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概念什麼意思
新概念一般指新概念作文。
新概念作文沒有題材限制,但參賽者寫得較多的是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對經典的閱讀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這幾種類型的題材交織著小作者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感悟,對生與死的思考,對價值觀人生觀的辨析。不管內容有多少變化,文章中任何一種感受和思考都打上了作者生活態度的烙印。
主旨:
1.「新思維」
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提倡無拘無束。
2.「新表達」
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3.「真體驗」
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參賽形式:比賽分初賽、復賽。初賽沿用一般文學刊物徵文的形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初賽優勝者參加復賽;復賽設立考場舉行。考題由發起主辦單位各出多套方案,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並由公證處現場監督和公正。
初賽決出入圍獎,入圍者來滬參加復賽,由兩項分數綜合得出最後一二等獎及入圍獎名單。
『貳』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新概念包括那4個
有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
主要類容: 隨著經濟、文化、價值多元化等因素的發展,人們面臨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諸如人際關系障礙,夫妻關系不和,親子關系緊張,性心理障礙,抑鬱、焦慮、嫉妒、自私、自卑、猜疑、易怒等問題,嚴酷的擺在人們面前。而這些問題的症結,都與心理異常和人格障礙等有關。因而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發生率也在變化。在我國,據不完全統計,患有各種心理障礙及心因性疾病的人數已經越過總人口的10%。
為此,醫學模式也逐漸從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隨著醫學模式的轉換,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健康新概念」。現將WHO新的健康概念介紹於後,供大家參考。
新的健康概念:人的健康分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健康4個層次,並且後面的健康層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層次為基礎而發展的更高級的健康層次。
生理健康層次。指的是人體的組織結構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為基礎,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為目的,協調一致的復雜而高級的運動形式。生理健康是其他健康層次的基礎,是自然人的健康。
心理健康層次。判斷心理是否健康有3項基本原則:(一)心理與環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觀現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應同客觀環境保持一致。(二)心理與行為的整體性,指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是一個完整和協調一致的統一體。(三)人格的穩定性,指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道德健康層次。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為基礎,並高於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首先健康的最高標準是「無私利人」;基本標準是「為已利他」;不健康的表現是「損人利已」和「純粹害人」。
社會適應健康層次。社會適應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及學習、娛樂中的角色轉換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應。社會適應良好,不僅要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不僅能勝任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而且能創造性地取得成就貢獻於社會,達到自我成就、自我實現,這是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識,發生角色錯位是社會適應健康不良的表現。
老年人尤其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都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心理障礙症狀,因此,醫師在分辨治療中需要根據病情,對患者雙管齊下同時進行葯物和心理治療。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心理健康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歐美國家,心理醫生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而在我國,心理保健等工作才剛剛起步。殊不知,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們必須注意和重視的一項保健和教育內容。
『叄』 什麼是新概念
新概念,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新概念就是一種新的思維和邏輯。現在人們常把新的方法或新的思想稱為新概念。
滿意請採納+關注我們的團隊~感激不盡O(∩_∩)O
若有什麼問題想問,歡迎您繼續追問^_^
『肆』 "創造地板新概念」用英語怎麼說,要非常准確的翻譯
create the new concept of floor board.
