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各種生產要素都能創造價值

各種生產要素都能創造價值

發布時間:2021-07-30 06:53:25

㈠ 什麼是多種生產要素創造價值的多元論

生產要素所有權是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前提和依據。生產要素所有權的統一或分散對按內生產要素分配有重容要影響。分散的要素所有權是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充分條件。按生產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的區別在於非勞動要素所有權的分散與否。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在具有分散的要素所有權的前提下,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分配,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是勞動成為分配的唯一依據和尺度,非勞動生產要素具有統一的所有權。

㈡ 改錯:1 各種生產要素都具有價值 2 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也創造了價值

㈢ 生產要素都具有價值嗎

所謂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它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等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變化。
在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這四種類型,勞動是指人類在生產過程中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土地不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土地,還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資源,如江河湖泊森林海洋礦藏等等。資本可以表示為實物形態和貨幣型態,實物形態又被稱為投資品或資本品,如廠房,機器,動力燃料,原材料等等;資本的貨幣型態通常稱之為貨幣資本。企業家才能通常指企業家組建和經營管理企業的才能。
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和土地三大類,但長期以來我們只強調勞動在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中的作用,而其他生產要素的作用及其對國民收入的分割則要麼被忽視了,要麼重視不夠,因而一直只強調勞動參與收入分配的問題。我們今天討論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繼續凸顯勞動作用的同時,給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以足夠的重視,使它們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報。這其中特別要強調兩種要素的作用和回報。
一是人力資本。資本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種形式。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教育對於國民收入增長率的貢獻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質和知識、才能等對經濟發展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如何使人力資本得到足夠的回報,對於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的分配變得非常重要。
二是土地以及資源性財產。它們對於財富生產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對於它們參與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卻一直存在模糊認識,這表現在我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免費或低價使用的。在我國,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有或集體所有,它們的免費或低價使用,意味著它們的收益被少數人侵佔了。這也是我國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土地和資源性要素如何參與分配,是在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時應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

㈣ 生產要素都能創造價值嗎

BC。這兩個選項分別是所有制和市場經濟,如果還有個公有制的多種實現方式那這個也選,這三個是我國分配製度的依據。而剩下兩個不選,並非每個生產要素都有價值,比如土地就沒有。它們也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只有勞動,勞動是其源泉。

㈤ 提出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觀點的

基本觀點
要素價值論的最基本的觀點是土地、資本、勞動三種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現在還有人提出企業家作為第四大生產要素,把前三種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共同創造價值。他們提倡按貢獻分配,他們認為,資本、土地也要參與分配正是因為它們也參與了價值的創造。要素價值論把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的生產、價值的形成過程和價值的增殖過程混為一談。

理論研究
馬克思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與要素價值論的混亂體

1、實際上馬克思一再強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個觀點,就已經包含著要素價值論的成份

在這個觀點中,「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他詳細說明了這個道理:「...現在假定有一個資本家由於採用新的生產方法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因此,每件在這種生產率提高的特殊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它的社會價值,就是說,這個商品所花費的勞動,少於在社會平均條件下生產的大宗物品所花費的勞動。...但是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但它的社會價值不是由它在個別場合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而是由它平均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這段話已經充分表明馬克思的要素價值論觀點了。因為資本家採用先進機器使其產品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這是先進機器的「功勞」;但按馬克思的觀點,產品的真正價值並不是個別價值,而是這種社會價值。因此這就等於說:機器為資本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比如象馬克思以上所說的事例:機器使生產率提高,使單位成本產量從12件提高到24件,但每件產品的社會價值沒有變(雖然馬克思知道這個社會價值會略有變低,但並不構成實質性變化);於是24件產品所具有的總價值明顯增大了。如果馬克思承認這一點,即承認在相同成本耗費的條件下,產量變大其總價值量也隨著變大,那麼他的要素價值論傾向就毫無疑問了。

