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祖先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除了長城和運河
秦皇陵
B.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那些人間奇跡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故宮、兵馬俑、帝王陵……
這都算奇跡吧???
C. 誰知道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那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黃帝乘龍飛天,奇不奇?
奇到現代人在也不相信這些了!
扁鵲眼能透視病情
呂洞賓能飛過洞庭湖
中醫裡面的氣脈,這種東西是肉眼見不到的,現代科學也才發現有種輝光場與經絡,古人早就知道了,肉眼無法分辨他們怎麼知道的?厲不厲害?
老子道德經所言不出門知天下
後期學道者如莊子列子huzi,能不用眼看不用耳聽,別人想他們他們都能感應到,奇不奇?
還有乾坤萬年歌預言了中國晚年國運,包括還未發生的,以發生的已經確認了,厲不厲害?
還有其他人也有語言的,那人名忘了。
也許說那些是書上寫的,瞎編的吧,對一個人瞎編是的,二個人還是?三個人?乃至後期成立一個叫儒家道家道教影響幾乎全中國人千年的命運呢?甚至外國人如印度的瑜伽佛教也能如此,你說奇不奇?
所以呢,迷很多,進入古人也告訴我們了,這也是為什麼那麼所神話的發生,。
D. 同學們,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跡,選一個你知道的例子寫下來,用一段話描述繪它的奇異景象。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與智慧的結晶。
E. 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孩子們,你們還知道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內象吧?看看老師容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樂山大佛,它位於四川峨嵋縣,大佛座高71米,肩寬24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眼長3.3米,鼻長5.33米,耳長7米,手中指長8.3米,腳背長11米,寬8.5米,可做100人。還有兵馬俑,說起兵馬俑,這秦始皇也真是的,30多歲就開始安排他死後的生活了,因為他為了在地下有的打仗,就修建了兵馬俑,馬上入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真好笑!不過好笑歸好笑,當你走進兵馬俑博物館的時候,一個個鮮活動人的士兵,將軍和馬車呈現在眼前,使你感到震驚。
還有秦嶺的古棧道,都是很壯觀的。
F. 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樂山大佛
俗稱「游峨眉必朝大佛,朝大佛多游峨眉」,所以樂山大佛是峨眉風景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由峨眉山向東經峨眉山市31公里即至樂山。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縣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迄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凌雲山是一個有名風景區,隋唐時佛教興盛,寺廟盛極一時。樂山大佛就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三江匯合在這里,水流直沖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往往使過往船隻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他想藉助神力滅殺水患,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當時募集的人力、物力、
財力遠及江淮流域,歷時90年才告成功。 這尊樂山大佛不僅體型巨大,且雕刻技術高超,結構勻稱,比例適宜,佛體頭部
和身上還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統,以避免水流沖蝕,減弱風化。
G. 你知道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樂山大佛
俗稱「游峨眉必朝大佛,朝大佛多游峨眉」,所以樂山大佛是峨眉風景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由峨眉山向東經峨眉山市31公里即至樂山。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縣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迄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凌雲山是一個有名風景區,隋唐時佛教興盛,寺廟盛極一時。樂山大佛就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三江匯合在這里,水流直沖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往往使過往船隻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他想藉助神力滅殺水患,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當時募集的人力、物力、
財力遠及江淮流域,歷時90年才告成功。 這尊樂山大佛不僅體型巨大,且雕刻技術高超,結構勻稱,比例適宜,佛體頭部
和身上還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統,以避免水流沖蝕,減弱風化。
樂山大佛坐落在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依凌雲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處,造型庄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雲大佛。
佛像依山臨江開鑿而成,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稱譽。大佛為彌勒倚坐像,坐東向西,面相端莊,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雕刻細致,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宏,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
樂山大佛古稱「彌勒大像」、「嘉定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於此匯合,水流直沖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借佛力鎮水。海通募集20年,籌得一筆款項,當時有一地方官前來索賄,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佛座南北的兩壁上,還有唐代石刻造像9O余龕,其中亦不乏佳作。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裡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於後來被毀。
大佛頭部的右後方是建於唐代的凌雲寺,即俗稱的大佛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三大建築群。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英文名稱: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於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16)。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麗的山巔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著四周其它寺廟的建立,該地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許多世紀以來,文化財富大量積淀。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它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岩上雕鑿出來的,彷彿俯瞰著三江交匯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峨眉山還以其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
秦陵兵馬俑
秦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位於西安市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
第一號兵馬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近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與真人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六千多件,排成方陣,造型逼真。在兵馬俑博物館里,還可以使人感受到當時秦國軍隊的氣勢浩盪的陣勢。
二號坑有一千多件兵馬俑,是以戰車、騎兵為主組成的4個兵種混編的陣列。
三號坑屬於指揮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個兵馬俑。
兵馬俑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文物本身無法估量的價值,而且對於古代雕塑史、古代兵器史、 古代軍事史、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個兵馬俑坑總計將會出土高大的陶質武士俑、陶馬7000餘件,這是世界雕塑史上發現規模最大的雕塑俑群。在陶俑的造型及神態刻畫方面取得了極其偉大的成就,創造了人物雕塑史上罕見的奇跡。
縱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藝術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備的官兵形象,還是那一匹匹躍躍欲試的戰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它們「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徵,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寫實藝術的典範,體現了東方雕塑藝術的風格與特色,在世界古典雕塑藝術領域獨樹一幟。兵馬俑的發現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也有著無法估量的意義,堪稱一座豐富的古代地下軍事博物館。它第一次完整地向世人展示了古代陣法研究的形象資料。兵馬俑還提供了古代車兵、步兵和騎兵編制的實物例證。兵馬俑的發現首次向人們展現了秦代騎兵、步兵、車兵、弩兵及各級軍吏的服飾、甲衣及裝束,使千百年來難以知曉的秦代將土的著裝等問題一目瞭然。同時,也為研究先秦時期各兵種的服飾、裝束及裝備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總之,秦俑的發現為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多層次的研究課題。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也是研究古代兵器史、科技史的珍貴資料。俑坑發現種類齊全數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兵器鑄造的標准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秦俑群雕的氣勢美。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於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餘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後方則是指揮部。那數千名手執兵器的武士,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在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空前絕後,無與倫比。
秦俑群雕的形象美。秦俑向人們展現了2000年前的各種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頭挽發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執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還有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戴軟帽,足蹬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戴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轡,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袍,著長甲,手執吳鉤的下級指揮員;有頭戴
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伏劍,氣度非凡的將軍。
H. 你知道我們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他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春秋戰國時期,
各國為了防禦,在形
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
城.秦始皇滅六國完
成統一後,為防內御北
方匈奴的南侵容,將秦、
趙、燕三國北邊長城
連貫為一,俗稱「萬里
長城」,是世界歷史上
偉大工程之一.
京杭大運河:我國的大運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
的偉大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
造運河.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
2700千米.
I. 你知道我們祖先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分別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天壇的總體設計,從它的建築布局到每一個細部處理,都強調了"天". 它有300多米長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們登臨其上,環顧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廣闊的天空和那象徵天的祈年殿,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條甬道又叫海漫大道,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到天壇去拜天等於上天,而由人間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遙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