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黴素是世界上什麼人發明的吖
青黴素是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抗菌素,是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1928年發現的。在這以後青黴素被廣泛應用,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記得採納啊
2. 青黴素的發明人是誰
青黴素發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
發明人簡介:亞歷山大·弗萊明(回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答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弗萊明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後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並成功的用於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葯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葯的新時代。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5位。
3. 發明青黴素的人是誰
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是英國細菌學家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已解決,請採納
4. 誰發明了青黴素
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梅利醫院當醫生。這個47歲的中年人正在起勁地研究對付葡萄球菌的辦法。人們受傷後傷口常會化膿,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搗蛋。弗萊明在一隻只培養皿里培養出葡萄球菌,然後再試驗用各種葯劑去消滅它們。這個工作已花費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可依然一無所獲——這個葡萄球菌實在是個難對付的傢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萊明發現一隻培養皿里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霉毛。顯然,這是某種天然黴菌落進去後造成的。這使他感到有點懊喪,因為這團青黴使得這只培養皿里的培養物失去了用處。弗萊明正想把這發了霉的培養物倒掉,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把它拿到顯微鏡下去看看。
「啊!」弗萊明一看顯微鏡,情緒馬上激動起來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這是不是他夢寐以求,且已追尋了好幾年的葡萄球菌的剋星呢?弗萊明立即動手大量培養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將培養液過濾,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葡萄球菌在幾個小時之內竟全部死亡。他又將濾液沖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殺死葡萄球菌!
弗萊明把這種培養液叫做青黴素。接下來,他又做了病理實驗,把青黴素注入小白鼠體內,結果什麼影響也沒有,證明青黴素對動物無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裡滴入這種液體,也沒發現異常現象。
1929年6月,弗萊明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發表在英國的《實驗病理學》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像不到,這篇論文竟未能引起醫學界廣泛的重視。有人認為青黴素的性質很不穩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萊明本人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再繼續研究下去。剛剛問世的青黴素就這樣被打入了冷宮。
1938年,英國醫生佛羅理和錢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時候,從文獻中發現了弗萊明的文章。這引起了他們的高度注意,立即著手繼續弗萊明當年的研究。這在科學史上被認為是青黴素的第二次發現。
佛羅理和錢恩將弗萊明發現的液狀黴素,經過過濾、濃縮、提純、乾燥,終於得到了一種黃色粉末。經過許多次實驗,他們證實了青黴素的葯效極高,把它稀釋50萬倍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這是一種極有臨床價值的新型抗菌葯。他們在1941年進行了第一次青黴素治病的臨床試驗,這次試驗我們在前面剛提到過。
但是,當時提取青黴素的方法很不理想。從100千克的青黴素培養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黴素,只剛剛夠1個病人l天的治療用量。靠這種方法來生產,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那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沒有力量進行這種昂貴的生產研究,而戰爭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葯。
在英國的請求下,美國承擔了這一任務。結果發現,生長在爛甜瓜表面的菌種最好;用玉米粉調配的培養液最利於繁殖;在24℃的溫度下最利於大量生產。這3個條件都不難辦到,青黴素終於大批量生產起來,並終於成為一種價格便宜的特效葯物了。
1945年,先後兩次發現青黴素的有功之臣——弗萊明、佛羅理、錢恩,一同榮獲了那一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5. 最早發現青黴素的人是誰
青黴素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
弗萊明於1881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洛克菲爾德。弗萊明從倫敦聖馬利亞醫院醫科學校畢業後,從事免疫學研究;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名軍醫,研究傷口感染。他注意到許多防腐劑對人體細胞的傷害甚於對細菌的傷害,認識到需要某種有害於細菌而無害於人體細胞的物質。
