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拉林河牛頭山大橋哪年建造的
2003年9月27日
黑大公路牛頭山大橋建成通車。牛頭山大橋全長527米。
Ⅱ 有誰知道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製造結構啊
1、杭州灣跨海大橋總體設計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建設條件十分惡劣,為保證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必須將設計與施工綜合考慮。經過國內外多次調研和專家咨詢,制定了施工決定設計的總體原則,盡量減少海上作業時間,變海上施工為陸上施工,採用工廠化、大型化、機械化的設計和施工原則。
2、大直徑超長鋼管樁設計、製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術
大橋鋼管樁基礎具有樁長、大直徑、數量巨大的特點。樁長達89米,樁徑為1.5米和1.6米,總計5474根。通過近一年多鋼管樁基礎施工,進度快,質量好,證明這一選擇是正確的。
其創新點是:超長整樁預制;內外螺旋焊接;三層熔融環氧粉末塗裝;埋弧自動焊工藝;大直徑不等壁厚焊接;犧牲陽極陰極保護。
3、大噸位7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和強潮海域海上運輸、架設技術
其創新點是:對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進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結構分析;真空輔助壓漿技術;研製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橋面施工振動橋設備;首次採用了早期張拉工藝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設計製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噸液壓懸掛輪軌式70米箱梁縱移台車。
4、大噸位50米預應力箱梁整體預制和樑上運輸架設技術
其創新點是:結合施工方案對大噸位整孔箱梁的關鍵結構進行優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與實踐;預應力管道真空壓漿試驗與實踐;箱梁樑上運梁和架橋機架設的綜合技術。
5、海洋環境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其創新點是:建立可靠的鋼筋腐蝕電學參數和輸出光功率變化判據;研製混凝土結構壽命的動態預報軟體;制定大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長期原體觀測系統設計方案,並配合工程進度實施。這項技術將填補國內空白。
6、跨海長橋全天候運行測量控制關健技術研究
其創新點是:連續運行GPS參考站,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成功應用及在實踐中形成的規程和細則,彌補了中國跨海大橋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規范沒有適應幾十公里長度跨海大橋投影坐標系建立的相應標准,根據杭州灣跨海大橋的特殊性加以了解決,為制定相應規范提供參考;創造性地提出過渡曲面擬合法,使海中GPS擬合高程的精度達到三等水準的精度;用測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擬合高程法進行連續多跨跨海高程貫通測量,創造出一種快速海中高程貫通測量的方法;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國內首次採用GIS技術研製成基於B/S模式的大型橋梁測繪資料管理系統。
7、杭州灣跨海大橋河工模型與橋墩局部沖刷研究
2002年8月,通過專家組鑒定,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實體模型中涌潮的模擬方法和試驗技術以及分布式渾水生潮系統和沙量隨潮變化的加沙系統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8、災害天氣對跨海長橋行車安全的影響研究及對策
主要創新點是:確定車輛安全行駛風速標准;面向所有災害天氣類型進行研究;提出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行車安全保障措施;基於氣象監測系統、預報系統與道路管理系統多方面系統研究;制定不同災害天氣條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標准;開發低造價感測器等數據採集設備;開發集數據傳輸、數據處理、信息發布的計算機軟體。目前,已取得系列中間成果,其中報告推薦的風障方案即將付諸實施。
9、跨海長橋建設信息化管理技術
其創新點是:對整體橋梁部位進行的結構分解,形成22949個結構構件,並將採集數據的625張表與其相關聯,提供一個完整的數據結構化檢索方式;集成統一工程通訊及網路的組建,極大降低了基礎網路建設成本;實現長距離的多點無線視頻圖像傳輸及回送。