『伍』 如何理解新概念作文它和寫作的個體性和創造性有何關系
作文大賽」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七所全國重點大學聯合《萌芽》雜志聯合發起共同主辦,大賽聘請國內一流的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委。除初賽作品要求字數控制在5000字以內,參賽者30歲以下之外,不收取報名費,無任何限制。「新概念」旨在提倡: 「新思維」——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提倡無拘無束。 「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比賽分初賽、復賽。初賽沿用一般文學刊物徵文地形式,不命題、不限定題材、體裁,字數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初賽優勝者參加復賽;復賽設立考場舉行。考題由發起主辦單位各出多套方案,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並由公證處現場監督和公正。 初賽決出入圍獎,入圍者來滬參加復賽,由兩項分數綜合得出最後一二等獎及入圍獎名單。 大賽發展 7年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參賽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千人次,逐年遞增至7萬人次。隨著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高校合作力量陸續擴大為13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也先後加入了聯合主辦單位隊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行的考試制度,高校沒有命題權和考察權,只能被動接受「高考」結果。對於中學語文教育的誤區,《萌芽》在她近50年的辦刊過程中,在與廣大青年學生的接觸中,在與國內許多一流大學的專家學者接觸交流中,也越來越深地感受到這一誤區的負面作用:即文學與人文學科後備人才的匱乏。「新概念作文大賽」充分運用了《萌芽》與全國作家學者的天然聯系,它的權威性也得到了各高校負責人的首肯,使得大賽獲獎者與高校之間通過競賽建立關聯,為日後的人文學科後備人才輸送起了重要作用,成為高考選拔人才有利的補充形式,被譽為中國「語文奧林匹克」。第一屆大賽,陳佳勇、宋靜茹、王越、楊倩、吳迪、李佳、劉嘉駿分別被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免試錄取;第二屆懷沙、張懿璇、許人傑、陳凱、李一粟、周嘉寧、祁又一、李晶、張堯臣、藺瑤、劉莉娜、應尤佳、周霓欽、陳安棟、孫佳妮等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提前錄取;中山大學為第五屆獲獎者王皓舒加20分,第七屆又錄取了黃銳傑,甚至有一名二等獎獲得者也進入了中大。北京大學甚至通過自主招生,為新概念的獲獎者預留名額,先後錄取了張思靜、錢好等文科可造之才。清華大學錄取了???南開大學破格錄取了第五屆獲獎者王一波、第七屆的一等獎獲得者山西大學附中的張馨月。武漢大學錄取了李遙岑、戴漓力、胡堅。 「新概念」的參賽稿件給文壇吹來了清新之風。許多作品使評委鐵凝、葉兆言等成名作家無法相信這樣才華橫溢的文章出自中學生之手。評委會主席王蒙甚至欣喜地說:「我們可以擱筆了。」作家趙麗宏也發出了「青春的光彩誰也無法扼殺」的感嘆。許多潛在寫作的年輕作者被發掘出來,文學的基礎人口獲得了拓展。今天在文壇上日漸活躍的「80後」作家中就以新概念作家群居多。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有「以藝術代宗教」的提法。提出文學要具備人文性、審美性的功能,要能塑造人的靈魂、培養人的精神,孕育人文情操。這與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勾連的,也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始終要求自己承擔的責任。許多當年的獲獎者,將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同文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更多的獲獎者並沒有把文學當成終身的事業或者生存的方式,他們沒有當作家、進文科,文學是他們滋養靈魂與情操的方式,他們始終是文學的愛好者、閱讀者。第二屆一等獎獲得者艾路讀的是清華大學水利系;李一粟讀的是法律系,現在在北大攻讀法律研究生;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任良,同時也是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一等獎,最後選擇了南京大學化學系;第四屆的郭允,既獲得省級數學競賽的一等獎,又連續兩年獲得新概念一等獎,他的所愛是哲學;第五屆的杜書妍以及同年畢業的劉楓,選擇的則是生命科學;第七屆的黃銳傑在中大錄取他時,允許他自由選擇專業,他選擇了物理……這和教育界強調的綜合素質、和萌芽「讓文學成為青年人的精神家園」的辦刊宗旨似乎不謀而合。能夠成為作家的畢竟是少數,文學更重要的功能可能是讓它成為一個人的靈魂支柱。 答案補充 社會影響 1999年以來,全國的多家報刊雜志報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賽對傳統語文教育的發難,引發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深度思考。連年都能在大賽中拔得頭籌的山東省實驗中學的語文教學方法,也將隨著人們對大賽的關注度,引發教育界的新思考新熱點。 韓寒這名當年由大賽發掘出的一等獎獲得者、媒體眼中的「高才留級生」所引發的話題,至今是對中國教育界的影響深遠的沖擊。
