和人們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為解決這個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太歲。

給它又起了十二個名字,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恰、涒攤、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來紀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

後來發現,歲星並不是一年整走一個星次,運行一周11.86年,86年便會多走一個星次,這種紀年方法不精確又繁瑣,後廢不用。這種紀年方法在《呂覽》、《楚辭》中可看到。

六、生肖紀年

它是我國民間推行的一種與干支密切相關的紀年方法,用十二肖獸名稱作為年名和地支對應。

例: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如果知道干支,就可以推算出生肖。如:想知道2005年出生的孩子屬什麼?從今年的干支是庚寅,就可以推算出2005年的干支是乙酉,那這小孩是屬雞。

生肖紀年始於東漢,敦煌經卷有記載,生肖紀年起於少數民族,至今西藏還是用這種紀年方法。藏歷是用陰陽五行和十二生肖搭配,五行用兩次和肖獸搭配。藏歷五行為木、水、鐵、土、火。十二生肖同漢歷十二生肖相同。

❸ 干支紀年法是誰的發明是從那一朝代開始實行的

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❹ 紀年法的來歷

現行的公元紀年法是從所謂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後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應該注意:沒有公元零年這一年。我國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採用公元紀年的,今天是公元2007年。

公元紀年的來歷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❺ 干支紀年法是誰的發明

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❻ 天乾地支的紀年法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乾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麼,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十天乾的含義

天乾地支的含義,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載,大體含義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復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相傳黃帝時代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為天乾地支之由來。

❼ 古代紀年法記季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❽ 干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是何人發明的

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在所有的紀年歷法裡面時間最長,最早可達上古時期。干支其實是一個總稱即天乾和地支。把天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下來,正好一周就是六十,然後也是一周一周地排,循環下去,然後就把這個叫做干支表。每一個干支表的起點就是立春。

干支紀年法到底是誰發明的,無法考據。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可以知道干支紀年的出現時間,但是卻無法從已知的資料裡面得知發明者。干支紀年法,可以和現在國際上使用的一個歷法並列。干支紀年法其實遵循的就是宇宙上一些天體運動規律,也算是我國現在使用的陽歷和陰歷的結合。干支紀年法的使用時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❾ 公歷紀年法是什麼時候由誰發明的

耶穌,又稱基督(意為"救世主"),於公元元年12月25日(聖誕日)出生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恆,公元紀年法就是從耶穌出生那年開始的。

閱讀全文

與紀年法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