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眼鏡的發明者是

眼鏡的發明者是

發布時間:2021-07-29 18:16:12

1. 眼鏡是誰發明

1268年,羅吉爾·培根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然而,與此同時,將透鏡裝入框中的放大透鏡用於閱讀已經在歐洲和中國出現了。關於眼鏡是從歐洲傳入中國還是中國傳入歐洲一直存在著爭論。

在歐洲,最早的眼鏡出現在義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鏡的畫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於1352年繪制的,宋朝之前中國已經出現眼鏡雛形。

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1)眼鏡的發明者是擴展閱讀: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

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

眼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其他種類的眼鏡包括護目鏡、太陽眼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

眼鏡——網路

2. 眼鏡是誰發明的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

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最早發明了近視眼鏡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

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2)眼鏡的發明者是擴展閱讀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3. 眼鏡有誰發明的。

據說,13世紀中期,英國人培根想發明一種幫人們提高視力的工具,但屢試屢敗。一天他到花園散步,透過蛛網上的雨珠,他發現樹葉的葉脈被放大了許多,竟然連上面的細毛都能看清楚。有所感悟的他立即跑回家,找出一顆玻璃球放在書上,但文字依舊模糊不清。他靈機一動,用金剛石割出一塊玻璃,靠近書本,文字果然放大了。後來,他在木片上挖個圓洞,將玻璃裝上,再安上一根柄,於是,第一個放大鏡出現了,這就是眼鏡的雛形。
這段傳說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眼鏡的發明者至今仍是個謎。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眼鏡出現在13世紀中後葉。有人認為,眼鏡的發明者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也有人根據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所記載的「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而斷定眼鏡最早出現中國。

眼鏡發明初期,工匠們只會磨製凸透鏡,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矯正近視的凹透鏡才問世。那時,人們戴眼鏡的方法很奇特,有用紫銅架架在兩鬢角上的;有的用細繩纏繞在兩耳或固定腦後;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後來用繩子將其系在胸前,並逐步發展成長柄單眼鏡。

盡管眼鏡的發明方便了很多視力不好的人,但在發明的早期眼鏡並不流行,因為那時鏡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寶石製成,成本偏高。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937年法國人發明了礌績辟啃轉救辨尋玻默一種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工程師發明了樹脂鏡片,此後,這種鏡片便成為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廣泛使用的隱形眼鏡出自德國人之手。1887年,德國的菲克製造了第一個隱形眼鏡。此後,菲克與法國的卡特合作,用玻璃鏡片來矯正視力,但戴上並不舒服,沒能得到推廣。1937年,第一副用透明塑膠製成的隱形眼鏡誕生——雖然它還有些硬。1948年,美國的凱文·托赫改造了這種眼鏡。從此,一種能在臨床上推廣的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才算是真正誕生

4. 眼鏡的發明者是誰

對不起啊,說錯了 關於眼鏡的發明問題一直沒有定論,人類可能早在千年前就發現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寶石磨製成的「透鏡」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將透鏡嵌入鏡架做成「眼鏡」,據說是在13世紀末葉時,同時出現在中國與歐洲。有人說是中國一位不知名的工藝匠所發明的;有人說是中世紀義大利多斯加尼的一個位尚-亞歷山大.史畢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說是十三世紀英國學者-羅傑.貝肯 (Roger Bacon)所發明的。在西元1260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家戴著眼鏡看小字的景象。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鑲在龜殼做的鏡框里,用銅制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斐,也因此被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就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的代價換一付眼鏡的記錄。而在歐洲,眼鏡是十三世紀末,在義大利發明的,當時的威尼斯與紐倫堡就以製造高透明鏡片聞名歐洲,不過,當時的眼鏡只能說是放大鏡,閱讀時才拿在手上。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5. 眼鏡是誰發明的

據說,13世紀中期,英國人培根想發明一種幫人們提高視力的工具,但屢試屢敗。一天他到花園散步,透過蛛網上的雨珠,他發現樹葉的葉脈被放大了許多,竟然連上面的細毛都能看清楚。有所感悟的他立即跑回家,找出一顆玻璃球放在書上,但文字依舊模糊不清。他靈機一動,用金剛石割出一塊玻璃,靠近書本,文字果然放大了。後來,他在木片上挖個圓洞,將玻璃裝上,再安上一根柄,於是,第一個放大鏡出現了,這就是眼鏡的雛形。
這段傳說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眼鏡的發明者至今仍是個謎。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眼鏡出現在13世紀中後葉。有人認為,眼鏡的發明者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也有人根據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所記載的「中國老人為了清晰地閱讀而戴著眼鏡」,而斷定眼鏡最早出現中國。
眼鏡發明初期,工匠們只會磨製凸透鏡,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矯正近視的凹透鏡才問世。那時,人們戴眼鏡的方法很奇特,有用紫銅架架在兩鬢角上的;有的用細繩纏繞在兩耳或固定腦後;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後來用繩子將其系在胸前,並逐步發展成長柄單眼鏡。
盡管眼鏡的發明方便了很多視力不好的人,但在發明的早期眼鏡並不流行,因為那時鏡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寶石製成,成本偏高。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了雙焦距眼鏡。1937年法國人發明了一種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工程師發明了樹脂鏡片,此後,這種鏡片便成為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廣泛使用的隱形眼鏡出自德國人之手。1887年,德國的菲克製造了第一個隱形眼鏡。此後,菲克與法國的卡特合作,用玻璃鏡片來矯正視力,但戴上並不舒服,沒能得到推廣。1937年,第一副用透明塑膠製成的隱形眼鏡誕生——雖然它還有些硬。1948年,美國的凱文·托赫改造了這種眼鏡。從此,一種能在臨床上推廣的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才算是真正誕生

