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介紹一下波得萊爾、卡夫卡、龐德、薩特、波伏卡和早期朦朧詩派
他們之間沒什麼可比性,各有特色,各屬不同流派.波德萊爾是法國19世紀後期象徵主義大師,代表作<惡之花>.剩下的都是20世紀的.卡夫卡是奧地利作家,它的<城堡><變形記>都被奉為現代主義文學的經典,他無門無派,批評家們一般將他和奧尼爾等歸為表現主義.龐德是美國意象派詩人,受中國古典詩影響較大,最著名的一首詩是<在一個地鐵車站>.薩特和波伏瓦是法國存在主義小說家.薩特也是一個哲學家,他的小說就是他哲學觀的體現,有<厭惡>,劇本<蒼蠅><禁閉>等.波伏瓦的<第二性>很著名,是一本女性主義的代表作
② 美國詩人龐德曾把泰戈爾《園丁集》里的詩譽為「——」
龐德把泰戈爾《園丁集》裡面的詩譽為「天上的星辰」。
③ 意象派詩人代表作
意象派詩人代表作:《在地鐵站內》、《燈火熄滅之時》、《人物》、《羅曼斯精神》(埃茲拉·龐德)
埃茲拉·龐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就學,在那裡攻讀美國歷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後,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後於1902年
龐德畫像
1906年及1908年先後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後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1908年龐德的第一部詩集《燈火熄滅之時》(ALumeSpento)在義大利威尼斯自費出版。1909年,他的詩集《人物》(Personae)在倫敦出版。1910年他的文集《羅曼斯精神》(TheSpiritofRomance)出版。文集內容主要是他的早期譯作及他歷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和見解。龐德在他早期詩作中就顯示出獨創精神和淵博的學識,1912年他成為芝加哥小型雜志《詩歌》駐倫敦通訊員。1914年他與多蘿西·莎士比亞(DorothyShakespeare)結婚。
1915年龐德發表了他根據東方學者芬諾洛薩(Fenollosa)的遺稿而譯成的中國古詩英譯本《中國》(Cathay)及兩個日本戲劇集。在倫敦期間他發表的另外兩部著作是:《向塞克斯圖斯·普羅佩提烏斯致敬》(HomagetoSextusPropertivs,1919)和《休·賽爾溫·毛伯利》(HughSelwynMauberley,1920)。1921年龐德移居巴黎,1924年遷居義大利熱那亞東南的拉巴洛。
在巴黎和倫敦期間除了繼續從事創作外,他發掘和扶植人才,與歐美文學界人士廣為交遊,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沉寂局面,為促進美國文學的"復興"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和雕塑家、畫家、音樂家都有廣泛的聯系,對歐美各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形成和發展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龐德在1914年至1916年間與愛爾蘭詩人葉芝(W.B.Yeats)交往很密切。他敬佩葉芝,以葉芝為師。葉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龐德曾幫助詹姆斯·喬伊斯(JamesJoyce)出版《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Ulysses),幫助艾略特整理刪節《荒原》(TheWasteLand)的初稿,並向出版社推薦出版。他在巴黎結識並幫助海明威,幫他出版了第一本書。
在1924年離開巴黎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龐德的注意力由文學創作逐步轉向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問題。在文學創作的同時,他寫了一些社會批評方面的文章;討論貧困與繁榮、戰爭與和平、失業與高利貸等問題,同時也對物質主義和工業主義帶來的人們心靈腐化問題進行了抨擊。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問題的研究最後竟使龐德走上了反猶太主義,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唱贊歌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龐德在羅馬電台發表了數百次廣播講話,抨擊美國的戰爭行動,攻擊羅斯福的作戰政策,贊揚墨索里尼,鼓吹墨索里尼的治國政策能促成一個沒有貪婪和高利貸的社會。龐德因上述原因於1943年被控叛國罪,1944年為美軍所俘,監禁在義大利比薩(Pisa)俘虜營中,1945年他被押往華盛頓受審,以後他被宣布神經失常而免於受審。從那時起的十幾年龐德是在精神病院中度過的。在被關押期間龐德繼續翻譯孔子的著作,並寫出《詩章》第71-84章,即《比薩詩章》(ThePisanCantos)。1949年這部作品獲得了由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由艾略特參加作評委的博林根詩歌獎(BollingenPrizeforPoetry),此事一度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1958年經過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ArchibaldMcLeish)、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Frost),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的斡旋,龐德未經審判而被取消叛國罪,返回義大利。1972年11月病逝於威尼斯。
