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明了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根據野豬發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向英法軍隊投放氯氣,所有軍專人當場中毒,後來屬英法派出科學家發現在使用過氯氣的地方,所有的動物全部死亡,除了野豬,經過研究,發明了防毒面具。
1915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的軍隊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向英法聯軍的陣地上投放了180噸的氯氣,全部人員都中毒了,這就是世界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之後英國和法國政府立刻要求製造防毒器具。
科學家們到了被熏害的地區發現,大量的野生動物全部死亡,包括能飛的鳥類和水裡的青蛙,但野豬卻活下來了,經過調查研究,科學家們得出是因為當野豬聞到刺激氣味的時候,就用嘴巴來拱泥土,躲到裡面,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後來科學家們據此,製造出了世界上首批度外形像野豬嘴巴的防毒面具。
❷ 人類是從野豬身上發明了防毒面具嗎
是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的僵持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氣。德軍在陣地前沿,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有毒氣體使5000名聯軍官兵中毒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
怎樣才能使士兵在作戰中,既不被毒氣傷害,又能有效消滅敵人呢?經此役後蒙受重大損失的英法聯軍,立即敦促本國政府盡快研發製造防毒器具。
於是,科學家開始尋找一種能夠應付多種毒氣的物質。不久,兩國派出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軍用氯氣污染過的地段進行考察,並取證研究。科學家驚奇地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已中毒死亡。唯獨當地的龐然大物——野豬,卻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
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氣味對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1g的木炭總面積可達100-150平方米,科學家們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由於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❸ 防毒面具是誰發明的
防毒復面具最早出現在第一制次世界大戰中,它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發明的。
1915年4月,德國軍隊在伊伯爾戰役中使用了化學武器,施放18萬千克氯氣,使協約國有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
俄國著名的化學家捷林斯基為了尋找反毒氣戰的辦法,親自上前線調查研究。他發現當氯氣襲來時,凡是用軍大衣蒙住頭或把頭鑽進松軟土裡的土兵都倖免於難。經過分析,他發現軍大衣的呢毛和土壤顆粒有吸附有毒物質的作用。後來,他進一步研究、實驗,發現木炭既能吸附有毒物質,還能使空氣暢通。於是,捷林斯基研製出防毒效能很高的活性炭。1916年,第一具士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誕生了,經戰場實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在戰場上,由於10萬俄軍使用防毒面具而免於不幸。這之後,各國爭相仿製。於是防毒面具成為士兵的常備軍用品。
❹ 科學家,發明防毒面具實驗了幾次
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紅火野豬在他們放出毒氣的時候,會將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這樣為什麼能生存下來呢?科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之處:原來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伸到土裡,是因為土裡含有大量的氧氣,紅火野豬在土裡就不會悶死,而且土還可以過濾毒氣,所以非常安全,還有就是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就可以更好地與外面的毒氣隔絕,這些就是後會有期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
人們根據紅火野豬防毒的原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口罩,這種防毒面具非常簡陋。由一根繩子、口罩組成,這些口罩理的過濾片可以過濾百分之八十的毒氣,主要是用在戰爭中。現在的防毒面具日新月異,防毒面具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還發明了防毒衣。
❺ 人為什麼從豬上發明了防毒面具
因為防毒面具從外觀上看酷似豬的鼻子,即「豬拱」,突出的豬鼻能夠裝入更多的吸附材料,有效地抵禦敵軍的毒氣攻擊。隨著科學的發展,防毒面具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它酷似豬鼻的基本樣式,一直沒有改變。可以說,防毒面具是模仿豬鼻的一大傑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釋放了氯氣。綠色的煙霧順風飄到英法聯軍陣地,英法聯軍紛紛中毒倒地,戰場上大量的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
可是,野豬竟意外地生存了下來。科學家經過實地考察,發現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兒的時候,就會用嘴拱地。鬆散的泥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作用,使野豬能夠倖免於難。
松軟的泥土能夠吸附和過濾毒氣,科學家由此得到啟示,選用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活性炭,很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批仿照野豬豬鼻形狀的防毒面具。
(5)發明了防毒擴展閱讀:
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和濾毒罐兩部分組成,面罩主要是對人的眼睛、鼻子及面部皮膚提供有效防護,濾毒罐主要用於裝吸附劑,過濾毒氣。大多數濾器罐中都有活性炭,因為它是一種光譜的吸附劑。
如果面罩直接與濾毒罐連接,就成為直聯式;如果面罩和濾毒罐之間用導氣管連接,則成為導管式。
但在特殊環境,如高濃度毒氣(體積濃度大於1%)中,或者在高空、水下等缺氧環境中,需要防毒面具本身提供氧氣,此時要用隔絕式防毒面具。隨著防毒面具的改進,它的重量也有所下降,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原來的高負重作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外觀酷似豬鼻子防毒面具到底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❻ 防毒面具是如何發明的(600字)
