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過程三個階段

文學創造過程三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1-07-30 01:17:05

⑴ 中國現代文學史 3個階段名稱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關鍵字:抗戰文藝運動、國統區、解放區。

⑵ 詳細地說一下余華文學文學創作的三個階段,謝謝。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先領會善,2、再抒寫惡,3、在充分了解惡的基礎下溫暖地描寫人類的善意

⑶ 論述文學創造的過程

過程
1、話語蘊藉——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蘊含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2、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釋,就是「人類遠古的深層集體無意識」,是自遠古人類在生活中形成的、並且時代遺傳下來的深層心理經驗,是一種亘古綿延、無所不在、四處滲透的最深遠、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類思想,即人類精神本體。
3、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4、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對文學活動的特殊性質的概括,指文學是一種交織著無功利與功利、形象與理性、情感與認識等綜合特性的話語活動。
5、精神生產——指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科學、哲學、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藝術(7種)都屬於精神生產。(精神生產的概念首見於《德意志的意識形態》,此後在《共產黨宣言》《剩餘價值理論》等著作中多次出現)
6、物化階段——是文學創造過程的最後階段。它是指作家將在構思過程中已基本醞釀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轉換為文學符號,並固定在紙張上,使其成為可以流通和消費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的階段。

⑷ 兒童文學創作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從現在整個社會的輿論來說,兒童文學的地位是不如成人文學的。但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應該具備比一位優秀的成人文學作家還要多一層東西,因為成人文學要求文學性和思想性,兒童文學除了這些,還需要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要從表面紛繁復雜的人間世象中提煉出一個讓青少年能夠接受的表現形式,讓他們喜歡看,這就是書寫的角度的問題

⑸ 文學創作過程包括哪些階段

審視階段來: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自合走這條路,該往哪方面發展,現在的學客之路很難走,但是我最敬佩的就是對文學追求的人。
吸收階段:博覽自己關注的領域,打好文化基底。
構思階段:看看當今的文學形態,如果是為了謀利就要抓住市場動態。
創作階段:這一階段時間可能久一點,但要與社會同步,不要總是推舉以前別人推舉上萬遍的例子。
出版階段:看看市場銷量如何,是否有必要修改

⑹ 喬叟文學創作的三個時期

明代散文創作可以分為初期(洪武至天順時期)、中期(成化至隆慶年間)、晚期(萬曆至崇禎年間)三個時期。
初期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
中期代表作家有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
晚期代表作家有艾南英、張溥、陳子龍、夏完淳
詳解:
明代的散文創作沒有出現類似唐宋八大家那樣傑出作家,但優秀的篇章還是不少。明代散文的取材較為廣泛,後期散文的表現手法也較為多樣,不少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小說、寓言、笑話、八股的影響。尤其是晚明小品,是中國散文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從散文觀念到創作實踐都有顯著的變化。明代的散文創作,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洪武至天順年間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多是由元入明者。他們經歷了社會動亂,創作較能注意現實。這種創作傾向,對扭轉元末纖弱萎靡文風起了良好的作用。其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但也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較為充實,同時也有一定藝術功力。其中傳記散文最為突出,善於抓住富於特徵性的細節,凸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如《王冕傳》、《記李歌》、《杜環小傳》等都是較為優秀的名篇。缺點是有時稍嫌冗蕪。劉基的散文比較善長議論。他的《郁離子》,形式活潑,其中雖然夾雜一些陳腐的見解,但在揭露和嘲諷社會弊病方面,不少小品寫得精悍警厲,鞭辟入裡。另外,他的游記,清越幽秀,頗有柳宗元的風范。這個時期的散文創作成就較高。

⑺ 中國現代文學史發展的三個階段的特點

簡答與論述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麼?各個階段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系?
答:一般把1919前後到1949年之間的大約30年的文學發展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關鍵字:抗戰文藝運動、國統區、解放區。求採納

