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科技小製作小發明有些什麼
光碟變筆筒
工具:白乳膠,光碟4張。
製作:1.將一張光碟用白乳膠垂直粘在另一張光碟的四分之一處【只要在碟邊到中孔間即可】。2.如此粘貼成正方形。
延伸:如想要底,可把第5張光碟粘在正方形的下面。
用法:筆可從任意地方插入。
盒子做CD架
工具:白乳膠,盒子[只要比CD大就可以了].
製作:1.把每個盒子的側面[寬度要大於CD]減掉.2.用白乳膠粘在一起.
延伸:1.可組成正方型或其他形狀.2.做得太小會不夠力去支持CD,可把盒子壓扁,剪成模型側面的大小再粘上去,以增加側面重力.3.也可在外麵包一張包書紙,以增加美觀性.
用法:把CD放進去即可.
卷紙芯做筆筒
工具:白乳膠,剪刀,卷紙芯1個,硬紙板(硬度大於或等於0.1cm).
製作:1.用剪刀在硬紙板上剪下一塊比卷紙芯大的紙板出來.2.用白乳膠把卷紙芯粘在紙板上.
延伸:1.可把多個不同高度的卷紙芯並排粘在硬紙板上.2.可把卷紙芯打橫粘.3.可把單面膠的芯粘在打橫放的卷紙芯上.但要在單面膠芯的下面粘一塊紙板
『貳』 有無適合高中生的科技創新小發明(創新內容從物理學上考慮)
物理電路製作 可以創造一些有趣的電路
『叄』 3M科技創新故事的創新發明故事
當你看到一頭長頸鹿,你觀察到了什麼?一頭高高的、姿態優雅的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悠閑地散步?是本地動物園里你最喜愛的動物?假如你通過3M的好奇心文化(堅持敢冒風險、拒絕平庸的精神)做成的望遠鏡來觀察的話,你又會觀察到些什麼?你可能會看到一種治療人類痛苦的嚴重病症的新療法,這種病叫做下肢靜脈性潰瘍(因血管、瓣膜受損或肌肉功能衰退而失去控制的高靜脈血壓導致的嚴重並發症)。
下肢靜脈性潰瘍的患者是幸運的,因為此類挑戰刺激了3M科學家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創造性靈感。在這個案例中,德國的一名3M產品開發人員回憶說,他曾經讀到長頸鹿從來不會生靜脈性潰瘍。他很好奇這是為什麼,因為長頸鹿的腿這么長,從腿到心臟的距離是人類的兩倍,這就要求更高的靜脈血壓,才能維持血液循環,於是血管受到的壓力就更大。
他想到,長頸鹿粗糙、缺乏彈性的皮膚起到了類似壓迫綳帶的作用,將每一次肌肉運動的效應最大化,以優化血液迴流,防止腫脹和潰瘍。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3M團隊開始著手尋找一種具備長頸鹿皮膚的功能的材料。3M的好奇心文化激發了機遇,而合作的文化則推動了解決方案的出台。在3M,人與技術之間的紐帶令不同專業的結合和應用產生了無窮的可能,令創意倍增,解決方案拓展。在調查了一系列材料、成敗互現之後,3M團隊中的一名成員建議試試3M™ Coban™ 自粘綳帶中使用的材料——一種用來包裹扭傷的地方和固定包紮的彈性材料。這種綳帶基於3M的核心技術之一的無紡技術(Nonwovens),並於1960年代問世,其材料最初是3M開發用在禮品包裝緞帶上的。今天,這種技術被應用於數千種產品上,從外科手術口罩到拖地擦,一直到保暖服的隔熱材料。
團隊回到研發工作中來,將Coban™ 牌的材料加以改進,設計出了3M™ Coban™雙層壓迫系統,其中包含一個泡沫塑料層,以解決舒適性的問題,和一個緊綳的壓迫層。兩層塗敷在一起之後,會互相鎖定,構成薄而缺乏彈性的「褲腿」,與傳統的四層系統或鋅膏綳帶相比,讓醫生更容易塗敷,並且在舒適性和壓迫性之間達到了理想的平衡。在3M,尋找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能,已經成為第二天性了。這一次,故事是從長頸鹿開始的——證明了在創新的世界中,沒有什麼難題是「高」不可攀的。 實驗室中的靈光乍現
實驗室裡面的奇思妙想蛻變成最後的創造發明是最為司空見慣的事了,同樣, 對於3M而言,實驗室也是3M創新科技一個重要孵化器。
二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地下室,一位3M的研究員正在作實驗。由於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冬日的太陽整日低低地掛在地平線上方,於是他發明了一種帶棱鏡的玻璃導管,斜射的陽光射入導管一端後,會沿著導管壁傳播,整個管子像個燈管通體發亮,令地下室頓時明亮許多。
