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照片

發明照片

發布時間:2021-07-29 20:49:36

⑴ 怎樣製作小發明圖片

一項優秀的小發明應當具備新穎性、先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這「四性」就是小發明的質量標准。1、 新穎性——小發明的實質 一個優秀的發明,應具備新穎性。新穎性是小發明質量標准中最重要的一條。(1)什麼是新穎性呢? 新穎性指的是在提出這項小發明以前,或是在申請專利以前,沒有出現過同樣功能、構思、技術的東西,或同樣的製作方法。而且這項小發明並沒有以任何形式向公眾公開過。這就叫做具備新穎性。 譬如,1879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從此,在黑夜裡,人們可以不再使用蠟燭、油燈了。白熾燈具有新穎性,是一項大發明。1901年,法國發明家克勞特根據莫爾的實驗,在抽掉空氣的玻璃燈管中,改用充氖、氬、氦各惰性氣體進行實驗,從而發明了「霓虹燈」。霓虹燈也是電燈,但它同白熾燈,也有新穎之處,它使人們相信,可以不走愛迪生的使電轉化為熱,然後再轉換為光的道路。1938年,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伊曼發明了節電的熒光燈(日光燈)。這只熒光燈是一根玻璃管,管內充進一定量的水銀,管的內壁有熒光粉。在燈管的管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當通電後,首先是水銀蒸汽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管內壁的熒光物質而發出可見光。因為這種的成分和日光很相似,所以,熒光燈也稱日光燈。日光燈比霓虹燈又有新穎之處。霓虹燈只能用它五彩繽紛的燈光做廣告使用。而它的亮度遠不足為人們提供照明之用。而日光燈則可用作照明。霓虹燈是高壓熒光燈,日光燈是低壓熒光燈,日光燈又有它的新穎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光燈作為新的照明燈具迅速進入家庭、學校、工廠、醫院……(2)怎樣判斷一項小發明有沒有新穎性呢? 第一、以時間為標准來判斷。在時間上,只要發明者在提出這項發前,沒有出現過功能、構思、製作、技術相同的作品或製作方法,它就具備了新穎性。 譬如,計算器的發明。1642年,法國一位只19歲的、後來成數學家的帕斯卡看到當稅務官的父親計算稅務很辛苦,便決心研製計算的機器,他發明的計算器是利用齒輪轉動的原理製成的,不過只是一台原始的加法器。1671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在帕斯卡計算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歷經23個年頭,但不能准確完成計算。1802年,英國人托納斯發現萊布尼茲的樣機很符合科學要求,經過仔細研究分析,又增加了新內容,終於製成了可以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器。19世紀末,英國的波德文和瑞典的奧德納又發明計算器,並先後取得計算器的專利權,於1892年在德國成批生產,並在市場公開出售,

⑵ 近年來各國的發明創造物品照片及資料

蝙蝠:雷達。蒼蠅:宇宙飛船。青蛙:電子蛙眼。警犬:電子警犬。豬鼻子:防毒面具。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中國國防報》)

一教師發明六邊形課桌 學生們稱道「其樂無窮」
寧波市 一青年教師陳董發明一種六邊形桌面的新型課桌,取代了教壇長期沿襲的傳統長方形課桌。 陳董接受采訪時說,設計這種新課桌的構思,受到了仿生學理論的啟發,大自然中,六邊形的蜂巢結構巧奪天工,六邊形的雪花品體千姿百態……課桌桌面改革為六邊形後,組合靈活、外觀悅目,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空間,活躍教室氣氛,受到學生歡迎。現至誠學校小學各班組已全面推廣使用六邊形課桌。
回答者:快1俠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3-28 20:28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人們模擬海蟄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它由喇叭、接受次聲波的共振器和把這種振動轉變為電脈沖的轉換器以及指示器組成。將這種儀器安裝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轉。當它接收到8赫茲-13赫茲的次聲波時,旋轉自動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風暴將要來臨的方向。指示器還可以告訴人們風暴的強度。這種儀器,可提前15小時左右預報風暴。
18。對鱟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兩側的復眼。受光束照射後,復眼產生脈沖。一隻眼受光束照射,一隻眼產主脈沖;兩隻眼同時受光束照射,兩隻眼同時產生脈沖,但比光束照射一隻眼時產生的脈沖的頻率略低些。人類受其啟示,研製成功一種電子模擬裝置,能解10個元素構成的網路方程,應用這個原理製成的電視攝影機,能在激光下提供清晰度較高的電視影象。
19。不久前,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科研小組仿生開發出一套可使機器人擁有「第六感」的人工側線,它與魚類的側線系統相似。這種人工側線由許多排列在表面的,類似於發束的微小矽片組成,每一條都通過微較鏈連接在一個電子感應器上。當水流與硅束接觸時,硅束會因不同的水流速度而彎曲,使感測能偵測到硅束彎曲的角度和方向,從而幫助機器人找出它想去的方向。
20。信天翁是一種海鳥,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鹽器」。對其「去鹽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啟發人們去改善舊的或創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裝置。 贊同
0| 評論
2009-3-19 21:48 戮力大 | 一級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1666年前後,牛頓在老家居住的時候已經考慮過萬有引力的問題。假期里,他常常在花園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屢次發生的那樣,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坐在花園里的牛頓頭腦開了竅,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蠅眼照相機的由來

