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當前的大國工匠精神
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來充斥媒體的「中國智造」「中國創造」「中國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為決策層共識,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顯得尤為難得和寶貴。
(1)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② 「工匠精神」是什麼,大國工匠精神給了我們什麼啟示,求推薦這些書籍,謝謝。
「工匠精神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牢固樹立國家民族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樹立精益求精的精神。」我覺得這些書更好的詮釋了大國工匠精神的含義:《互聯網時代的大國工匠精神》《工匠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好師傅這樣當 好徒弟這么做》《工匠精神:敬業興企,匠心築夢》《互聯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讓工作成為一種修行》《傳承工匠精神 爭做優秀員工》《不吃苦、不奮斗,你要青春干什麼》《員工崗位創新精神》《弘揚工匠精神 做愛崗敬業好員工》《品讀國學經典 提升職業素養》
③ 什麼是大國工匠,什麼是匠心精神
大國工匠是2015年「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這系列節目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敘述了他們用自己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
匠心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3)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能體現匠心精神的紀錄片還有《匠心》,他是一檔大型電視紀實類節目。通過外景拍攝的形式刻畫大國工匠、匠心傳世。講述創新傳統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
於國,匠心之士為重器;於家,匠心之士為頂梁;於人,匠心之士為楷模。中國夢,心之所向。積跬步至千里,每一個腳印,都由你我用匠心精神刻下。《匠心》欄目,努力刻畫這個浮躁的狂潮里,一個個可貴的匠心故事;用真實生動的影像力量,沁染觀眾的心扉。
④ 大國工匠現實而深遠的意義是什麼
大國工匠傳達出的工匠精神有利於改善企業管理,使生產優質化。
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4)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客戶無可挑剔的體驗。
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與工匠精神相對的,則是「差不多精神」——滿足於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我國製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現象,多少與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顯現有關。
⑤ 大國工匠的具體內容
大國工匠的具體內容:
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藝的極致,讓海底隧道成為他實現夢想的平台。
「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他為國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
周東紅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孟劍鋒,百萬次的精雕細琢,雕刻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絲巾」。
張冬偉,焊接質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觀上的完美無缺。
寧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顧秋亮,全中國能實現精密度達到「絲」級的只有他一個。
(5)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國以才興,業以才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離不開龐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1、築就「工匠魂」:高技能人才隊伍快速集聚成長。
2017年5月,中國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閃光燈下,80後、90後技能人才與C919一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我感到高技能人才的主人翁意識在不斷增強,他們都為能夠親手製造國產大飛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沈大立說。
2、練就「工匠術」:開展職業培訓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
「在職業培訓政策方面,一個重大突破是實現了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普惠化和全覆蓋。」張立新介紹,國家對貧困家庭子女、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都提供了免費培訓補貼。對企業學徒,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也都給予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補貼。
3、提升「工匠力」:讓高技能人才得到豐厚回報。
沒有高技能人才,很難撐起高質量發展。「商用飛機的產業人才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競爭性,高端人才更加稀缺。」沈大立建議,通過跨界培養技術、技能「雙師型」人才,讓專注於創新的技能人才能夠得到豐厚回報,提升他們的「工匠力」。
張立新呼籲,全社會要轉變觀念,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使技能人才成為人人尊敬的對象。
⑥ 大國工匠人物介紹400字
1、管延安
管延安,男,1977年6月19日出生,漢族,山東濰坊人,初中文化,群眾。1995年參加工作(農民工)。
18歲管延安就開始跟著師傅學習鉗工;「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有空的時候就看書學習,是他最大的工余愛好。
二十多年的勤學苦練和對工作的專注,心靈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鏨、削、鑽、鉸、攻、套、鉚、磨、矯正、彎形等各門鉗工工藝,而且對電器安裝調試、設備維修也是得心應手。
先後參與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業之一——青島北海船廠、國內最大集裝箱中轉港——前灣港等大型工程建設。
先後榮獲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勞務之星」和「明星員工」稱號,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藝被譽為中國「深海鉗工」第一人。
4、寧允展
寧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級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
寧允展出身工匠家庭。在身為工匠的父親的耳濡目染中,寧允展從小就喜歡手藝。
1991年,19歲的寧允展從鐵路技校畢業,進入當時的四方機車車輛廠(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前身),從事車輛鉗工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4月,榮獲「最美職工」。12月,榮獲交通運輸部授予的「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頒發「全國交通技術能手」證書。
5、顧秋亮
顧秋亮,男,江蘇無錫人,生於1955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顧秋亮同志從1972年起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工作,在鉗工安裝及科研試驗工作方面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年,先後參加和主持過數十項機械加工和大型工程項目的安裝調試工作。
2009年至2012年,顧秋亮作為蛟龍號海上試驗技術保障骨幹,全程參與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個階段的海上試驗。
參加海上試驗時,顧秋亮已是五十多歲,但他克服了嚴重的暈船反應和海上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等諸多困難,安排好家中生病的妻子,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每年近100天的海試中。
他帶領裝配保障組不僅完成了蛟龍號的日常維護保養,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如壓載鐵的安裝、水下燈光的調整、布放回收介面的設置等;
並將自己的技術和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國家深海基地的技術人員,為海試的順利進行和蛟龍號投入正規化的業務運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9年4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在中國文明網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耿家盛、顧秋亮等10位「最美職工」的先進事跡。
⑦ 大國工匠的現代意義包括哪個
大國工匠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每一個細節都執行到位的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職業教育也應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結合起來,不僅是要教會學生一門技術、一種本領,更應該是價值的傳遞、精神的涵養和人格的建立。
正因此,我們不斷推進黨建和思政工作創新,把各類儀式典禮、文化藝術活動、優秀師生案例等傳統思政教育資源搬到線上,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教育,對廣大學生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引導效果。