系統已完成軟體開發並投入運行一年多,在工程實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以上科技創新已有5項通過交通部和交通廳的鑒定,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內同類橋梁的建設提供借鑒。
Ⅲ 文言文牛頭河游記
《柳河東集》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劉禹錫編。因作者為河東人而得名。原名《柳先生文集》,又稱《河東先生集》。
全書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集前有柳宗元的好友劉禹錫寫的序文。全書按文體分類,體例明晰。原為宋人刻本。現在流行的有1960年中華書局排印本和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這個集子收錄了柳宗元的全部詩文。其中的哲學著作很少文學價值,但政論文字,如《封建論》等,表現了他進步的政治思想,說理透闢,論證縝密。他的寓言,將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斷發展成完整的篇章,同時賦予豐富的社會內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強烈的現實性。
寓言代表作有《三戒》,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黔之驢》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寫的山水游記,文筆洗練,既描繪了祖國山水清淳幽靜的自然美,也滲透著作者的身世際遇和郁悶情懷。山水游記的代表作有《永州八記》等,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小石潭記》就是其中的一篇。
另外,集中還收錄了他的大量的傳記文學作品。同時,這個集子還收有他寫的古、今體詩二卷,約140餘首。 1、生平: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也稱柳河東,又因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政績卓著又於柳州,世人又稱柳柳州。公元805年他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集團,事敗遭貶。先放永州司馬,後為柳州刺史。到柳州四年,因抑成疾,卒於柳州。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唯物主義思想家,其詩集被稱為《柳河東集》或《柳柳州集》。
2、在柳政績:①釋放奴俾,打擊豪強。②挖井開荒,發展生產。③破除迷信,反對天命。④興辦學堂,提倡教育。⑤搞好與少數民族關系。
3、作用:推動柳州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興盛,社會生活的安定。
4、認識:①柳宗元興利除弊的政績是順應人民群眾的願望的。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傑出歷史人物是對歷史的進步起推動作用。③柳宗元祈雨活動本身屬迷信活動,我們既要認識到天旱無雨之時,柳宗元急人民之所急的憂民、愛民之心。也要認識到這種把旱災引起的社會矛盾引向「天意」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更要反對任何形式的封建迷信活動。
Ⅳ 我愛你壩陵河大橋女設計師
壩陵河懸索特大橋位於貴州鎮勝高速公路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壩陵河峽谷上空,大橋全長2237米,主跨1088米,橋面至水面370米,橋型為雙塔單跨鋼桁加勁梁懸索橋,其中鎮寧岸索塔高186米,關嶺岸索塔高201米。壩陵河特大橋於2005年4月18日開工建設,2009年12月23日正式竣工通車,橋梁概算總投資為14.8億人民幣,創造貴州省橋梁造價之最。負責設計壩陵河大橋的單位是中國交通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參與建設施工的有貴州省橋梁工程總公司,中港二航局第六航務工程局,四川省天元機械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寶鋼集團上海二鋼有限公司聯合體,貴州省遵義鋼繩廠,中鐵大橋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等著名施工單位
Ⅳ 鵝公岩大橋的歷史誰知道
