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保護環境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保護環境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發布時間:2021-07-30 12:05:57

❶ 關於創造性思維的論文怎麼寫

接上來面
創造性思維的形自式:

1.抽象思維。亦稱邏輯思維。是認識過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屬性和本質屬性的概念作為基本思維形式,在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一種思維方式。

2、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3、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指對一個問題未經逐步分析,僅依據內因的感知迅速地對問題答案作出判斷,猜想、設想,或者在對疑難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來事物的結果有「預感」「預言」等都是直覺思維。

4、靈感思維:

5、發散思維:

6:收斂思維:

7、分合思維:

8、逆向思維:

9、聯想思維:

❷ 「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 如何保護好環境」的論文

環境現狀
1人口眾多,可利用土地資源急劇下降我國人口已接近13億人,人均農田僅佔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們擁有世界7%的土地,卻要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由於荒化、沙化和建設用地,我國平均每年凈減土地500萬畝。土地使用面積逐年減少,卻要在僅有的土地上收獲更多的糧食,於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葯、殺蟲劑、除草劑,使土壤微生物遭到破壞,土地質量不斷下降,造成對環境的巨大壓力。

2 鄉鎮企業的發展帶來新問題有些鄉鎮企業技術差、設備簡陋、環保意識缺乏、污染嚴重,農村原本清新的環境正在遭受破壞。一個小造紙廠污染一條河的現象在全國隨處可見;土法煉焦、冶煉更是把大片區域弄得烏煙瘴氣、寸草不生。加上我國環境監督工作滯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普遍存在,使得這些過熱的短期經濟行為對環境造成嚴重沖擊。

3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污染嚴重中國的工業和民用煤量都很大,改煤為油或核能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很困難,燃煤污染還將繼續;一些農村仍在砍樹作為燃料,植被繼續減少。生態破壞嚴重。

