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新的生活發明

創新的生活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9 20:37:15

Ⅰ 科學家創新發明的例子

有以下例子:

1、愛迪生發明電燈。

1878年,愛迪生開始白熾燈的研究,在十幾個月中經過多次失敗後,於1879年10月21日成功地點亮了白熾炭絲燈,穩定地點亮了兩整天。1882年,在紐約珍珠街創辦世界第二座公用火電廠,建立起紐約市區電燈照明系統,成為現代電力系統的雛形。

電照明的實現,不僅僅大大改善了人們生產勞動的條件,也預示著日常生活電氣化時代即將到來。1883年,愛迪生在試驗真空燈泡時,意外地發現冷、熱電極間有電流透過。這種現象之後稱為愛迪生效應,成為電子管和電子工業的基礎。

2、張衡發明渾天儀。

東漢傑出科學家張衡,在任太史令時,專心研究天文歷算。在當時,有種比較先進的天文學說叫渾天說,認為天是渾圓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殼,地像卵黃,在天的中間,日月星辰在「卵殼」上不停轉動。張衡認為這樣的結論不完善。

於是他天天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恆星運動的資料並對恆星運動的規律進行了分析研究,製成了渾天儀,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渾天說。渾天儀用銅製成,主體是一個球體模型,上刻著恆心、南極、北極、經度、黃道、赤道。儀器上表現的情況同天空中星象出沒完全相符。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於張衡堅持觀測天象的結果。

3、亞歷山德羅•伏特發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現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後致力於封閉室燃氣點火發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

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4、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於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製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5、萊昂納多•達•芬奇發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Ⅱ 創新發明應該怎麼做

創新發明首先你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歷史、地內理、天文等。容其次你對新事物要有一定的敏感度,這種敏感度可以通過後天去培養,例如興趣、疑問、好奇心、新鮮感等,你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也會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多給自己提一些為什麼。再次就是要提高動手能力,這些動手能力涉及日常的一些家務活動,通過家務活動來培養自己的自覺性。最後就是多看、多收集一些別人的創新發明,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多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那樣做。
我這個人對新事物是很好奇的,對一些歷史疑問經常做深入研究。創新發明可以指實體物品,也可以指一種思考方法或角度不同於常人。不一定要創新發明出某某科技產品,才能稱之為創新發明。例如你覺得這個東西不方便、怎麼擺才方便,就可以自己去動手擺弄,這也是一種創新發明。還有你對一個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你認為對事物的思考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方法,這也是一種創新發明。不要拘泥於高科技類的,生活中讓你創新的東西多了去了。
好好乾,相信你一定會成功。要給自己保持一個樂觀心態,失敗了重新再站起來。

Ⅲ 小創新發明怎麼做

創新發明首先你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歷史、版地理、天文等。其權次你對新事物要有一定的敏感度,這種敏感度可以通過後天去培養,例如興趣、疑問、好奇心、新鮮感等,你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也會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多給自己提一些為什麼。再次就是要提高動手能力,這些動手能力涉及日常的一些家務活動,通過家務活動來培養自己的自覺性。最後就是多看、多收集一些別人的創新發明,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多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那樣做。
我這個人對新事物是很好奇的,對一些歷史疑問經常做深入研究。創新發明可以指實體物品,也可以指一種思考方法或角度不同於常人。不一定要創新發明出某某科技產品,才能稱之為創新發明。例如你覺得這個東西不方便、怎麼擺才方便,就可以自己去動手擺弄,這也是一種創新發明。還有你對一個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你認為對事物的思考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方法,這也是一種創新發明。不要拘泥於高科技類的,生活中讓你創新的東西多了去了。
好好乾,相信你一定會成功。要給自己保持一個樂觀心態,失敗了重新再站起來。

Ⅳ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1. 彩色電風采:在來風扇翼上簡單地貼下彩自色的紙張或布條,就可以做出一把五彩風扇。

