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陸游的創作背景是什麼50字左右
陸游的創作背景是源於他當時所處的朝代背景還有生活背景以及情感和官路歷程
⑵ 陸游寫從軍是創作來源的詩是哪個
②鐵馬句:指
乾道
八年(1172)
陸游
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
大散關
,地名《
卜運算元?詠梅
》「
驛外斷橋邊
,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
風和雨
⑶ 陸游一生創作的詩作有哪些風格
陸游一生,創作詩作數萬首,存世九千餘,居古代作家首位。詩大都抒寫抗金報國、光復中原的情懷,風格雄渾,感情真摯,在中國愛國主義詩歌中佔有突出地位;他的農村詩以清新秀麗見長,富於生活氣息,詞則兼有豪放、婉約的風格。
⑷ 影響陸游創造風格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陸游(1125--1201),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難」就發生了。
1.45歲以前,任職福州、臨安,因支持主戰將領張浚北伐,而且反對權臣龍大淵等人,所以在張浚北伐失敗後,陸游先被貶至鎮江,接著又被以「交接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宋史》本傳)的罪名罷職,在家閑居三年。
2.45歲--65歲,入蜀、罷官。
3.65歲以後,閑居山陰。從宋光宗紹聖元年(1190)以後,陸游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故鄉山陰度過的。在近20年的歲月中,他「身雜老農間」,和他們一起勞作,還為他們的孩子看病,同時寫了不少表現農村生活的詩歌,當然,陸游至死都無法忘懷中原尚未收復、金甌依然殘缺的現實,所以,85歲的詩人,在彌留之際,寫下了《示兒》一詩:「
⑸ 陸游的生平,創作風格【歷程】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詩是這么寫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遺囑。詩中表達了一個行將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陸游。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於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熏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於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作的基調。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跡,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
陸游一生飽經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以後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於他強烈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注祖國命運的詩人。 陸詞的風格是多樣的,但是以豪放為主。他的豪放,不同於蘇軾的飄逸,也不同於辛棄疾的沉鬱,而近似於"悲慨"的風格。他的婉約,不同於秦觀,麗而不纖,柔而不弱。陸詞外相、直率的性格使得他的詞感情強烈,直抒胸臆,這也是陸詞最大的風格。陸游的理想是能馳騁疆場,但他始終沒能如願,只能做一位文人。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文學的幸事,否則我們就會失去一位偉大的詩人兼詞人了。
⑹ 陸游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陸游(1125~1210),字務觀,晚年時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以蔭補登仕郎,舉試名列前茅,被秦檜嫉妒。檜死,陸游成為寧德主簿。孝宗說他力學有聞,召賜進士,為樞密院編修。范成大帥蜀,參議官曾是陸游。後又知嚴州,嘉泰年間升寶章閣待制。最後告老還鄉,嘉定三年庚午卒。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對遼金入侵極力主戰。其《劍南詩鈔》收錄九千多首詩,詩集壓卷《示兒》說:「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⑺ 陸游共創作多少首詩
陸游一生創作了9000多首詩 ,在七十徐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陸游留下了九千餘首詩、一百餘首詞及各種體裁的散文作品,以其傑出的文學成就彪炳於中華民族的史冊之中。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詞人。我國南宋時期最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我國歷史上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之一、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志》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鑒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⑻ 陸游詩歌創造可分幾個歷史時期 各有什麼風格特點
他的詩集中現存詩9300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於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 第二期是入蜀以陸游頭像
[3]後,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後近20年,存詩2400餘首。這一時期是他充滿戰斗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所嚮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朴而沉實的創作風格。 在陸游三個時期的詩中,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後表現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陸游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作,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作上的「三變」(舒位《瓶水齋詩活》),又稱他的七律當時無與倫比。在陸游的七律中,確是名章俊句層見疊出,每為人所傳誦,如「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黃州》);「萬里關河孤枕夢,五更風雨四山秋」(《枕上作》)等。這些佳作佳句,或壯闊雄渾,或清新如畫,不僅對仗工穩,而且流走生動,不落纖巧。除七律外,陸游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當推絕句。陸游的詩雖然呈現著多彩多姿的風格,但從總的創作傾向看,還是以現實主義為主。他繼承了屈原等前代詩人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並立足於自己的時代而作了出色的發揮。 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 陸游的名篇《書憤》、《示兒》、《游山西村》等選入中小學生語文課本,並在高考中出題頻率較高(例如2010年全國課標卷)
⑼ 陸游的作品有哪些
陸游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 1卷、《陸氏續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
體裁
作品集
代表作品
散文
《老學庵筆記》
《渭南文集》
《南唐書》
《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煙艇記》《書巢記》《論學二王書》
《家世舊聞》《齋居紀事》《放翁家訓》《高宗聖政草》《感知錄》《清尊錄》
《緒訓》《陸氏續集驗方》 《入蜀記》《祭雷池神文》
詩歌
《劍南詩稿》
《放翁逸稿》
《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黃州》
《冬夜讀書示子聿》《書憤》《示兒》《訴衷情》《枕上作》《梅花絕句》
《臨安春雨初霽》《金錯刀行》《病起書懷》 《冬夜讀書示子聿》《沈園二首》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二月二日夜夢游沈氏園亭》 《秋思》
《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劍門道中遇微雨》《觀大散關圖有感》《贈洞微山人》
詞
《放翁詞》
《渭南詞》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釵頭鳳·紅酥手》《卜運算元·詠梅》《謝池春·壯歲從戎》
《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南鄉子·歸夢寄吳檣》《臨江仙·離果州作》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鵲橋仙·一竿風月》《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⑽ 陸游創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北宋南遷後,趙構建都金臨。南宋隔江而治,但繼續北上抗金,企圖恢復北宋時期的國土,但是南宋軍隊節節敗退,很多男兒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