重慶十二月二十九日電(鄒輝)壯觀的長江上又多了一座大橋。重慶長江鵝公岩大橋今天下午正式通車。重慶長江鵝公岩大橋工程是重慶市政府許諾為市民辦的實事之一。該工程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開工,總投資概算為十四點一億元人民幣。該大橋全長七點二七公里,其中正橋長一千四百二十米,主橋長一千零二十二米,主跨六百米。該橋橋型為門型雙塔柱懸索橋,主塔高一百六十三點九米。高聳的門型雙塔成為重慶市的又一大景觀。該大橋為快路雙向六車道,橋面寬三十五點五米,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八十公里,日通行能力六點五萬輛。該橋的主纜索股架設在國內首次採用施工索道牽引新工藝,創造了國內主纜架設無破、斷絲記錄。另外,該橋還根據河道水位變幅大、水流紊亂的特點,創造了世界上首例架空索道空中吊運安裝鋼箱梁的新技術。重慶市副市長甘宇平在今天的通車儀式上說,鵝公岩大橋連接了重慶九龍坡區、南岸區、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四區,對改善重慶的交通網路結構,推動重慶和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重慶路橋建設近日喜事多多,長(壽)涪(陵)高速公路已於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通車,梁(平)長(壽)、渝鄰(水)兩條高速公路也於二十七日開工建設。
Ⅵ 中國最猛的橋梁專家是誰
茅以升:中國當代第一位橋梁專家
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下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綺色佳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作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美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梅隆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獎。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茅以升想:中國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橋了,但都是外國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修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現俄羅斯)人修的,雲南河口人字橋是法國人修的,沈陽渾河大橋是日本人修的……錢塘江大橋,我們中國人要自己修,證明我們中國人有能力修好這座現代化大橋,外國人能乾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幹,我們不比別人無能。就這樣茅以升對錢塘江大橋開始了總體設計。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當記者采訪茅以升時,他說:"自1919年12月,我歸國為社會服務,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一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銅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來,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O.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的領導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解放後任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院院長,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茅以升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Ⅶ 載入史冊的中國大橋,整座橋沒有一個橋墩,設計師是誰
在不少讀者的心目當中,橋,不但是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它本身附有的文化內涵,也由衷地讓人感到喜愛,而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同樣也是橋文化的故鄉,有著「橋的國度」之稱呼,興起於隋,發展於宋,創造了趙州橋、盧溝橋、洛陽橋等著名的古橋。
而到了今天,現代歷史上,同樣有一座中國大橋能夠載入史冊,設計師的名字也是家喻戶曉,這是怎麼回事情呢?它便是位於湖南洞口縣的淘金橋。
在那個條件尚且比較艱苦的年代,淘金橋承接了溝通的使命,在三十年裡,不知道送了多少行人和車輛,不過在2010年以後,它被鑒定為了危險橋梁,在淘金橋上方300米處,一座更加堅固的大橋代替了它的任務。
2018年7月,淘金橋被炸毀。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到遺憾,如果能夠作為文物保存,淘金橋也自然能夠成為一座寶貴的財富。
Ⅷ 有關天津的河的問題