戰後弗萊明返回聖馬利亞醫院。1922年他在做實驗時,發現了一種他稱之為溶菌霉的物質。溶菌霉產生在體內,是粘液和眼淚的一種成分,對人體細胞無害。它能夠消滅某些細菌,但不幸的是在那些對人類特別有害的細菌面前卻無能為力。因此這項發現雖然獨特,卻不十分重要。
1928年弗萊明做出了他的偉大發現。在他的實驗室里,有一個葡萄球菌培養基暴露在空氣之中,受到了一種霉的污染。弗萊明注意到恰好在培養基中霉周圍區域里的細菌消失了,他正確地斷定這種霉在生產某種對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質。不久他就證明了這種物質能抑制許多其他有害細菌的生長。這種物質——他根據其生產者霉的名稱(青黴菌)將其命名為青黴素——對人或動物都無毒作用。
弗萊明的結果發表於1929年,但是起初並未引起高度的重視。弗萊明指出青黴素將會有重要的用途,但是他自己無法發明一種提純青黴素的技術,致使這種靈丹妙葯十幾年一直未得以使用。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厄恩斯特·鮑里斯·錢恩和物理學家霍德華·瓦爾特·弗洛里偶然讀到了弗萊明的文章,很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素的培養和分離、提純、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弗洛里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實。
在英美政府的鼓勵下,醫葯公司進入了這個領域,很快就找到了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方法。起初,青黴素只是留給戰爭傷員使用,但是到1944年,英美公民在醫療中也能夠使用了。1945年戰爭結束時,青黴素的使用已遍及全世界。
青黴素的發現對尋找其他抗菌素是一個巨大的促進,這項研究導致發明出了許多其他「神奇的葯物」,但是青黴素卻是用途最廣的抗菌素。
青黴素不斷保持領先地位的一個原因在於它對許多有害微生物都有效。該葯能有效地治療梅毒、淋病、猩紅熱、白喉以及某些類型的關節炎、支氣管炎、腦膜炎、血液中毒、骨骼感染、肺炎、壞疽和許多其他種疾病。
青黴素的另一個優點是使用的安全范圍大。五十萬單位青黴素的劑量對某些感染是有效的,但每日注射一百萬單位青黴素也沒有副作用。雖然有少數人對青黴素過敏,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該葯為既有效又安全的理想葯物。
由於青黴素的發現和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肺炎、腦膜炎、膿腫、敗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時搶救了許多的傷病員。青黴素的出現,當時曾轟動世界。為了表彰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弗萊明、錢恩、弗羅里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6. 青黴素的創造者
1928年,弗萊明發明了抗生素──青黴素,當時被譽為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問世後,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肺炎、腦膜炎、產褥熱、敗血症、肺結核等得以治癒。許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是可以從根本上治癒的。
如今,抗生素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治療葯品。然而抗生素的大規模應用使其潛在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一是它的副作用,如會導致血液疾病等;二是它的耐葯現象,日益嚴重的耐葯菌、頑固的超級細菌的誕生使得細菌耐葯問題成為全球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現在醫學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靈丹妙葯,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7. 最早發明青黴素的人是誰
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青黴素發明者、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在他的實驗室內 澳大利亞病理學家霍華德.弗羅里因進行
青黴素化學制劑的研究,而與弗萊明
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學術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和物理學家弗羅里對弗萊明的發現大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同,弗羅里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明。
圖中央是青黴菌,周圍是致病細菌。距青黴素最遠的細菌個大、色濃,
活力十足;距青黴菌較近的細菌個較小、色較淺,活力較差;而最接近青黴
菌的細菌個最小、色發白,顯然已經死亡
由於青黴素的發現和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肺炎、腦膜炎、膿腫、敗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時搶救了許多的傷病員。青黴素的出現,當時曾轟動世界。為了表彰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弗萊明、錢恩、弗羅里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葡萄球菌這些形如珍珠的東西就是危害人體健康的葡萄菌,青黴素能消滅它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青黴素大量生產。1943年,已有足夠青黴素治療傷兵;1950年產量可滿足全世界需求。青黴素的發現與研究成功,成為醫學史的一項奇跡。青黴素從臨床應用開始,至今已發展為三代。
8. 青黴素的發明人是誰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
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