在龐德獲釋的前後,他的一些作品繼續得到發表。這些作品包括《埃茲拉·龐德書信集》(LettersofEzraPound,1907-1941),《文學論文集》(LiteraryEssays)1954年出版,《文選》(SelectedProse1909-1965),1973年出版。
④ 為什麼說龐德的地鐵車站是最經典的意象派詩歌
《在一個地鐵車站》是美國詩人龐德的作品。這首詩在西方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把詩歌從19世紀陳舊的寫作手法和抒情習慣中擺脫出來,給現代文學帶來了啟示。埃茲拉·龐德後來成了為意象派詩人的領袖。
詩歌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譯文
這些臉在人潮中明滅
朵朵花瓣落在
濕潤的
黑粗樹枝上
(陳彧慜譯〈在一個地鐵車站〉)
作者一瞬間的捕捉,濃縮了整個世界。在大千世界裡掙扎的人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依附自己而存在。近乎相同的表情讓他們擁有了一樣的面孔,一成不變的堅守著固有的生存原則,躲在偽裝的外殼里,如幽靈般虛無的靈魂在堅強、冷漠、自私與無奈中墮落、沉淪。
⑤ 美國詩人龐德為什麼有名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美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意象派詩歌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為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發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鑒做出了卓越貢獻。
龐德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他在長詩《詩章》中闡述孔子學說,在1915年出版的《中國》中收集並翻譯了十幾首中國古詩。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作是由日譯本轉譯的。龐德還曾譯過《大學》、《中庸》、《論語》等。在翻譯過程中龐德得到了華盛頓一些專家學者的幫助,克服了各種困難。盡管人們可以對譯文進行各種指摘,但龐德畢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嘗試。除了翻譯中國作品外,龐德也譯過包括日本、希臘、義大利文學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此而言,龐德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翻譯家。
⑥ 誰知道詩人龐德的簡介
龐德(1885—1972),美國詩人、評論家。曾先後在賓西法尼亞大學和哈密爾頓大學求學。1908年離美赴
歐,在倫敦加入了以詩人葉芝為中心的一批作家、詩人的小圈子,成為意象派的一員。1914年編成《意象
派詩選》第一輯。此後,幫助詹姆斯·喬伊斯發表《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又幫助T·S·
艾略特發表長詩《普魯弗洛克的情歌》。1920年去巴黎,在那裡結識幫助了年輕的海明威。1920年去意大
利,在拉巴洛一住就是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思想極為混亂,他在羅馬電台每周為墨索里尼的
法西斯政策進行宣傳,抨擊美國的戰爭行動。戰後被判犯有叛國罪而遭逮捕,關押在比薩附近的監獄中。
後因被認為精神失常而住進醫院,直到1958年,在一批詩人和同情者的呼籲下,對他的控告才被撤除。獲
釋後他返回義大利,1972年病逝於威尼斯。龐德關於詩歌意象的理論推動了英美現代派詩歌的發展,他對
東方文學哲學的翻譯介紹引起歐美文學界對東方的興趣,不少後起作家在他的幫助下成為英美文學大師。
⑦ 龐德根據什麼創造了意象詩派
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首先,在19世紀後期英國迴文壇,象徵主義、唯美主答義與浪漫主義結成一體,形成新浪漫主義。意象派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
柏格森
成的。到20世紀初,傳統詩歌,尤其是浪漫主義、維多利亞詩風蛻化成無病呻吟、多愁善感和倫理說教,只是「對濟慈和華茲華斯模仿的模仿」。龐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規」「革新」地進行詩歌創作的主張。其次,20世紀初柏格森熱流行,這是自叔本華以來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想在文學界影響的延伸。意象派的開創者休姆就直接受教於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生命哲學全盤為意象派所接受,成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和哲學基礎。意象派詩特別強調意象和直覺的功能。同時,象徵主義詩歌流派為意象派開創了新詩創作新路,尤其是詩的通感、色彩及音樂性,給意象派以極大的啟發。
⑧ 誰是意象派的代表人物
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代表人物是埃茲拉·龐德。
