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刨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魯班發明的?
Ⅱ 木工手推刨的歷史哪個朝代誰發明的
說法不同
1、明朝時由羅馬傳入我國,對明式傢具的發展起到了重要貢獻。在刨子出現以前用的一種工具叫鐁(即刮削)。沒有證據證明我國在明朝以前就有了刨子,那時只有刮削.刮削只能對付軟木,對硬木操作時會跳刀。刨子16世紀發明,而且中國使用的刨子是往外推,其他國家的刨子都是往裡拉的。刨子在羅馬就有了,就是沒被引進我國.
2、認為明朝時由羅馬傳入我國,依據更加不足的說法,僅具參考價值;
中國無論器具還是建築,應用木材最多,並且工藝也最精美。木材質存世極難,但就可見漢唐(包括出土)遺存的工藝而言,就證明使用了刨子這種工具。
認為中國的刨子只是推沒有後拉,那就錯了。刨子只是成為大件製做中受歡迎才漸漸淘汰或者漸漸少有使用前後滾刀刨,在民間依然存在雙刃或多刃滾刀刨,比如有的地區手工匠人製做傳統小木器,甚至包括傢具及寺廟建築中的細活小件,都支使用,記得曾經見過三種,一是與歐式刨不同,只是一把上多刃線的刨刀(稱刨刀或刨子),二是硬木(基本是紅木中的黑檀木,紫檀木等)套夾,具體式樣結構已經記不清楚,刀刃在中間,手柄處用絲麻或皮繩纏繞並以木楔叫緊,三是硬木夾具中間是刀,手控制。可惜,現在難見這種舊工具,已經基本被新工刨子取代,所以我們才會因幾乎難見而認為不曾存在。
不管魯班造工具是否包括刨子,我們只可以說沒有歐式的刨子,卻不能說沒有刨子或都肯定地枉下結論沒有。尤其在字義上出錯,刮削是什麼歐式刨子與中國古代的工具只是結構問題。並且,中國傳統刨刀才是做細活的,是我們一代不如一代精工,貧窮讓我們更加浮躁地簡化工藝過程,我們驚嘆古人時想過我們為什麼不比從前,所以就總會為西方工業的炫目誤導。中國傳統刨刀工具是真正幫細活用的,尤其是硬料,如果看到央視報道金絲楠木工匠處理那些比金子貴無數倍的木料,就會看到其中刨刀的作用了,絕對不能用西洋快餐民族的那些外形整齊的刨子。西方人最善於將中國的文明加上他們的包裝,我們於是許多人就不認識了。許多例子,早已證明的文明屬於我們建立,卻至今依然被我們稱為外來文明。
木工工具,可以看看中國古人的震驚世界的建築結構用工藝,中國的木材質器具同樣是世界上不多見的精工,怎麼可能沒有需要大力度刨料的工具。
Ⅲ 魯班發明了刨子嗎
魯班大家都不陌生,發明了很多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所以魯班被稱為土木建築鼻祖、木匠鼻祖。
Ⅳ 刨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說法不一的,請看參考資料。由於我國古代對於工匠的待遇不高,並沒有什麼文獻可以參考。而通過文物鑒定,可是古代誰會用個刨子做陪葬啊。因此根據傢具樣式的演變來推測,得出是明代的。
Ⅳ 中國的發明家都有哪些,分別發明了什麼
瓦特是英國人,那位抄回答者應該看清楚提問。而且瓦特也不是蒸汽機的發明者,蒸汽機的第一發明人是法國人『丹尼斯·巴本』在1679年發明。
中國的發明家
紙-蔡倫
指南針-張衡
活字印刷-畢升
漢字激光照排-王選
雜交水稻-袁隆平
人工合成胰島素-王應睞、曹天欽、鄒承魯、鈕經義、沈昭文
像其它什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類的都不算是中國的科技發明,因為這些都是外國人先發明的,我們是後來才實現的。發明必須是前所未有,世界第一個做到的才算
Ⅵ 中國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簡略一點的
1、魯班發明刨子的故事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
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魯班發明墨斗的故事
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
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
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
3、蔡倫造紙的故事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 ,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4、戴梓發明連珠銃的故事
戴梓發明了一種名叫「連珠火銃」的武器,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葯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葯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
但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軍營,而是「藏器於家」。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布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5、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故事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於畢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
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於畢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
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復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版。
Ⅶ 第一台木工台刨發明是誰人,那一年發明的
刨子由中國古代工匠魯班所製造(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這一傳說)
用來專刨平、刨光、刨直、削薄木材屬的一種木工工具。一般由刨身(刨堂、槽口)、刨刀片(也叫刨刃)、楔木等部分組成。按刨身長短、形狀、使用功能可分長刨、中刨、短刨、光刨(細刨)、彎刨、線刨,槽口刨、座刨、橫刨等。
平推刨子最晚在南宋末年被發明出來,目前在宋代的沉船中發現與現代樣式差不多的平推刨子。當然這種發明不是一下子就被發明出來的,在中國有漫長的木工工具的演化發明。且平推刨子的橫截面是中國唐和宋代時期,典型的建築上木工工藝造型。
Ⅷ 魯班發明刨子 為什麼會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工匠
刨子在古代是先進的木工工具。魯班發明刨子大大改善了木工的工作技術,提高了木工的工作效率。所以魯班發明刨子會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木工工匠!
Ⅸ 中國著名的發明家有哪些,發明了什麼
蔡倫發明造紙術、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杜詩發明水排。
1、造紙術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一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北宋慶歷間(1041-1048)中國的畢升(?-約1051)發明的泥活字標志活字印刷的誕生。
3、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5、水排
水排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機械工程史上的一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引這種鋼材的製作方法。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Ⅹ 除了「四大發明」,還有什麼是中國發明的
中國發明的東西和西方擁有的東西差不多。只不過很多沒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