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豆腐的是

發明豆腐的是

發布時間:2021-07-30 11:37:12

『壹』 豆腐的起源是什麼時候發明者是誰

豆腐起源於漢代,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

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

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

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豆腐,五代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

(1)發明豆腐的是擴展閱讀:

很早以前製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來完成的,磨豆漿、過濾豆腐渣、壓水分等等,很費勁。現代科技已經使豆腐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各種電氣化的磨漿機、甩漿機、壓干機將豆腐製作從泡黃豆到出成品一條龍生產,日產量比過去提高了4倍以上。

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機也被研發出來,可以在家裡輕松製作豆腐。豆腐製作發展到現代已經不是單純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經過現代科技加工出來的豆腐擁有美觀、營養價值高、產品種類豐富等特點。

劉安故事:

西漢淮南王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葯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

後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葯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葯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

『貳』 豆腐是誰發明的

1、豆腐是劉安發明的,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於淮南(今屬安徽省)。漢朝宗室、西漢時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2、劉安所著的《離騷傳》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2、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是我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學術巨著。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也是中國豆腐的創始人。


(2)發明豆腐的是擴展閱讀:

一、豆腐的發明過程:

1、豆腐的發明,不如說是發現,就和煉丹發明炸葯一樣,豆腐也是煉丹時被發明出來的。

2、劉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產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漿也是當地的主要飲食之一。

3、而劉安在煉丹的時候,喝的豆漿灑在了煉丹用的石膏上,豆漿便凝成了豆腐,豆腐這一美食便出現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黃豆泡八九個小時左右,至黃豆徹底泡發。

2、黃豆加水用料理機或豆漿機(冷飲功能)磨成豆漿,找一塊干凈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

3、將豆漿隔篩網倒入棉布中。

4、過濾出豆渣,盡量擠的干一些。

5、豆漿放入鍋中,用中小火燒熱,用勺子將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邊煮邊用大勺劃圈攪拌,以免糊鍋。

7、直到豆漿煮沸騰後關火。

8、此時將內酯4克與25克溫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將豆漿離火,自然降溫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溫度計,這樣更准確些,沒有溫度計也沒關系,像這種天氣,大約一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10、將內酯液倒入,迅速攪拌開,動作一定要迅速,大約三四秒的時間,就要立馬蓋上鍋蓋開始燜。

11、將豆漿蓋蓋燜15分鍾左右,打開鍋蓋你會發現都將已經凝固,這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豆腐腦了。

12、可以取出一點來做豆腐腦。

『叄』 豆腐是由誰發明的

相傳豆腐是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葯煉回丹的時答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袁翰青以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與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現在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腦和煎豆腐。

『肆』 豆腐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回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招募方士答數千人,其中有名者為蘇非、李尚、左吳、田由、晉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號稱「八公」。他們常聚在楚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這樣,劉安煉丹未成卻發明豆腐。之後,豆腐技法傳入民間,豆腐的歷史從此開始。後來,人們尊稱劉安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當年的楚山也改稱為「八公山」。

(4)發明豆腐的是擴展閱讀

豆腐選購的小妙招:

看: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

摸: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聞: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葯劑的味道。

『伍』 豆腐是誰發明的

有一家三口,住著一對夫妻與母親是西施發明的看岳飛劇,不是說秦檜發明豆腐的嗎關於豆腐的發明者,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春秋戰國的樂毅是豆腐的發明者;第二種說法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是豆腐的發明者;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認為樂毅是豆腐的發明者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樂毅的生卒年代比淮南王劉安早一百多年。而說淮南王劉安是豆腐發明者的依據主要是他著的一部書《淮南子》里收錄記載了豆腐的做法。作為一部廣記天下雜事的書,他很可能收錄了前人的發明成果,只能說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最早記錄了豆腐的做法,而發明者是樂毅。

『陸』 豆腐是怎麼被發明的

那麼豆腐是誰發明的,關於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最受認可的觀點有兩種。

其中一種說法是,西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所發明的。劉安的母親喜歡吃黃豆,一日劉母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令僕人,將黃豆研磨成粉,加水熬湯以便讓母親食用,還加了點鹽調味。沒想到居然凝結成塊,這就是豆腐最初的雛形。

原來這個罐子,以前是用來裝鹹菜的,裡面殘留了鹽分,剛煮熟的豆漿倒進去,遇到鹽就凝固了。倆人試著嘗了一下,發現味道居然很不錯,於是就取名為豆腐。

總之,豆腐的發現是來源於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探索,是智慧的結晶哦!