6. 眼鏡是誰發明的-

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 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中國採用除採用水晶外,並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7. 眼鏡是什麼人發明的

古人們早已知道凸透鏡使東西看起來變大了的事實,而第一個想到用透鏡來矯正視力的人,是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里·阿馬迪。大約在1280年,他用水晶磨成一對凸透鏡,製成世界上第一副遠視眼鏡。阿馬迪將他的發明機密告訴比薩的亞歷山大·迪拉·斯皮納修道士。後來,斯皮納將這個秘密公諸於眾。於是,到14世紀上半葉,義大利出現了許多眼鏡製造廠,許多義大利人都佩戴了眼鏡,而威尼斯也成了眼鏡製造中心。

至15世紀,用於矯正近視的凹透鏡也被製造出來。拉斐爾的名畫教皇利奧十世像上,就出現了這種眼鏡。自此,鏡片不再根據年齡分類,而是根據度數分類。

阿馬迪發明眼鏡的時候,還沒有眼鏡架。當時的眼鏡,有人用手舉著,有人把它縫在帽子上,有人則放在眼窩上……就這樣胡亂戴了好幾百年。16世紀,德國開始製造有鏡橋聯結的眼鏡。後來又出現了夾子式鏡架,戴上這種眼鏡,鼻樑壓擠得難受,當然很不舒服。有人無意中發現了耳朵的妙用,把眼鏡的兩條腿彎一下,讓它掛在耳朵上不是很方便嗎?於是出現了帶鏡腳掛在耳朵上的眼鏡。第一副帶鏡腳的眼鏡是在16世紀末,由埃爾·格雷科製成的。從此,眼鏡的形狀基本固定下來。

19世紀中期,鏡片設計經歷了從平面鏡片到雙凹鏡片或雙凸鏡片的過渡,最終於1890年左右出現了我們今天通常採用的新月形曲率矯正鏡片。

1784年,富蘭克林發明的雙焦點眼鏡片,上半部用來遠眺,下半部用於近距離閱讀。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頗為流行的隱形眼鏡在19世紀就已出現。1827年,隱形眼鏡首先由英國物理學家赫謝爾爵士設想出來,到1887年,瑞士蘇黎世的弗里克醫生研製出精度較高的鏡片後而得以實現。

19世紀後半期,對眼鏡的光度研究也取得進展。1860年,遠距離視力表由屈勒和斯內倫編制出來,使視力量化。1872年,開始使用屈光透鏡來表明鏡片的度數。

進入20世紀,眼鏡得到了更全面的改進和發展。人們很早就發現玻璃並不是製作眼鏡的最理想的材料,存在重量大且易破碎的弱點。20年代,耐磨性及抗沖擊性較強的水晶鏡片被製作出來,由於價格昂貴,能接受的人並不多。二戰期間,人們從製造飛機駕駛窗的有機材料中受到啟發,經多次試驗,改進製成了樹脂聚合物。戰後,這種聚合物開始用於鏡片製作。

8. 眼鏡是誰發明的啊

目前流行的說法有兩個:
1、第一個想到用眼鏡來改善視力的人,是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里·阿馬迪。大約在公元1280年,他用一對凸透鏡來校正遠視。他向一位來自比薩的名叫亞歷山德羅·迪拉·斯賓納的修道士坦露了自己的發明機密。
後來,迪拉·斯賓納告訴其他人怎樣來製作眼鏡,並且還指出玻璃如何才能具有曲形。到14世紀,許多義大利人佩戴了眼鏡。及至15世紀,用於校正近視的凹透鏡也被製作出來了。
眼鏡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透鏡研磨技藝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效果很好的透鏡的表面應該是光滑的,曲線也應該是均勻的。17世紀透鏡製造者對生產質量良好的透鏡仍然有著困難,那時顯微鏡、望遠鏡都還在研製之中。
雙光眼鏡是美國科學家、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80年發明的。
2、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閱讀全文

與眼鏡的發明者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