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車空調發展歷史
汽車的"空調家族"--汽車空調的發展史
--------------------------------------------------------------------------------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7月20日 15:28 新聞午報
在炎熱的夏季里,您出行會想到乘坐舒適有空調的轎車和公交空調大巴士。但是否了解空調車的發展歷史呢
早在1886年,德國的卡爾-賓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以來,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世界汽車工業經過幾次的革命和飛躍發展,使汽車成為今天人們的重要交通代步工具,並成為各國工業的主要支柱產業。而汽車空調的問世,卻比汽車發展整整遲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1927年,在美國紐約市場上出現了第一台汽車空調裝置,當時轟動了世界各國汽車製造商。實際上這種裝置只能稱之為「加熱器」 ,只是在汽車車廂內增加了熱量,在歐洲寒冷的季節里,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到了1938年,美國人帕爾德發明了汽車空調,他根據電冰箱「冷氣」的原理,在一輛老爺車上進行了試驗。又於1939年,將改進後的冷氣機,安裝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製造的林肯V12型轎車中,效果很好。
1940年,美國Packard公司第一次將機械製冷用於車用空調,為世界汽車空調市場開辟了發展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阻礙了汽車空調的發展。二戰結束後,汽車空調的實用化、普及化開始逐漸恢復發展起來。
1953年,美國的一些汽車製造廠商,將空調正式開始在普通的轎車上使用,接著便進行大批量生產汽車空調。當地裝有冷氣的汽車已達車輛總數的10%,計5萬套。
1954年,第一台冷暖一體化整體式汽車空調設備,安裝在美國Nash牌小客車上。
1957年,日本參考美國的汽車空調也開始試制生產,然後歐洲的汽車製造廠商也相繼開始生產轎車用空調。
1960年,冷氣裝置的汽車空調開始普及於世界。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截止1962年,世界上轎車裝有空調設備的已達75萬套。
1964年,第一台自動控溫的汽車空調,裝置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凱迪拉克名牌豪華轎車中。
1967年,世界上裝置汽車空調的轎車已達354萬輛。
1971年之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世紀、皇冠;英國的勞斯萊斯;德國的梅賽德斯-賓士等豪華高級轎車中,都分別安裝了自動汽車空調設備裝置。
1979年,美國和日本共同推出用電腦自動控制的汽車空調設備系統,並用數字顯示,達到最佳控制。此時,汽車空調已進入第四代產品。
198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量生產的初期產品,主要有專用循環空氣進口的「突進型」汽車空調。由於其對空氣循環、外部空氣的選擇、出氣位置的確定,以及除濕和溫度控制等都較難實現,因而將主流改為空氣混合型空調。
我國於70年代,最早的汽車空調裝置使用在長春一汽紅旗轎車上。1976年,由原上海內燃機油泵廠今上海汽車空調機廠製造汽車空調,配套在上海牌轎車SH760A轎車中。
⑵ 汽車空調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哪個品牌的汽車上
單一加熱:1925年首先在美國出現利用發動機冷卻液加熱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已經發展到有加熱器,風機,濾清器等比較完整的取暖系統!歐洲1948年才出現,日本1954才開始使用加熱器!
單一冷氣:1939年由美國通用帕克公司(Packard)首先在轎車上安裝了機械製冷的單一降溫空調!歐洲和日本1957年才安裝!
冷暖一體:1954年通用首先在納什(Nash)牌轎車上安裝冷暖一體空調,汽車空調基本具有了調節車內溫度,濕度的功能!這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空調方式!
