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慧城市是指什麼
智慧城市
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2013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
全球超過400個城市競逐最有智慧城市頭銜,最後選出這7個城市,分別是:
1、美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
2、芬蘭的奧盧;
3、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
4、台灣地區的台中市;
5、愛沙尼亞的塔林;
6、台灣地區的桃園縣;
7、加拿大的多倫多;
智慧城市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應運而生。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應運而生。由於智慧城市綜合採用了包括射頻感測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於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於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呈加速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資源也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由於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搶佔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目的。為避免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於被動,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重大技術的突破,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各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視,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包括物聯網、雲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我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而易見。因此,建設智慧城市對我國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㈡ 智慧城市建設如何做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成功落地的典型代表就屬貝爾信的株洲神農城了,智慧城市建設其實是一個比較長期久遠的未來趨勢,想要做好並不容易,主要是要具備統一平台管理這些智能系統,同時還要結合一些子系統來控制,最後要能順利實現城市運營,聽說貝爾信當時落地這個項目植入了16個智能系統才順利完成,聽起來就挺龐大。
㈢ 智慧城市是什麼概念
智慧城市是什麼概念: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並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綜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和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
㈣ 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理念問世以來,國內外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和專家,紛紛對其進行了定義和研究。歸納起來,主要集中於以下三點: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必然以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而信息技術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興熱點技術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並共同發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運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綜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智慧城市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
㈤ 有哪些科技創造成果影響著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
不用說了 這個是人類發展到現在的基礎 衣食住行都跟工業分不開 它引起一連串的內環境破壞容 從木材 礦藏 到 空氣 水 甚至氣候和地質 都有很大影響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葯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許多水域會發生赤潮等是因為生活工業廢水進入水域,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的,會導致魚蝦死亡,也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損害人們的健康;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是人為的,有很多樹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㈥ 怎樣創建「智慧城市」需要發揮創造性智慧
智慧城市的智慧體現在人機結合,持續不斷的創新城市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智專慧城市是新一代屬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重塑了現代科技以人為本的內涵,也重新定義了創新中用戶的角色、應用的價值、協同的內涵和大眾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注重從市民需求出發,並通過維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強化用戶的參與,匯聚公眾智慧,不斷推動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讓城市生活空間充滿智慧。
㈦ 智慧城市怎麼建 「互聯網+」和產業融合創新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國內的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
「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傑作。
你利用互聯網+城市管理 做一個智慧城市網格化軟體,如金鵬信息 他們做的鄭州市社會公共管理信息平台。
㈧ 如何建設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在一個城市中將政府職能、城市管理、民生服務、企業經濟通過新型智慧城市這個大平台融為一體。採用信息化、物聯化、智能化科技,將城市所涉及的社會經濟、綜合管理與社會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為城市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城市綜合管理和社會民生服務,為保障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建立和諧社會提供一個可實施途徑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型智慧城市作為現代信息社會城市發展的最新形態,其理念已被大多數地區和居民接受和採納。新型智慧城市應以人為本,藉助智慧技術主動征詢並及時響應市民的需求和意見,促使政府從發號施令的命令者轉型為以民生為本、以市民滿意度為本的服務者,實現城市決策的人性化和高效率。當前國內主要新型智慧城市實踐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但其中存在群體「數字鴻溝」明顯、監控與評價環節缺失、政府角色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製約著當下新型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為此,需要從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保障、加強項目建設流程的監管與服務以及靈活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等層面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一、從實際出發,合理戰略定位,縮小「數字鴻溝」
群體「數字鴻溝」體現了不同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認知和態度差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久性的復雜系統工程,群體「數字鴻溝」影響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環節與價值目標。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的戰略高度綜合考慮和統籌規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宏觀方向,結合各地區自身的經濟文化水平、居民訴求、信息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情況,縮小區域、城鄉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定位差距;同時各地區也要著眼實際,積極開發一些適用於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群體、殘障人士等群體的智能型產品與服務,關注和保障弱勢群體的訴求和利益,增強公共服務的特色性和適用性,縮小不同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認知的差距。在教育層面,要加強新型智慧城市相關背景知識的宣傳、受教育和推廣,讓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實踐進入更多群體的視野。
二、市場多元化,完善監控和評價環節
1、鼓勵多元化建設
鼓勵企業、技術人才、城市居民等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加快和提高信息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通過依託技術創新培育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發揮企業對新興技術和市場需求敏銳感知的獨特優勢,建設網格化的籌資渠道,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經濟和技術基礎。