4 國家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治理環境中國污水排放處理率還很低,工業污水不到26%,生活污水不到3%,全面處理至少要上千億基礎建設投資,每年運行還要幾十個億,再加上用於治理大氣、固體廢物的資金,國家目前還難以承受。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很大,但在全國各地具體落實還將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建議
至今,各種環保節能的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文明生活發展趨勢,然而我們對其真正深入了解認識了嗎?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是不是還是一副聽的時候專心,過後說起開心,做的時候不用心呢?節能環保並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做起。
作為每一個家庭,對社會發展及人類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們更應該提高家庭的綜合素質,切實了解節能環保的現實意義和重大作用,將每個家庭成員組織起來,牢牢抱成一團,從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認識,去改進,將節能環保的主題落到實處。
倡導節能環保,首先要減少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到底能源耗費在哪裡?污染在哪裡?針對主要問題,提高節能環保效率。那麼家庭污染和社會污染到底哪一個更嚴重呢?
新近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佔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佔百分之五十九。與社會相比,雖然家庭只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來說,家庭卻相對嚴重一些,已經檢測到的有毒有害物質達數百種,常見的也有十種以上,。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製造一點八公斤垃圾,丟棄五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製造二百公斤廢水;一個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學用品等。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據媒體報道,在一項針對2000多個家庭住戶樣本的室內污染狀況調查中,結果顯示:50%以上的家庭室內存在著污染,而「罪魁禍首」就是家用電器。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絕大多數還沒有意識到家中的家電污染問題。目前家庭中常見由家電導致的污染包括細菌污染、輻射污染及雜訊污染等,重則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看到這組數據不由得讓我們驚訝,一直以來我們都要將污染的矛頭指向工業生產,殊不知,其實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每一個家庭。我們平時不注重環保節能的後果,最後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原本潔凈清悠的地球村。
在能源浪費方面,家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多台電視機同時開;多個電腦同時用;電視沒看時不切斷電源,長期處於待機狀態;幾十上百瓦的白熾燈同時開好幾個;聲控燈感應器壞了,燈就沒日沒夜地亮著;飲水機24小時運作;有的電熱戶冬天用幾個上千瓦的大電爐眼睛眨也不眨;打開水龍頭嘩嘩一放就是好幾分鍾,等到熱水出來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點點滴滴,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樣的點點滴滴,使居民區能源浪費現象顯得相當突出。檢查我們的行為,司空見慣的「無意識浪費」,在家庭生活中浪費掉的寶貴能源實在太多了。習慣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費現象是人們長期養成的習慣,又習以為常,因此在節約家庭能源方面考慮得不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改掉那些不經意的浪費「習慣」,其實很簡單,只需要舉手之勞。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資源日益短缺的現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拯救地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家庭節能環保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很容易進行,做好家庭的節能環保工作,不僅節約了資源,也為家庭節約了一定開支,一舉兩得。由此我們發出倡議:
一、從家庭用電開始,節約每一度電,杜絕家家電污染。
每個家庭都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a、把白熾燈改成第四代LED綠色光源,在同樣的亮度下,其耗電量只是白熾燈的十分之一,但壽命卻是白熾燈的50倍。
b、要選用無氯綠色環保家電和太陽能家電系列,比如:使用太陽能發電器、太陽灶、太陽能燈、太陽能帽、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乾燥器、太陽能熱水器、地板採暖系統等,既節能環保,又安全方便,既為國家的節能環保工作做出貢獻,又使家庭引導了綠色生尚生活新潮流。
c、選購空調時要考慮最適合房間大小的匹數。而且夏季空調溫度設定在26-28℃。
d、冰箱內貯存食物不宜過滿,冰箱內食品之間及食品與箱壁之間應留有100mm以上的空隙。 這比緊貼牆面每天可以節能20%。
e、洗衣機的耗電量取決於使用時間的長短,一般合成纖維和毛絲織物洗滌3~4分鍾,棉麻織物洗滌6~8分鍾,極臟的衣物洗滌10~12分鍾。
f、電視機不要開得很亮,音量也不宜過大,因為每增加1瓦音頻功率,就要增加3~4瓦電功耗。
g、使用電飯鍋最好提前淘米,用溫水或熱水煮飯,這樣可以節電30%。
h、電飯鍋用後立即拔下插頭,當鍋內溫度下降到70攝氏度以下時,它會斷斷續續地自動通電,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
i、普通玻璃窗只要貼上一層特殊節能膜,室內溫度起碼降3℃, 如果陽光更加猛烈,溫差會進一步拉大,節能效果更加明顯。據介紹,採用這種節能膜後,不僅能過濾紫外線,節能效果達到30%,而且使用期限長達20年。
二、全家動員,全面加強環保節能的思想認識。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於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孩子。因此,家長自身必須牢固樹立節能環保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自覺做到「環保節能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把節能保護滲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孩子在節能環保方面做出表率。其次,著力培養孩子的節能環保意識。家長可以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領孩子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體驗環境美,然後再領孩子到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讓他們目睹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場景。通過這種對比,讓孩子親身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最後,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節能環保氛圍。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把環保意識落實到行動上,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如購物時,要注意選擇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從自身做起,認真搞好家庭衛生,努力創造一個整潔的生活環境。這樣,通過教育孩子,一方面加強了家長本身的節能環保意識,另一方面也著實減少了家庭的開支,還能為我國的節能環保工作作出貢獻,可所謂是「利大無窮」。