建築名:南運河 時代:隋地址:紅橋區境內西起咸陽橋,東至三岔河口。類別:古建築南運河南起山東省臨清縣,流經德州,再經河北省東光、泊鎮、滄縣、青縣入天津市靜海縣,又經西青區楊柳青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南部,至三岔河口與北運河會合後入海河。全長509公里,紅橋區境內一段長約7.3公里,寬20—40米。在紅橋區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卲公庄、小西關、南頭窯、先春園、大夥巷、河北大街、三條石、大胡同等地界,西端對岸為南開區界。沿岸多居民區。東段南岸有「紅燈照黃蓮聖母停船場」遺址。三岔河口一帶是天津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建有「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河上架有密雲橋、咸陽橋、芥園橋、卲公庄閘橋、井岡山橋、大豐橋、團結橋、愛民橋、金華僑、金鍾橋。南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京杭運河的一部分,也是京杭大運河在華北的主要河段。。明永樂年間,漕運大興,南運河歷史上就是一條通向北京的漕運河道。南運河繁忙的漕運和航運,使沿岸聚集了眾多的人口,眾多人口的聚集又使三岔河口成為天津市城市發祥地和最早的商貿文化娛樂區。歷史上的南運河為天津城市的形成、商貿文化的發展、為天津成為北方大都市和經濟貿易中心做出了歷史貢獻。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天津北運河北運河集泄洪、引灤輸水、調水等多功能為一體,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道,,2001年4月動工改造,9月竣工。治理自屈家店閘至子北匯流口全廠15.017公里,兩岸堤距120米,提線總長度為30.032公里,現在北運河變清,堤岸翠綠,沿線燈亮,泄洪暢通,交通便捷,環境優雅,是水利工程與景觀工程的有效結合,是天津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運河歷史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北起北京市通縣,流經天津市武清縣、納龍鳳河,會永定河,至北辰區屈家店匯永定新河,至郭辛庄、千里堤進入紅橋區,流經紅橋區東北邊緣,於新紅橋東匯子牙河,至三岔河口與南運河會合入海河。全長186公里。紅橋區境內河段長約6公里,寬60—70米最大流量為100—184立方米/秒。自西北向東南,為北辰區。河北區與紅橋區的界河。流經咸陽北路、丁自沽、西沽、三條石等地界。沿岸有桃花源和西沽公園等游覽地。三岔河口有「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沿河右派灘渡口、勤儉橋、北洋橋、辛庄橋、炮台渡口和三條石人行便橋。明永樂年間,漕運大興,天津發展為商埠。運河對當時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一定作用。該河除航運外也為城鄉人民生活水源。由於華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上游坡陡流急,下游平原河道曲折多泥沙,歷史上多有洪水泛濫。現境內河段為泄洪蓄水之用。
歷史北運河上是一條通向北京的重要漕運河道。它對天津城市的形成和農業、工業及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歷史的、重要的貢獻。 北運河古稱「御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級河道,海河幹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天津市於2001年實施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工程總投資4.7億元,修建灤水園、北洋園、御河園、娛樂園4座主題公園,新建橡膠壩1座、橋梁3座、碼頭18個,新增綠地90萬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綠化總面積達210萬平方米。經過綜合治理後的北運河,河水清澈,堤岸翠綠,泄洪暢通,環境幽雅,旅遊資源豐富,成為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北運河兩岸新建:灤水園、北洋園、御河園、娛樂園四座主題公園。灤水園全園由「引灤入津微縮景觀」、「城市聚景」「繁花似錦」花壇、跨越全雕塑和引灤展覽館廣場街景觀構成;北洋園是一條以「傳統理念定格於歷史」為主線,一條以「教育精神根植於人心」為主線;御河園由浮雕景牆、篇景、浮龍、順水、詩詞之路、傳說之路、古錨、仿古碼頭七部分組成;娛樂園由沙坑、裝飾柱、音樂駁岸、裝飾駁岸、趣味輔裝、運河之子、希望七個景觀組成。
依北運河堤建成的桃花園,具有喬灌木5300餘株,各類桃木,包括山桃、碧桃、壽星桃等500餘株,盛開之時春意盎然。從北洋橋之屈家店共設有10個碼頭,遊船往返對開13公里,每年春季至秋季,遊人可登船游覽沿途美麗風光。
1.大清河,今大汶河下游,又名北沙河。古漆溝故瀆,下游曾稱鹽河。據《東原考古錄》載:水清莫如濟,故濟以清名。濟水原在鄆城分流南北,南濟水為南清河。元、明時期稱南運河,清咸豐時期稱牛頭河。北濟水為北清河,因汶濟合流,又名大清河,名屬「濟」不屬汶。自濟水伏流不見以後,大清河所屬惟汶水,故沿稱大清河。汶水未入濟瀆以前,東至戴村壩,西經東平城北統稱大清河。城南古汶河(左右汶)亦沿稱大清河,別稱小清河,統為汶水。
