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鵬字的故事

發明鵬字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7-30 06:24:37

❶ 有鵬字的成語和典故

鵬程萬里、鵬鴳齊致、鵬摶九天

一、鵬程萬里[ péng chéng wàn lǐ ]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譯文】:鵬之徒在南海的;水濺起來的浪花就有三千里之高;兩個翅膀乘著盤旋向上的旋風而飛上九萬里的高空

【典故】:傳說我國古代有一種鵬鳥,是一種名叫「鯤」的大魚變成的。它的背長達幾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飛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擊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著旋風,一下子能飛越九萬里的高空。一些小鳥很不理解地問它:「你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以外的天邊呢?」,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編了一句成語「鵬程萬里」,用來比喻前程非常遠大。

二、鵬鴳齊致[ péng yàn qí zhì ]

【解釋】:指兩種不同的事物一並而來。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大鵬鳥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而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譯文】:大鵬鳥借著旋風盤旋而上的萬里,而斥鴳譏笑他說:「它將要飛到哪裡去了?「

【典故】:楚國南邊那裡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

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三、鵬摶九天[ péng tuán jiǔ tiān ]

【解釋】:比喻人奮發有為。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集釋》: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譯文】:大鵬鳥在南海的,水濺起來的浪花就有三千里之高,兩個翅膀乘著盤旋向上的旋風而飛上九萬里的高空,大鵬飛離時是憑著六月的大風。

【典故】: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

(1)發明鵬字的故事擴展閱讀

其他有鵬字的成語

一、鵬摶鷁退[ péng tuán yì tuì ]

【解釋】:喻指宦海的浮沉,仕途的進退。

【出自】:鵬摶,出戰國 莊子《莊子·逍遙游》;鷁退,出春秋 左邱明《左傳·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飛過宋都」。

【譯文】:鵬摶:鵬鳥的起飛與降落。六鷁退飛過宋都」:六隻鷁鳥後退著飛經過宋國都城。

二、鵬游蝶夢[ péng yóu dié mèng ]

【解釋】:指變幻誇誕之談。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逍遙游》載鯤化為鵬徙於南溟之事與莊周夢為胡蝶之事。

❷ 輸了倉頡造字,還有什麼關於造字的故事。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
結繩記事。

原始記事的一種方法。人類在沒有發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時,常用在繩索或類似物件上打結的方法記錄數字,表達某種意思,用以傳達信息,處理事件。中國自古就有關於結繩記事的記載。《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說文解字·序》載:「神農氏結繩為治, 而統其事。 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中國雲南的獨龍族、僳僳族、怒族、佤族、瑤族、納西族、普米族、哈尼族和西藏的珞巴族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也仍用結繩方法記日子。僳僳族用結繩法記帳目;哈尼族借債,用同樣長的兩根繩子打同樣的結,各執其一作為憑證;寧蒗的納西族、普米族常用打結的羊毛繩傳達消息,召集群眾。
古代埃及、波斯、秘魯也有以結繩來記事的。古秘魯印加印第安人打結的繩名為「魁普」(quipus),表示的數目完備清楚,他們用來登錄帳目、人口數及稅收數。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人等也曾用結繩來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既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雲,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晉葛洪《抱朴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後作而善於前事。"後以指上古時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結繩記事(計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系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系辭下》)。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制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八卦說 。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里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緯·干·鑿度》認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風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澤字的古文。

目前普遍認為漢字起源於圖畫。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他(原始人)的畫一隻牛,是有緣故的,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他還講到「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採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這里形象地講述了漢字的起源。也就是說圖畫是用來記事、表示意思的,他和文字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但不等於就是文字。只有當圖畫的線條趨於簡單一致,能夠讀出音來,並表示一個確定的意思的時候,就成為最初的文字了。

❸ 大鵬鳥的由來

由來

大鵬鳥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奇大無比的神鳥,是由鯤變化而成。

在中國,大鵬鳥的傳說在莊子的《逍遙游》中提出。《逍遙游》也是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記載。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意思是:「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意思是:「神鳥起飛,群鳥跟從,數量上萬,所以說朋可以帶動鳥群」。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徵。