三、節約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減少水污染。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中國是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節約用水迫在眉睫。
據統計,就按某市共1700萬常住人口,有600多萬戶家庭來講,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度電,一年全市就可節電6000萬度,相當於一座小型發電廠的發電量;如果每家每月節約1噸水,一年全市就可節水6000萬噸,相當於一座80萬人口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總量。
時時刻刻注重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推廣使用節水型水閥和衛生潔具;用水完畢隨手關閉龍頭,別讓水空流;隨時檢查維修水龍頭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節約用水,用洗菜、淘米水沖廁所、澆花;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污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別讓水源污染,時時告誡我們自己,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四、節約每一張紙,使用再生紙和節約用紙,保護森林資源。
目前,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國造紙業年需消耗木材1000萬立方米。我們使用、消耗大量的紙張,實際上是在消耗森林資源。現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為人類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氣候變化、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等。保護森林,減少開采量,就需要削減木材的需求量。回收1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35%的水污染。每張廢紙至少可以回收再生兩次。因此,應提倡積極回收廢紙、盡量使用再生紙和雙面用紙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優勢,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盡量使用電子媒介修改文稿,努力減少紙張消耗。節約用紙則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最好措施。
五、節約每一升油,減少空氣污染源。
減少對機動車的依賴,近距離出行盡可能使用自行車或者步行,給城市的交通減輕一點負重;減少公務用車,在不影響公務,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減少獨自用車;緊急公務活動確需使用公務車輛時,盡量集中乘坐。讓我們人人來做公交族,個個爭當自行車騎手!
另外,如果是自己開車,可掌握以下節能環保技巧:1、如果開車時巧用空擋滑行,一輛1.6升排量的家用轎車每月可以節約10升汽油;2、起步時離合器不能松得太快,否則既耗油又易熄火;3、提高速度時應輕加油門;4、在遇紅燈或前方車輛剎車時,不要高擋沖到跟前時才猛踩剎車;5、汽車行駛過程中,要注意看水溫表,發動機正常的水溫應保持在80攝氏度至90攝氏度之間,如果過高或不足都會使油耗增加;6、時常檢查輪胎的氣壓,以保持在最佳狀態,輪胎氣壓不足會增加耗油量;7、不要隨意更換輪胎的大小,選擇更寬的輪胎或許讓車看來更有「跑車味」,但輪胎越寬,車輪阻力越大,燃油消耗量就越多;8、用黏度最低的發動機油。發動機油黏度越低,發動機就越「省力」,也就越省油;9、不要熱身過度。有些車主喜歡在早上開車前,先熱身再上路,但熱身太久會更耗油,可以先讓車慢慢行駛一兩千米來達到熱身效果;10、不要超速。對一般汽車而言,80公里的時速是最省油的速度,有統計表明,每增加1公里的時速,耗油量會增加0.5%。還有一些節油竅門是在駕駛之外的:輪胎氣壓不足會增加耗油量;盡量用黏度低的發動機油,這樣也能省油;開啟空調要確保窗門緊閉;定期清洗隔離塵網可以節省30%的電力。
六、每個家庭都應節約每一粒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庭做飯時要量力而行,飯不在多,而在於要營養均衡,暴飲暴食或吃飯過飽,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更要杜絕奢侈浪費,父母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從小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七、少用一次性製品,保護地球環境和生態平衡。
現代化生活充斥著許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機……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環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應當成為新的社會風氣,新的生活時尚。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讓我們擺脫「一次性消費」的誘惑,我們可以用充電電池代替普通電池;用手絹代替紙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紙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動鉛筆代替木桿鉛筆。如果經常在外出差吃飯,可隨身帶雙筷子、帶個勺子,帶上牙刷、牙膏、剃須刀、洗發水等等,使生活處處皆環保。家庭出遊,更要身帶各種物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及浪費。同時,也要勸說周圍的朋友,將節能環保根植於每個家庭。
八、自備購物袋,減少白色污染。
在我們的生活里,塑料袋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無論是在大小超市,還是在菜市場和街邊的小攤販那裡,給顧客提供塑料袋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相對照的是,一些消費者在購物時過度依賴塑料袋。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後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經成為城市環境的大敵。
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多萬噸。如果平均每個塑料袋鋪開是0.6平方米,那麼每人每年棄置的塑料薄膜面積達240平方米。而一些街頭小販用的塑料袋還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應該是我們首先倡導的綠色生活。
家庭用塑料袋,更是白色污染中的重點,無論是超市購物,還是街頭買菜,都少不了塑料袋。因此,各個家庭都應該外出買菜時自帶竹籃,美觀又環保。
九、注意日常生活小細節。
1、燒菜做飯少用煤爐,改用液化氣,炒菜時不要等油熱得冒煙時才放菜,盡量減少空氣污染。
2、家中的陽台上多種花草盆景,經常打掃房間,經常曬被,保持家庭環境空氣清新怡人。
3、減少噪音污染,盡量減低說話或錄音機播放時的音量。
4、正確處理廢棄物,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吃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6、奉勸家人、親友不吸煙,不隨意焚燒垃圾,維護家人身體健康,保持潔凈環境。
7、塑料瓶、廢紙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站,減少垃圾排放。
8、家中養的寵物要看管好,防止影響鄰居休息及糞便污染,維護和諧的生活社區和環境。
各個家庭朋友們,全民動員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礎。我們渴望干凈的地球,渴望綠色、健康、潔凈的生活空間。
讓我們積極響應倡議內容,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善待地球,讓我們大家都自覺地來做環保節能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及實現我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分