意象派是20世紀初最早出現的現代詩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於英國,後傳入美蘇。代表人物有:休姆、龐德、艾米和葉賽寧等。
埃茲拉·龐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就學,在那裡攻讀美國歷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後,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後於1902年
龐德畫像
,1906年及1908年先後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後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1908年龐德的第一部詩集《燈火熄滅之時》(ALumeSpento)在義大利威尼斯自費出版。1909年,他的詩集《人物》(Personae)在倫敦出版。1910年他的文集《羅曼斯精神》(TheSpiritofRomance)出版。文集內容主要是他的早期譯作及他歷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和見解。龐德在他早期詩作中就顯示出獨創精神和淵博的學識,1912年他成為芝加哥小型雜志《詩歌》駐倫敦通訊員。1914年他與多蘿西·莎士比亞(DorothyShakespeare)結婚。
1915年龐德發表了他根據東方學者芬諾洛薩(Fenollosa)的遺稿而譯成的中國古詩英譯本《中國》(Cathay)及兩個日本戲劇集。在倫敦期間他發表的另外兩部著作是:《向塞克斯圖斯·普羅佩提烏斯致敬》(HomagetoSextusPropertivs,1919)和《休·賽爾溫·毛伯利》(HughSelwynMauberley,1920)。1921年龐德移居巴黎,1924年遷居義大利熱那亞東南的拉巴洛。
在巴黎和倫敦期間除了繼續從事創作外,他發掘和扶植人才,與歐美文學界人士廣為交遊,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沉寂局面,為促進美國文學的「復興」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和雕塑家、畫家、音樂家都有廣泛的聯系,對歐美各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形成和發展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龐德在1914年至1916年間與愛爾蘭詩人葉芝(W.B.Yeats)交往很密切。他敬佩葉芝,以葉芝為師。葉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龐德曾幫助詹姆斯·喬伊斯(JamesJoyce)出版《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Ulysses),幫助艾略特整理刪節《荒原》(TheWasteLand)的初稿,並向出版社推薦出版。他在巴黎結識並幫助海明威,幫他出版了第一本書。
在1924年離開巴黎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龐德的注意力由文學創作逐步轉向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問題。在文學創作的同時,他寫了一些社會批評方面的文章;討論貧困與繁榮、戰爭與和平、失業與高利貸等問題,同時也對物質主義和工業主義帶來的人們心靈腐化問題進行了抨擊。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問題的研究最後竟使龐德走上了反猶太主義,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唱贊歌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龐德在羅馬電台發表了數百次廣播講話,抨擊美國的戰爭行動,攻擊羅斯福的作戰政策,贊揚墨索里尼,鼓吹墨索里尼的治國政策能促成一個沒有貪婪和高利貸的社會。龐德因上述原因於1943年被控叛國罪,1944年為美軍所俘,監禁在義大利比薩(Pisa)俘虜營中,1945年他被押往華盛頓受審,以後他被宣布神經失常而免於受審。從那時起的十幾年龐德是在精神病院中度過的。在被關押期間龐德繼續翻譯孔子的著作,並寫出《詩章》第71—84章,即《比薩詩章》(ThePisanCantos)。1949年這部作品獲得了由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由艾略特參加作評委的博林根詩歌獎(BollingenPrizeforPoetry),此事一度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1958年經過阿奇博爾德·麥克利什(ArchibaldMcLeish)、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Frost),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的斡旋,龐德未經審判而被取消叛國罪,返回義大利。1972年11月病逝於威尼斯。
在龐德獲釋的前後,他的一些作品繼續得到發表。這些作品包括《埃茲拉·龐德書信集》(LettersofEzraPound,1907—1941),《文學論文集》(LiteraryEssays)1954年出版,《文選》(SelectedProse1909—1965),1973年出版。
⑨ 美國詩人龐德把泰戈爾德什麼作品的詩譽為天上的星星
《園丁集》
⑩ 龐德有哪些意象派詩歌
他有一首一句話詩非常有名,如假包換的印象派:
《在一個地鐵車站》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