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力包括知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種說法對嗎
不對,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因素構成。
創造力能夠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造力為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問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1)創造力中包含著什麼心理因素擴展閱讀:
創造力的培養:
1、保護好奇心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們對創造性活動擁有濃厚的興趣,從而促進其創造性活動的進行。對學生任何奇特的問題,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
2、解除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懼怕犯錯誤是阻礙獨創性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有時往往會因為怕犯錯誤而不去嘗試,從而失去發展創造性的良機。因此,教師應該解除他們怕犯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大膽進行一些嘗試和冒險。對學生所提問題,無論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態度接納他。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提出的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對平常問題的處理能提出超常見解者,教師應給予鼓勵。同時,採取多樣的形式和方法支持學生的創新精神。
B. 影響孩子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
創造力在各種能力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聰明,更希望寶寶能具備非凡的創造力,將來能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創造力是人在生活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影響寶寶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
1、遺傳和生理因素
人的大腦是創造的物質基礎,人體生理功能的成熟是創造的生物保證,因而正常的大腦和人體生理功能是創造的前提。
大腦是人接受和處理信息的中心,它主持著人體的感覺、運動、思維、情感等各種機能。大腦分為左右兩個部分,既左腦與右腦。當代科學研究發現,左腦與右腦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左腦與人的抽象思維、言語、計算、書寫和分析等能力有關,而右腦則與具體思維、空間知覺、直覺、想像以及對復雜事物的理解和整體綜合能力聯系更為密切。左腦與右腦的和諧與協調作用,有利於創造力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右腦的發展與創造力更是密切相關。
現在許多家長、幼兒園和學校教師大多重視對語言、數學的學習,這種學習雖然必不可少,但它主要鍛煉兒童左腦的功能雖然能大大促進右腦的發達。然而僅僅使用左腦不足以應付信息的儲備和加工。右腦可以利用綜合、直觀的能力,把左腦的有限信息巧妙地儲存並加以利用,使大腦功能大大地擴展。但是,平常孩子所受的教育活動中右腦很少得到鍛煉,因此沒能充分發揮作用。要開發兒童的創造力,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兒童右腦功能的鍛煉。
2、環境與教育因素
這主要包括家庭、幼兒園、學校、社會等方面。創造力並非先天就有,它是在教育訓練下發展起來的,而環境教育的作用不可等閑視之。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力高的孩子與創造力低的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是不同的,前者在家中享有更多的獨立自由和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機會。在父母採取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創造力和獨立性普遍較高,而在專制型、支配型、嬌寵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則依賴性強,情緒多變,幼稚而缺乏創新精神。可見,父母本身的修養和孩子的教養方法影響著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創造力有關鍵性的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需要從細微處精心誘發。家長的態度,直接關繫到孩子是否能走向創造性發展的方向。一般來說,創造型兒童的家庭都採取民主型的培養方法,對孩子引導而不包辦、鼓勵而不強制、培養自立而不放任自流。但是,由於家長的職責是要照顧和培養孩子,所以對於孩子創造力問題,容易出現很多不當的態度和作法。
最常見的就是在家長的保護之下孩子失去了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一頂需要耐心和突破常規的工作。它往往在時間上、經濟上和心理上都會給家長增加負擔,何況現在家長似乎人人都很忙,哪有那麼多耐心和時間來對付孩子呢?與其事事都要鼓勵孩子自己去體會發現,不如將正確的結果告訴孩子並要求記住來得簡便。持這種態度的家長,需要冷靜地反思一下,應明確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展的。
一般來說,才能出眾、事業成功的家長往往在培養孩子方面表現得聰明過度,抑制孩子創造力的發揮。一個優秀運動員未必就是一個好教練,同樣,很多才智過人、成功感強烈且非常自信的家長卻不能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才能出眾的父親和聰明的好勝的母親為什麼反而培養不出具有創造力的孩子呢?