在這之後,3M採用薄膜技術生產這種光導管,但在很多年內,這種棱鏡導管的應用一直局限在建築物的照明或裝飾上,每年只有很小的銷售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液晶顯示技術開始飛速發展。由於液晶板獨特的特性和構造,光的利用率很低,如何增加液晶顯示的亮度一直是困擾科研人員的難題。
偶然的一個奇思妙想讓3M的科學家嘗試著剪開這種棱鏡導管,平鋪在LCD背光源上。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棱鏡的聚光作用,這個新穎的嘗試方法讓液晶顯示屏正向的亮度大為提高。
之前,3M的科學家曾經受到蝴蝶翅膀由於鱗片物理結構對光線的折射、反射產生不同斑點想像的啟發,利用高分子工業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模擬控制系統,成功地發明了3M™多層光學膜(Multilayer Optical Film )技術,通過改變薄膜的結構來控制光的出射。這種多層膜由上百層納米級的膜組成,每一層的材料性質都不同。通過膜層間的光學作用,最終達到反射光的功能。
由此,3M的科學家想到了將這兩個獨特的發現合而為一,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開發,3M結合微復制技術和薄膜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棱鏡導管的聚光功能,從而使其增亮效果更加顯著,並將其命名為增亮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為了讓客戶更好地接受這一產品,3M的工程師購買了兩台當時市場上最好的筆記本電腦,將其中一台加上兩片棱鏡方向相互垂直的增亮膜,在這層不起眼的薄膜的作用下,電腦屏幕亮度竟然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當這兩台電腦擺在它的製造商面前,他們很快就被說服了。從這一天起,增亮膜開始了它的神奇之旅,廣泛應用於小至手機、PDA,大至電腦顯示器、液晶電視等各種液晶顯示產品中,而這些產品的製造商也不再被如何既省電又能使屏幕亮度增加這個難題困擾了。 留心生活,細致入微
相比較實驗室的單調乏味,生活更像是一本瑰麗神奇的書本,不經意的瞬間也可能會洞開創新的天窗,折射出智慧的光芒,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足夠細致入微。
1930年,3M生產的透明膠帶被數以萬計的家庭及辦公室廣泛應用,成為公司直接與消費市場產生關系的第一個產品。但是,要把薄而且透明的膠帶從厚紙圈上剝離,十分麻煩。有時膠帶前端捲起或粘在紙圈上撕不下來,很難處理。整天用透明膠帶固定包裝紙的店員,因為整天撕膠帶,甚至發生手部抽筋的現象。3M的一位業務經理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開始研究如何將膠帶從厚紙圈上剝離的簡單方法,從而讓透明膠帶的使用更加便捷。
反復實驗後,他最終發明了帶有小刀的桌上型膠帶切割器。使用這種膠帶切割器,不但能使膠帶在所需長度的地方切斷,而且因為帶有小刀,使用時再也不必麻煩尋找剪刀或者刀片了。
隨著帶有鋸齒型小刀的膠帶切割器發明後,愛用透明膠帶的顧客逐日增多,為3M帶來了更多的顧客群。試想如果沒有這樣的組合,透明膠紙的市場可能遠不及今天的發展勢頭,而更為重要的是,想到並且解決這個問題的不是負責研究開發或產品企劃的人,而是一個面對問題能發揮創意,努力設法解決的業務經理。
現代移動通訊設備的發明發展大大便利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隨時隨地溝通的願望唾手可及,但在這些便捷的背後,也存在著隱私泄漏的隱患。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細心的3M研究員發現,百葉窗可以在不同的視角呈現不同的景象。正對著看過去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象,如果微微側轉一個角度,則景色全被遮蔽。他很受啟發,並立即著手研發超微細百葉窗結構。經過3M眾多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終於成功研發出了顯示防窺片,使屏幕資料專供使用者從正面60度視角閱讀,任何人在兩側只能看到漆黑畫面,從而保護了商業機密及個人隱私權,讓電腦或手機等的使用更加自由自在。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時刻關注生活,留心生活的態度,正是3M一直以來創意無限的源泉。一個世紀以來,也正是這種永遠用創新的眼光打量生活的態度推動了3M不斷推陳出新,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 。 創意源自客戶的需求