自動化汽車空調:1964年通用首先在凱迪拉克(Cadillac)轎車上安裝自動空調!日本和歐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級轎車上安裝! 摘自《實用空調技術》
⑶ 空調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有空調的
1902年後期,首個現代化,電力推動的空氣調節系統由威利斯·開利(1876年-1950年)發明。
此技術提供了低熱度及濕度的環境,令紙張面積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確。其後,開利的技術開始用於在工作間以提升生產效率,開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應付激增的需求。在逐漸發展下,空氣調節開始用於提升在家居及汽車的舒適度。
住宅空調系統的銷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飛。建於1906年,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在建築工程學上具有特別意義,被稱為世界首座設有空氣調節的大廈。
(3)汽車空調的發明擴展閱讀:
家用空調的研製始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1928年開利公司退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調,但因為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空調一直沒能得到廣泛的應用,直到50年代後經濟開始起飛,家用空調才開始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1988年,變頻空調技術在日本開始運用,變頻空調的主機是進行無極變速的,它可以根據房間情況自動提供所需的冷(熱)量;當室內溫度達到期望值後,空調主機則以能夠准確保持著一溫度的恆定速度運轉,實現「不停機運轉」,從而保證環境溫度溫度。
2008年,中國頒布了首個變頻空調器的能效標准,再次把變頻空調引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⑷ 汽車空調的發展史
隨著此前幾年汽車業尤其是轎車的快速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汽車空調作為提高汽車乘坐舒適性的一種重要部件已被廣大汽車製造企業及消費者所認可,至2013年8月止,在國內,國產轎車空調裝置率已接近100%,在其它車型上的裝置率也在逐年提高,汽車空調汽裝置已成為汽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功能部件。
我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空氣壓縮機生產基地,近幾年來,受益於國民經濟和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汽車空調行業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基本上形成了門類齊全,大、中、小配套的汽車空調生產體系,具備了年產轎車空調500-600萬套,中、重型汽車空調40萬套,大客車空調20萬套的生產能力,不僅能完全滿足我國汽車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部分企業已具備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
盡管中國汽車空調市場潛力巨大,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原料價格上漲給行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在產品方面,貨車及一些專用車的空調生產較少,市場需求還不能滿足;在技術方面,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給行業提出新的挑戰。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未來消費者將更多地注重汽車的安全性、穩定性、舒適性、娛樂性、輔助性和節能減排性,一些更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新型汽車空調產品將更受歡迎;在技術發展趨勢方面,汽車空調將會向環保空調、綠色空調,小型節能化、舒適、自動化方向發展。
空調類型
1、按驅動方式分為:獨立式(專用一台發動機驅動壓縮機,製冷量大,工作穩定,但成本高,體積及重量大,多用於大、中型客車)和非獨立式(空調壓縮機由汽車發動機驅動,製冷性能受發動機工作影響較大,穩定性差,多用於小型客車和轎車)。
2、按空調性能分為:單一功能型(將製冷、供暖、通風系統各自安裝,單獨操作,互不幹涉,多用於大型客車和載貨汽車上)和冷暖一體式(製冷、供暖、通風共用鼓風機和風道,在同一控制板上進行控制,工作時可分為冷暖風分別工作的組合式和冷暖風可同時工作的混合調溫式。轎車多用混合調溫式)。
3、按控制方式分為:手動式(撥動控制板上的功能鍵對溫度、風速、風向進行控制)和電控氣動調節(利用真空控制機構,當選好空調功能鍵時,就能在預定溫度內自動控制溫度和風量)。
4、按調節方式分為:全自動調節(利用計算比較電路,通過感測器信號及預調信號控制調節機構工作,自動調節溫度和風量)和微機控制的全自動調節
⑸ 空調是怎樣發明的
是被稱為「空調之父」的威利斯·哈維蘭·卡里爾 。威利斯·哈維蘭·卡里爾 , 美國人 ,1876 年 11 月生於紐約州 ,24 歲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後 , 供職於製造供暖系統的布法羅鍛冶公司,當機械工程師。 1901 年夏季,紐約地區空氣濕熱,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薩克特·威廉斯印刷出版公司由於濕熱空氣生產大受影響,油墨老是不幹,紙張因溫熱伸縮不定,印出來的東西模模糊糊;為此 , 印刷出版公司找到了布法羅鍛冶公司,尋求一種能夠調節空氣溫度、濕度的設備。布法羅鍛冶公司將此任務交給了富有研究精神的年輕工程師卡里爾。卡里爾想:充滿蒸汽的管道可以使周圍的空氣變暖,那麼將蒸汽換成冷水,使空氣吹過水冷盤管,周圍不就涼爽了;而潮濕空氣中的水份冷凝成水珠,讓水珠滴落,最後剩下的就是更冷、更乾燥的空氣了。基於這一設想,卡里爾通過實踐,在 1902 年7月17日給薩克特·威廉斯印刷出版公司安裝好了這台自己設計的設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世界上第一台空氣調節系統 ( 簡稱空調 ) 由此產生。值得一提的是,空調發明後的最初20年間,享受空調的對象一直是機器,而不是人,主要是用於印刷廠、紡織廠。