  2. 插座保護門:低位置的插座萬一被家裡的小朋友碰到可就麻煩大了。不妨給插座添置「保護門」,即美觀又安全。

  3. 牆壁櫃桶:時下很多人都喜歡在牆壁上裝釘一塊板,動動小腦袋,不妨在木板下方安裝一個隨意拉出木板。一塊木板兩種用法。

Ⅳ 生活中的創新都有哪些

影響創新的因素一、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創新影響最為直接。面對紛繁復雜、亂無頭緒的信息和事端時,給你提供思維策略,使你思路清晰的唯一辦法是邏輯思維。面對咄咄逼人、富有挑戰性難題時,能激發你走出困境的唯一辦法是非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理性的標志。創新的大廈必須要靠邏輯思維的支架來支撐。非邏輯思維是創新的啟輝器,創新的光芒要由它來點燃。在邏輯思維中,辨證邏輯思維對創新來說是最重要的,它是研究客觀世界內在本質的科學,在整個創新過程中,它居於指揮、統帥和調控的位置,其形式有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演變與概括。相對辨證邏輯思維,要注意克服的是非對即錯的形而上學思維。有些人的想法容易走極端,這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不是對就是錯。非對即錯思維使人的思維孤立和簡單化,嚴重影響創新活動的開展。二、想像力想像力能提高創新的層次,因為它不受已有事實的局限,也不受邏輯思維的束縛,所以它能拓寬創新的視野,插上創新的翅膀,盡情高飛。想到的未必都能做到,但做到的卻首先要想到。因此有什麼樣的想像力,就有什麼層次的創新。缺乏想像會使創新之源枯竭。三、態度積極的態度是創新的潤滑劑,被動、消極的態度是創新的滅火器。具有積極的態度的人,會主動安排計劃,主動克服困難,集中力量進行創新。具有消極態度的人只對發生的情況做出反應,而不想主動進入一個新情景,去創造一個新環境。他們認為環境的改變和創新,要依靠外部條件的變化。外部條件變化了,好的結果會主動送上門來。如果未變,就認為時間不到,應耐心等待。還有一種消極表現為怕他人批評,怕自己的觀點受到嘲笑。這個通病使大多數人喪失了創新能力和創新機會。實際上,有創新能力的人是不太在意別人批評的,他們善於評估別人的批評,會從別人的批評中吸取對自己解決問題有益的東西。四、意志力創新就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創新本身就是否定,就是要挑戰舊說,建立新論,因此必然要面對困難和荊棘,這就要求創新者必須具有較強的意志力。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僅是為尋找一種合適的燈絲,就先後試驗了6000多種材料。缺乏意志力,創新將半途而廢。的確,創新的天空下搭建的不都是奪冠者的頒獎台,也有前驅者的絞刑架。創新者不光要面對「掌聲響起來」的瞬間,更多的是面對「無人喝彩」的孤寂之途和失敗之旅。五、膽識、勇氣一個人雖有豐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但如果沒有世俗觀念的勇氣,那麼他潛在的創新能力就難以形成現實的創新能力。缺乏膽識、魅力的根源就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比如,害怕與人比較,害怕自己顯現愚蠢,怕犯錯誤,怕失敗。實踐證明,大部分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人都很自信,堅信他們的理想信念和工作能力。六、習慣習慣是人們已經熟練掌握的不假思索的自動調節的反應行為或適應性行為。思維有習慣,觀察有習慣,感覺、味覺以及人的興趣都有習慣。習慣一旦形成,主體便對其產生路徑依賴,並總能找到某些理由來捍衛它們,從而可能對我們開展創新活動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大多數習慣是一種非創造性的因循守舊的方式,從而成為創新的障礙。當然如果養成了創新習慣,那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七、獨立或從眾心理創新需要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見,否則就難以創新。從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磨滅我們的個性,妨礙我們產生創見,壓抑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從眾心理的外現就是隨聲附和,它是人們屈服於群體壓力或環境壓力所產生的一種「隨大流」的行為。八、時間觀念許多人認為自己太忙了,完成自己本職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哪有時間去創新?創造、創新要太多時間,不專職去研究,是搞不了創新的。這種吝惜時間的心理不利於創新。實際上,再忙也可以創新。只要花點時間,靜下心來反省一下手頭工作,再想辦法改進工作,也許就會有創新出現。工作創新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不僅能帶來工作碩果,而且可以節省寶貴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讓你不疲於奔命。還有一種時間觀念也不利於創新,那就是不珍惜時間,認為來日方長,時間有的是,不抓緊時間進行創新,結果讓創新的機遇擦肩而過。九、文化氛圍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對創新非常重要。社會鼓勵創新、支持創新,以創新為光榮,那麼創新就會百花齊放。但如果像歐洲受宗教統治的中世紀,創新被視為異端邪說加以禁止和封殺,如提出太陽中心說的哥白尼受到教皇的迫害,宣揚太陽中心說的布魯諾被活活燒死,創新之路就將異常艱難,整個社會就會萬馬齊喑,所以歐洲的中世紀又稱黑暗的中世紀。綜觀以上創新能力的障礙,有許多都是由歷史形成的消極、落後的文化氛圍的影響和束縛造成的。要鏟除創新能力的障礙,就要從認識和營造先進的文化氛圍入手,重視個人的先進文化修養和個人所在單位的先進文化氛圍的營建,千方百計在社會上形成開放包容、倡導創新的大氣候。

Ⅵ 生活中的創新發明有哪些

你每天使用的東西大多都是

Ⅶ 有什麼創新的點子或小發明創造

擦 教你什麼是防霧眼鏡 樓上看好了 眼鏡去框 在兩個鏡片四周用漆包線繞一圈 然後內用502固定 安裝在鏡框上 然後在容鏡框上安裝開關和電源 《最好用紐扣電池 》 然後連上漆包線的兩端 利用漆包線當電阻 進房間之前 打開 給鏡片加溫 就可以達到除霜的效果了 樓主 修改下細節 你就可以做了

Ⅷ 什麼是創新,創新的種類有哪些,用生活的事例的

創新是世界進步的動力。有了創新精神,那麼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小鳥飛行需要翅膀,世界要進步需要創新,創新就是進步的翅膀。

從前有一種病,只要人得了這種病,便無葯可治,只能慢慢地被病魔折磨至死。有一位化學家,他不幸得了這種病,他四處求醫,也沒有將病治好。有一天,他聽說有個村子裡有一口能治好這種病的井,只要喝了井中的水,便能治好這種病。化學家喝了水後不久便葯到病除了。化學家對井水產生了興趣,對井水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井水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芒硝,對這種病有神奇功效。

中國有名古話,常有所疑,是創新的開端。勇於破疑,是他新的動力。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用疑惑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現象,就產生去破疑的動力。常年喝井水的村民沒有因為井水能治病產生疑問,而化學家則對井水產生了疑惑,最終發現了井水的秘密。如果說化學家僅僅因為井水治好病感到慶幸,那麼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現其中的奧妙。這充分說明了創新精神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Ⅸ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
一、什麼是科學小發明
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
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
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防蟲樹裙
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
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辦不到的發明。
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
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
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
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二小發明選題思路
1、列舉缺點找選題
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觸電插座
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氣壓水瓶的改進
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
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
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燈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湖北監利中學的柳國弘同學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閱讀全文

與創新的生活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