不是所有3M的點子都來自於實驗室和對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有時候,客戶的抱怨和要求也是另一次創新旅程的開始。
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美國流行雙色車身的汽車。當時工人的做法是在對車身塗漆之前,用強力膠帶和牛皮紙把一部分車身遮住,待油漆幹了以後再把「膠紙」撕掉,但這樣的操作方式有很多缺點:在撕掉「膠紙」的同時往往會帶下車身上的一部分新漆,結果既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又導致了生產成本的超支。3M的一名科研人員Dick Drew從聖保羅市一家汽車車身修理廠工人的抱怨中偶然得知了上述的情況。當時,3M還只生產研磨產品,但敏感的Dick卻由此發現了顧客(車修廠)對一種特殊膠帶的強烈需求。因此他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在無數次嘗試之後最終利用將砂紙背基的生產工藝與膠水塗布工藝相結合,成功地開發出了粘性適中,操作簡便,易剝除的遮蔽膠帶。
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3M遮蔽膠帶形成了高品質全方位的系列產品,並成功地應用於小汽車原裝廠及配件供應商,飛機及其它交通工具生產廠,汽車維修遮蔽廠,船隻及其它水上交通工具生產廠,印刷造紙業以及各類電子電器生產廠。而這種遮蔽膠帶也成為了3M在以後60多年裡最重要的產品之一。
20世紀20年代, Dick Drew 已經成為3M歷史上最具創意的發明家之一,但他並沒有安於現狀,沒有忽視不斷改變的客戶需求。當他知道聖保羅市的一家搞絕緣的工廠需要3M幫助開發一種為有軌冷藏車的絕緣棉設計的防水物時, Dick Drew 又開始了他的工作……
3M的一些研究員開始考慮在3M遮蔽膠帶外包裹一層DuPont發明的防水玻璃布,Drew於是聯想到:為什麼不能在玻璃布上直接塗上一層膠粘劑來作為絕緣棉的防水封條。1929年7月,Drew 用100碼的玻璃布做導電試驗,他很快開發了一種膠帶樣品並送到了聖保羅市的那家絕緣公司。不幸的是,他的新產品不能充分解決這個特殊顧客的要求,但這個樣品明確地顯示出了為其他類型的產品做絕緣包裝的優越性能。Drew繼續努力的工作,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解決了很多材料的難題,最後一個生產工藝的難題又擺在了前面:在玻璃布上均勻地塗膠粘劑很困難,玻璃布在用機器掛糖衣時很容易扯斷,經過不斷嘗試,Drew發現如果底塗應用到玻璃布上,膠粘劑就能塗得很均勻,而斷裂的難題,也在運用了一種特殊機器之後迎刃而解。最終,Drew 開發了無色無味的粘合劑,改善了這種膠帶。
1930年9月8號,第一卷Scotch(TM) 玻璃布膠帶送到了客戶手中,客戶反饋時盛贊3M「你們毫不猶豫地使自身盡可能地完善。我相信如果把這種產品推向市場,將會有足夠的銷售額來證明這筆研發支出是正當的」。實踐證明,客戶的話顯然是保守的。Scotch(TM) 玻璃布膠帶成為了3M歷史上最著名並被廣泛使用的產品之一。商業企業用來封裝;農民發現它可以用來修補火雞雞蛋的破損;家庭用戶用他來修補玩具和破損的紙張……新的用途被不斷的發現,銷售額到現在一直在增漲。
以卓越的品質、價值、服務滿足客戶的需要,繼而超越他們的期望值是3M的核心價值觀之一,這一價值觀讓3M不斷的進行自我突破,建立了穩固的客戶關系,從而也讓自己成為全球最為人尊重的企業之一[]1 。 失誤的土壤孕育創新的果實
一個新產品的誕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許多產品從設想到誕生一波三折,3M的報事貼®就是其中一例。1978年,3M科學家Spence Silver發現了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膠,粘性不大,能保持很久,重復使用還能保持粘性,但是不知道怎麼把它用到產品中。跟許多其它的新技術一樣,如果找不到用途就不能算好的技術,Silver不斷在公司內部宣傳這個技術,3M的技術人員也沒有放棄對新產品開發的希望。