❸ 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論文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抽象、綜合、判斷、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創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師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創」字上動腦筋少,結果是學生習慣於接受知識而不習慣於思考問題,只會讀死書。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年級的教學中。
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在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時,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開始就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方法。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❹ 關於環境資源的論文800字

善待生物 善待地球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是什麼?"這個問題寫在德國艾科爾特野生動物園的一座小木屋的牆上。碰到這樣的問題,你怎麼回答呢?有些朋友很可能想到猛獸,如獅子、老虎等。這個野生動物園在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告訴參觀者,這個問題的答案你打開木屋的門就可以看到。當然這並不妨礙參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只是這個答案常常是人們所想像不到的。這個"答案之門"一打開,參觀者看到的是一面大鏡子,參觀者的尊容盡在裡面。它實際上是在告訴參觀者:最危險的動物是人類!我國有些從事環境教育的老師在看了這個小木屋後"震撼人心,令人永生難忘"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是人類!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惟一的地球家園已是遍體鱗傷:土地荒漠化不斷擴展,污水橫流,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大氣污染使我們看不到藍天,呼吸不到新鮮、潔凈的空氣,地球物種滅絕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總之,生態環境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以來,人類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視了其他物種和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內在價值。在現代,物種大規模滅絕等生態災難,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人類的活動造成的。現代人類擁有消滅其他物種的一切手段。但我們必須承認,人類和它們是休戚相關的,它們和人類共同擁有地球家園。人類只有善待生物、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也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據有關專家估算,我國由於環境污染導致的損失每年達2800億元,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脆弱的生態系統呼喚公眾生態意識的覺醒。目前,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有喜有憂。喜的是社會公眾越來越關心、重視環境問題,環保問題成為城市居民關注的焦點。憂的是公眾有關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因而影響了環境意識的總體水平,許多人不知道我國人均耕地、淡水、森林、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情況以及相關知識,不知道"世界環境日"、"地球日"、"國土日"、"世界人口日"、"愛鳥周"等環保紀念日期,認為保護環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自己沒有多少責任。因此,加強環境教育,特別是對青少年的環境教育,普及生態科學知識,是一項迫(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切的任務。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國土經濟學研究會環境與發展專業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了《綠色未來叢書》。我很贊成編寫這套叢書的宗旨和目的:"公眾缺乏環境意識,這是造成我國當前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國環保工作所面臨的一大困難。痛定思痛,這個問題也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中進行環境教育、普及綠色意識,是擁有綠色未來的關鍵,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套叢書通過許多生動、有趣的事例、故事,系統闡述了生態環境各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向讀者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並從生態倫理的高度闡述了保護環境是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
環境安全,已成為21世紀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21世紀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關注的主要問題。約束自己,善待生靈,敬重生命,保護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類自己,地球也不只為人類而存在。增強綠色意識,營造綠色未來,不僅是我們每代人的職責,而且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❺ 求一篇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論文!