(3)發明鵬字的故事擴展閱讀

象徵意義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

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

譯文:「此人志向遠大,對盛唐朝廷給予的高官厚祿不屑一顧。而且對凡夫俗子,同門師兄弟子都看不上。此人來無蹤去無影,神龍見首不見尾,沒人知道他具體的背景和來路。」

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❹ 關於鯤鵬的傳說

鯤鵬的傳說

鯤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神獸,是奇大無比的兩種生物。鯤是一種大魚,生活在北方的大海里,可化為鵬鳥。鵬是一種大鳥,雙翼如同遮天蔽日的雲霧,由鯤魚變化而後遷往南方。

傳說典故

莊子在《逍遙游》中,以開篇首句之重,記錄了這個華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傳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白話譯作:「北方的大海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變作一隻鳥,名字叫做鵬。鵬的背, 也不知道究竟有幾千里長;它展開翅膀,鼓足氣力,奮起而飛時,它的翅膀像遮蓋天空的雲朵。這只鳥,當海動風起時就飛往南極。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淵池。」

(4)發明鵬字的故事擴展閱讀:

鯤鵬由來:

鯤鵬來自莊子的《逍遙游》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 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里,寬不知幾里,一日沖如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里,名曰鵬。

《莊子·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這種極其奇特、兼有巨鳥與巨魚之體的動物,過去一直以為只是神話。

鯤鵬事實根據

但最近我從國外動物學的報道中看到,海鯨棲息於海中有時將鯨尾豎出海面,其尾至為巨大,形極以於鳥翼。渤海古代稱北海,亦即北冥。據史藉記載,渤海秦漢以前多見海鯨。鯨體型極大,可長達30米(是現存最大動物),所以庄於所說的鯤鵬,並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鯨。

❺ 如來收大鵬200個字的故事

這是西遊記中的經典對話,喜歡可以了解下原著。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
如來佛:「哈哈……當初混沌初開,萬物生靈,有飛禽走獸,走獸以麒麟為長,飛禽以鳳凰為長,鳳凰生下孔雀和大鵬,孔雀好吃人,曾一口把我吞入肚中,我刨開它脊背來到靈山,我本想取它性命,眾仙說我若傷害它,有如傷害生身之母,故而我將它留在靈山,封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孫悟空:「啊……原來那妖怪是你親娘舅啊!」
如來佛:「哈哈……也可以這么說嘛!」

❻ laving的故事

這首歌的背景沒有網上傳的那麼傳奇啦,很普通的啦!
下面是這個女孩的男朋友的解釋:

我對於此事,太無奈。對某些人也表示憤怒。也動用了些特殊手段,現在我只想事情平息,面對網上的眾多版本。我只能說,我否認!
皮膚病
癌症
自殺
被拋棄
以上四種我否認。
事情很簡單,我女朋友先天心臟病,為了不錯過最佳手術時間,在18歲時候做這個手術,最後失敗了。我們感情很好,所以在她做手術出國的時候,我不知情,錄歌的事情我也不知情。最後我拿到的也是一首歌曲,我的朋友拿來告訴我說是女朋友留給我的。事情就是這么簡單。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只有簡單二字。還有,我朋友已經替我拿到了軍方出具的聲音鑒定證明書。一切都是有人炒作。
關於流出的問題,雲在手術准備期間,提前10個月出國評估,在這個期間有一個護士最為他的長期特護一直陪著她。所以拿到了這歌,兩個人年齡差距不大,很談得來,所以拿到了這歌,護士不會上傳。這是她的保證,但是她的表弟在去她家的時候,拿走了這首歌。所以最先出現的不是中國。這一切完全通過我朋友來查。對方是個小孩子,我沒有追究。事情就是這樣。
網路的版本和我手裡的不一樣。聲音也有區別,相信大家有懂音樂的,能聽出來,聲音是經過處理的。而且客觀說,唱功很不專業。

進過錄音鵬的人都知道,在哪裡面喘氣都可以聽得很清楚。所以那個有皮膚病的,怎麼也去不了,沒有錄音棚敢讓他進,說不定一帶耳麥都能把她耳朵弄得流血不止,所以沒有人敢擔這種風險,唱一句吐一口血,早就失血過多掛了。而且我也沒聽過這種病

❼ 關於鵬的神話傳說

在印度的神話傳說中,迦樓羅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屬次級神,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金翅鳥,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平時靠捕食龍(印度神話中的大毒蛇)為食。據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後,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

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7)發明鵬字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考證