⑻ 文學作品的創作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文學作品的創作要經歷的首先就是構思了。看似簡單實則最考驗功夫了,因為想要下筆如有神助,首先就要在腦海中構思清楚。一般看來,構思不過是圍繞著主題天馬行空,但構思的基礎卻是十分熬人的,那應該是對生活的點點滴滴,書本知識,周遭人物環境的細細觀察等等的積累了。若是沒有這些作基底,構思就像是沒有地基的空架子,怎麼也搭不起來。記得小學第一次寫作文,那時候對寫作是真的一點思想准備都沒有,不知從何著手,還記得那一次是寫一件難忘的事,也許如今拿到手,腦子里會迸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類事情,然後下筆如飛的寫起來。但對當時神經大條的我卻是腦中一片空白,熬了許久之後才想起不久前過的一次生日,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只是由於小孩子的新奇才覺得很特別。於是我就像報流水賬一般把那天從起床到睡覺的事情全寫了下來,作文的成績可想而知啦,還被老師當做反面教材全班點評。真的是一點積累的心思都沒有,所以就誕生了這么一篇毫無內容的文章。可見平時積累的重要性。積累的多了,也有助於寫作時的構思。材料多了,選擇的餘地也就多了,才能煮出一鍋好湯,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構思完畢之後就是提筆寫了。這時候就是對文筆的考驗了,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材料備齊,就等主廚一展功夫了,若是主廚功夫不到家,那就糟蹋了一鍋好材料了。所以,對文筆的要求也同樣不容小覷。同樣一個故事也許被記敘的惟妙惟肖,如若身臨其境,也可能故事本身很精彩但文筆實在不敢恭維,可能就會令讀者有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感覺,又或者直接讓人沒有看下去的慾望,轉眼拋卻。文筆的鍛煉重要還是在於平時,寫的多了慢慢自己就會有感覺,或者找優秀的人點評一下,也會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就拿小學時的作品和現在的比較,當然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即使是一兩個月之間也會有差距,我們總是在邊寫邊成長的。提筆寫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思考,不斷組織語言,不斷改進,寫寫改改,改改再寫寫,這樣才會盡可能的寫好一篇文章。
寫完了之後就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了——修改。就像一部好的電視劇在面向觀眾之前還要有拍攝完之後的後期製作過程,對畫面的處理等等。同樣一部作品在完成之後,我們首先要自己先通讀一遍,進行彌補和修改。這時可能改動的只是部分的詞句,也有可能是一大部分的內容。這時候我們的思考已經和寫作前與寫作過程的不盡相同了。這時候我們會看的更全面,更客觀。據說更好的辦法是寫完之後將它擱置一邊,過一段時間再拿起來修改,那時候的效果也許更好。我們平時看到的這位大作家的創作時間和發表時間也是不同的,相信他們也要經過一個精心修改的過程再將它發表出來與群眾見面。

⑼ 總體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你的問題描述不太准確。(因為說法太多)
一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麼?各個階段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系?」
一般把1919前後到1949年之間的大約30年的文學發展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學運動時期。文學革命開端時間,開創性的作品: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郭沫若《女神》、胡適的白話新詩,戲劇、小品散文的出現,最早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現實主義)、創造社(為藝術浪漫主義),特點:奠基性,開創性。
②1928-1937年,開始的標志是革命文學運動的開始。創造社、太陽社於1928年正式發起革命文學運動,革命文學標志現代文學從藝術形式到思想內容的深刻變化。
重要內容:左翼革命文學的發展,集中出現了一批革命文學的作家作品,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蔣光慈、葉紫、魯迅後期、茅盾前期的創作,都看作左翼時間的創作。左翼之外,風格獨立,卓有特色的藝術大家有:巴金、老舍、沈從文、曹禺等。
特點:從思想到藝術都進入成熟階段,整個文學創作呈現繁榮、復雜、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開端標志:抗戰爆發進一步深化的階段。
特點:抗戰爆發,形成全國規模的抗戰文藝運動,使現代文學又出現一次深刻的變化,抗日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現代文學密切配合社會發展。由於政治變化,出現國統區、解放區。解放區與國統區已經是不同的社會制度,解放區已經是不同於國統區的「新天地」,局面更復雜,流派更多。
二是改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歌頌與呼喚改革
(二)第二階段:對改革進行全方位的反映和審視
在這一階段中,文學對改革的表現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是由表現農村的生產方式改革轉向主要表現人們道德觀念、思想感情在經濟改革的沖擊下,所發生的深刻嬗變。第二個流向是從歌唱改革的巨大效益轉向表現改革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三)第三階段:文化意識使改革文學從政治反思進入文化反思,為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而呼喚文化觀念和統治心理的改革。
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過程三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