1973年,一位負責產品開發的研究員Art Fry聽說了Silver的技術,非常感興趣。他在教堂做禮拜的時候,看到唱詩班的人會把一條紙片放在聖經里做書簽,但是紙片常常會從書中滑落下來。這激發了Fry的靈感:這種可以重復使用的、不太粘的膠塗在紙片上不正合適這個用途么?於是,報事貼®(Post-it®)的創意在教堂的唱詩誕生了。
但是很多人對報事貼的市場表示懷疑,這樣一個小黃紙片能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呢?誰會願意付出額外的費用來買這樣一個帶膠的紙片,來代替原有的書簽呢?經過市場和技術人員地不斷努力,報事貼® 在1980年正式推向市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小小的黃紙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各種顏色和造型的產品不斷涌現,每天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使用3M的報事貼®,而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紙片甚至流行成為一種辦公室的文化,由此誕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精彩創意。
生生不息,創意不止,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3M的創新科技和產品以細節打動人心,裝點著人們的生活。放眼未來,3M創新文化的傳承將會引領一批又一批3M員工,孜孜不倦,用源源不斷的創新科技和產品刷新歷史,點亮生活。 跨部門的溝通促進新市場的誕生
1993年的9月,3M在聖保羅的研發中心又一次技術交流大會開始了。研發人員都私下裡把它稱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因為每個科學家在這一天都要製作展示板,登台演講,介紹自己新的研究想法和實施方式。在3M,只有吸引了其他領域的科學家的關注,才能將一個單純的技術轉向多領域應用的可能,也只有這樣,相應的公司內部基金才有可能贊助這個創新項目。
3M科學家A在發布會上告訴大家,自己發現了一個折射率非常高的材質,它可以調控反射比率,讓材料100%或者80%或者更小比率的反射光線。但是他不清楚,這個發明有什麼用途,但是經驗告訴他,也許這將帶來材料界的一次革新。A來自工藝研究部門的激光研究部門,這項意外的發現與他所在部門的項目毫無關系。A的想法獲得了薄膜開發部門的B博士的響應,B當時是一種防爆膜的產品工程師。他一直在考慮什麼能夠讓玻璃爆炸而不會碎成碎片,傷及司機。B在了解到A的想法時,當即有了一個想法,有沒有可能讓這種技術擋住紅外線的熱量,同時多膜重疊,起到防止爆炸的作用。
這讓他們不得不找到另一個光學研究部門的博士C,請他在研究室做一個計算機模擬試驗,看一看這一材料是否有助於防止紅外線的影響。而試驗的結果給予三位科學家以極大的震驚。因為試驗的結果顯示,這一材質的反應完全違反了光學定律。反復推算仍然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三位3M科學家決定向公司申請兩筆研究基金,以實物研究的方式來製作多層膜,以驗證是否出現技術上的突破。
1997年,基金支持下的小規模生產開始了,三位科學家製作了不同反射率的產品,並發現這個產品可能在非常廣泛的領域都有應用的可能。3M的高層為這一發現欣喜不已,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成立了項目團隊。這個項目團隊由各個國家、地區、不同的事業部門的員工組成,包括了市場部、研發部、生產部門等等不同的部門。這個小型的團隊擔負起了一個關鍵的責任,把新技術轉變為新的業務機會。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則由非常嚴格的步驟來達成。
參與這一項目的3M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劉堯奇博士依然還記得當時非常有趣的市場反應:光學部門的市場人員把技術樣品帶到燈具廠,客戶對他說,這樣的技術也許可能用在電燈的背後,這樣也許相同的瓦度就可以帶來更亮的折射效果。而汽車廠家則對機械部門的市場人員說,也許我們可以用在汽車玻璃上,因為可以防止灼熱的紅外線,另外也許可以達到隱私保密的效果。最有經濟價值的建議來自液晶顯示器的廠商,他們驚喜的發現同樣的液晶屏幕在背部使用了這個技術之後亮度可以增加一倍。亮度一直是液晶顯示器被晶體管顯示器打得抬不起頭的關鍵原因,而這一技術讓液晶顯示器有了飛速發展的潛力。