『陸』 新概念到底是個什麼存在,為什麼大家都學它
第一:
新概念目前有:
1、新概念英語
2、新概念作文大賽
第二:
1、新概念英語
《新概念英語》是1997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出版的一套英語教材。作為一套世界聞名的英語教程,以其全新的教學理念,有趣的課文內容和全面的技能訓練,深受廣大英語學習者的歡迎和喜愛。進入中國以後,《新概念英語》歷經數次重印,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英語學習者的需求。
《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作為享譽全球的最為經典地道的英語教材,以其嚴密的體系性、嚴謹的科學性,精湛的實用性,濃郁的趣味性深受英語學習者的青睞,《新概念英語》在中國有20多年的歷史,每年有數百萬學習者,早已成為英語學習者的必選讀物。
2、新概念作文大賽
新概念作文大賽是萌芽雜志社舉辦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作文大賽。大賽的理念為:「新思維」——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提倡無拘無束。 「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柒』 新概念 何為新概念
■■■■■■■■■■■■■■■■■■■■■■■■
1、關於新概念的由來:
熟悉中國文壇或是中國文學發展趨勢的人應該都聽過「新概念作文大賽」這個熱門詞彙,而對「新概念」不甚了了的人,也許聽過一批被稱為「80後」的作家群,例如目前最紅火的韓寒、郭敬明等人的名字。
不論是韓寒的作品《三重門》《長安亂》,或是郭敬明的《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都是動輒銷售數十萬冊,甚或百萬冊的作品。在中國圖書市場,目前文學書籍能賣一兩萬冊就已經說得上「賣得很好」,從這一點看,韓寒、郭敬明作品的銷售量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韓寒、郭敬明兩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同樣在這項稱為「新概念」的青少年寫作競賽中脫穎而出,並在獲得大獎後聲名鵲起。
除了韓寒、郭敬明這兩位中國圖書市場炙手可熱的新星之外,新概念還造就了一群備受矚目的新人,包括周嘉甯、張悅然(張悅然專訪見明天《早報周刊》)等文壇新星,對目前中國文壇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力。
由於「新概念」迅速打造了一批文壇新星,因此,有人稱「新概念」為中國文壇上的「造星夢工廠」,「新星」們的名利雙收也因此引起爭議,引來媒體和社會各界的議論。
新概念 試圖走出雜志市場困境
「新概念」的主要策劃人趙長天,是上海作協副主席及《萌芽》雜志主編,他在近日應華僑中學之邀到訪新加坡,在該校舉辦的作家節《人文饗宴》發表演講。
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趙長天說:「『新概念』意指和學校作文的概念區分開來,相對於學校作文而言,『新概念」主要在於鼓勵年輕人追求一種新的寫作觀念,能夠更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說,新概念作文大賽是由《萌芽》雜志社於1998年發起,並與北京大學等中國著名大學於1999年開始聯合舉辦,此後每年舉辦一次。
參賽者鎖定30歲以下的學生和青年人,賽制分為初賽和復賽。初賽由作者提交作品,再由評委評審選拔至復賽;得到復賽資格的作者赴上海參加統一的現場比賽。
趙長天說,中國文壇一度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黃金時代,但是到了1990年代,大多數中國文學刊物漸趨沒落,《萌芽》也不例外。
《萌芽》雜志創辦於1956年,已有近50年的歷史。1995年,趙長天到《萌芽》擔任主編,這本文學雜志的發行量僅有1萬多冊,當時,他不得不考慮開發市場,爭取銷售量。於是為了求取生存,編委會感到調整、重新發展《萌芽》的必要。《萌芽》於是決定改變編輯方針,選用更多適合中學生和高中生看的作品。
趙長天起初約了蘇童寫稿,因為相對於其他作家,當時的蘇童還是較年輕的,但對於蘇童的作品,學生還是覺得不是他們熟悉的生活,於是《萌芽》改而尋求中學語文老師推薦學生作文,但語文老師推薦的學生文章,學生也根本不看。
趙長天說,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卻不見成果之後,《萌芽》於是決定舉辦一個不一樣的作文比賽,一方面是挖掘稿源和文壇青年作家,另一方面也想藉此吸引讀者,讓年輕人注意及閱讀這份雜志,使到《萌芽》能夠跳出市場困境。作文比賽同時也試圖突破學校作文教育的模式,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和抒發情感。
《萌芽》把「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主旨定為「新思維」「新表達」和「真體驗」,正是為了區別於傳統的較為呆板的學校作文教育。
新概念成功是因為與著名大學掛鉤?