哥們,600字,你這是寫作文呢。。。600字沒有這么多,不過簡略的說說防毒面具的產生把。防毒面具最早是在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出現,德國因為戰爭的問題使用了化學武器,致使對方的士兵損失慘重了,後來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這件事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經過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一搪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倖免於難。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但這種防毒面具沒有直接採用泥土作為吸附劑,而是使用吸附能力很強的活性炭,豬嘴的形狀能裝入較多的活性炭。如今盡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為了防止對面部皮膚過敏,高級的防毒面具的材質已由普通橡膠,改為硅橡膠。
具體的可以去軍事網站看看更為專業的文章了。。。好了,字也不少了,希望有幫助。。。。。
❼ 人類根據豬的什麼原理發明了防毒面具
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雙方軍隊在慘烈的凡爾登浴血大戰中,德軍又重施故伎,在陣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時的法軍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較有效地抵禦了德軍的毒氣攻擊。在當時,英國年輕的科學家弗萊明(1881~1955年,1928年發現了神奇的青黴素)興奮地說:「好哇,可愛的野豬拯救了士兵啦!」
(7)發明了防毒擴展閱讀
防毒面具作為個人防護器材,用於對人員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膚提供有效防護。面具由面罩,導氣管和濾毒罐組成,面罩可直接與濾毒罐或濾毒盒連接使用,稱為直連式;或者用導氣管與濾毒罐和濾毒盒連接使用,稱為導管式。防毒面罩可以根據防護要求分別選用各種型號的濾毒罐,應用在化工、倉庫、科研、各種有毒、有害的作業環境。
防毒面具主要是由過濾元件、罩體、眼窗、呼氣通話裝置以及頭帶等部件組成,它們各有各的職責,同時又能默契配合。
❽ 為什麼科學家要發明防毒面具
在生產活動中,會產生化學品的意外泄露,從而造成人員傷害和健康損害,回所以需要佩戴答防毒面具來預防傷害。在戰爭中,有意識的使用化學武器的事,經常會發生的,而防毒武器就是預防戰士傷害的有效途徑了。所以,發明防毒面具,說明有毒化學品的存在。
一戰時期,德國軍隊在歐洲侵佔各國,在戰爭中,他們經常使用毒氣來殺害人們,可是,紅火野豬在他們放了毒氣之後依然生存了下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發現紅火野豬在他們放出毒氣的時候,會將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這樣為什麼能生存下來呢?科學家經過仔細的研究,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之處:原來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伸到土裡,是因為土裡含有大量的氧氣,紅火野豬在土裡就不會悶死,而且土還可以過濾毒氣,所以非常安全,還有就是紅火野豬把鼻子和嘴巴放到土裡就可以更好地與外面的毒氣隔絕,這些就是後會有期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
人們根據紅火野豬防毒的原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口罩,這種防毒面具非常簡陋。由一根繩子、口罩組成,這些口罩理的過濾片可以過濾百分之八十的毒氣,主要是用在戰爭中。現在的防毒面具日新月異,防毒面具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還發明了防毒衣。科學真是奇妙無比啊!
❾ 防毒面具是由誰發明的。
關於防毒面具由來,民間和當時的軍隊中流傳著一種傳說,在一場毒氣戰中,戰場上很多回軍人都中毒身亡、周答圍很多其它動物和植物也因為毒氣而氣,倖存的士兵發現了一個怪現像、在這場毒氣戰中,周圍的野豬都活得好好的,經過專家仔細觀察和研究,當野豬嗅到有毒氣中,就本能的用嘴拱地,將泥土拱出足以容納嘴巴大小的空間,讓自已的嘴巴掩埋在泥土下面,奇怪的是,當毒氣經過泥土的過濾,和吸附、毒氣就傷害不到野豬,後來有人,模仿野豬臉部的造型、利用一些泥土,以及有孔狀物質,製造當時最簡易的防毒面具,這種防毒面具對於毒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這也是豬八戒防毒面具的由來,直到今日,仍然有豬八戒式防毒面具。 據史料記載,防毒面具是1912年,由一位居住在非州的美國人發明的,後來獲取了專利。盡管有了這種最簡易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對於毒氣的防禦能力還很有限。後來,不斷改進,才有今日,防毒性能桌越的防毒面具。
❿ 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獲得啟示,發明了防毒面具
主要是野豬。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5年4月22日,德方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使5000名聯軍官兵當場中毒,8人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經此役後蒙受重大損失的英法聯軍,立即敦促本國政府盡快製造防毒器具。
不久,兩國派出數十名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曾被德方用氯氣熏襲過的地段,進行考察取證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陣地上大量野生動物,包括樹林中的雀鳥及蟄伏的蛙類與裸露的昆蟲,都相繼中毒死亡。唯獨當地的龐然大物——野豬,卻安然無恙地活下來。
經研究和實驗,科學家發現野豬特別喜歡用強有力的長嘴巴,拱動泥土尋覓地里植物的根莖及一些小動物。當它們嗅到強烈的刺激氣味時,常用拱地來躲避。當德軍施放毒氣突襲聯軍時,聰明的野豬把嘴鼻拱進泥土裡,躲過了災禍。再經進一步的科學分析,得出結論:由於野豬用嘴拱地,松軟的土壤顆粒吸附和過濾了毒氣,使它們倖免於難。
兩國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很快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雙方軍隊在慘烈的凡爾登浴血大戰中,德軍又重施故伎,在陣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時的法軍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較有效地抵禦了德軍的毒氣攻擊。在當時,英國年輕的科學家弗萊明(1881~1955年,1928年發現了神奇的青黴素)興奮地說:「好哇,可愛的野豬拯救了士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