首先,這類父母對子女的指導往往是命令式的,很專制。父母與子女好像是上級對下級的關系,常用「這樣做」、「那不行」的口氣教育孩子,只要求子女服從家長,幾乎沒有對話和商量的餘地。久而久之。子女或者放棄自己的判斷而對父母百依百順,或者固執已見與父母作對,父母與子女處於對抗不和的氛圍中。
其次,這類家長只依據自己的意見制訂行為標准,並對子女提出同樣的要求,如「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應該像你爸爸一樣」等,如果孩子不能達到要求,就會陷於不安,這樣就會導致有些孩子被迫屈從,有些孩子則故意背道而馳。
第三,這類家長對待子女的行為所抱的態度不高明。他們只注意行為的結果而不注意行動的過程。孩子完成了一件事,他們固然高興,但當孩子經過多方探索嘗試而未能成功時,他們卻無視孩子已經付出的努力而表現出失望。他們這種認為「這孩子不行」的態度會使孩子放棄探索的努力,養成不按自己的方向思考的習慣。
另外,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往往也妨礙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父母對孩子關心備至,孩子的舉手投足他們都非常注意,如果孩子要脫衣或穿鞋,他們馬上伸手代勞,並且不停地嘮叨:「慢點,別弄臟了。」孩子在行動之前,父母早已能夠預測他想干什麼,這樣的父母以自己的細心和敏捷為孩子費盡心血,到頭來卻事與願違,子女往往不能獨立,不得不依賴成人照顧。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智力上暫時優秀,但是由於動作體驗方面受到限制,不能獨立地行動,以後的智力發展有可能會受到很大局限,同時也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溺愛孩子的父母有時也承認自己對子女保護過多,他們說:「孩子還小,以後再來吧!」「我哪有時間看著孩子磨磨蹭蹭」,似乎不願意改變自己過分保護的方式,好像父母包辦了孩子的衣食小事,孩子可能留著精力干大事。其實,孩子連自主自立都不能做到,還有什麼創造力,還談什麼干大事呢?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是不利於培養創造力的,這是因為:
第一,所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是指用非常規方式來解決常人難以解決的問題。任何時候都處於父母保護照顧下的孩子,一遇到需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的問題,只能束手無策了。?第二,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容易陷於欲求不滿,即不能忍受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的狀態,他不能積極巧妙地設法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創造性正是要求在達到目標、滿足需要之前能忍耐不滿、巧妙地設法迂迴,以求獲得推遲的滿足。
因此,家長無論多麼愛孩子,也不能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有的父母訴苦說:「這孩子什麼也不會。」其實,這些父母是感到孩子自己行動奪去了父母本人想做事的機會,雖然口頭上責備孩子,但動作上卻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們,連孩子自己想做的事也搶著去做。這樣一來,孩子也認為自己不會做事而縮手縮腳,他們沒有機會鍛煉思考能力和做事技能,更不能養成克服困難的習慣。
最後,學校對孩子創造力的影響並不亞於家庭。有研究發現,那些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學生的教師,都具有鼓勵學生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允許自由發揮,不搞權威獨斷的特點。
3、孩子自身人格特點許多人格特點如恆心、信心、勤奮等本身就是創造力的重要因素,有創造力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富有責任心、勤奮、熱情、敢於想像、不依賴人、好奇心強、愛自己學習、喜歡嘗試困難工作、富於冒險精神、能自我觀察、興趣廣泛、有獨立性、愛思考、不盲從,並且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幽默感等等人格特點。
C. 創造力包含著什麼心理
思想上天馬行空,表現在語言上就是跳躍感強,有幽默感,行為方面要有行動力和執行力,否則就是空想社會主義了
D.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4)創造力中包含著什麼心理因素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E. 創造力有什麼特點啊
(1)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
任何人都有創造的稟賦,不光是尖子人才所特有的。當然,也存在著個別差異,其差異程度在全人口中呈正態分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創造力,創造力極高和極低的人數極少。人的創造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先天的稟賦是後天發展的基礎。創造力的稟賦雖有差異,但不能決定兒童創造力發展的水平,後天的環境、教育、訓練與兒童少年本身的努力才是創造力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可以通過創造性的基本訓練,開發和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活動能力。
(2)智力不等於創造力
智力是側重於認識方面的綜合能力,創造力側重於創新和發現;創新離不開認識,認識卻未必包含創新。根據大量心理測驗研究結果表明:智商低的人其創造力不會高,但智商高的人其創造力也不一定很高,創造力高的人其智商都在中等以上。由此可見,智力和創造力兩者不是包含關系,但也不是毫無關系,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創造力高度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智力教育不能代替創造力培養,在小學基礎教育中,在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要非常重視培養創造力。
(3)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年齡特徵
