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糖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出來好久傳入中國
蔗糖是人類基本的糧食之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蔗糖根據純度的高低可分為三種;白糖、砂糖和片糖。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和印度。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
漢朝至隋朝
世界各國「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國古代的「西極石密」和「西國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sakara。說明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
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製糖術的紀錄,說到印度出產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據季羨林解讀,「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譯,證明印度製糖術的確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義。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
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唐代
後來印度的煉糖術有進一步地高:將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煉,並不斷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攪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漿中的雜質凝結成渣,原來褐色的糖漿顏色變淡,經過反復的除雜工序,最後得到淡黃色的沙糖。《新唐書》中記載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
宋代
北宋初期,三佛齊和大食等國貢白砂糖。白砂糖是從石蜜進一步提煉的,呈沙顆粒狀態,色淡黃,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
宋代出現世界第一部甘蔗煉糖術專著《糖霜譜》。
製糖成為一門重要產業,糖製品種類繁多,有香糖果子、獅子糖、花花糖、膠牙糖、芝麻糖、錘子糖、楊梅糖等。
元代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游記》記述中國武乾的製糖業,開始不知道怎麼煉制像巴比倫地區出產的糖那樣精美,後來大汗得到來自巴比倫地區的人傳授用樹灰煉精糖的技術。又說福州地區煉制的糖「十分潔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的《伊本·白圖泰游記》說:「中國出產大量的蔗糖,其質量較之埃及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代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第六卷《甘嗜》篇詳細敘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造白糖法:將過冬成熟的甘蔗,用軋漿車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黃黑色的糖漿,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結成黑沙糖;另備一口缸,上面安放一個瓦溜(瓦質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將黑砂糖倒入瓦質漏斗中,等黑沙結定,除去稻草,用黃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從漏斗流入下麵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層約五寸多,非常潔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現在的南洋)。
造冰糖法:將白糖煎熔,和入雞蛋清除雜質,待火候合適,將新青竹破成篾片,斬成一寸長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經過一夜就凝成冰糖。
季羨林在所著《中華蔗糖史》說:中國明代熬練白糖的「黃泥水淋脫色法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並指出
馮·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沒有一個字提到黃泥水淋脫色法。
除《天工開物》外,《閩書南產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識》、劉獻廷著《廣陽雜記》、《興化府志》都有關於熬練白糖的黃泥水淋脫色法的敘述。證明黃泥水淋脫色法是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從明朝開始將中國白糖出口到日本、印度和南洋群島。
明朝中國的白砂糖出口到印度孟加拉地區,也傳播了中國製造白砂糖的方法。根據季羨林考證,孟加拉語和幾種印度語言中,白砂糖都叫 cini sakara, 即「中國糖」,就是中國製糖術傳入印度的證明。
明崇禎十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廣州前後購買13028擔白糖和500擔冰糖。
B. 作文《糖麻圓》
親愛的網路用戶: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麻圓本來就是糯米粉為主料做的呀!麻圓是用糯米粉加白糖、豬油和水揉製成形,再經入鍋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圓團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麻圓雖然只是一種極為普通的小吃,製作起來也並不復雜辛苦答題,只為您的肯定,如有用,請採納,謝謝!