〈p.03〉社會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趙長天: 新概念 只提供了起跑點
社會力量打造明星作家
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由於「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聲名遠播,《萌芽》雜志隨著水漲船高,2001年雜志發行量突破10萬份,而到了2004年底,《萌芽》發行量已達50多萬,比80年代黃金時期的34萬還要多出16萬。
「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反應也越來越熱烈,第一屆新有4000人參加,第二屆有一萬多人參賽。到了第七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收到了來自全中國各地的七萬多份來稿。
成功 是因為 與著名大學掛鉤
趙長天並不否認「新概念」的成功,也因為它藉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國知名高校的力量來吸引參賽者,大賽的第一和第二屆承諾得獎者可以免試進入大學。雖然,第三屆之後由於各校取消了文科保送制度,但獲獎者仍然有機會被這些大學劃歸「自主招生」的范圍內錄取。換言之,和高校聯合舉辦作文大賽,是「新概念」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
趙長天說,《萌芽》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當時雜志在讀者群中欠缺號召力,需要藉助大學名校的力量來吸引參賽者;但這一點確實對一些參賽者很有誘惑力。
「新概念作文大賽」至今一共舉辦了7屆,趙長天語帶自豪的說,這項創作競賽還是有其值得自豪的地方。
他說:「首先,它使得許多已經遠離文學的年輕學子重新喜歡文學,拉近了他們與文學的距離;還有就是,它對中學的語文教育上有相當大的推動,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文學的現狀。」
新概念 造就明星作家偶像?
從「新概念」走出來的「明星作家」,最耀眼的非韓寒與郭敬明莫屬。對他們兩人來說,也許,「新概念」的最大「意義」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韓寒成為職業賽車手
1982年生的韓寒是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得主,他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從2000年5月初版發行至今,銷量超過100萬冊,意味著他憑著一本《三重門》賺了一兩百萬元(人民幣)版稅。韓寒高中沒念完就退學了,更不要說上大學,現在他從事的是與文字無關的工作,是個職業賽車手。
郭敬明擁有工作室
1983年生的郭敬明獲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他的《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銷售了數十萬本,目前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又出唱片又出CD,還推出了所謂的「音樂小說」。在《福布斯》「中國名人排行榜」上,郭敬明也榜上有名。
新概念 只為作家提供起跑點
在中國,對「新概念」不以為然的大有人在。有人認為「新概念」作文「痞子氣」太重,有人則認為「新概念」造就的不過是一批「明星作家」,靠的是商業包裝。
對於這一點,趙長天說,「新概念」雖然提供文壇新人嶄露頭角的機會,但這些年輕人得獎後,往後他們在市場上的成就,或是日後的人生發展,就不與這項競賽有直接的關系。他們或許是在媒體的包裝下,或許是在出版社的精心打造之下,成為帶叛逆色彩的偶像人物,但這些都不是他們當初創辦「新概念」意料得到的。
趙長天說:「我們總是盡力去引導學生,要他們寫些朴實的、身邊的東西,不要一味寫些很流行的東西。其實新概念舉辦了這些年,我們培養了數百名年輕作者,他們有一些的確寫得很好,有可能是未來很好的作家,但他們就不像韓寒與郭敬明那麼出名,也不帶明星色彩,書出版後最多也賣個一兩萬,這就沒那麼引起媒體注意。」
趙長天認為,出自「新概念」的作家有兩類,一類是以郭敬明、韓寒為代表的暢銷書作者或是「偶像派」;另一類則是走純文學道路的「實力派」。他說:「我常告訴孩子,韓寒是個特殊的例子,不應該仿效他的休學或他所走過的道路;雖然我自己是相當欣賞他的才華。」
至於郭敬明,趙長天說:「我其實也搞不懂,為什麼年輕人那麼喜歡郭敬明的作品,這是社會的力量造成,他小說中那種表面的華麗,講究的情調很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喜好,只是這已經和我們沒有關系的了。」
趙長天簡介
·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萌芽》雜志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小說《震動試驗》被《小說選刊》轉載,《老街盡頭》被《新華文摘》轉載,《外行》拍攝成電視劇並獲得中國全國電視劇展播評選優秀獎、華東地區電視劇「銀燕獎」之一等獎。
·著有小說集《外延形象》《天門》等,創作了《伽藍夢》等四部長篇小說,散文集《過渡年代》《半秋》,紀實文學《中國的大門》以及電影劇本《尋找瑪麗雅》等。
■■■■■■■■■■■■■■■■■■■■■■■■
2、關於新概念作文的誤區:
新概念作文寫作的誤區與思考
連江縣啟明中學 謝惠燕
九九年,自《萌芽》雜志社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舉辦以來,新概念作文立刻如春風般催開了整個語文界的「桃花」,有人還形象地稱之為「語文教改中的一場革命」、「中國語文教學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於是,各個性張揚的學子,如魚得水般地在新概念文壇上自由揮灑,於是有了韓寒,有了蔡崇達,有了重點大學的7名保送生……但所謂物極必反,在任何文改面前,為師者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如果為師者不給學生一定的指導,一些學生的寫作必將又走入另一個死胡同。正如江蘇一位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考生所言:「究竟所謂『新概念』怎麼個新法,我懷疑不但我們每個考生不明了,評委們也未必能有個准確的定義。」綜觀中學生文壇,我發現新概念作文的寫作存在著幾點明顯的誤區。
誤區一,主題偏。「作文來源於生活」,這是無論哪個年代哪個作家都不能否認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供我們挖掘的題材是非常多的,但從中學生寫作的新作文來看,卻多是些帶反叛性的、帶言情性的文章。如:對家長老師的不滿、指責和嘲笑,對朦朧的異性之戀的追求和體會,對學校教育的厭惡及否定等等。這些偏激的文章主題,連正在上大學的主編《我們不是素食主義》的蔡崇達都覺得太過火。他說:「這一段時間,新概念及創新作文被炒得沸沸揚揚,作為親歷者的我和大家一樣受到強烈的震撼。這震撼讓我們偏離了日常的軌道,這異樣的聲音吸引我們反叛,竟讓我們盲目地崇拜新概念的文章,就像一個人吃到魚肉感覺很好,便拒絕其他食物了,毋庸置疑,這是偏食!」新概念不是一種文體,它的實質在於個性。反叛不必要的拘束,並不是否定一切。家長老師肯定有不理解孩子的時候,但是否該換種方式,提倡一下——「理解,是雙向的」?對於異性的朦朦朧朧的好感確實存在,但是否值得在校園里甚至講壇上推而廣之?學校的教育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否一無是處?如果大家都往這方面挖題材,恐怕不出多久,這「新」概念就要成「怪」概念了。
誤區二,形式怪。由於倡導自由寫作,寫作創新,不少同學就開始在文章形式上玩花樣了。如有個同學用個數學式子來作文:
是的,很有創意,但糟糕的是,緊接其後的一批追隨者來了—— 英文字母、化學元素、跳躍式、朦朧詩式,千奇百怪。甚至在一次作文課上,我的一位學生在他的《雨中即景》中以一句話為全文內容——「雨中,大黑傘,我,孤獨地走著。」——並美其名曰「超短型新概念作文」,似乎有壓倒那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的趨勢了,真讓人哭笑不得。
誤區三:語言奇。翻讀新概念作文,時不時地會有一兩個「cool」,「哇塞」 等詞跳入你的眼簾。無疑,時下的中學生多是崇尚「新人類」的一族,新生活、新語言是他們所欣賞的。兼之,電腦網路語言的浸染,於是「酷斃」、「作秀」、「X.boy」、「B.B」,到處流行,難道中國五千年的語言 詞彙量還不足以敵過一個「cool」一個「B.B」嗎?中國普通話不規范的現象已經夠多了,而肩負著繼承和發揚優秀漢語言文化傳統的下一代,就是如此學習運用的?當然,不可否認,語言文字的發展運用也要跟上時代,語言也需要引進新的詞彙,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但無論怎樣運用都得適當,都得遵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的有關語言使用規定。
對於新概念作文,著名作家王安憶今年五月在華東師大答小記者問時指出:「總體來說好像不是太滿意,我覺得他們裡面有一點特別時尚性的東西,非常時髦非常潮流化。彼此都很像的那種表述的方式和情感的方式……現在有很多句子都是不通順的。」中國歷代的文學創作從一個誤區走進另一個誤區的遺憾在不斷的上演著,從西昆酬唱集到江西詩派,從應試作文到新概念作文,這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為此,我作了一番深深思索。
思考一:文要「載道」。中學生的大腦要比小學生更成熟,但正因這個時期,中學生的言行也比小學生來得偏激,他們容易看到事物的陰暗面,並因此而憤憤不平。作為育人者,就有必要引導學生作客觀的思考,對生活中的事作多層次的剖析,教會他們用最真、最善、最美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從陰暗面走到明亮處來。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是的,美,無處不在。佛家有語:心中有燈,自見光明。只有心中有真、有善、有美,才能使身心健康發展,才能寫出健康的文章。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見到了一個貪官就見不到中央領導為反腐倡廉所作的努力和成效。否則勢必導致孩子們的思想觀念質的退化,因為他們一方面不滿,一方面容易潛移默化地效法於反面的榜樣。一次語文課上,我問學生,假如你們當官了,你們會貪污嗎?出人意料的是,學生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會!」接著有人說貪一點點,有人說要做得保密……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這就是我們所寄厚望的未來的花朵?