今大清河是縣境內最大的排洪河道。自戴村壩以下,向西流經南城子、龍固、後亭、流澤、大牛村、馬庄、武家漫、單樓至馬口入東平湖。全長37.7公里,河床寬在500—1500米之間,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建國前,由於源短流急,含沙量大,加之堤防失修,連年決口成災。1918年,最大洪水流量達到9450米3/秒。建國後,逐年培修加固堤防,加寬河道過水斷面。全河防洪標准由建國前3000米3/秒,提高到7000米3/秒,不僅減輕了洪澇災害的嚴重威脅,而且開始興利造福於人民。先後修建了流澤引清灌溉工程,在無鹽、路口、王台、馬口等處修建了機電排灌工程。在南城子、武漫、單樓、北橋有多處渡口,方便了兩岸群眾過往。1958年7月,流澤漫水橋建成。1973年12月、1977年7月先後修建流澤大橋和東平大橋(又稱王台大橋),大橋為雙曲拱鋼混凝土結構。近又在流澤大橋西側修建大橋1座,與原來的大橋並列,分上下道,使105國道交通更加方便。
大清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河堤兩岸楊柳成帶,綿綿數十里,防風固堤,蔚為壯觀。北有白佛山、稻屯窪,站在白佛山頂,舉目南眺,大清河猶如銀蛇舞動。大清河不僅風景秀麗,資源亦十分豐富,除了盛產魚、蝦水產品,河沙儲量大,約6000萬噸。沿河兩岸的群眾在河裡取沙、運沙,沙場隨處可見,年開采、儲運量150萬噸以上,經濟收入十分可觀。
2.大清河 中國海河水系5大河之一。在河北省中部。長448公里。分南北兩大系統︰北支以拒馬河為主,源於淶源縣的淶山,經紫荊關至張坊分為南拒馬河和北拒馬河。北拒馬河東流匯白石河為白溝河;南拒馬河經定興、容城至白溝鎮與白溝河匯而為一,流向東南。南支是由唐河(滱水)和瀦龍河水系匯入白洋淀,後東流稱為趙王河。趙王河和拒馬河至新鎮匯合後始稱大清河。大清河流至第十六堡附近與子牙河匯合,經西河閘至天津入海河。沿大清河兩岸分布白洋淀、東淀、文安窪等淀窪,可調節洪水。上游有王快、西大洋等水庫攔洪蓄水。下游通過獨流減河引洪水直接入渤海。
是海河水系的五大支流之一,又叫上西河。長約 448 公 里,流域面積 39600 平方公里。上游支流較多,主要可分為南北兩大支系:
北支拒馬河系,南支趙王河系。 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的淶山,在山谷中向東北流,過紫荊關向北,到淶
水縣轉向東流,至張坊鎮分為南北兩支:北支向東流接納琉璃河、小清河至 東茨村,這一段叫北拒馬河,自東茨村轉向南流至白溝鎮叫白溝河;南支叫 南拒馬河,經定興,於北河店接納易水,向東南流至白溝鎮與白溝河匯合, 以下才稱大清河,再流經雄縣至新鎮西南與南支趙王河匯合。趙王河,是指白洋淀東出的水道。在白洋淀以上,入淀的主要有唐河和 瀦龍河。唐河源出山西渾源縣恆山東南麓,經靈丘入河北省,過唐縣進入平 原,在定縣以北穿京廣鐵路折向東北,流入白洋淀。瀦龍河的上源叫大沙河, 源出山西靈丘太白山南麓銀廠一帶,向南流經阜平、曲陽、新樂,在安國南 面的伍仁橋與磁河匯合後稱瀦龍河,向東北流入白洋淀。在白洋淀的西北部, 還有源於太行山獨流入湖的澡河、府河等。大清河的中、下游有一系列的窪淀,如蘭溝淀、白洋淀、文安窪、東淀 等。大清河過東淀後在天津西郊第六堡匯入子牙河後入海河。解放前,大清河上游在汛期同時漲水,下游宣洩不暢,水災頻繁。解放 後在上游修建水庫,調節洪水,中游加固河堤,下游挖掘獨流淺河,擴大排 洪入海能力,。使大清河得到較好的治理。
子牙河
Tzu-ya River
亦作Ziya He。
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南部。長706公里。上游有滹沱、滏陽兩支。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五台山北側,沿途在山西、河北境內接納清水河和冶河,東流在獻縣與滏陽河匯合,稱子牙河。滏陽河源於邯鄲市和村附近。滏陽河上游是古大陸澤(湖泊)和古寧晉泊(湖泊)故地,地勢低窪,匯有眾多溪流。下游經大城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由於降水集中,又多暴雨,上游流經黃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根治海河後子牙河上游修建崗南、黃壁庄、朱庄等水庫和山區一些農田水土保持工程,下游開挖子牙新河,引洪水直接流入渤海。
一、子牙河為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是海河水系西南支,由發源於太行山東坡的滏陽河和源於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匯成,兩河於獻縣臧家橋匯合後,始名子牙河。流經省份 山西 河北 天津全長730餘公里,流域面積7.87萬平方公里。子牙河經西河閘至天津市十一堡匯南運河,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後至金鋼橋和北運河合流。另一路由獨流減河泄洪入海。全長474千米(至海口),流域面積4.6萬平方千米(至獻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獻縣以下辟子牙新河,經天津市北大港入渤海,以減輕水患。
二、北源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台山北麓,沿途接納牧馬河、清水河、冶河等,至黃壁庄出太行山流入平原。流經代縣、原平縣及忻州盆地,在盂縣閻家莊進入河北省平山縣境內,經崗南、黃壁庄水庫調節後,流經京廣鐵路及石家莊、衡水兩市,在饒陽大齊村進入獻縣泛區,至獻縣樞紐與滏陽河匯流,幹流總長588公里,總流域面積24690平方公里。