最終,市場人員將各方客戶的想法帶回了實驗室。在考核了每個可能應用的產品的實現方式和生產成本之後,市場人員又回到了客戶那裡,去詢問對方願意為這一新技術的應用付出多少成本。最終,大家發現在液晶屏幕上的應用價值最高。3M公司最終用這一技術開發出了應用於液晶顯示屏的Vikuiti增亮膜,目前這種產品被廣泛用於全世界的手機、電視、手提電腦的液晶顯示屏上,不僅使畫面更亮,色彩更鮮艷,而且大大節省了能耗,使產品設計能更輕薄、小巧。而3M光學產品事業部在2005年開始演變為近千人的新事業部門,
「1993年到2005年也許不是很短暫的時間,但是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從一個想法萌芽到一個巨大的事業部門。」劉堯奇博士說。技術的研發用了4、5年的時間,而一旦從液晶屏市場上看到商機,整個業務的發展速度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另一個機遇是全球市場對於液晶屏需求的增長,如果這個發明提早了20年,也許這個技術現在還只能支撐一個小型的事業部門。」
3M很多產品都是結合了正在成長的經營和科技領域,在很多領域不斷通過技術進步以取得產品區隔,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它的錄像帶、遮蔽與透明膠帶、保溫棉(Thinsulate新雪麗,超薄保溫防水材料)、外科用無塵套(surgicaldrape)等部份創新產品,都是改變了市場游戲規則,不僅創造了嶄新的產業,也衍生出整個產品家族,從而保證了3M獲得新的市場和一流的品牌[]1 。 大閃蝶的啟發
受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雨林發現的藍色大閃蝶的啟發,3M的科學家們經過數年研究,正式推出極景系列多層光學微復建築隔熱膜。它能讓光線在我們的膜上大變戲法,就像光線讓蝴蝶翅膀流光溢彩一樣!
Morpho butterfl大閃蝶是一種大型色彩艷麗蝴蝶,生活於中美和南美的熱帶地區,因其翅膀呈顯著的彩虹藍色而著名。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道,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物理學家彼得·武庫希奇和羅伊·桑布爾斯於1997年開始合作,花了3年時間研究蝴蝶和飛蛾翅膀的構造特徵。他們發現,從不同角度觀察大閃蝶時,它的虹彩會發生令人驚嘆的改變。其實大閃蝶鮮艷的藍翅膀上並不含有任何色素,它的顏色來自於光線的反射,既所謂的「結構顏色」——光線在物體內部經過多次反射而形成的顏色。他們發現,蝴蝶翅膀由數層僅有3至4微米厚的鱗片組成,這些鱗片像微小的屋瓦一樣交迭,每個鱗片的構造也很復雜。蝴蝶翅膀這種井然有序的安排形成了所謂的光子晶體,光子晶體能捕捉光線,僅讓某種波長的光線透過。
兩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很快引起了以創新為宗旨的美國3M公司的興趣,3M的研究人員由此開發出極景系列多層光學微復建築隔熱膜。這款具有卓越的隔熱效能和良好通透性、景觀性的建築膜,採用了尖端的納米技術和微復制技術,實現了完全無金屬化,為整個行業樹立了全新的標准。 每個領域的研究與創新是一系列平行延伸的線條,相互之間並無交點,但當這一系列平行線在某一點交叉時,往往能碰撞出火花,形成突破性的卓越創新,這便是3M視如生命的多元化創新。當這個交叉點不斷向外擴展,觸及到各個市場的終端,這便是3M魔幻般的鏈式反應。3M醫療產品事業部的核心產品-- Tegaderm™透明敷料的發明就是源自靈感之觸。
1978 年, 醫療事業產品研發部產品研發科學家Steve Heinecke 博士在醫院觀察護士進行靜脈輸液操作時, 發現護士在常規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護理的時候是使用紗布和膠帶固定。「在護理穿刺部位的時候, 護士只好先撕取膠帶固定導管, 再用紗布覆蓋,」 他說:「我想應該可以有更加簡單的方法解決。」
為什麼不可以設計一種透明的,具有粘性的薄膜,幫助護士即可以觀察靜脈輸液穿刺部位, 又可以起到保護固定作用呢?