國外研究者認為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增長的,但各年齡段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幼兒期是兒童創造力的萌芽時期,3~4歲是幼兒創造性想像發展較高的時期,5歲以後有下降趨勢;小學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想像,低年級比高年級豐富。由此可見,創造力的培養宜早不宜遲,應從幼兒開始就要鼓勵他們多動腦筋培養創造精神。
F. 什麼是創造力構成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個體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及品質。它可以是知識的創新,是新概念、新法則、新理論,又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表現中的新觀念、新設想。
創造力的結構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創造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基於前人的知識和成就。人們要在某領域具有創造性,獲得成就,必需要有該領域的基於良好認知結構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第二要素是創造能力和探究策略。創造能力是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為核心的能力組合,還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高效的記憶力、穩定的注意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三要素是創造動機和人格品質。創造動機主要是指內部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創造慾望、興趣和自我激勵,而不是外部壓力,外部獎勵。從創造人格來說,強烈的創造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堅忍不拔的創造意志,勤奮、熱情、好奇、不因循守舊,忍耐模糊不清、不怕挫折、甘冒風險等良好品質都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心理環境和內部動力。具有這些品質,才能破除各種禁錮個人創造力的精神枷鎖,戰勝阻擾創造活動的各種心智障礙。
創造力是可以傳授和訓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教學生學完一輪創造課程和訓練後,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說明創造思維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活動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常見的幾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思維技巧和訓練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PMI思考法、TEC思考法和信息交合法。——誠道則(如何趕超別人家的天才?)
G. 簡述影響創造力的個體心理因素。
以下哪些選項是影響創造力環境的因素:(BCD) A.認知風格特性 B.組織創新氛圍 C.團隊創新氛圍 D.工作任務特性 E.智商和情商
H. 創造力組成要素
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新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個體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及品質。它可以是知識的創新,是新概念、新法則、新理論,又可以是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表現中的新觀念、新設想。
創造力的結構中有三個基本要素。第一要素是專業知識技能。創造不會憑空產生,必須基於前人的知識和成就。人們要在某領域具有創造性,獲得成就,必需要有該領域的基於良好認知結構的知識基礎和技能。
第二要素是創造能力和探究策略。創造能力是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為核心的能力組合,還包括敏銳的觀察力、高效的記憶力、穩定的注意力以及實踐能力。
第三要素是創造動機和人格品質。創造動機主要是指內部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創造慾望、興趣和自我激勵,而不是外部壓力,外部獎勵。從創造人格來說,強烈的創造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堅忍不拔的創造意志,勤奮、熱情、好奇、不因循守舊,忍耐模糊不清、不怕挫折、甘冒風險等良好品質都是創造不可缺少的心理環境和內部動力。具有這些品質,才能破除各種禁錮個人創造力的精神枷鎖,戰勝阻擾創造活動的各種心智障礙。
創造力是可以傳授和訓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曾做過實驗研究,發現教學生學完一輪創造課程和訓練後,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幾乎成倍增長。說明創造思維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通過學習訓練和實踐活動能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
心理學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主要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常見的幾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思維技巧和訓練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PMI思考法、TEC思考法和信息交合法。
I. 繼續教育創造力當中包含哪些因素
創造力中包含著認識能力、個性、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
J. 創造力表現有幾種特徵
一是變通性,意思是說具有較強創造能力的人,其思維活躍,靈活多變,專舉一反三,聞一知屬十,觸類旁通,不易受定勢的影響;
二是獨特性,對問題有獨特、新穎的見解,遇事常有思想、新觀念、樹立新形象和拿出新點子、新辦法;
三是流暢性,知識經驗豐富,思路開闊而流暢,方法靈活,智力活動阻滯少,反應迅速。創造力的本質特徵是創新,然而它並不神秘莫測。創造力與創造思維一樣,人皆有之,並非少數天才人物所特有,它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