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學是世界的靈魂。」
「科學是用事實建立起來的。」
【科學是什麼意思】: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
【什麼是文明】: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
「文明是現實主義。」
「戰略的定義」中「連續」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發展、持久、和諧和均衡。」
「觀」, 是觀念。
【觀念的定義】:觀念是自身知覺、意識、思想、理智的對象。
【真理的定義】: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
「真理是由表象真理、知性真理、理性真理、概念真理、智性真理的一致性構成的,一致性都是各種關系構成的。」
【戰略的定義】: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17、科學的文明實體。
【戰術的定義】: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質。
「戰略的特徵是發現智謀的綱領,戰術的特徵是創造實在的行為。」
「發展」一詞,就是戰略中的連續,也是戰略和戰術的本質屬性區別之一。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文化,是一個發現,它又是一個文化進程。在博弈的文化進程里,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融入社會,深入人心,變成了以人為本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的博弈世界觀。在資產與共產雙方博弈對局中,自然產生了第三空地的概念,在社會主義文化走向文明和科學的進程中,就是在這第三空地里不斷地創新,中國社會就是在這個文化進程中得到繁榮和發展。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這是文化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這是文明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科學,這是科學進程。」
「文化誕生於謊言,文化又是虛無主義,只有文化才有萬能的理性產生當代文明。」
《博弈聖經》中說:「大自然用時間創造了文化的次序,人類根據大自然雙重性和第三空地的優雅產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
科學發展觀以國情為背景,在多年的實踐中,在資產與共產的理論相互交替糾纏中,在成功和失敗中,在經驗和教訓中,創造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立創新型國家,它是一個「博弈實體○9」。科學發展觀就是這個「博弈實體○9」的戰略性命題。
《博弈聖經》中說:「應該從戰略和戰術的橫向對局的第三空地里產生博弈的混合、排序、定性,才可能有所發現。」
科學發展觀的發現所形成的理論體系,將與資產和共產三方平等博弈,互訪、互滲、相互交替。科學發展觀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在大於兩個以上的合作者,在國正雙贏理論○3的實踐中,創造和諧社會的雙贏體系,科學發展觀具有大自然的博弈占優特性。因此,它是一個政治科學成果

❻ 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議論文

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其實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就應該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說遇到問題多思考,多去總結方法。多提出一些創新的地方,這樣就可以慢慢的有創造性思維。

❼ 關於低碳生活的小論文 800字左右

低碳生活其實並不難 多份研究報告呼籲關鍵在行動,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減半碳足跡

人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低碳生活方式,並進而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發布的兩份報告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實現「消除碳依賴」這一目標也許比想像的要容易:你只需採用氣候友好的生活方式,這不會對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變,更不用做出什麼大的犧牲!

這兩份報告中的一份名為《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Kickthe Habit:TheUNGuideto Climate Neutrality),是以低碳生活方式為目標的概略性指南;另一份名為《旅遊業如何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and Mitigationinthe Tourism Sec-tor),是由同UNEP、世界旅遊組織合作的專家們共同編寫的。

6月10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發布了《中國生態足跡報告》,表明在中國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形勢緊迫。報告指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持續增長了約兩倍。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接踵而至的這幾份報告,從不同角度呼應了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一方面表明如果人們能夠改變傳統的高排放生活方式,那麼對於低碳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凸顯,在全球變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正努力減少碳足跡,以推進低碳經濟發展。

中國人均生態足跡:50年增長兩倍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是受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WWF(中國)的聯合委託,由全球生態足跡網路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

報告分析了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總體開始出現的生態赤字,指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路徑,以實現其長期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報告分析指出,作為一個國家,中國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載力的15%;盡管生物承載力不斷增加,中國的需求仍是其自身生態系統可持續供應能力的兩倍多。

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是1.6全球公頃,也就是說,平均每人需要1.6公頃具有生態生產力的土地,來滿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在147個國家中列第69位,這個數字低於2.2全球公頃的全球平均生態足跡,但仍然反映出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事實上,中國消耗的資源已經超過了其自身生態系統所能提供資源的兩倍以上。

報告的結論顯示,中國如果希望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和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能夠產生快速的、短期的收益,推動社會向著降低生態足跡的方向發展。而要徹底減少中國的生態赤字,需要考慮到現在所做出的很可能會有長期影響的決定。

報告還提出了減輕生態足跡的「CIRCLE 」方式:壓縮城市發展(C)、個人行動(I)、減少潛在廢棄物量(R)、碳減排戰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

報告也指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區的人均生態足跡相對較低。然而,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本地區的總生態足跡在世界居於首位。