當然可以! Steve 帶著這個想法回到實驗室, 將3M的經典粘結和薄膜技術結合,經過4 年的研發, 1982 年3M™ Tegaderm™ 透明敷料上市了。醫用透明敷料的概念瞬間成為流行, 在醫院系統Tegaderm™ 透明敷料迅速徹底變革了IV 穿刺部位護理的方法。今天,Tegaderm™透明敷料被廣泛運用到全球140 多個國家。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 有關《預防血管導管相關性感染規范》聲明:「 透明的、半滲透性的、聚氨酯敷料是用於導管穿刺部位護理的常用敷料。透明敷料能夠可靠地固定導管及血管通路器材; 可以持續觀察穿刺部位; 患者可以沐浴;與紗布及膠帶的傳統方法, 相比可以減少更換敷料的次數; 可以減少護理時數。」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引用此規范指導本國的臨床實踐。 故事發生在2004年,當時的中國汽車美容市場還停留在洗車打蠟的階段,然而打蠟只能實現一時的光亮,遇到空氣氧化、雨水沖刷甚至最簡單的洗車,薄薄的一層保護層,很快就不起作用了。如何更好地實現汽車漆面的持久性養護?作為汽車美容行業的領軍者,3M中國汽車售後市場產品部的技術工程師們率先開始了對更高階產品的研究。
他們首先從當時業內領先的日本引進了一些漆面美容的新產品,研究後發現其特性是可以在車漆表面形成一個較硬的保護層,實現相對持久的保護和耐磨,但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如果局部損壞,就需要對整個漆面重新維護。
經過多種材料的反復實驗,終於有一天,3M中國技術團隊的Irene Rao靈光一現,持久保護漆面,並不一定要做硬,何不試試反向思考,做個有彈性的表面保護層?
從這一思路出發,再回到3M龐大的專利和技術材料庫里去搜索,Irene對THV這款3M獨有的專利含氟材料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與3M歐洲技術同事的反復溝通,Irene進一步發現THV下屬的多種牌號材料中,有一款對於金屬漆面的疏水疏油能起到獨特的作用,而這正可以解決我們汽車漆面常遇到的雨水和泥沙沖刷、沾染油污難以去除,影響漆面光澤的問題。
在歐洲同事的幫助下,Irene最終完成了新配方的設計,這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知的3M封釉套裝。3M封釉套裝一經推出,即迅速佔領了汽車美容界的高端市場,受到廣大車主的熱烈追捧。
3M的創新並未止步於此, THV在3M還有很多應用,比如塑料光纖和汽車油管的防滲透層,在新能源領域將THV應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的保護膜(back sheet film)產品等等。而3M封釉產品本身近年來也開始進行配方的進一步改進。3M的創新成果已在多個行業遍地開花,為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做出了更多貢獻!
『肆』 初中物理電學科技創新小發明怎麼做啊 要電學的
做一個發電機吧!上圖是我畫的裝配平面簡圖。
①發光二級管
②導線
③發動專機(馬達)
④膠帶(固屬定馬達)
⑤小木板或桌子(馬達的載體)
⑥棉線
註:材料易得,原理簡單!就像我畫的這樣裝配吧,棉線多繞幾圈,拉的時候要快些!