C. 糖麻圓的介紹
糖麻圓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殼薄內空,形似圓形,色澤金黃,糯綿香甜。糯米淘洗干凈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裝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濾干後放置4-5小時,讓吊漿面自然發酵至略有酸味後,加鹼、糖揉勻搓成長條,下每個約重25克的劑子20個,搓成圓球形後,粘上芝麻入溫油鍋中炸,邊炸邊用平漏勺背反復踏壓炸至泡空起來,殼呈金黃色即可。
D. 糖麻圓的做法
用料
糯米粉500 克
白糖50 克
白芝麻50 克
水50 克
食用油500 克
糖麻圓的做法
將白糖磨成粉,糯米粉放入攪拌盆,加糖粉,水
E. 糖麻圓怎麼做
糯米粉250克, 澄粉75克, 糖75克, 白芝麻,豆沙餡適量。
麻圓(即麻團)
1、熱水倒入澄粉中, 混合均勻,揉成軟面團 。
2、將糯米粉中加入糖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的泡打粉(或者酵母片醒過的面),再加入上面的澄粉團, 加水適量揉成稍軟的面團。
3. 揉成長條, 分成若干小劑子。[美食中國]
4. 將小劑子按扁包入適量豆沙餡, 包好揉圓。
5. 將兩手少沾點水, 揉幾下麻團, 使其表面沾上水,增加黏性。
6. 扔到芝麻堆里滾上芝麻, 再拿出來揉實, 把芝麻揉進麻團。
7. 鍋中做油, 燒至七成熱, 放入生坯, 小火炸至表面金黃即可。
1. 糯米粉與澄粉的比例為 1斤: 3兩, 澄粉少了不脆, 多了容易裂。
2. 糯米粉與砂糖的比例也為 1斤:3兩, 這樣口感應該正合適。
3. 做法6是為了保證麻球坯在油鍋里不掉芝麻。
4. 油溫七成熱的標志是把手放在油鍋上方剛好有灼熱的感覺, 油溫高了容易糊, 油溫低了容易掉芝麻。
5.步驟1:加入這個是為了口感更好,否則純糯米粘牙且太膩。
6.步驟7:要用勺壓入油中,慢慢的就可以看到中間空心,麻圓脹大。
F. 麻圓(糖麻圓子)的做法
樓主實話和你說吧,現在的什麼食物都沒有我們小時候的好吃,現在市場競爭帶來的是利潤而不是味道好的獲勝,什麼都放食品添加劑,吃的菜打農葯,養的豬吃食料,瘦肉精。長大後豬肉打水,水果都不是自然長熟,吹熟劑~~~~等
這個這法你參考參考
·配料:
糯米1公斤富強粉850克(其中留100克做餡及面干用)酵在頭250克綿白糖250克花生油500克芝麻300克桂花3克。
·操作:
1.把糯米淘洗凈,放缸里,用清水泡約七八個小時,撈出,控去水分,用碓臼舂成粉末,過細篩待用。
2.在鍋里放1.3公斤水燒開,倒進750克麵粉,立即封閉爐火,以鏟子在鍋里不斷翻炒,攪均勻,直到粘合得不粘水時即可。待面團涼後同米粉拌和在一起,再把酵面頭撕碎攪入。先用雙手將面擦成雪花狀,再反復搋揉,直至米粉與熟面團完全混勻,成為光滑為粘手的面團為止。用濕屜布蓋好,靜置發酵1小時左右(天冷時可延至4小時)。
3.綿白糖加桂花及麵粉75克,混合拌勻成糖餡。另把芝麻淘洗凈,用清水浸泡5小時,撈出控去水分,放簸箕內,用手擦去外皮,揚凈後待用。
4.面案上撒些麵粉,將發酵面團分次揉好,搓成長條,摘成40個劑子,再撒些麵粉,逐個捏成酒盅狀,包入糖餡,捏緊口,再搓成圓子,放芝麻堆里反復滾轉,沾上芝麻後,用雙手掌壓扁(3次),成為邊沿稍厚,中間略薄的圓餅,放四成熟的油鍋內,用中火熳炸10分鍾,視餅兩面成金黃色,中間鼓起即好。
G. 糖果是由誰發明的
法國糖果巡遊
http://fr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3日21:59 新浪法國
正如歌手JACQUES BREL所唱:「糖果如此美妙......」(LES BONDONS C』EST TELLEMENT BON...)。糖果的叫法有很多種:DOUCEURS、FRIANCISES、CONFIERIES,它們的大小形狀也是千姿百態。但是它們的歷史卻是相同的。最有名的糖果是哪一種?是誰發明了糖果?我們能參觀一個糖果製造廠嗎?以下便是對這些帶著「甜味」的問題的回答:糖果的種類有很多。小的、大的、圓的、方的、彩色的、水果的、焦糖的、香味的,區別真是太大了。可以被嘎吱嘎吱地咀嚼,也可以被慢慢地吮吸,糖果因而成為了孩子們的最愛。在有小孩的家裡,到處都可以發現糖果的蹤跡。因為孩子們總是將手伸向那代表著快樂的糖果盒或糖果包。法國生產的糖果種類繁多,大約有600多種,每年的糖果產量約為220 000噸。
悠久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里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發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於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只有貴族才能品嘗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眾多的糖果製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產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眾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小小的糖果講述了法國的歷史