金翅鳥的描繪多見於明清小說,著名的有《西遊記》中獅駝國的三大王,稱為「雲程萬里鵬」,能夠「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八個字源於《莊子》),扇一翅有九萬里,和如來佛祖有淵源(這又源於印度傳說)。

《說岳全傳》中,大鵬金翅鳥因在佛祖座前嫉惡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貶往東土投胎,生為岳飛。

《封神演義》中大鵬稱為「羽翼仙」,貪吃好殺,後被燃燈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張道陵化為大鵬,震懾住鬼帥變的八條大龍。

❽ 鵬的由來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原來,從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則是中國大鵬鳥的異名同質,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它的巨翅展開竟有336萬里;大鵬金翅鳥降生之時,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誤認為它是火天而頂禮膜拜;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煽開海水,成為兩半,龍見這個陣勢,嚇得發抖,就失去知覺,等著被吞食;大鵬金翅鳥於一日之間可吃掉一個龍王及五百個小龍。



因為莊周與印度神話對鵬的神異巨大描述,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鵬在中國文字中的記述進一步放肆,也進一步擬人化、神異化。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只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只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在中國另一部傳奇小說《說岳全傳》中,民族英雄岳飛原來是大鵬金翅鳥的人間化身。書中是這樣記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寫給「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寫祭表的時候,誤將「玉」字上一點寫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說:「王皇可恕,犬帝難饒!」就派遣赤須龍下界,降生於金國,成為金國老狼主第四個太子金兀術,玉皇大帝要讓金兀術攪亂中原,以報「犬帝」之恨。西天釋迦牟尼佛恐怕赤須龍下界以後,沒有人能夠降伏,就派遣專門吃龍的大鵬鳥下界,轉世為岳飛,保全宋室江山。

這岳飛的前身大鵬金翅鳥確實是剛直勇猛異常:就在如來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後化身為秦檜老婆王氏)連連放屁,一嘴將其啄死了;被佛謫臨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黃河邊的鐵臂虯龍(後化身為秦檜)在人模狗樣地調兵遣將,他又是大怒了,撲下來爪抓嘴啄地又將人家弄死了。

按理說,大鵬鳥是吃龍的啊,那什麼赤須龍,鐵臂虯龍豈在話下?可為什麼反而被龍被蝠先期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了呢?大約,作者錢彩也認為,一旦化為人身,剛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陰招面前,沒有屁用。―――奈何奈何。



東西方各民族關於大鵬鳥的傳說與神話是極多的。

藏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中說:「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且認為大鵬卵生人而成為藏族始祖。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頭頂上,都飛有大鵬金翅鳥;很多藏族人都會隨身佩帶大鵬金翅鳥的像章,相信這樣可獲得吉祥、智慧與力量。

雲南白族地區,古代大理人認為是龍作怪而頻為水災,使大理幾成龍澤,而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於是,建築了著名的崇聖寺三塔,塔頂上各鑄有一支大鵬金翅鳥。

西方的《阿波羅游記》、《一千零一夜》等書籍中,都載有大鵬鳥的事,說鵬蛋周長有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記中有「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的記錄。

西方鵬鳥的來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該鳥歷經天地生滅三大劫,故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鳥身犬首或人面之貌,兩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話中有株「知識樹」,結籽化為世間萬種草木,「峨姿」築巢其上,每至果實成熟,將其搖下,播於大地山川。

另外,猶太神話中的巨鳥「棲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臘的「格利普」(Gryps)、俄羅斯的「諾加」(Norka)以及北歐生命樹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鵬鳥的異名同質。

http://ke..com/view/7261.htm
http://ke..com/view/44225.html?wtp=tt

❾ 有關鵬的100字典故

鵬程萬里
【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成語故事】:
傳說我國古代有一種鵬鳥,是一種名叫鯤的大魚變成的。它的背長達幾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飛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擊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著旋風,一下子能飛越九萬里的高空。一些小鳥很不理解地問它:你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以外的天邊呢?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編了一句成語鵬程萬里,用來比喻前程非常遠大。

❿ 關於鵬的成語典故

鵬程萬里

【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成語故事】:

傳說我國古代有一種鵬鳥,是一種名叫鯤的大魚變成的。它的背長達幾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飛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擊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著旋風,一下子能飛越九萬里的高空。一些小鳥很不理解地問它:你為什麼要飛到九萬里以外的天邊呢?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編了一句成語鵬程萬里,用來比喻前程非常遠大。

閱讀全文

與發明鵬字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