書包里的情書,早已不是秘密現象;男女生共聚一室,通宵達旦,也已不是新聞了。當然,這並非都是由於文章的影響,但雜志、影視作品與老師們的思想傾向一直是學生們所關注的,特別是同齡人的一些文章,對他們更是影響至大。古人雲:「文以載道」,不管文章對矯正社會風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它都必須發揮它的本職功能,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們去領略美,沐浴美,也促使他們去創造美,這樣,我們的作品才是有希望的,我們的孩子才是可依靠的。由華東師大主編的《中學語文教學法》中「作文教學」一章講到:「要幫助學生去發現生活美,挖掘本質美,以高尚的審美情趣去分辯真善美和假丑惡,寫出積極向上,思想感情健康的文章。」我想,它的本意應也在此。
思考二:文要「以內養外。」文章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一篇文章的形式要服從於內容的需要。魯迅先生的怒斥,要通過雜文來體現深度,聞一多先生的悲憤,只有直接演講方顯力量,而三毛的深情與孤寂,則非散文無以抒懷……任何一種內在的情感,都要通過特定的形式予以展現,這是自「詩言志」的《詩經》到「我口寫我手」的「詩界革命」的發展規律。誠然,新奇的形式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睛,但,它的生命力是不強的,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千古佳作,哪篇靠的是新奇的形式?一個人的氣質要比外貌更讓人動心,何況是文章呢?當然,為師者要引導學生的作文從「氣質」到「外貌」都表現到最佳。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多學習中外佳作的長處,提高作文的能力。
思考三:文要「氣盛言宜」。所謂言為心聲,語言只是文章的物質外殼,語言的運用,要出於文章和情感的需要。一代文學宗師韓愈曾在《與李翊書》中談到:「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可見,適宜的語言來自於作家內在精神修養的浩然之氣,而非一些學生盲目追求的乖僻的詞彙。如果一味地在語言文字上翻新出奇,就必然造成另一種浮華的文風,那是非常不可取的,南宋江西詩派的冷僻字運詩,不就是一個例子嗎?許多語文界前輩還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後閱讀的指導,語言功底深厚,與大量閱讀,廣取博採是密切相關的。」新概念作文提倡的是「使用自已的個性語言」,個性化語言不等於奇異的文字,不等於可以用「太棒了」來表達的時候卻偏要用一個「哇塞」一個「COOL」!個性化語言依然必須依靠深厚的語言功底,唯有如此,筆尖流淌的才能是有靈性的話語。如王安憶所言:「首先還是要把語文的基礎學好,現在有很多句子都是不通順的。」處在新時代,適當的吸收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的新詞彙是應該的,但切不可誤用濫用,否則,這個「新」,便只能是濫竽充數、名不副實了。
倡導健康文風,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學生具有人文性、審美性、靈活性、創造性,這才應該是新概念作文所提倡的。作為學生的指導者,我們有必要教會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去評議,指導學生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去關注,感受,體驗生活。《中學語文新大綱》要求的「鼓勵有創意的表達」,應是靈活的創造,而不是盲目排斥!新作文要想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就不應盲目追求時尚。「魚肉」很好,「青菜」應也不錯。偏食,只會導致營養不良,日漸消瘦。一篇真正「長壽」的文章,應該是從骨子裡頭都是活的。而這個「活力」,依靠的應是感受獨特的心靈。
[ 本文寫於2002.1,發表在《福建教育》2002年第3期]
『捌』 新概念主要是學什麼
說到《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想必在國內學習過英語的人大都早有耳聞了, 很多人在學習英語時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這一套教材。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人學習英語的年齡越來越小,《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的適用人群也從當初的大學,然後到高中、初中。到了現在,《新概念英語》1-2冊已經成為了小學生的學習教材,部分優秀的小學生甚至開始學習《新概念英語》3了。
既然這一套教材的適用人群的面越來越廣,那也就意味著這套教材對於不同的學員對象發揮著不同的功能,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員的需求,從這套經典的英語語法聖經中汲取所需的營養。由於小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都比較有限,加之理解能力和社會閱歷尚淺,學習《新概念英語》這套風靡了40多年的教材,必然會有一定的困難。那麼,我們又該從這套教材中怎麼獲取適合孩子學習的知識呢?