2、加強科技創新研發人才的培養
對不同部門和行業的人才資源進行整合,以鼓勵性政策加快新型智慧城市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究,對優秀人才給予全方位的福利激勵,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營、監管、評估等環節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3、拓寬各方市場主體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反饋渠道
促進不同群體的信息交流、互動和反饋,加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監控和評價,從而更加高效地為需求多樣化的居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三、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源泉與活力來源於完善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而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是要創造健康良好的市場運行環境。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前提。目前,各級政府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大都扮演著領導者、建設者、監管者、評估者等多重角色。在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和許可權難以區分和准確界定,這就需要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科學地認識自身角色,做好「掌舵者」而非「劃槳者」,明確自身權力和責任清單的具體內容,尊重和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雖是最初從國外借鑒的新興概念,但在我國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注入了本土元素。新型智慧城市所勾勒的願景是美好的,而具體實踐過程的問題卻是多樣的,需要在今後的規劃建設中不斷總結經驗,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政策需求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鼓勵多元利益相關主體的參與,以真正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是通過頂層規劃、專項規范、工程設計,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宗旨、方針、目標、任務、方法、實施的方向性、路線性、綱領性的可實施文件。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指導、規范、約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要素和資源的網路融合、信息交互、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以「互聯網+智慧城市」的思維,全面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管理與民生服務的能力。
金鵬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㈨ 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大數據、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
顧名思義,就是讓城市聰明起來,通過計算機、物聯網、通信網路等連接然後進行智能化分析。
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一個說法。中智科技集團是一家提供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服務的行業領先者。
進入2010年以來,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概念正以與時俱進的速度落地並得到實施,各地政府對雲計算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以及國際國內各大IT和高科技公司在雲計算、物聯網、無線寬頻等各方面的積極研發與投入,使得無線城市、智慧城市有了真正實現的可能。
信息技術變革的大趨勢必然地深刻地影響到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行業的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傳統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必須順應世界信息化的歷史潮流,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智慧城市的技術革命。
「智慧的城市」實現的關鍵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把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別考慮、分別建設的領域,如人、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等,綜合起來考慮,並發現這些領域之間的關系。藉助新一代的雲計算、物聯網、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顯化,就好像給城市裝上網路神經系統,使之成為可以指揮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系統之系統」
中智科技集團是一家提供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服務的行業領先者
㈩ 如何以創新為抓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其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
一、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方向
1、信息網路寬頻化
推進光纖到戶和「光進銅退」,實現光纖網路基本覆蓋城市家庭,城市寬頻接入能力達到50Mbps,50%的家庭達到100Mbps,發達城市部分家庭達到1Gbps。推動4G網路建設,加快城市公共熱點區域無線區域網覆蓋。
2、規劃管理信息化
發展數字化城市管理,推動平台建設和功能拓展,建立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信息平台及建(構)築物資料庫,構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和精準化。
3、基礎設施智能化
發展智能交通,實現交通誘導、指揮控制、調度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智能化。發展智能電網,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業用電的智能管理。發展智能水務,構建覆蓋供水全過程、保障供水質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發展智能管網,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和運行監控智能化。發展智能建築,實現建築設施、設備、節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
4、公共服務便捷化
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業務協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信息服務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城市教育、就業、社保、養老、醫療和文化的服務模式。
5、產業發展現代化
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推進製造模式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推動電子商務和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創新並培育新型業態。
6、社會治理精細化
在市場監管、環境監管、信用服務、應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會治理領域,深化信息應用,建立完善相關信息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二、「六個一」建設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六個一」建設理念即「一個體系架構、一張天地一體的柵格網、一個通用功能平台、一個數據集合、一個城市運行中心、一套標准」。
1、一個開放的體系架構
遵循體系建設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構建開放的體系架構,通過「強化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的思想,指導各類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2、共性基礎「一張網」
構建一張天地一體化的城市信息服務柵格網,夯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實現城市的精確感知、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惠民服務;
3、一個通用功能平台
構建一個通用功能平台,實施各類信息資源的調度管理和服務化封裝,進而支撐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智慧化,有效管理城市基礎信息資源,提高系統使用效率;
4、一個數據體系
建立一個開放共享的數據體系,通過對數據的規范整編和融合共用,實現並形成數據的「總和」,進而有效提高決策支持數據的生產與運用,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性和智能化水平;
5、一個高效的運行中心
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統一的運行中心,實現城市資源的匯聚共享和跨部門的協調聯動,為城市高效精準管理和安全可靠運行提供支撐,更好對城市的市政設施、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宏觀經濟、民生民意等狀況有效掌握和管理;
6、一套統一的標准體系
標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需要通過政府主導,結合各城市特色,分類規劃建設內容和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蓋「建設、改革、評價」三方面內容的標准體系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 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更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