『柒』 豆腐是誰發明的

豆腐的發明者

「中國是豆腐的『師傅之國』」。「豆腐豐富了人們的營養,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偉大的貢獻」。提起中國的豆腐來,日本人總是懷著敬佩的心情竭力贊揚。

1963年,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到日本奈良參加鑒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日本許多從事豆製品業的頭面人物也參加了。據說,他們之所以參加紀念活動,是為了感謝鑒真東渡時把豆腐的製法帶到日本。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參加者手裡都提著裝滿各種豆製品的布袋,布袋上還寫著「唐傳豆腐乾,淮南堂制」字樣。

淮南堂是我國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為了紀念豆腐的發明人——漢代淮南王劉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麼會發明豆腐呢?原來劉安講求黃老之術,在淮南朝夕修煉。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製出了鮮美的豆腐,並把他獻給劉安享用。劉安一嘗,果然好吃,下令大量製作。這樣,豆腐的發明權就記在淮南王劉安的名下了。傳說劉安後來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劉安廟,「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參考資料:http://cqdhz.online.cq.cn/P0000090.aspx?IID=N000002900007502&OID=N0000029

『捌』 豆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豆腐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專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屬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袁翰青以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
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的見解,偏向與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當前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為重要的食品。南宋詩人陸游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麵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玖』 豆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豆腐的起源

關於豆腐的起源,歷來說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孔子時代即有豆腐(2),一說是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前一種說法支持者不多,後一種說法則自宋以來長期流傳。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並自注「世傳豆腐本乃淮南王術」(3);與朱熹同時代的楊萬里,寫過一篇《豆盧子柔傳》(4)的文章,副標題為「豆腐」,其中也提到漢代已有豆腐。之後持此類說法者頗多,如李時珍亦認為「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5),明.葉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於漢淮南王之術」句,明·羅頎《物原》也說,西漢時的古籍中有「劉安做豆腐」的記載。可以說,自宋明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豆腐發明始於西漢時期。然而奇怪的是,現存漢唐文獻,無論是《淮南子》、《齊民要術》,甚至各類文學作品等等,都沒有一丁點兒關於豆腐以及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的記載(6)。因此,許多學者對豆腐「始漢說」提出質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較早的有日本學者篠田統的「始唐說」(7)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說」(8)。

目前發現最早記載關於豆腐的文獻,是五代.陶谷(公元903~公元970年)撰寫的《清異錄》,其中《官志門》「小宰羊」條曰:「時蕺為青陽(今安徽青陽縣)丞,潔已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陶谷是五代時新平(今安徽省皖南)人氏,他在五代時的晉、漢、周和北宋初期都做過官,北宋開寶中卒。據他所記載的這件事可以說明,至少在五代時的淮南一帶,豆腐已經是大眾日常食品了,其製作技術看來也相當成熟。自宋以來,關於豆腐的記載就多了。宋.寇宗 《本草衍義》載:「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蘇軾《物類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嘉興人…開豆腐羹店」等等。基於此,不少學者將豆腐起源的時間下限定在晚唐五代(9),這在學術界已無異辭。但對於豆腐到底起源於何時,依然沒有定論。

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縣打虎亭發掘了兩座漢墓,該墓為東漢晚期(公元二世紀左右)遺址,其墓中畫像石上有生產豆腐的場面(10)。經過專家實地考察和研究,排除了該圖反映的是釀酒或作醬、醋場面,而只能是作豆腐(11)。因此,豆腐起源的時間被確定為漢代,劉安做豆腐的傳說似乎也不完全是虛文(12)。

關於豆腐起源的地點,歷來少有人述及,蓋因為起源的時間還沒有確定。根據現有資料,涉及豆腐起源的地點有三個,一是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壽縣境;二是打虎亭,今河南鄭州密縣境;三是青陽,今安徽青陽境。目前看來,起源地指向八公山者居多。八公山位於淮南市南郊,壽縣城北淝水之濱,山下為淮北大平原,歷來盛產大豆,山上有很多含各種礦物質的泉水,用此泉水磨製豆漿,漿質均勻,做出豆腐潔白細膩,美味可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豆腐的發明提供了物質基礎。當然,起源地到底在什麼地方,尚須進一步的證據。

豆腐到底為何人所創,目前也是沒有定論。宋代蘇東坡有「豆腐」詩雲「古來百巧出窮人,搜羅假合亂天真。」認為這種「亂天真」的豆製品,是由窮人巧手製作而成。我國著名的化學家袁翰青先生指出:「豆腐的始創者是農民,是他們在長期煮豆磨漿的實踐中,得到了這種優美的食品。」(13),把豆腐的發明創造歸功於農民。李治寰先生則提出「豆腐製法與道家煉丹有密切關系」(14),認為道家煉丹用豆漿來培育丹苗,無意中發明了豆腐。文獻中記載最多的是淮南王劉安做豆腐的傳說,這與劉安修道煉丹也不無關系。比較中肯的說法是,許多發明創造雖出自群眾智慧,但人們總要尋找一個公認的人物作為始作者來尊奉,這樣的例子在古代並不少見

『拾』 中國歷史上豆腐的起源,究竟是哪個朝代,是誰發明了它

豆腐的發明者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據說劉安不是為了發明豆腐而發明的,而是在煉丹的時候,無意促成的,結果他的意外收獲,成就了人們餐桌上一道營養豐富的佳餚。

中國這個擁有八大菜系的美食王國,從東南到西北,在劉安發明的豆腐基礎上,各地方的廚藝高手把豆腐更進一步研發,變成了一種又一種具備地方特色的豆腐,成為了一道有一道美味,甚至把豆腐的工藝和美味傳遍了整個世界。

閱讀全文

與發明豆腐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