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們仿效蒼蠅腹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製成了用於科研的「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分辯率達4千條線。

大自然的啟示是:蠅眼照相機的由來: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

⑶ 相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一部照相機的誕生 達蓋爾發明了「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誕生。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用感光膠片反景物拍攝下來的攝影器材。它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復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並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易於控制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⑷ 照片是誰發明

按理說,世界上第一幅照片理所當然應該出自攝影術發明人之手。然而,最近在看《攝影師》一書時,才知道世界第一幅照片並不是出自攝影術的發明人之手。

1827年法國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拍攝的《窗外景色》(見附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有人說2002年發現的尼埃普斯拍攝的第一張圖片攝於1825年見附圖)。照片拍的是一些村莊建築和天空,現存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它是採用「日光攝影法」(也稱「瀝青法」)得到了這一照片。尼埃普斯的方法是:將塗有「猶地亞瀝青」的合金板放在一個繪畫中的暗箱中,將鏡頭對准工作室的窗外,用了8小時的曝光時間,然後將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沖洗,未受光的部分很容易被薰衣草油溶解,而受光部分則變硬,終於獲得了一副能夠永久保存的照片。這樣,世界上第一幅照片就這樣誕生了。不過,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所以,現在世界上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人是同一國度的法國人達蓋爾。

達蓋爾於1787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近郊,學過舞台美術,並以發明「西洋鏡」而聞名。有意思的是,達蓋爾曾與尼埃普斯合作過,並就尼埃普斯的「瀝青法」進行改進,但收效不大。達蓋爾提出的改用「銀鹽」做實驗,卻遭到了尼埃普斯的拒絕。

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後,達蓋爾打破常規,採用銅板鍍銀,再用碘蒸氣進行光敏處理,使銅板形成碘化銀塗層。這一重大改進,與尼埃普斯的「瀝青法」相比,其感光性能好了許多,在拍攝明亮光線下的景物時,曝光時間縮短到了30分鍾,比「瀝青法」提高了10多倍。但真正使攝影變為現實的,還得益於一次偶然的機會。

一次,達蓋爾正在做拍攝試驗,突然天空烏雲密布,光線一下子暗了下來,他只好停止拍攝,將曝光時間不足的碘化銀銅板存放在一個裝有水銀的櫃子里。三天後,當他從櫃子里取出銅板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驚訝地發現,這張曝光不足的照片竟然比以往的還要清晰!經過反復試驗,終於發現了秘密,原來是水銀強化了銅板上影像的顯現效果。爾後,他又用硫代硫酸鈉溶解掉未感光的碘化銀,使其「定影」,這樣,曝光時間可以縮短到了15分鍾。

1839年8月19日,在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誕生後12年(或曰14年)、尼埃普斯去世6年後,法國科學院和藝術學院正式公布了「達蓋爾攝影法」,這一天被世界公認為攝影術的誕生日,蓋達爾成為攝影術的發明人,而尼埃普斯卻與攝影術發明無緣。不過,還是有不少學者把尼埃普斯稱為「攝影之父」。(參考《攝影師》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⑸ 最想發明什麼並帶圖片

可以說工業科技的發明哪個都實用的樓主想要一個拿出來最實用的恐怕這個沒法比較的專就屬單單拿出來幾種:電燈早期的有線通話設備以及蒸汽式火車單車眼鏡(如果沒有這個發明恐怕70%左右60歲以上的老人和其他眼病患者都是殘疾了)別的太偉大的不說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用的東西沒有哪個是不實用的說一個比較好笑的,,樓主那位朋友就說了:避孕套!如果沒有這個發明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⑹ 生活中的科技小發明 (圖片)

將下面這個輪子,放到做好的那個V形槽內,輪子可以從較低端向高端滾動。V形槽夾角為30度,是平放的。輪子給你展示了一下正面和側面兩個小圖。

⑺ 相片是怎麼發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此時就是黑白照片。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⑻ 照片是誰發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國科學院大廳里,展出了一張光學照片。這一人類回歷史上的新發明,標志著世界答上第一張照片的誕生。

這張光學照片的發明者叫路易斯·達意爾,是巴黎的一位畫家和舞檯布景設計師。他為了設計光學布景,製作了一種暗箱式萬花筒:一個小木匣子,一端開有小孔,另一端固定著一張風景畫,通過太陽光的照射,風景畫就能反映到牆上或幕布上。後來他又不斷對暗箱進行改進,給它裝上磨光鏡頭和反射鏡,使幕布上的布景顯得更加逼真。但是,這種光學布景不能永遠固定在幕布上,這使達意爾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張薄片感光,忽然天陰下來,陽光消失了。他只好把這張感光不足的薄片放進化學葯品櫃子里。3天後,他取出薄片,發現上面的景物異常清晰。這一偶然發現使他興奮異常,他忙取出各種化學葯品,做起試驗來。他先把碘化銀薄片短時間感光,然後放入稀釋水銀溶液中顯影,再用蘇打鹼溶液沖洗定影,終於獲得了一張清晰的風景照。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張光學照片問世了。

閱讀全文

與發明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