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茅盾的文章 代表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等
2. 茅盾寫了哪些小說
長篇小說
《虹》 《蝕》 《鍛煉》
子夜 蝕三部曲 腐蝕
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 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 創造 春蠶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鋪子 色盲
詩與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 煙雲
有志者 自殺
《報施》 《創造》 《春蠶》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鋪子》 《色盲》
3. 茅盾的《創造》全文誰有,急需。
開玩笑,我回答完刷新了一次,那時候還只要我一個人的回答呢,按時間,開玩笑。
4. 矛盾的短篇小說《創造》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啊哪位大神能給深刻的分析一下
想像的世界,想像的情感,想像的女人,需要創造。創造就是一條絕路!
讓人看到的是冷版靜、客觀。他權沒有讓那紛繁復雜的文化教育影響大家美好的心境,它從從容容地走進一個殷實的小資之家中,通過塑造這么一個呼吸著時代新鮮空氣而又受錮於封建傳統意識形態的「半新不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妻子嫻嫻的覺醒來反映。
5. 求茅盾的<虹>和<創造>
已發送 請查收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6. 茅盾的主要作品
1、茅盾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版段的故事》、《腐蝕權》、《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2、人物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7.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鋪子》
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2、《野薔薇》
簡介:
《野薔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說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初版印行,內收茅盾寫於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說,分別為《創造》、《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曇》,書前有《寫在前面》序文。
3、《農村三部曲》
簡介:
《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作者茅盾。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茅盾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簡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孩子的角度描繪了民國時期貧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艱辛等有關內容。
5、《水藻行》
簡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節,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唯一一部在國外發表的短篇小說。
8. 茅盾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茅盾(1896-1981)原名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烏鎮人."茅盾"是他創作<幻滅>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一位醫生,10歲是父親去世,母親是一位有知識,有遠見的婦女,可以說她是茅盾的啟蒙老師,191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同年8月,進入上海商務印書管編譯所工作從此步入文壇,1920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批黨員,同時他也參與了<小說月報>的主編工作,並寫了一大批文學論文,主張文學應該反映時代和社會,1982年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他辟居日本,直到1930年回國與魯迅並肩戰斗,新中國成立後,茅盾擔任文化部部長,1979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81年3月27日病逝於北京,臨終前他將自己的25萬元稿費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獎勵長篇小說的創作.
二創作:
(一)小說:
1.長篇小說:<蝕>是矛盾的第一部作品,由三個系列中篇組成,它們分別是<幻滅>,<動搖>,<追求>.創作於1927年9月-1928年6月.
2.<虹>創作於1929年4月-6月,是一部整體感侵強的顯示主義作品.
3.<子夜>原名<夕陽>,1933年發表,它標志著茅盾創作的一個高峰,是他的代表作.
(二)短篇小說:
<野薔薇>,<農村三部曲>,<泡沫>,<幻象,感想,回憶>,<煙雲集>,<林家鋪子>,<委屈>
(三)散文:
茅盾的散文創作,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中,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1927年,大革命後,創作的一系列散文,包括<嚴霜下的夢>,<賣豆腐的哨子>,<霧>,<叩門>.
2.30年代,他創作的散文有<故鄉雜記>,<鄉村雜景>,<雷雨前>,<黃昏>,<沙灘上的腳跡>.
3.40年代創作的散文有<風景談>,<白楊禮贊>.
9. 茅盾的<創造>的原文
http://www.maon.org/list.html
裡面抄有襲矛盾所有的作品
10. 茅盾對長篇小說的貢獻
創造了現代小說大容量社會信息的傳遞和辨析的創作模式。茅盾小說注重創作題材和主題的深入挖掘,創造了現代小說與現代社會同步共進的全景化史詩性品格。社會科學家氣質的茅盾,由社會活動和文學理論的熱情活躍於文壇,這使得他進入創作便達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涵,他小說的創作題材所涉及的社會生活內容,涵蓋了20世紀中國上半葉的歷史全貌,時代的線索排列構成了社會的編年史。如從社會的政治、經濟斗爭和階級矛盾以及社會各階層人物看,茅盾小說反映出軍閥混戰、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等社會重大問題,規模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國現代社會小說前所未有的。[29]
茅盾小說以不斷創新的藝術形象,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現代小說的人物畫廊。縱觀茅盾小說的人物形象系列,除了《子夜》當中的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形象的獨創價值外,從《霜葉紅似二月花》、《走上崗位》等作品中,更突現出茅盾資本家形象塑造的豐富性和完整性;茅盾對知識分子和農民形象的塑造,注重社會人的心理剖析和社會歷史剖析的有機統一,在現代小說史人物刻畫方面有所開拓。早期《蝕》三部曲中的時代女性形象,從「傳統」和「現代」的對比中,從時代急流的變動中挖掘「新人」形象的價值。在20數量30年代短篇小說《春蠶》里,對老通寶、多多頭父子兩代農民的刻畫,不僅在典型的社會時代背景下烘託了人物,而且以兩代人的心理、性格的歷史內涵的巨大差異,創造了思想深刻的農民典型。這些形象都達到了較高的典型性,為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確立了典範。[30] [29] [1]
茅盾小說以開放的現代意識、豐富的生活積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現代都市文學。茅盾從踏入社會之初,在商務印書館的工作就與中國最早最大的商埠上海有密切關聯。在上海,他有復雜的社會關系,同鄉舊故中有各階層人物。茅盾小說全面地描繪了現代都市的企業、金融業、商業、公館、舞廳、大飯店等,並且著重展示了現代都市以政治、經濟為軸心的各階級、階層的不同人物,如資本家、金融家、買辦官僚、公務員、市民等之間的復雜人際關系;同時茅盾更注意描寫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特性,現代都市發展的不健全性,以及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急變和交雜的都市走向現代化的艱難過程。如進入都市迅速「風化」的遺老遺少、封建性和現代性混雜的地主式資本家、洋房公館的血脈緊連著宗法社會的農村等,都活生生地展現在其小說世界裡。茅盾小說創造的都市文學,為20世紀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讀本。[30]
茅盾小說對於現代長篇小說的樣式、結構等方面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充分顯示了現代小說的文體意識的獨立,是與茅盾的進入小說創作分不開的。茅盾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蝕》,採用「三部曲」形式:既可獨立又能連綴,可分可合,伸縮自如。茅盾隨後的創作中有較多的三部曲作品,使得這一形式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更是現代中、長篇小說文體新的拓展,如以小見大的《林家鋪子》、歷史畫卷式的《霜葉紅似二月花》、長篇日記體的《腐蝕》等多樣化的小說體式。而就小說結構而言,茅盾的小說突破了單一的線性結構,表層的時空交換構架呈現了開放性和交叉性的結構特點;熱情關注時代風雲,深刻把握遼闊而復雜的社會,構成了他小說宏大而嚴謹的布局、盤根錯節的人物和情節交叉的網狀結構;標志現代心理小說的心理剖析經茅盾的努力,在范圍和程度上的創新和對個體心靈世界的透視賦予的社會性的力度。總之,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小說大師,其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