『伍』 物理科技發明和化學科技發明哪個對生活更有用
已解決問題收藏轉載到QQ空間世紀對生活和工作影響最大的10項重大發明5[標簽:世紀重大,世紀,工作]記得是對生活和工作哦.和軍事還有其他的沒關系哦.??窮鬼↘缺愛回答:2人氣:6解決時間:2008-09-2712:48馬可尼和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通信(1900)2?萊特兄弟發明了動力載人飛機(1903)3?魯米埃爾兄弟發明了彩色照相機(1904)4?弗萊明和福雷斯特分別發明了電子二極體和三極體(1904~1906)5?德、美、英等國科技專家發明了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1910~1938)6?福特發明了汽車流水線生產(1913)7?美英科技專家發明了雷達和射電望遠鏡(20~40年代)8?歐美科技專家發明了電視(20~30年代)9?惠特爾和亨克爾發明了噴氣式飛機(1930~1939)10?布勞恩等發明了V—2液體火箭(1942)小耗子嘀嘀回答採納率:50.0%2008-09-2019:14檢舉20世紀的人類10項經典發明20世紀100年來發明的東西當然絕對不只10項,進步的動力促使發明不斷地產生,不過這10項發明對於現代文明的形成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少了哪一項發明,20世紀就不可能像現在這個樣子。1?原..子彈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2?太空梭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3?電視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4?人造衛星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1958年1月31日試射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5?阿斯匹林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6?民航客機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7?個人電腦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入生活之中。8?行動電話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9?克隆羊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10?網際網路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
『陸』 物理科技創新小發明
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柒』 物理科技創新小發明 於科技創新的小發明,要沒有
這時,你可以開始往袋裡吹氣了。
注意:吹氣口應該很小,這樣吹起來比較容易一些氣體舉重機
如果有人說,只要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輕而易舉地就把上面一大堆書舉起來了,他能用呼出的氣把10公斤重的東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在吹牛。
吹氣要慢一些,吹得要勻一些,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個20公斤的力。因此:「哪會有這樣的事呢,只要這個紙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個大氣壓大一點的氣?根本不可能。
材料准備:在桌子上放一個結實的長方形紙袋或是一個塑料袋!」
可是,隨著袋子慢慢地鼓漲。你會發現你吹出來的氣,進到袋裡以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書——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書,呼出的氣是完全可以舉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不信,你自己試一試,大小能放進兩本厚書就行。這時,你會興奮起來——原來我呼出來的氣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呀!
其實
『捌』 物理科技小發明
光碟變筆筒
復工具:白乳膠,光制碟4張。
製作:1.將一張光碟用白乳膠垂直粘在另一張光碟的四分之一處【只要在碟邊到中孔間即可】。2.如此粘貼成正方形。
延伸:如想要底,可把第5張光碟粘在正方形的下面。
用法:筆可從任意地方插入。
盒子做CD架
工具:白乳膠,盒子[只要比CD大就可以了].
製作:1.把每個盒子的側面[寬度要大於CD]減掉.2.用白乳膠粘在一起.
延伸:1.可組成正方型或其他形狀.2.做得太小會不夠力去支持CD,可把盒子壓扁,剪成模型側面的大小再粘上去,以增加側面重力.3.也可在外麵包一張包書紙,以增加美觀性.
用法:把CD放進去即可.
卷紙芯做筆筒
工具:白乳膠,剪刀,卷紙芯1個,硬紙板(硬度大於或等於0.1cm).
製作:1.用剪刀在硬紙板上剪下一塊比卷紙芯大的紙板出來.2.用白乳膠把卷紙芯粘在紙板上.
延伸:1.可把多個不同高度的卷紙芯並排粘在硬紙板上.2.可把卷紙芯打橫粘.3.可把單面膠的芯粘在打橫放的卷紙芯上.但要在單面膠芯的下面粘一塊紙板
『玖』 現代物理發明有哪些~
徐舜壽 飛機設計 1917-1968 自行設計的殲教 1 試飛成功 徐舜壽--中國的飛機設計師。 1958 年 7 月自行設計的殲教 1 試飛成功。徐舜壽被譽為新中國飛機設計的先驅。
趙九章 動力氣象學 1907~1968 畫出了中國的第一張北半球天氣圖 趙九章,他開創了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先河。他收集了近千個北半球氣象站的天氣圖,並畫出了中國的第一張北半球天氣圖。
塗長望 氣象學 1906~1962 提出大氣流動以及海洋環流與中國降水和溫度的關系 塗長望—— 1906~1962 年,中國氣象學家。他首次提出中國天氣和全球天氣聯系起來的觀點,這個觀點一直引用至今。還提出大氣流動以及海洋環流與中國降水和溫度的關系。
徐壽 徐壽—— 1865 年和華蘅芳等造出了中國第一艘機器輪船。
鄒伯奇 數學 鄒伯奇—— 1900 年寫成了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幾何光學著作——格術補。
侯德榜 化學 1890~1974 首創制鹼方法,並著一書《制鹼》 侯德榜—— 1890~1974,中國著名化學家。首創制鹼方法,並著一書《制鹼》,轟動了世界化學界,是世界制鹼權威。他做了 500 次實驗,分析了 2000 個樣品,確定了新工藝,原料利用率達 98% 以上。國際上稱候氏制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