低碳生活方式:小舉動帶來大變化

生活在發達國家以及一些快速發展的城市裡的人們可以馬上「消除碳依賴」——實際上,這並不難。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指出,只要採取一些很簡單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一個人每天一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像電力公司、汽車製造商、以及航空設備製造商這樣的企業也努力實現綠色經濟,那麼我們可以削減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個飛機旅客將攜帶的行李減少到低於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削減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裡或在旅行中可以採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勵航空公司提供免費公交車或鐵路獎勵里程,而不是免費的飛行里程,以便促進旅客採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取代電子鬧鍾,每人每天可以節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每天可以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在附近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鍾鍛煉,這樣可以節省近1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

開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將碳足跡減半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中有很多小的「不後悔的選擇」,可以幫助減少每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來自澳大利西亞、歐洲或北美洲——這是歷史上造成全球變暖的幾個主要地區,採取以上方法有可能將人均排放量從38公斤減至14公斤。

這些建議對人們生活舒適造成的影響很小甚至沒有,同時也可能部分地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部門和人有關,因為他們的碳足跡正在急劇升高。

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是我們可以人為控制的,例如我們的駕車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在餘下的個人難以控制的50%中,有大約一半間接來源於為我們的工作提供能源,有10%以上來源於對基礎設施和政府部門的維護,剩下的大約20%來自於商品的生產。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提出,應怎樣開始「低碳的一天」呢?在你關掉發條時鍾後,穿上日曬乾燥的衣服,接下來的刷牙和早餐應該怎麼做呢?請考慮以下幾方面:

——選擇非電動牙刷將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麵包機烤麵包,而不是用15分鍾的烤箱,這樣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可以將產生的溫室氣體減少4倍;

——將火車而不是汽車作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僅僅8公里的路程,就可節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你的電腦和平板顯示器,將使這些設備造成的排放減少1/3;

——購買使用節水型淋浴頭,不但每分鍾會節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將洗3分鍾熱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減到一半。

如何盡力減少航空旅遊排放量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指出,跨大西洋的飛行所造成的碳排放相當於駕駛汽車1年。

對於經常飛行的人士——不論你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遊客,乘飛機是目前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短距離空中旅行與鐵路相比較,每名旅客產生約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作為一個行業整體,則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3%。

長途公交車可能是市際旅行的很好選擇,因為一些新的超高速鐵路服務會造成可觀的碳排放。同時,技術創新可以幫助提高運送人員和貨物的效率。

《旅遊業如何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報告提出了其他的一些方法,使航空和旅遊業可能有助於過渡到低碳經濟。

除了削減手提行李、削減飛機上的免稅額等措施外,專家們還提出了其他建議:

——鼓勵旅遊經營者預訂直航航線,而不是那些繞路或是中途需要經停的航線;

——鼓勵航空公司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將載客率提高到80%,目前歐盟的平均載客率是65%;

——大幅增加公務艙旅客票價,以真正反映其占據的額外空間,這些空間可以被用來運送更多的旅客,從而使飛機更加環保;

——制定措施減少服役飛機的平均年齡。在瑞典,飛機的平均年齡剛剛超過10年,而在美國,1/3的飛機的平均年齡是25年。先進飛機可以減少每名旅客每公里高達30%的廢氣排放量。

❽ 創造性思維對環境工程的有哪些幫助

環境科學是理科,偏理論,畢業獲理學學位;環境工程是工科,偏工程,畢業獲工學學位。其實大學學習期間學習內容差別並不大。
一、環境科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
主要課程: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相近專業:環境科學 生態學 資源環境科學 應用氣象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結合自然地理學、生態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等課程進行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10--20周。
二、環境工程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和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雜訊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監測和分析、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測量學、水力學與水泵、水處理微生物學、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 安全工程 災害防治工程 水質科學與技術 給水排水工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風能與動力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城市規劃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測量實習、工程制圖、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習、水力學實驗、微生物實驗、環境監測實驗、水處理實驗、空氣污染控制實驗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❾ 急需一篇500字左右的初一生物論文(有關保護環境方面的)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閱讀全文

與保護環境的創造性思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