首先從《新概念英語》這套教材的編排體繫上看,這套教材四冊有四個主題:英語初階(First things first),實踐與進步(Practice & Progress),培養技能(Developing skill),流利英語(Fluency in English)。從實際教學中的運用來看,第一冊主要是進行基本句型和基礎詞彙的積累,是以句型的方式來接觸一些基本語法;第二冊主要是就是進行英語語法框架的建立,和寫作的基本接觸;第三冊主要就是英語語法的綜合運用,寫作和閱讀技巧的進一步提高;第四冊就是進入到文化層次的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的形成和融合,達到自如運用英語的程度。
從我幾年來教授小學《新概念英語》的經驗來看,一般開始學習新概念英語的年齡基本是從3年級或4年級開始學習第一冊,第一年學習一冊,要求是對於基本語法的相關句型都能熟練運用,並初步能辨別出這些常用句型的相關語法點。到了學習第二冊的時候,大概得用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這個階段的學習目的就是要建立明確的語法體系,將語法體系能從句型中提煉出來並運用到更多的語言現象之中,並能夠運用這些語法去自己組織創造語言。基本到這時候學員已經接近小學畢業了,在這些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綜合練習就能夠完全應付小升初過程中的各種英語筆試了。
對於部分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學有餘力,能夠把1-2冊內容都充分掌握的話,就可以進入第3冊學習,但是第3冊在小學階段,不適宜全部學完,畢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於第3冊的學習,應該從精讀,高級句型表達及高級詞彙上來訓練孩子的綜合運用能力,將新3作為一套作文和表達模板來使用。
所以,在家長面對小學生學習新概念時,一定要注意不同階段的學習目的,千萬別以我們以前的初高中的傳統新概念教學方式(即課文的精讀精講)來要求孩子,畢竟孩子的能力還沒到一個初高中生那樣接受知識的方式,需要一步一步的培養,從語感句型的練習,到語法現象的提煉,最後到綜合運用和自主自如和語言分析,這樣才是小學新概念學習的最佳途徑。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玖』 新概念1第一冊怎麼自學
新概念第一冊主要是以語法和詞彙為主,只要有過小學英語基礎的一般學起來問題不大,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語感,良好的語感對做題和日常交流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多聽裡面附贈的磁帶,如果基礎過於薄弱,建議先從課文開始(課文和語法是一個替一個上的),反復聽磁帶,爭取做到能在看翻譯的時候也能說出英語為最佳。再回過頭來看語法,語法就和數學一樣g有公式結合
『拾』 如何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怎麼做.有幾種途徑
買7月到11月的《萌芽》 有報名表 每分報名表可投一篇文章 內容不限制 然後郵到雜志社,不可以網投。 除了買雜志不收其他費用。 入闈者才能到上海參加決賽。 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徵文通知,每年都差別多。 附:2008年第十一屆新概念作為大賽 新思維 新表達 真體驗 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全國十三所著名高校和萌芽雜志社聯合發起共同主辦,聘請國內一流的文學家、編輯和人文學者擔任評委的第十一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定於2008年7月1日起開始啟動。 「新概念」旨在提倡: 「新思維」——創造性、發散型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無拘無束 「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於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 參賽對象: A組 應屆高三及高二學生(包括三校生) B組 高一以及初中學生(包括三校生) C組 除中學生以外的30歲以下的青年人 參賽形式: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