三、南源滏陽河出太行東側,上源支流眾多,有沙河、洺河,進入平原後,東行至艾辛庄附近,有老樟河挾小漳河匯入,形成滏陽河幹流,全長402公里,歷史上,滏陽河曾是邯鄲至天津的主要航運交通線。
四、生態特徵 子牙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9.50, 硅藻41.7%, 綠藻%27.8, 藍藻2.5%, 甲藻23.6%, 金藻黃藻0%, 裸藻4.4%。
五、現狀 由於華北地區近幾年乾旱造成天津境內部分河段常年斷流 永定河
Yong-ting River
中國北京地區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上游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在河北省懷來縣納源自內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廳始名永定河,全長650公里,流域面積5.08萬平方公里。流經山西、河北兩省和北京、天津兩市入海河,注渤海。主要支流有壺流河、洋河、媯水、清水河等。永定河流域多暴雨、洪水,春旱也嚴重。上游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混濁,泥沙淤積,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經常變動。善淤、善決、善徙的特徵與黃河相似,故有「小黃河」和「渾河」之稱。因遷徙無常,又稱「無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規模整修平原地區河道後,始改今名。1954年建成蓄水22億多立方公尺的官廳水庫,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
永定河 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內蒙古、河北,經北京轉入河北,在天津匯於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永定河全長548公里,自門頭溝區三家店流入石景山區後,流經五里坨、麻峪、龐村、水屯等地,經衙門口村南流入豐台區。
永定河,古稱澡水,隋代稱桑乾河、金代稱盧溝,每年7至8月汛期。河水自燕山峽谷急泄,兩岸峭壁林立,落差為320:1,最大流量5200立方/秒左右。河水挾帶大量泥沙,河水渾濁,年含泥量3120萬噸。元、明代有渾河、小黃河等別稱。由於河遷徙無常,俗稱無定河,歷史上曾留下多條故道。其中離北京較近的大型故道有3條:第一條古故道由衙門口東流,沿八寶山北側轉向東北,經海淀,循清河向東與溫榆河相匯。第二條西漢前故道自衙門口東流,經田村、紫竹院,由德勝門附近入城內諸「 海」,轉向東南,經正陽門、鮮魚口、紅橋、龍潭湖流出城外。第三條三國至遼代故道,自盧溝橋一帶,經看丹村、南苑到馬駒橋。史載這一故道歷時900餘年,一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進一步疏浚河道,加固岸堤,才將史稱無定河改名為永定河。
永定河舊名無定河,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河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積47016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45063平方千米,平原面積1953平方千米。永定河全長747公里,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共43個縣市。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永定河上游有桑乾河和洋河兩大支流,在河北省懷來縣朱官屯匯合,以下的河段稱永定河,在延慶縣匯入媯水河,經官廳水庫流入官廳山峽(官廳水庫至三家店區間)。從官廳至朱官屯河長30km,官廳山峽河長108.7千米,至門頭溝三家店流入平原。從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長大約200km,在水利系統將其分為三家店至盧溝橋、盧溝橋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區和永定新河四段。
水利設施有官廳水庫、珠窩水庫、落坡嶺水庫、三家店水利樞紐。
現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一直水資源緊缺,為了滿足城市用水,三家店以上永定河水幾乎全部引入市區,使三家店以下70多公里的河道長年斷流,河道兩邊土地沙化,近些年永定河沙石采盜猖獗,致使河道內溝壑遍布,河床裸露,每到冬春季節,西北風順河道而下,京城頓時風沙彌漫。由於根本無水補給永定河,加上嚴重超采地下水,北京西部地區第四紀地下水已經全部枯乾,永定河的生態系統已經受到嚴重破壞。
Ⅸ 有關甘肅省清水縣牛頭河大橋作文
清水位於甘肅天水.牛有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