1915年,卡里爾與 6 個朋友集資32萬美元,成立了製造空調設備的卡里爾公司( 中國譯名開利公司 ),1922年該公司研製成功了具有里程碑地位的產品一一離心式空調機,從此空調效率大大提高,調節空間空前增大,人成為空調服務的對象,具有轟動意義的事接踵產生 :1924 年卡里爾公司為底特律的赫德遜大百貨公司安裝了空調,1925年為紐約里沃利大劇院安裝了中央空調,大商場安裝了空調,顧客們夏天購物的心情大不一樣,大劇院安裝了中央空調,影劇院內人山人海,清涼徹底征服了觀眾。以後5年,卡里爾公司給300多家商場和影劇院送去了清涼,空調從此進入了迅猛發展的時代。 1928年美國國會安裝了空調,1929 年白宮安裝了空調 ,1936 年空調開始進入飛機 ,1939 年開始出現空調汽車 ,1962 年第一套冷暖空調應用於太空領域。
卡里爾推出第一代家用空調是1928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家用空調的普及過程, 直至二戰結束, 隨著 50 年代的經濟起飛 , 家用空調進入較為發達國家的千家萬戶,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迅速,空調也進入了千家萬戶。
僅供參考,同時望採納。
⑹ 汽車空調什麼時候發明
1938年,美國人帕爾德發明了汽車空調,他根據電冰箱「冷氣」的原理,在一輛老爺車上進行了試驗。又於1939年,將改進後的冷氣機,安裝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製造的林肯V12型轎車中,效果很好。
1940年,美國Packard公司第一次將機械製冷用於車用空調
⑺ 空調的發明者
開利博士於1902年為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印刷廠設計了一套空調系統,解決了因夏季濕版度太高,權而導致紙張變形無法印刷的難題。而後的100年間,開利和開利博士所設立的開利公司致力於空調技術的不斷創新。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hvacr.com/shebei/carrier2003-4-23/shijian.htm
人類在漫長歷史中,一直在高溫天氣下表現得被動、沮喪和不快,只能祈禱上帝之手盡快驅走炎熱,帶來清涼,從某種意義上,開利的工作最能表現人類取代上帝的極大野心。開利不僅是空調的發明者,而且創辦了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空調公司之一:開利公司。在紀念開利發明空調100周年的會議上,強烈重復了這樣一種說法:假如沒有空調,世界的工作效率會降低40%。
⑻ 汽車空調發展史可分為
第一階段,單一取暖。1925年首先在美國出現了利用汽車冷卻水通過加熱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發展到具有加熱器、風機和空氣濾清其的比較完整的供熱系統。這種供熱系統直到1948年才在歐洲出現。而日本到1954年才開始使用加熱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歐、亞歐北部地區,汽車空調仍然使用單一供熱系統。
第二階段,單一冷氣。1939年,由美國通用汽車帕克公司首先在轎車上安裝由機械製冷的空調器。這項技術由於二次世界大戰而停止了發展。戰後的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因1950年美國石油產地的炎熱天氣,急需大量的冷氣車,而使單一降溫的空調汽車得以迅速發展起來。歐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裝這種單一 冷氣轎車。單一降溫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熱帶、亞熱帶地區使用。
第三階段,冷暖一體化。1954年,通用汽車公司首先在納什牌轎車上安裝了冷暖一體化的空調器,汽車空調才基本上具有調節控制車內溫度、濕度的功能。隨著汽車空調技術的改進,目前的冷熱一體空調基本上具有降溫、除濕、通風、過濾、除霜等功能。這種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經濟汽車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方式。
第四階段,自動控制。冷熱一體汽車空調需要人工操縱,這顯然增加了駕駛員的工作量,同時控制質量也不大理想。自從冷暖一體化出現後,通用公司就著手研究自動控制的汽車空調,並於1964年首先安裝在卡迪拉克牌轎車上,緊接著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競相在各自的高級轎車上安裝自動空調。日本、歐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級轎車上安裝自動空調。
自動空調裝置只要預先調好溫度,就能自動地在調定好的溫度范圍內工作。機器根據感測器檢測車內、車外環境的溫度信息,自動地指揮空調器各部件工作,達到控制車內溫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1/3頁
第五階段,微機控制。1973年美國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一起聯合研究由微型計算機控制汽車空調系統,1977年同時安裝在各自地汽車上,將汽車空調技術推到一個新高度。微機控制的汽車空調系統由微機按車內外地環境,實現微調化。該系統具備數字化顯示、冷暖通風三位一體化、自我診斷系統、執行器自檢、數據流傳輸等功能。通過微機控制,實現了空調運行與汽車運行的相關統一,極大地提高了製冷效果、節約了燃料,從而提高了汽車的整體性和舒適性。
⑼ 汽車空調發展的五個階段
1) 單一供暖空調裝置階段 始於1927年。它僅由加熱器、通風裝置和空氣過濾器三者組成,其作用只能對車室內供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歐、亞洲北部地區仍在使用;
2) 單一供冷氣空調裝置階段 始於1939年。美國帕克汽車公司率先在轎車上裝上機械製冷降溫空調器;
3)冷暖型汽車空調器階段 始於1954年。原美國汽車公司(AMC),首先在轎車上安裝了冷暖型一體化空調器,這樣汽車才真正具備了降溫、除濕、通風、過濾、除霜等對空氣調節的功能。該方式是目前低檔車使用量最大的一種方式;
4)自控汽車空調裝置階段 通用汽車公司1964年率先在轎車上應用自控汽車空調。自控空調通過各種感測器反饋的信息自動調節車內溫度和空氣的質量,從而滿足舒適性的要求;
5)電腦控制汽車空調階段 自1977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同時將自行研製的電腦控制汽車空調系統裝上各自汽車後,汽車空調技術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目前電腦控制的空調都裝在豪華型汽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