2、而在另外的地方馬克思則強調社會價值回歸個別價值的「規律」

他說:「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於是下述規律就得到了證實,按照這個規律,剩餘價值不是來源於資本家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恰恰相反,是來源於資本家雇來使用機器的勞動力」。在這里,馬克思的觀點十分明顯,即只有個別價值才是體現「規律」的真正價值決定,這個規律是什麼規律,就是價值規律與勞動價值論規律。---如果產品的社會價值大於它的個別價值,那麼大於個別價值的部分並不能用勞動價值論來說明,這部分只能用機器的作用來說明;因此馬克思特別強調:只有「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而使社會價值高於個別價值的這部分被壓縮掉,勞動價值論才能得到體現。個別價值是物品所實際凝結著的代價耗費,特別是凝結著人類勞動的實際耗費。因此,按勞動價值論,只有個別價值才符合要求。而偏離了這個個別價值的所有社會價值,它所包含的名義價值量不是大於,就是小於實際耗費量(也就是個別價值量)。這種社會價值又如何能夠符合勞動價值論要求呢?比如現在電視機的價值是1000元,它能夠在市場上賣出1000元價格;這是電視機的「社會價值」。那麼如果我白揀得(或者偷竊得到。反正意思是說不用耗費什麼勞動代價)一台電視機,那麼這台機器的價值也是1000元了。這如何符合勞動價值論呢?這也正是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質疑最多的問題。比如,陳年老酒,它所實際耗費的成本不太大,但只是因為存放時間長(比如幾十年、幾百年),它的價格就很貴。即它的個別價值低,但它的社會價值很高。按馬克思「社會價值決定論」,則難以符合勞動價值論。

3、在微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存在著要素價值論的思想

什麼是微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針對單一個生產者,和單一個產品的價值問題。每一個產品都包含著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存在著這兩者的關系與矛盾。在單一個產品里,馬克思要堅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下的「社會價值」。這樣,在馬克思看來,一個產品的「真正價值」就不是它所實際凝結著的勞動耗費,而是與它的實際耗費沒有多大關系的社會價值。十分顯然,這給「機器創造價值」的要素價值論的活動創造了廣闊的舞台。而在宏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則存在著勞動價值論思想。什麼是宏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社會總體價值現象,這種社會總體價值量是由社會總體勞動耗費決定的。因此馬克思一貫強調總價格符合總價值,認為這是價值規律、勞動價值論表現所必須具有的前提條件。馬克思如何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呢?在微觀要素價值論里,馬克思承認24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大於12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即承認先進機器所創造的一筆超額利潤也屬於正常的價值決定所包含的價值量。但是他也不忘指出這筆超額利潤會因為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縮小,直至消失;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規律」。所以馬克思是通過「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實現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

總之,超額利潤消失是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必要環節。所以馬克思微觀要素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是承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即符合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思想的存在),而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是獲得超額利潤的根本決定因素。馬克思說:「如果採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按這個物品的社會價值1先令出售,那麼他的物品的售價就超出它的個別價值3便士,這樣,他就實現了3便士的超額剩餘價值」。可見,在「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思想下,馬克思是認可超額利潤作為價值決定下的合理利潤存在的;可是這筆超額利潤並不能由勞動價值論得到解釋。而馬克思宏觀勞動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正相反,是否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只承認它暫時的、不符合規律的存在。因為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思想下,人們很容易發現馬克思是將勞動價值論認為是沒有超額利潤存在的一個理論。歸根到底,超額利潤是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的一個積極的結果與基本動力。因此人們才可以將它看成衡量馬克思在要素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之間搖擺不定的關鍵。[1]

㈥ 生產要素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嗎

不一定。一個生產成功的要素,不光是創造價值。這里的要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工人的積極性,沒有這個積極性,您還有什麼價值可說?

㈦ 生產要素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嗎

「生產要素是創造價值的源泉」這一說法是片面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認為版,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權,而且是剩餘勞動,剩餘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
需要指出的是,財富不同於價值。財富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

㈧ 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和勞動力要素共同創造價值

價值是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創造的,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是價值的源泉。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參與了社會財富的創造並且是價值創造的物質條件。

㈨ 生產要素能否創造價值

不能,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

㈩ 各種生產要素都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是對的還是錯的

生產要素所有權是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前提和依據。生產要素所有權的統一或分回散對按生產要素分配有重要影響答。分散的要素所有權是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充分條件。按生產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的區別在於非勞動要素所有權的分散與否。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在具有分散的要素所有權的前提下,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分配,按勞分配的基本含義是勞動成為分配的唯一依據和尺度,非勞動生產要素具有統一的所有權。

閱讀全文

與各種生產要素都能創造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