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大量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職業技術學院應該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讓千千萬萬擁有較強動手和服務能力的人才進入勞動大軍,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口,經濟的轉型升級呼喚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也迎來廣闊舞台。踏准改革的鼓點、順應時代的需要,職業教育不僅能迎來自身發展的春天,更能為新時代培養更多既有真才實學、又有高尚品德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7)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國際產業結構深刻調整,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正在發生,給產業工人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
加上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在技術技能、素質結構、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障礙,也影響到產業工人隊伍的發展壯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製造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事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大業。
發展高端製造業不僅需要高端裝備、高端技術,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隊伍。我國兩億多產業工人,為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世界工業發展史看,但凡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技術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頂層設計、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⑧ 大國工匠都介紹了幾個人 都叫什麼
《大國工匠》介紹了個嘉賓,分別叫做:胡雙錢,高鳳林,孟劍鋒,張冬偉,寧允展,周東紅,管延安,顧秋亮。
1、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藝的極致,讓海底隧道成為他實現夢想的平台。
2、「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他為國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
3、周東紅,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4、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5、孟劍鋒,百萬次的精雕細琢,雕刻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絲巾」。/6、張冬偉,焊接質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觀上的完美無缺。
7、寧允展,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8、顧秋亮,全中國能實現精密度達到「絲」級的只有他一個。
(8)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大國工匠》是2015年「五一」開始,央視新聞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8個工匠「8雙勞動的手」所締造的神話。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鑽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製造」。節目播出之後,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會熱議。
這群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⑨ 大國工匠20個人物的100字介紹
中華技能大獎得主,福建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工匠感言——知識改變命運李萬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工匠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要我們有一顆追求高標准,只要踏實,從基礎干起,工作就能幹好,就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遠。許啟金(國網安徽電力宿州供電公司運檢部帶電作業班班長。我將繼續帶領我的團隊搞好技術集成創新,為「中國創造」加油,為大國崛起貢獻力量。鄧建軍(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全國勞動模範,鍛煉和激發了我發明創造的靈感和熱情,中國發明協會會員)工匠感言——我從學徒工、一般工人到技師、高級技師、高品質的匠心,有一種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精神,繼續做好技術攻關、傳技育徒工作,我要通過各種努力和實踐。人生不一定要名牌大學畢業,但一定要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不學習就很難找到自己期待的崗位,更難以實現職業生涯的發展,把自己的技能復制到更多的工友身上,帶領出在關鍵製造環節能夠挑大樑、擔大任的工匠級操作工人群體。李斌(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工匠感言——做工人就要有一顆匠心,學習成就未來,技能成就人生,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山東省首席技師、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了我,是國家的快速發展給了我成長成才的機會和創新奉獻的力量,始終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感情、充滿忠誠,是堅守,全國勞動模範,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工匠感言——創新不僅要注重高端的,也要注意基礎的,我從解決手頭工作中的難題出發搞創新,使創新精神在基層落地實踐。我堅信。它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能主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產業的興衰。馮鴻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我將珍惜榮譽、腳踏實地。代旭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東辛採油廠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技能大師,從來沒有離開過採油一線,是艱苦的一線工作生活,百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工匠感言——工匠精神,是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歷經千年而不朽的民族精粹,它的內涵早已超越了製造手藝提升與傳承,實質指向的是一種對於產品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製造信仰,再創新業績,中華技能大獎得主,被譽為「高鐵焊接大師」和「工人院士」)工匠感言——我是一名焊接工人,參與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焊接技術從追趕者到同行者、超越者的全過程。作為大國工匠
⑩ 結合實際,談「大國工匠"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1、提倡「大國工匠」是促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十三五」時期,我們仍然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大任務,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實現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離不開廣大職工的創新和創造,離不開對「大國工匠」的繼承和發揚。
2、提倡「大國工匠」,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需要。
當前,在中國製造走出去的過程中,一些產品的質量也常常受到詬病,迫切需要提高產品質量。因此,要在競爭中取勝,關鍵在於提高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只有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大國工匠,才能打造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
3、提倡「大國工匠」,是滿足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的需要。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這里,工匠精神是和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並提的,這說明,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重提「大國工匠」精神具有某種歷史必然性。
(10)大國工匠創造的產品擴展閱讀:
「大國工匠」的培養:
1、培養大國工匠,提倡工匠精神,首先要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理念,糾正輕視勞動特別是輕視普通勞動者的不良風氣,重視職業教育,創新教育體制,為培育大國工匠,重塑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重視對大國工匠的教育和研究。對大國工匠的教育和研究要在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上下功夫。要就大國工匠涉及的政策背景、歷史脈絡、文化體系、技術標准、結構優化、平台建設、成果應用、服務社會等多環節、多方面進行全面、深入和系統的研究。
從而為大國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養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