從北到南,糖果講述了法蘭西大地的歷史和傳統。RHONE河谷的果園為APT的糖果製造商提供了高質量的原料,從而令他們生產出美味的果醬和水果餡餅。在諾曼底地區(NORMANDIE),製造者在美味的麥芽糖中加入了當地蘋果的滋味,生產出「蘋果糖」。
糖果製造商也從當地的工業部門中吸取製造糖果的靈感。比如礦工糖片這一糖果名稱就源於法國北部的煤礦。這種糖果是什麼顏色的呢?黑色,就像煤一樣。在出產板岩的ANGERS地區以及法國中部地區,那裡有一種裹著巧克力的扁平方型的甜食,被稱做QUERNONS,顏色就像板岩一樣。有一些比較普通的糖果,比如CARAMELS(一種焦糖制的糖果),在法國各地都有生產。但一些地區給這種糖果加上特別明顯的地域特徵,比如BRETAGNE地區就在CARMELS糖果中加入咸奶油。在COTES D』UZES地區,製造者經常在糖果中加入甘草。在HARIBO牌子(它製造的ZAN和甘草汁糖最著名)的糖果博物館里,就展示了甘草汁糖、糖片、塗抹甘草糖。
既好吃又好看
CAMBRAI的薄荷糖、FLAVIGNY的茴香糖以及NACY的香檸檬糖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它們具有地區特色,都很有名,包裝也不錯。這些糖果通常包裝在金屬盒中,不但外部美觀漂亮,而且這樣的包裝也有利於存放糖果。在今天,這些糖果經常被人收藏,或當作饋贈他人和褒獎自己的好禮
參考資料:http://france.sina.com.cn/art/2003-08-23/37.shtml
H. 糖果是誰發明的
悠久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里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發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由於糖果的價格昂貴,直到18世紀還是只有貴族才能品嘗到它。但是隨著殖民地貿易的興起,蔗糖已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眾多的糖果製造商在這個時候開始試驗各種糖果的配方,大規模地生產糖果,從而使糖果進入平常百姓家。這就是今天我們能見到如此眾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小小的糖果講述了法國的歷史 從北到南,糖果講述了法蘭西大地的歷史和傳統。RHONE河谷的果園為APT的糖果製造商提供了高質量的原料,從而令他們生產出美味的果醬和水果餡餅。在諾曼底地區(NORMANDIE),製造者在美味的麥芽糖中加入了當地蘋果的滋味,生產出「蘋果糖」。 糖果製造商也從當地的工業部門中吸取製造糖果的靈感。比如礦工糖片這一糖果名稱就源於法國北部的煤礦。這種糖果是什麼顏色的呢?黑色,就像煤一樣。在出產板岩的ANGERS地區以及法國中部地區,那裡有一種裹著巧克力的扁平方型的甜食,被稱做QUERNONS,顏色就像板岩一樣。有一些比較普通的糖果,比如CARAMELS(一種焦糖制的糖果),在法國各地都有生產。但一些地區給這種糖果加上特別明顯的地域特徵,比如BRETAGNE地區就在CARMELS糖果中加入咸奶油。在COTES D』UZES地區,製造者經常在糖果中加入甘草。在HARIBO牌子(它製造的ZAN和甘草汁糖最著名)的糖果博物館里,就展示了甘草汁糖、糖片、塗抹甘草糖。 既好吃又好看 CAMBRAI的薄荷糖、FLAVIGNY的茴香糖以及NACY的香檸檬糖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它們具有地區特色,都很有名,包裝也不錯。這些糖果通常包裝在金屬盒中,不但外部美觀漂亮,而且這樣的包裝也有利於存放糖果。在今天,這些糖果經常被人收藏,或當作饋贈他人和褒獎自己的好禮
I. 糖麻圓的製作方法
糖麻圓
原料:
吊漿糯米面500克,芝麻50克。
調料:
白糖25克,菜油、鹼等適量。
製作方法:
炸。糯米淘洗干凈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裝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濾干後放置4-5小時,讓吊漿面自然發酵至略有酸味後,加鹼、糖揉勻搓成長條,下每個約重25克的劑子20個,搓成圓球形後,粘上芝麻入溫油鍋中炸,邊炸邊用平漏勺背反復踏壓炸至泡空起來,殼呈金黃色即可。
風味特色:
殼薄內空,形似圓形,色澤金黃,糯綿香甜。
技術要領:
必須用溫油炸,鹼不能多,面要發酵好才會空心,芝麻要沾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